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长寿区民政局

长寿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3-12-28 00:15:19

『壹』 连城县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求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级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以下简称《办法》)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4〕55号)精神,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严把总体要求

(一)把握基本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完善各类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办法和救助办理程序等制度。加大政策信息公开力度,做到办理过程公开透明,审批结果公平公正。

坚持统筹、协同、及时。推进城乡救助制度统筹发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各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及时进行救助,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推进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探索“救急难”工作,统筹发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救助制度和社会力量参与在“救急难”方面的合力,解决各类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

(二)加强制度创新

进一步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现代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确保社会救助广覆盖、有梯度、相衔接,救助水平与本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政策重点聚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特困供养人员,延伸覆盖低收入困难家庭,统筹兼顾其他困难家庭。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给予基本生活保障,并根据需要实施专项救助;对特困人员提供供养;对支出型贫困家庭、受灾人员以及临时救助对象提供生活救助;对低收入困难家庭实施相关专项救助。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由区人民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区长牵头,以区民政局为主导,区信访办、区教委、区公安局、区财政局、区司法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国土房管局、区卫生计生委、区审计局、区统计局、区扶贫办、区残联、区国税局、人行长寿区支行、区地税局、区工商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构负责全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研究、沟通交流社会救助工作情况,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基层和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以及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个案共同研究解决措施。

2.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机制。区民政局依托低保中心设立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办公室;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托政务办事大厅,建立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综合服务窗口,落实专人负责社会救助申请受理或转办工作,及时受理、转办申请事项,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申请社会救助时,申请人难以确定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的,可以先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综合服务窗口或区民政部门求助;接到求助后,受理部门应当及时办理或者转交有关职能部门办理。区政府召集,区民政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制定完善受理、分办、转办、反馈等工作流程,及时告知或公开转办进度,形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部门合作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3.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机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专业优势和服务特长,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开展生活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要健全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各项财政支持政策,落实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引导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企业设立社会救助公益基金,多渠道、多形式参与社会救助。探索将社会救助具体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充分发挥慈善救助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一案一策的特点,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针对急难个案开展慈善救助。

4.建立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区民政局要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认定中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成立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站,通过人员调剂或购买服务方式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确保准确、高效、公正认定社会救助对象。区公安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国土房管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工商局、区公积金管理中心及驻区金融、保险等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工作需要,积极予以配合,及时向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提供户籍、机动车、就业、住房、保险、纳税、个体工商户、公积金、存款、证券等方面的信息,代为查询、核对其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核对结果作为社会救助审核审批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和落实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政策

(一)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以家庭为单位,以收入为依据,以标准为参照,实行差额救助。城乡居民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认定条件包括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家庭消费支出。对具有本区居民户口且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关系的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财产状况、家庭消费支出符合有关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2.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维持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确定,并随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变化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物价指数变动适时调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3.5%(含)时启动联动机制,向在册保障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连续3个月回落至3.5%(不含)以下时中止联动机制,停止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具体执行与发放标准按照市政府或市民政局公布的标准执行。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区、街镇民政部门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本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按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的老年人、在校生、学龄前儿童、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实施分类重点救助。

3.申请审核审批流程。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委托村(居)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确因拆迁安置等特殊情况造成户口暂时无法迁移、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申请人可凭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向经常居住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核实,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提出初审意见;区民政部门经审查并公示后,作出审批决定。实行分类续保与定期复核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在续保到期前一个月要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续保申请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及时核实并审核,并按照时限要求及时报区民政部门进行增发、减发或者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

(二)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制度

1.供养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是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包括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孤儿和符合条件的困境家庭儿童。

2.供养内容。对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应依法予以供养。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应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相衔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基本生活、失能照料、疾病治疗和丧葬事宜等服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月计算,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标准执行。区财政局按照标准落实特困人员供养资金,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加强社会福利中心、镇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建设,优化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管理,根据供养人员数量按标准配备管理、护理人员。加强特困供养人员生活照料工作,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应优先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供养人员。做好散居特困供养人员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供养人员的生活照料。

3.申请审核审批流程。申请特困人员供养,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的健康状况、家庭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并进行公示,区民政部门进行审批。特困供养人员不再符合供养条件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供养服务机构要及时告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区民政局核准后,终止供养并予以公示。

