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长寿老人单衣

长寿老人单衣

发布时间:2024-09-06 07:19:11

A. 与桥有关的民间故事

1、西湖断桥

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另有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2、奈何桥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奈何桥在中国道教和中国民间神话观念中是送人转世投胎的地点,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3、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是当下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相传,鲁班周游天下途经赵州遇到洨河阻挡去路,于是在上天的感动和帮助下一夜之间造成赵州桥,蓬莱仙岛仙人张果老与柴王爷闻讯而来一探究竟,两人施用法术企图让桥梁倒塌,但鲁班还是徒手力顶赵州桥。

4、天仙桥

兰坪县河西地区的大羊与箐花交界处,有条小河叫“鱼怕河”,河上有座石拱桥,叫天仙桥。桥下深谷几十丈,桥头奇岩怪石,叫人看了毛骨发怵。传说这座桥是神仙搭救一对恋人而成的。

大羊山下的迟不寨里,有个叫温卜的普米小伙子。这人天生聪明,为人又诚恳,可惜阿爸去世得早,只落下年老体弱的阿妈,母子俩生活过得很贫苦,但温卜对阿妈十分孝顺,母子俩倒也很幸福。

5、卧龙桥

在板泉镇西北方向,有六里之遥,佃户村的东南汪,有两孔不起眼的红石桥,人称“卧龙桥”。汉朝中期,外戚王莽专权,毒死了小皇帝,又扶了两岁孺子婴做太子,自己便做起代理皇帝,觉得不过瘾,就废了太子,当了真皇帝,改国号叫“新”,京城仍在长安。

他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因政治腐败,越变越坏,加上连年天灾,怨声载道,逼得人民走投无路,各地纷纷起义。这时,南阳郡春陵乡的豪强刘秀,利用族人、门客、乡里也组织起义,打着“中兴汉室”的旗号,到处攻城占地,不幸被王莽军包围。

刘秀带着十二勇士冲出重围,去搬救兵。莽兵紧追不舍,勇士们分为两组且战且逃。莽兵越追越急,勇士越战越少,渐渐抵挡不住。刘秀独自一人,打马如飞,奔跑了几天几夜,马浑身汗透,气喘吁吁,咴咴乱叫,奔跑间被一石块绊倒,再也起不来了。

刘秀急忙爬起来,继续往东南逃去。也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刘秀遍体是汗,四肢无力,再也挪不动脚,见一石桥,就一腚坐在桥板上,心想:这样追兵来了不就白白送死吗?

得找地方藏起来。想钻桥底,觉着不妥,见桥西头南边有一小土井,边上还长些蒿草,正是隐蔽的好地方,他起了几起没起来,就爬到井边,滑到井下,幸亏是个废井,不深,底下是些湿土,他背依着井壁,两腿伸开,只觉浑身乏力,不一会就进入梦乡。

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就觉着在脖子处,有一个东西把他咬醒,刘秀忙伸手去摸,见是个蝼蛄虫,气得把蝼蛄撕成了两截。从井里好不容易爬上来,已是夕阳欲下,见有一农夫坐在桥上正在休息吸烟,刘秀忙向前施礼:“请问老人家,这是何处?”回答:“沂州东乡佃户村。”

又问:“可有人马过去?”又答:“还是中午时分,有些兵将拿着刀枪,早都过去了。”刘秀长叹一声:“谢天谢地,天不灭刘。”

刘秀又回到土井,看有东西丢在那里没有,只见有两截蝼蛄,没有别的,细看其爪好像还在动,心中顿感多有亏欠,幸亏被蝼蛄咬醒,要不就误了搬兵。

他忙从井边的小柳树上撅了一小枝,上边插在蝼蛄头上,下边插在蝼蛄身子上,又成了个完整蝼蛄,就丢在湿土上,说也奇怪,不一会那蝼蛄又活了,钻到土里去了。

从这以后,蝼蛄的身子变成两截的了,不信您把蝼蛄头拔下来,里面还插着当年的柳枝呢。井边上那棵柳树可苦了,被皇帝折了枝头,不让长,就憋了一肚子气,这些气攻到树干上,长成了一个个的大瘤子。不信您好好看看现在的那些老柳树,都长了很大的树瘤,就是那时气的。

此时刘秀睡足有了精神,马上搬来了救兵,解了兵困之危,之后节节胜利,取了长安,杀了王莽,夺定天下。这就是“光武兴,为东汉”。至于那卧龙桥,在大跃进时期整地时,被埋于土下,但它的美丽的传说,还广为流传。

