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川军最“风流”军阀,公开妻妾有12个,90岁还娶17岁少女,他是谁
他是川军名将,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与"巴葛"刘湘、"王灵官"王灵吉、"多宝道人"刘文辉、"水晶猴"邓锡侯并称为"川军五行",这个人,就是大军阀杨森,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不仅维护了朱德和陈毅的正义,还勾结吴佩孚破坏革命,制造了"平江惨案"。
在众多的民族军阀中,杨森以妻妾成群、子女众多而著称。他的公共后宫有12个,共有43个孩子。即使到了90岁高龄,他仍然娶了一位17岁的少女,其荒唐而畸形的婚姻格外引人注目。
杨森的第一任妻子张氏,两人的结合。这是父母和媒人安排的包办婚姻。起初,他们的婚姻很幸福,妻子孝顺节俭,对待嫂子和姑父也很和善,在杨家的口碑很好。但就在杨森考入成都陆军速成学校时,张某突然死亡。年轻的妻子对他悲痛万分,发财后,他让妻弟张元培到20军谋职,是对亡妻怀念的一种补偿。
他的第二任妻子谭正德让他军校毕业后找个房间补上,以传宗接代。丈夫妻妾成群后,她被冷落在广安老家偌大的宅院里,孤独一人,直到1976年去世。
胡洁玉是杨森家佣人的女儿,父亲照顾广安祖屋几十年。到重庆读书时,她住在杨家,由年过六旬的杨森看着。胡某的父亲不同意,带着女儿回到了广安。杨森竟然一路回老家,把胡玉洁逼到重庆,讨了第十一个小老婆。1949年,她随杨森赴台,成为继田衡秋之后唯一被带到台湾的小妾,在杨森86岁时,胡玉洁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后带她赴美留学,现居美国。
张凌峰,来自新竹。年仅90岁的杨森,以招聘秘书为幌子,让17岁的她进入台湾杨府。不到一年,张凌峰就生下了一个女儿,一时间成为国内外的传奇。
1977年3月,刚从菲律宾访问回来的杨森被查出患有肺癌。两个月后,他在台湾去世,享年93岁。
历史上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邓小平
㈡ 六十岁是花甲,七十岁是古稀,八十叫啥九十呢
八十及九十称耄耋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称半百或知命、六十称花甲或耳顺、七十称古稀、八十及九十称耄耋、百岁老人称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泛指老年男性。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2)台湾90岁买春扩展阅读: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龆龀: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童年。等到儿童年龄稍大,不再能札发髻,头发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代指儿童时代。在古代少男未冠,女未笄时疏的发型,就是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好像头顶两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10.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破瓜:指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12.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也称加冠。
13.而立: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40岁的代称。
15.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耳顺:60岁。以天干地支轮回而得,天干十种,地支十二种,一轮回正好是六十年,故代指六十岁。
㈢ 台湾的民风民俗
禁用毛巾赠人。从前台湾民间丧家惯例于丧事完毕后送毛巾给吊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往来。所以台湾俗语有“送巾,断根”或“送巾,离根”之说,送巾便有永别之意。因此在普通情况,若赠人毛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丧事与断绝、永别之意。
㈣ 台湾当地习俗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是中国台湾的三大节日,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民间也有与大陆相同或类似特色的庆祝礼俗。此外尚有多项深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民俗庆典,如迎妈祖、盐水蜂炮、 平溪放天灯、东港烧王船、头城抢孤等。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各族群有各具特色的传统岁时祭仪文化。
(4)台湾90岁买春扩展阅读:
台湾因为受民间信仰影响,发展出16岁做成人礼的习俗。
《台湾省通志稿》记载:“台俗崇信神佛,以为子女成长有赖于注生娘娘、七娘妈、妈祖、观音、床母之护佑,故奉之为呵护神……迨年十六,认其以达成年,仍依名护神诞辰。”
按照这一习俗,当子女在襁褓时,台湾民众会携至神明面前,求“絭(束腰或衣袖的绳子)”为孩儿护身信物,并借由每年“换絭”祈求神明保佑孩童。直到孩童满16岁,以“脱絭”谢神的仪式,确认孩童已长大成人。
到今天,台湾各地的成人礼有了许多新形式。比如,台北大学中文系为大二学生加冠、加笄(指发簪),提醒他们当一个谨言慎行、独当一面的成年人,从被照顾的角色转换成照顾别人的角色。另外由系上师长依每位学生的人品、志向等为其“命字”,希望他们能够以成圣成贤来自我期许。
台中市的晓明女中,则以“画15年后的我”作为成人礼。高二学生透过祈祷、座谈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分享成长体验,最后戴上有鲜花和荆棘的莿冠,象征为自己的荣耀和苦痛负责。再让学生用绘画,画出15年后的自己,让学生审慎思考自己的人生。
㈤ 台湾有哪些风俗习惯
台湾风俗习惯很多,下面列举四种:
婚嫁。从前,台湾的婚礼规矩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别。一般需经议婚、订婚、完聘、迎亲四个阶段。结婚年龄,一般男不超过30岁,女不超过25岁。目前已由媒人介绍改为自由恋爱,花轿改为汽车,到法院公证结婚。但是台湾婚礼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农村,有部分人乐于集体结婚。高山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多是幼年时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后常有离婚现象。
丧葬。葬礼同大陆相近,父母死后,当夜要由儿女守灵,全家举哀,供饭一碗,焚纸钱,并为死者赶制寿衣,同时走亲告友,购进棺木,然后祭祀。祭罢,子女扶尸就殓,仃柩室内,早饭供奉“孝饭”并轮流啼哭,然后择日出殡,出葬队列如长龙,亲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谢辞行。然后用货车运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相当普遍。台湾一些地方设有殡仪馆、火葬场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
生育。妇女生了孩子,必须告诉亲友,名为“报喜”。满月时,则以红蛋分赠亲友、邻居,以示吉利。孕妇分娩至满月,称“做月子”,一月以内多以麻油猪肝为副食。外祖父母在满月、四月、周岁时,必须送衣服礼物给婴儿。台湾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生男不论弥月、周岁、16岁,都举行隆重的仪式,而生女则大为简化甚至不举行仪式。近30年来,台湾当局推行“家庭节育计划”,提出的口号是“两个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样好”。
寿庆。台胞喜欢过生日。男女成人后,每逢诞辰,都由家人准备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庆祝仪式。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百岁为期颐。每逢寿期,由子孙发起庆祝,邀请亲朋,颇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