(三)抓好受灾人员救助工作

1.救助对象。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衣、食、住、医等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人员,提供生活救助,确保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2.救助内容。自然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启动灾害救助应急响应。要有序地组织疏散、转移、安置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并及时核实灾情,核定受灾人员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对因当年冬寒或者次年春荒造成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及时给予过渡性基本生活救助。

3.救助程序。区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该根据情况紧急疏散、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时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应急救助。灾情稳定后,受灾地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将受灾群众登记造册并报区民政局备案,区人民政府评估、核实并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4.工作保障。自然灾害救助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资金预算和投入机制,确保灾害救助所需资金和工作经费。要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增加救灾物资数量,丰富救灾物资品种,确保灾后12小时内救灾物资运达灾害发生地。区人民政府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建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也要建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保障救助物资的紧急供应。加强自然灾害救助人员队伍建设、业务培训和灾情管理,为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保障。

(四)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1.救助对象。分一般医疗救助与疾病应急救助。一般医疗救助对象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疾病应急救助对象主要为本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特殊困难群众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疾病应急救助对象确认、救助金支付办法另行制定。

2.救助内容。一是资助参保。医疗救助采取资助参保和费用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对救助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二是医疗救助。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按比例给予救助。规范普通疾病门诊和住院医疗救助,健全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区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合理确定救助比例和封顶线。三是疾病应急救助。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医前救治,医后从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中进行救助;基金支付原则上为从急救之日起7日内急救所发生的费用,支付额度一般不超过1.5万元。

3.资金保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情况,适时研究制定医疗救助标准,逐步加大区级医疗救助资金预算投入。区人民政府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与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确保医疗救助需要。

4.救助管理。完善医疗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相衔接的医疗费用同步结算。区民政局会同区人力社保、区卫计委与定点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定期检查定点机构的医疗服务和收费情况,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区民政局要牵头完善城乡特殊困难家庭建档相关政策,规范困难家庭建档的申请、审核、审批流程,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加强已纳入对象的动态管理,使符合条件对象及时获得医疗救助等相关救助和帮扶。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应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

(五)切实加强教育救助

1.完善大、中、小、幼各学段资助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教育救助。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方式给予救助,保障教育救助对象基本学习、生活需求。

2.资金筹集。采取募集社会捐助和学校筹集资金等方式,帮助因重大疾病、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的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3.申请审核审批流程。由学生(或家长)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并递交相关证件或证明材料,学校对学生资助申请、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初审,并对初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区级部门审核审批、确认后,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

(六)着力抓好住房救助

1.救助对象及内容。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供养人员给予住房救助。住房困难标准和救助标准,由区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住房价格水平等因素制订并公布。住房救助通过实物配租、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实施。对采取公(廉)租房实施住房救助的,其准入条件、保障方式及标准、申请审核、分配退出等按本行政区域内公(廉)租房的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2.申请审核审批流程。城镇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由申请人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直接向区国土房管局提出申请,经区民政局审核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区住房保障部门审核家庭住房状况并公示后,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由区国土房管局实行救助。农村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资金保障。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通过财政投入、用地供应和税费优惠等措施为实施住房救助提供保障。

(七)深入推进就业救助

1.救助对象及内容。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办法,给予就业救助。申请就业救助,由申请人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核实后予以登记,并免费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2.救助扶持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该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加大就业政策宣传,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救助对象,鼓励就业救助对象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扶持。利用公益性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社区和社会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强化就业服务,为就业救助对象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岗位和政策援助等服务。多途径挖掘用工信息,及时为就业救助对象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对零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给予就业援助,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长效机制。

3.救助对象义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成员,应当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介绍的工作;无正当理由,连续3次拒绝接受介绍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相适应工作的,区民政局应减发或者停发其本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八)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1.救助对象。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与市政府相关政策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制定具体的临时救助认定办法,明确临时救助的具体类型,根据救助对象实际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和自救能力合理确定临时救助标准,并适合调整。

2.申请审核审批流程。申请临时救助,由申请人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受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以代为提出申请。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审核并公示后,报区民政部门审批。救助金额较小的,区民政部门可以委托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应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之后,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要主动发现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按规定及时予以救助。

3.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区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应及时告知其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及时引导、护送其到救助管理机构;对突发急病或正在患病人员,应立即通知急救机构或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医疗机构收治后及时与救助管理机构衔接做好甄别等相关工作。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和服务设施,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形成区、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三级”救助网络。妥善安置流浪、乞讨人员,对流浪未成年人实行保护性救助,切实强化源头治理,防止重复流浪。