B. 谁知道关于孝的名言和孝的故事

1、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4、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1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19、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20、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21、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3、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25、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27、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8、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33、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34、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35、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36、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37、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8、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39、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40、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41、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42、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43、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44、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二十四孝_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二十四孝_单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十四孝_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二十四孝_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二十四孝_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二十四孝_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C. 人死后,衣服都是怎么处理的

这类东西,一般算是遗物了。我爷爷当过兵,抗美援朝的,他的东西特别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各种各样的书籍、报纸、还有什么党章等等,一些有价值可以收藏的东西,我们就留下来了,但是他的衣服、都在烧“灵房”的时候一起烧了。

其他地方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在我们这个地方,一般死者的衣物等等都是要烧掉的,大家都挺忌讳这个,认为这些东西留着不好,可能会给家里招邪祟什么的,一般都会选择烧掉。也有的人家没道德的,到处乱扔,比如说什么山林里面啊,或者河里等等,到处扔的,别人看见就觉得挺恐怖。

还有一个原因么,就是这些都是死者生前常用的,既然人不在了,那么一起烧给他,让他在另一个地方也能用。同时也担心亲人经常看到会伤心,倒不如清理了好点儿,免得睹物思人。

我知道有些地方,就有专门收这种衣服的,就是收来处理清洗干净,稍微新一点的,就低价卖出去。那种看起来比较旧的,就回收回去之后,重新加工处理啥的,制作成其他东西,进行二次利用。但我们这边就不会,都是直接拿去烧了,当然,也没有专门收这类衣服的人或者业务。你们那里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这里有个风俗习惯问题。在我们这里,逝者的衣服,是需要分门别类去处理的:
第一类是陪葬的衣服。除了专门从寿衣店买来的寿衣外,去世者生前所有的衣服都要拿到棺木前,进行挑选。首先是剔除带毛、带皮的衣服,如毛衣、毛裤、皮袄等物件——这些东西是不能塞进棺材里的。老辈人有讲究,用带毛的东西陪葬,下世会转生成带毛的生物。所以不能陪葬。挑选合格后的衣服,塞进装有死人的棺材里。塞得满满实实的。防止抬棺送葬的过程中,尸体在棺材里移动和磕碰。
陪葬剩下的衣服,除了别人不讲究、各取所需之后,剩下的就扔到垃圾场里去了。而鞋子,在我们当地的读音和“害”一样,再好也是没有人要的。因此就全扔了;帽子也一样,没人拾,没人要——理由同样荒唐:谁捡了扔掉的帽子戴,谁就是捡了个“孝帽”!要妨家族的长辈的!
不知道从那里来的这些歪门邪道!但你不信,别人信。因此有些时候,还不得不按众人的习惯去做。否则会有不少人找你的麻烦——他们会把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扯到安葬先人过程中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和什么“风水”之类子虚乌有的事儿扯在一起。把一切的不顺利,归咎于此。真是愚昧无知!
除了衣服,逝去者的被褥等都要拿出来,放在厕所或猪、羊圈顶上,晾晒后,或扔,或拆洗了。而枕头,则在出殡的前天晚上,拣岀殡的必经之路口,剖开烧了。用过的碗,在出殡时由女儿摔在院门口外的路上。
在农村,这些风俗或者叫迷信是很多的。办丧事的讲究,远比其他事儿多得多。

人死后,新衣服一般都放棺材里随着死人埋掉了,剩下的衣服基本都烧掉或者找个地方扔掉了,怕睹物思人,一般除了照片基本都不留了,生前的衣物被褥都扔了。

有的老人去世了被子会给下一代说是“后被”,不知道啥意思寓意应该是好的,不然都不会留下来了。

年轻人非正常死亡的大多数都烧掉、或者扔掉,我们小区一个20多岁的女的跳楼了,她死后她婆婆把她用过的所有东西都扔掉了,手机好几个,衣服被子给孩子买的玩具都扔了,小区里的人都知道都不敢要,外边收废品的全部拉走了。主要是女的太年轻了从那么高的楼上跳下来应该很惨。

有的人则不在乎什么好不好,生前的一切都保留原样,我妈都去世快20年了,老家里还是能随处看到妈妈用过的东西,可能对于别人来说不好不愿接触死人用过的东西,忌讳也很正常毕竟对于外人来说没什么感情,而自己的家人看到会很亲切就像亲人还在身边不曾离开。

这个根据地方习俗吧!还有就是因人而异吧! 我婆婆得癌症5月刚去世,才52岁。她的衣服被褥,遗物公公都舍不得烧给她,说衣服要留着给我女儿长大穿。火化时我说要烧被褥给她,他尽然说烧了我用啥?所以一个都没烧…………全留着呢!30多年的夫妻我都感到很心寒,不可理喻?问题是我公婆都是公务员,单位也好,不是没钱,我公公有钱呢,他自己工资也高…………

人走了,请节哀!

