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60岁送活坟

60岁送活坟

发布时间:2024-03-13 00:49:16

㈠ 到60岁就活埋的是哪个朝代这是真的吗

一到60岁就要被活埋?这种丧葬也太可怕了吧!实在让人不敢相信,那这种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据说,这种风俗在秦朝就有了,想来也是蛮久远的。

有史料记载,在秦朝时,因为秦始皇看到,老人都没有什么劳动力,觉得他们简直就是在浪费粮食。于是就下令把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都给活埋了。

家人把他们送过去后,老人就自尽或是等着被饿死,最后家人再把他们抬出去安葬了。

在这些地区的某些落后村落,存在着一种“优胜略汰”的原始观念,所以为了保证下一代的物资充足,这些丧失劳动力的老人,都会被送往“寄死窑”。

欢迎关注。

㈡ 老人60岁时被送进坟墓,子女送一餐加一块砖,“瓦罐坟”有多残忍

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一部分比较让人难以理解的习俗,甚至有一部分是现在看来非常残忍和扭曲的。但是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我们没办法用当下的眼光来看待的。类似于重阳节敬老,中元节和清明节祭祖,中秋节团圆赏月等等都是如今仍然在民间盛行的习俗,根据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来优秀的值得保留的习俗是自然会得到流传和继承的,而那些令人不解令人厌恶的习俗是不会还有所保留的。

或许因为古代的劳动人民缺乏普遍有质量的教育,缺乏对世界合理的认知,再加上物质基础的匮乏才会出现一些现代人无法理解和认同的行为,而在那样的环境里面大家都处于同一种境遇,同一种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才会让一些恶俗的习俗得以流传。但是我们要相信历史和人民的认知总是向前发展的,或许未来的人们也会觉得我们如今的一些是东西难以理解和无趣的呢?总之但凡是恶俗和违反道德的习俗自然会被时间和人民淘汰掉的,优秀而具有实际社会意义的自然会得到发展和传承。有些奇怪和当代人没有办法理解的风俗有一些是可以证实的,而有一部分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没有办法论其真假了。

故事的真假已经无法考据了,但是目的就是描述这个“瓦罐坟”的风俗是怎么消失的,细想一下古代的平均寿命非常低,大部分人就是在40岁到50岁之间就过世了,60岁以上的老人的设定未免有点不太真实,就连生活时期与我们相隔如此遥远的孔子都能够存活到73岁,那么这种弃老的故事是否仅仅只是部分地区或者根本不存在。

在反观我们国家留下来的古代故事中有那么多都是呼吁人们要孝敬父母,在清朝的时候甚至力挺那些有孝道的人去做官,孝敬父母和疼爱晚辈是一个家庭完整和睦幸福生活的关键,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应该如此,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群体,而一个个群体共同协作才会出现社会,所以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由个人以及家庭作为基础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亲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列举这个故事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在曾经的某个地方有过一些人做出过如此罪恶且不堪的事情,作为一个警示和反面材料供大家思考和反思。幸福的家庭和浓厚的亲情是每个人快乐生活的基础。

㈢ 60岁活埋是什么年代

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

这个风俗多见于野史、传闻,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这种事也称,“瓦罐坟”、“花甲葬”、“六十还仓”、“弃老风俗”。

“瓦罐坟”据传是史前游牧部落在迁移时的风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瓦罐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花甲葬”、“六十还仓”指老人过60岁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见于秦朝秦始皇统治时期);

日本历史书《楢山节考》也记载了“弃老风俗”: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岁时,为了节约粮食,养育幼童,家里长子就会把他们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让其自生自灭。

这种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发生过,也只能存在在不发达历史阶段(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随着社会进步、粮食的丰富、礼仪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3)60岁送活坟扩展阅读

这只是个传说,中国人几乎很少有人不知60不死活埋这个故事的由来,但传说和观点也都不尽相同。

传说秦始皇独裁统治,又嫉贤妒能,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为人到60岁以上更有经验,便颁布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岁以上的老人纷纷想法躲藏起来。

话说某年夏季,咸阳被洪水淹了,几天后才消退下去,这时在城门附近,发现了一只如牛大的怪兽,样子有点像老鼠,便禀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

再说这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

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

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

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众欢呼“万岁”。 但是史料就连“活埋”的事也没查到,更没废除“活埋”的事了。

㈣ 古代人为什么60岁要活葬呀

六十发甲子与鍪子坟在胶东,以前一直有种传说:古代某时候在胶东有种习俗,说是年过六十岁的老人会被子女送到坟墓里。坟墓留一个小口,留给子女为老人送饭用。一般子女会给老人送饭三十五天,孝顺的也至多送一百天,然后就不再给老人送饭,老人也就饿死。这种传说历来传说甚盛,但是研究档案历史的专家们查尽了各种资料,却始终找不到有关内容,因此对这一传说一直保持怀疑态度。 中国人向来有尊老的传统。儿女对老人,尊之敬之尚来不及,怎么会出现这种荒唐的习俗?对国君要忠,对长辈要孝,这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念头,怎么会出现这种荒廖透顶的作法呢? 但是,相信六十发甲子的人一直认为有个证据,就是在胶东地区存在的鍪子坟。

前两天陪上级电视台记者采访了这段事。据说这种坟在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一带原有不少,牟平区志办公室主任王本世曾见过,牟平文史资料上也有图片。听说在姜格庄镇西念与姜格庄村之间的山地上曾有不少这样的坟,在洪水头村也发现过。但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坟,一直没有定论。