4.资金保障。区财政局要将临时救助资金纳入预算安排,逐步加大投入;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有结余的,可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临时救助支出。

三、强化工作保障

(一)落实工作责任

要将社会救助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协力做好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政策落实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社会救助工作实行政府负责制,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社会救助工作负总责。区民政局要牵头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工作;区教委要牵头负责教育救助工作;区国土房管局要牵头负责住房救助工作;区人力社保部门要牵头负责就业救助工作;区卫计委要牵头负责疾病应急救助工作;区财政局要做好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支付和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相应社会救助工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履行社会救助申请受理、调查审核等职责。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做好调查核实、民主听证(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

要健全完善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足额预算安排社会救助资金。区财政局要会同社会救助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社会救助工作经费保障办法,保障镇(街道)和村(居)委会社会救助工作经费需要。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赠、项目投资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区财政局和相关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要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

(三)加强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健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配齐配强经办人员。强化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社会救助申请受理、调查审核能力,整合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机构,设立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综合服务窗口,合理配备人员,充实工作力量,负责社会救助申请受理、调查审核等具体工作,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设置公益岗位、聘用专业社工、吸纳志愿者、灵活用工等途径,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协助做好困难排查、申请受理、调查核实、信息报送、宣传引导、公示监督等工作,切实加强民政、教育、住房、就业等部门的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配强村(居)民委员会社会救助专(兼)职工作人员,原则上每个村民委员会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工作人员,每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备2名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强社会救助人员业务培训,保障工作场所、条件和待遇,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要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四)强化监督检查

区人民政府将审社会救助工作纳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绩效考核,将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督办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专项检查。要加强社会救助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及时公开社会救助实施情况。要设立社会救助监督咨询公开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实行民主评议(民主听证)和公示制度,将救助事项和审核、审批结果在规定范围和时间公示。实行救助工作人员亲属享受救助待遇备案制度,救助工作人员亲属享受救助待遇的,要向审批机构备案。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监察局要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挤占、挪用、套取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在履行社会救助职责过程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人员,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社会救助申请家庭和个人应当履行相关义务,如实向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申报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自觉接受并配合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和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构调查核实。对不接受或者不配合调查核实工作的家庭和个人,不予救助。对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并将不诚信信息记入有关征信系统。

『贰』 重庆结婚证在哪里办理

婚姻登记点如下:

1、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02367729997;江北观音桥同聚远景14-1

2、万盛经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48278092;万盛经开区万东北路14号附7号

3、彭水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78448820;彭水县汉葭街道鱼塘居委

4、酉阳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75530445;桃花源镇桃花源南路143号

5、秀山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76860312;秀山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6、石柱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76860312;石柱县南宾镇滨河中街50号

7、巫溪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57689445;巫山县高唐街道广东中路98号

8、巫山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57689445;巫山县高唐街道广东中路98号

9、奉节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56836333;重庆市奉节县永安镇少陵路248号

10、云阳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55160336; 重庆市云阳县碧榕路

11、开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52233003;开县云枫街道南山西路126号;

12、忠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54232359;忠州镇滨江路19号报社综合楼1楼

13、武隆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77709677;武隆县巷口镇芙蓉中路30号

14、垫江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74517153;桂西大道南段208号垫江县会议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内。

15、丰都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70731616;重庆市丰都县平都大道西段58号,行政服务中心内

16、城口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59226973;城口县葛城街道东大街6号

17、梁平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53236996;梁平县梁山镇乾街婚姻登记处

18、壁山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41413265;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铁山路1号行政服务中心A区4楼

19、荣昌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46793686;荣昌县昌元街道昌州中段白象社区518号

20、铜梁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45671407;重庆市铜梁区民福街68

21、潼南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44578168;潼南县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127号

22、大足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43789932;大足区行政服务中心

23、綦江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48658386;綦江区古南街道新村路82号

24、南川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71647722;南川区城西路(行政服务中心一楼)

25、永川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49582911;永川区汇龙大道568号

26、合川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85181991;合川区合阳大道168号绿港财富广场F3

27、江津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47292008;重庆市江津区南门路245号

28、长寿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40406858;长寿区三峡路2号附4号

29、巴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66287622;巴南区鱼洞化龙路156号

30、渝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86015528;顺义路36号渝北区行政服务中心内

31、北碚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68285660;北碚区将军路80号

32、南岸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62805025;南岸区南坪西路36号

33、九龙坡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68786372;彩云大道10号皇庭珠宝城3楼