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整理逝死的遗物是很伤感的事情,还可以用的就留着用吧,比如手机电子产品之类,一来这些物品扔掉可惜,二来留下来也可以寄托思念。人都是有感情的,不能人走而茶凉。而且至少这些还有价值。传家宝为什么不舍扔呢,还是因为他有价值嘛。

照片千万别删除了,或许一开始,会觉得看到相片会很伤心很痛苦,毕竟人不在了。但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夫,过后你就会觉得保留了下来的照片是多么的正确。

其他的生活用品比如毛巾牙刷之类则是要处理的,床与被之类还有衣服按照当地习俗多是一把火烧了,随他去吧。

处理所有物品后,再多的伤痛再多的不舍,一切让时间冲淡吧,留下来的则可以寄托哀思。在世亲人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逝者就可以安息了

人死后,衣服都是扔掉的,有些地方会把衣服烧掉,但我们这边都是扔掉不会烧。

记得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子女都是把一些遗物衣服阿用大袋子装好拿去扔了,留一些遗物做纪念就行了。人都去世了,留着衣服也没用,再说老家很多老鼠,衣服留着也是给老鼠做窝,所以,老家的一有人一去世子女们就会在办完葬礼之后就开始清理过世的人的衣服被褥,用大袋子一袋一袋地装好,然后拿出去扔掉。

如果很年轻的人过世了,亲人们也不会全部扔掉,他们会就留一些下来,部分很旧的拿去扔了。留下的可不是亲人们穿,是因为我们这边有个迷信,村里人认为,年轻人因为英年早逝,灵魂还很挂念这个世界,会时常回到自己的家,就些比较新的衣服就是为了能够让逝者的灵魂看到,然后有得穿。

这是村里人的迷信,小时候听着还怕怕的,现在倒是还挺感人的,起码是对年轻逝者的尊重。正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不管有没有鬼神之说,每一个逝者都是我们这些后人应该尊重的。

在我们农村,死者的衣服必须全部烧掉,一件不留。

人死了,那么其生前所用的,生前所用的衣物都属于遗物,对于遗物,背后都会按照当地传统习俗进行处理,比如值钱有用的都分给子女,有些有意义的就留下来留个念想。不过,像衣服、草席、被子之类的东西,我们都是跟随“灵房”一把火烧了。

奶奶95岁,爷爷97岁

我的爷爷和奶奶都很长寿的,奶奶去年先走一步,爷爷今年6月份也跟着奶奶的脚步走了。爷爷火化之后,我们把他的骨灰送进骨灰楼,爷爷和奶奶携手一生80年,先走又走到一起了。

在我们农村,那个时候还是火葬,爷爷和奶奶在他们70岁的时候就为自己准备好了一对棺材,后来改为火葬,这副棺材也就失去了用途,但是爷爷奶奶还活着,这棺材是不能提前处理的,因此一直放在房子后山的一处木头小屋上,我们自己人看了不怕,但是邻居每次经过都很怕,这是她亲口和我们说的。

去年和今年,奶奶和爷爷先后走了,我们就直接把棺材弄出来,浇点油,然后把老人家生前用的所有衣物和棺材一起,一把大火烧了。

烧纸钱和纸屋

我们当地的丧葬习俗,在进行丧事的时候,会特意烧一种纸,村里老人说了,这是烧两种纸,一种是还债,因为人一出生就欠下了很多债务,活这一生,也犯下了不少错,现在人走了,一种纸是为了还债,还清了,好上路。还有一种纸就是阴间的钱了,我们这烧的纸,就是老人家阴间用的钱。

不同地方的丧葬制度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别,但一般而言,对于死去人的衣服,我们都会处理掉,在我们农村那是烧掉,在你们那又是要怎么处理呢?

人死后衣服都是怎样处理的?这个问题我认为农村里处理的很好。

农村里人死之后。除了应该穿的寿衣之外,如果还有很好的衣服。就一同装在棺材里,如果村里有很穷的人家需要这些衣服。也可以送给他们。

剩下的衣服和被子。一同烧掉。全部送给死者,家里只留下死者的遗像。其他的全部化为灰烬。

因为人们认为。只有化为灰烬,死者才能带走。才能带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享用。

就像清明节祭祖扫墓一样。我们来到墓前献花,磕头,还有烧纸。烧纸就是送钱亡人用。

还在墓前念叨一番。大概的内容。就是嘱咐他们在天上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小气吝啬,要学会消费。

要舍得消费。要他们保佑家人平平安安,健 健康 康。他的后人们工作顺利,开开心心。

我离开家乡已经20年了。每年清明节的晚上。我都会遥望家乡。烧上一捆纸。点上几柱香。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活动我还要带着我的家人们参与。让我的孩子们亲身感受到这种气氛。