鍪子坟地下是棺椁,地上是圆形建筑,圆形,上尖,极似古代武士头盔。有人曾怀疑这是否是古代把年过六旬的老人安置的地方,因为这种传说一直很盛。但烟台市博物馆及牟平区县志办的权威人士都表示怀疑,因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明曾有过这种习俗。有专家认为,这种建筑可能是古代人们为祭礼用的建筑,因为古时墓区一般林木茂盛,人们祭礼时燃烧纸张,很易起火,因此人们建些建筑,在里面烧纸,这样可以确保安全。我们曾问专家这种坟墓形状极似古代武士头盔,是不是受当时驻军影响?因为元时蒙古军队在姜格庄一带有驻大批驻军,这些蒙古兵马的奇异装束可能会给汉人以影响。加上蒙古人居住时喜欢用圆形的蒙古包,与鍪子坟的形状是相似的,说不定他们的坟墓也与此相似。对此专家认为尚待考证。我曾问专家,这种坟墓地下是长方形,地上是圆形,是否来自周易的天圆地方的影响?专家也说无法作出结论。究竟这里面有什么玄机,还有待专家考证了。补充回答: 这在古代叫活葬。
冀中一带,常见古坟,砖拱,其内常有一可睡之床。乡老皆谓之“活坟”之证。
胶东半岛亦有此传说,说是元代的葬制。
相传说是不知在何朝何代,朝廷作了个规定,老人凡年届花甲,不死也要离家住进坟墓,其子女如有孝心,可允许送饭食百日,以后任随老人饿死墓中。由于60年为一个甲子,就有了“六十岁花(发)甲子”的说法,而老人呆的活人墓就被称作“丘子坟”。
据新华网5月10日报道,烟台牟平区、开发区和蓬莱等地陆续发现了暴露在外的“丘子坟”。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烟台本地的老人们或许还会记得:说是不知在何朝何代,朝廷作了个规定,老人凡年届花甲,不死也要离家住进坟墓,其子女如有孝心,可允许送饭食百日,以后任随老人饿死墓中。由于60年为一个甲子,就有了“六十岁花甲子”的说法,而老人呆的活人墓就被称作“丘子坟”。
“丘子坟”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烟台牟平区、开发区和蓬莱等地都发现了这样暴露在外的“丘子坟”。见过此墓的人们不禁心生奇怪:是什么人的墓如此简陋?看尸骨的形状,难道他们入葬前是活着的么?流传至今的传说是真有其事吗?中华民族自古视孝悌为优良传统,怎会容忍这样一个灭绝人伦的做法发生?
伴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丘子坟”背后的秘密,也被一层一层拨裂开。
神秘“丘子坟”
在胶东地区的路旁沟壑、断崖土坎处,经常可以看到一种暴露在外的坟墓。它们多用砖石垒砌而成,墓壁由底渐渐向上收小,做成一个圆圆的穹隆顶,样子有点像旧时代盛油的篓子,故人们称之为“油篓坟”。这种坟多数形体很小,不过一米见方,人在里面连身体也躺不开,像个农家院里的鸡窝,因此又有人把这种坟墓称为“鸡窝坟”。
原烟台市博物馆副馆长林仙庭告诉记者,这种墓的底部多有一个砖铺的小床,床上往往有一堆人骨,一两个人头,旁边一个饭碗,一只水瓶。这成堆而放的人骨不像是死人通常躺卧的样子,倒像是或蹲或坐的姿势。人们想,这也许是古人丘尸(在正式入葬前停放尸体)的地方,于是胶东很多地方也把这种坟墓叫做“丘子坟”、“模子坟”。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考古工作者曾零星发掘过多处被称为“丘子坟”的这种墓葬。近年以来,又数次较为集中地对这类墓群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2002年,开发区岗嵛村北工地开工时发现一批小墓。考古人员赶赴现场发现墓区范围很大,约有一万多平方米,暴露出的墓葬大多是砖室墓,方底圆顶。附近的工人、农民都说:这不是老辈子的丘子坟吗?考古人员觉得这个墓地正是揭开谜底的一个好机会,于是先后3次对这处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砖室墓及少量石室墓等60余座。
2003年,在修建烟台———蓬莱公路工程中,市博物馆、蓬莱文物局对与岗嵛幕群同样性质的蓬莱南吴家墓群进行了发掘。2005年,莱山王杆墩村北、陈家村西都发现这种墓葬。
“这批墓葬的特点很突出,大部分是用较薄的灰砖砌成,浅浅的埋在地下,样子全是仿照地面房屋。”林老介绍说,因在地下要耐得土压和朽烂,故不能像房屋一样用木质的梁架斗拱等,只好做成穹隆顶。它的平面形状多为正方形,也有六边形,八边形等。墓地北半部有一个不高的砖床。直起的墙壁上留有窗户,东壁上往往有一个三角灯台,高级一点的墓里东西两壁多有屏风。“当然,这所有的陈设均非真实,而是用砖雕刻而成,仅起象征的作用———给死者预备的阴间住宅嘛!”林老打趣地说。

阅读全文

与60岁送活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烟台养老买房哪个地方好 浏览:15
退休职工死亡后丧葬费多少钱 浏览:279
老年人吃鹿肉 浏览:758
中老年人的毛妮外套 浏览:938
部队退休职工安置移交 浏览:642
美容养生馆的名字有哪些 浏览:35
江老年大学西安 浏览:753
重阳节可以给朋友祝福吗 浏览:385
孝顺无须作秀高中作文 浏览:111
梦老年人跑 浏览:37
老年大学党建晚会致辞 浏览:575
春季养生秋季如何养生 浏览:235
团体体检哪些项目 浏览:692
城镇养老和农村养老可以一起交吗 浏览:482
孝敬父母这一代 浏览:424
月经多久以后才能体检 浏览:975
50岁月经延长伴有腰低及腿痛求解 浏览:15
拉萨排骨藕王养生汤怎么加盟 浏览:597
口腔老年人活动 浏览:226
重阳节泡菊饮 浏览: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