34、沙坪坝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65420751;凤天大道芳草地5号

35、江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67561298;江北区建北四支路读书一村14号

36、大渡口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68083380;重庆市大渡口区文体路122号1-17

37、渝中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63854181;渝中区和平路1号星河大厦

38、涪陵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72203655;涪陵区顺江大道6号

39、黔江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79238299;黔江区长征北路96号

40、万州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023-58233111;万州区太白岩107号

具体上班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4:00-17:30

『叁』 重庆市长寿区民政局在哪

长寿区凤城镇长寿路25号,邮编:401220。


民政概况:


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履行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重要职能,主管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等工作。


机构职能:


贯彻执行国家和重庆市关于民政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区委、区政府有关民政工作的决定及工作部署,研究提出全区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民政工作的近期改革与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全区性社团的登记和年度检查,监督社团活动,查处社团组织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而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社团组织。


负责区级单位所属和挂靠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和年度检查,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组织、指导拥军优属活动,督促执行各类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亡抚恤标准;组织实施革命烈士、因工伤亡人员褒扬条例和办法;负责组织报批全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负责管理长寿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负责评残、评烈的申报工作和优抚对象待遇的审核、取消、恢复工作;承担全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负责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复员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接受安置工作,督促落实有关生活待遇;指导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的建设;指导军地两用人才培训。


贯彻和实施重庆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组织和指导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动;贯彻实施国务院《农村五保户工作供养等条例》;管理全区性社会福利募捐助工作;指导街镇社会救济工作。



协同区政府救灾办,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核实灾情,统一发布上报灾情;承担有关减灾工作;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负责救灾捐赠工作。



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全区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城镇居民委员会建设;研究提出社区建设规划和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及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社区建设。


负责婚姻管理工作:查处违法婚姻,倡导婚姻习俗改革。


拟定全区行政区划总体规划;负责街镇行政区域的设立、撤销、调整、更名和界线变更及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报批;负责行政村调整撤并及更名的审核报批工作。


承办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的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核报批;规范全区地名标志的没置和管理;负责全区标准地名图书资料的审定。


负责组织本区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负责街镇边界争议的调查和调处。


承担老年人、孤儿、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保户的行政管理工作,拟定相关配套政策;贯彻落实有关福利政策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及各类福利设施标准;负责管理本区福利彩票发行工作,管理本级福利资金。


负责殡葬管理工作。贯彻国务院和重庆市《殡葬管里条例》,查处殡葬违法行为,拟定区级殡葬管理和改革的政策,推行殡葬改革,搞好殡葬事业单位的建设与管理。


负责儿童收养管理工作。

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


负责监督、指导、帮助全区社会福利企业发展与管理。

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最后一张图片来自:http://mzj.cqcs.gov.cn/index/

『肆』 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民政局地址、邮编、及电话是多少啊

重庆市长寿区民政局 凤城街道长寿路25号 邮编401220 电话无

长寿区隶属重庆市,地处重庆腹心,襟长江而临主城,介于东经106°49′~107°27′,北纬29°43′~30°12′之间。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县。因县民多高寿,于公元1363年改置长寿县。位于重庆市主城东北隅,属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地跨长江南北,东南接壤涪陵区,西南与渝北区、巴南区为邻,东北接垫江县,西北与四川省邻水县相接。距重庆主城区50余千米。

『伍』 查询重庆市政府电话

各单位公开电话一览表
单位名称 电话号码 受理时间 单位名称 电话号码 受理时间
重庆市长公开电话 12345 8:00-23:30/天 市信访办 63896144 机关工作时间
部分市政府组成部门公开电话
重庆市经委 63899510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市市政委 67886000 值班公开电话24小时
重庆市教委 63855358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市交委 89183000 值班公开电话24小时
63862151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63862437 公开电话夜间
重庆市科委 67605832 机关工作时间 市信息产业局 67510156 值班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市民宗委 89075158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市水利局 89079000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市公安局 110 公开电话24小时 市国安局 67623608 公开电话24小时
966555 公开电话24小时
重庆市农业局 89016188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市商委 63853676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市监察局 63897391 公开电话24小时 市外经贸委 67699666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行政效能投诉中心 63897076 公开电话24小时 67699888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市民政局 89188230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市文化广电局 67705593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89188111 值班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市司法局 67086185 公开电话24小时
市卫生局 67706509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市财政局 63895628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市人事局 89077203 公开电话 市人口计生委 89075222 值班公开电话 24小时
89077220 公务员咨询上班时间
89077201 专业技术人员上班时间
89077227 工资咨询上班时间
89077276 人事争议上班时间
重庆市劳动保障局 63861994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市审计局 67518599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市社会保险局 63891136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市医保中心 63892206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市移民局 67863811 公开电话工作时间
重庆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 63876776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67863233 公开电话夜间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 63654053 公开电话24小时 市外办 63850169 值班公开24小时
编委 12310 公开电话24小时
市建委 12319 公开电话24小时
重庆市规划局 67959857 值班公开电话24小时