让他们对先人们有一种敬重之心。现在城市里提倡文明祭扫。不烧纸烧香了,我们就用一种 时尚 的祭祖方法,在网上献花。祭言,以表达思念之情。

城市里人死后衣服的处理就不是那么雅观。我所说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而是我们生活的附近的小区。

只要那栋楼里有人死亡。过一两天,垃圾桶旁边。就扔下了死者无数件衣服被子。

用品,还有沙发,床,柜子。这是对逝者的大不敬。有的被拾荒者捡走。有的用品被拾荒者捡走,再摆地摊卖。

你相信不还真有人买。老人去世大多都是病死的。他的衣物上用品上,多多少少都带有病菌。

应该集中消毒销毁。减少疾病的传播者发生。

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逝者的衣物应该慎重处理,不所以随意丢弃。大家认为呢?

人死后,衣服都是怎么处理的?这实际很简单如果是贵重点的衣服,亲人又不嫌弃,可以拿来穿,这也没什么,可是如果心中不爽,或是嫌弃,多数的衣服都被烧掉,或是扔掉等等,总之是没人要的,我老父亲去世后,我看到他的一件上衣,不是很好的那种,只是我穿上合适,干活什么的都行,当时那年代都穷,根本没什么衣服可烧,我也不嫌弃穿了好几年,直到穿烂了为止,有时开玩笑,我常说老爸去世,我情受了一件大布衫,可是事情发展到现在,烧掉的衣服真的可惜了的,有暂新没上身的都有,那没办法,谁都不缺衣服,再说多数都嫌弃,也只能烧掉!

人死后,衣服都是怎么处理的?在皖北一些地方,是这样办的。

人活着总是要穿衣服的。衣食住行,穿衣是排在第一位的。穿的衣服不管是高档的、低档的;也不论是西装、汉服还是唐装。一年四季还要根据季节来换穿单衣、夹衣、棉衣。特别是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每个人的衣服应该说都不少,都够穿得了。

这么多的衣服,人活着还好办:能穿的就穿,不能穿的、穿不着的,可以捐赠,也可以卖给遛街串巷收购旧衣物的商贩。

人要是去世了呢?留下来的衣服该怎么办?在皖北一些地方,通常是这样来处理的。

一个方法是烧掉。 在出殡的头天晚上,要熰铺,就是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给烧掉。之所以把衣服烧掉,是因为人们认为,人死之后,在阴间还是像在阳间一样要过日子,还得要穿衣服。把他们生前所穿的衣物烧掉,是想让他们在阴间不至于光着身子。这和烧纸钱的意思差不多。其实人们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看到这些衣服,心里总觉得有一种不干净的感觉,特别是长期生病卧床的人的衣服,尽管是自己的亲人。不如一把火给烧掉,也不会再影响活着的人。

另一个方法就是给子女们留下几件。 死者的衣服无论是再多再少,也不能烧完,总是要留下几件没有穿过的,要不就是没有上过几次身的衣服,一个孩子留上一件两件的,作为一个念物,也就是纪念品。逢年过节,或想念死者的的时候拿出来,也算是睹物思人吧!

多说几句。在多年以前,大家手里还都没有几个钱。谁家里要是有人去世了,这家人为了能挣到几个小钱,往往会把死者省钱的衣服,只是给烧掉一些部分做个样子,其他的就卖给那些走村串户“收故衣”的小商小贩们。

这些小商小贩把收到的故衣洗洗、涮涮,再拿到农村集市上摆个摊点卖掉,从中赚取利润。按说,这些故衣是不能够再出售的,可有些人为了钱,什么事干不出来呢?

还好,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事了。

阅读全文

与长寿老人单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车体检听力多少分贝 浏览:646
体检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浏览:706
甘肃70岁老人拿多少养老金 浏览:28
南开哪个小区有家庭养老模式 浏览:938
老年人能种植牙 浏览:981
建设银行体检怎么预约 浏览:956
农村养老如何取消 浏览:254
退休职工去世后社保如何处理 浏览:857
养老院都有什么好处 浏览:143
50岁初学瑜伽 浏览:724
乡镇卫生院退休人员有哪几项工资 浏览:437
退休后还能追缴社保吗 浏览:833
武汉月亮湾老年公寓 浏览:953
凯里市养老院叫什么 浏览:172
女1971年出生退休年龄 浏览:824
原阳养老院 浏览:911
养老院护工的文章 浏览:391
父母离婚孩子取向会怎么样 浏览:598
养老院茶话会 浏览:616
长寿花什么时间插春节开花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