部分市政府特设、直属机构公开电话
重庆市国资委 67678000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市质监局 12365 公开电话24小时
重庆市地税局 12366 公开电话24小时 市食品药监局 68718193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市环保局 12369 公开电话24小时 市旅游局 89033055 值班公开24小时
重庆市体育局 63861936 值班公开上班时间 市粮食局 63851019 值班公开电话
重庆市统计局 67637119 公开电话24小时 市农办 67727222 值班公开上班时间
重庆市工商局 12315 公开电话24小时 市安监局 67511625 值班公开24小时
市林业局 89187820 值班公开24小时

部分市政府部门管理机构公开电话
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63898562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市中小企业局 67638766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重庆市物价局 12358 公开电话24小时 市劳教局 67528804 值班公开24小时
部分市政府派出机构公开电话
重庆市北部新区 67469300 公开电话24小时 高新区 68617007 公开电话24小时
重庆市经开区 67888123 公开电话24小时
部分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公开电话
重庆市园林局 66815588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市供销总社 67726964 机关工作时间
67727191 全天24小时
重庆市农机局 67855399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 12318 公开电话24小时
63867700 值班电话24小时
重庆市档案局 63898849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63651163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65313442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部分法院、检察院、部队公开电话
重庆市一中法院 63905224 9:30-11:30/14-16:30
市边防总队
89073710 全天24小时
63918455 18:00-次日8:30
部分社会团体公开电话
重庆市总工会 12351 公开电话
部分金融机构公开电话
重庆保监局 86668888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建设银行 95533 公开电话24小时
部分中央在渝直属机构公开电话
重庆国税局 67676909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煤监局 63737795 值班公开24小时
重庆海关 67709438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通信管理局 12300 公开电话24小时
重庆气象局 89116178 值班公开电话24小时 重庆火车站 61642242 投诉电话24小时
61681114 问讯电话24小时
重庆海事局 12395 公开电话24小时 地震局 67086631 值班公开24小时
部分企业公开电话
重庆水务集团 63820316 值班公开电话24小时 邮政局 11185 公开电话24小时
重庆电力公司 95598 公开电话24小时 港务集团 63100374 全天24小时
重庆燃气集团 966777 公开电话24小时 公交集团 16866666 公开电话24小时
重庆广电集团 96868 公开电话24小时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公开电话
重庆万州区 581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铜梁县 456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黔江区 793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大足县 437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涪陵区 72864400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荣昌县 46733101 公开电话24小时
渝中区 63814444 公开电话24小时 璧山县 41421257 值班公开24小时
大渡口区 68081234 公开电话24小时 梁平县 533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江北区 67855385 公开电话24小时 城口县 59222023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沙坪坝区 65368514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丰都县 707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九龙坡区 68422410 公开电话24小时 垫江县 745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南岸区 62988111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武隆县 77722117 公开值班24小时
北碚区 68863333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忠县 548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万盛区 48289999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开县 52012345 公开值班24小时
渝北区 672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云阳县 551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巴南区 662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奉节县 56557192 公开值班24小时
长寿区 40244297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巫山县 576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江津区 47540621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巫溪县 515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合川区 42812345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石柱县 733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永川区 49812345 公开电话24小时 秀山县 76662591 公开值班24小时
南川区 71456444 公开电话24小时 酉阳县 75558444 公开电话上班时间
双桥区 43332222 公开电话24小时 彭水县 78443145 公开电话24小时
綦江县 48671859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潼南县 44551693 公开值班电话24小时

『陆』 94年,重庆市长寿区征地,未满16周岁不能得到补偿,现在能否得到

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

长寿府发〔2008〕92号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53号)、《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55号),以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经区人民政府审议同意,调整我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和标准

征收土地应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分别计算补偿。

(一)土地补偿费

1. 土地补偿费不分地类,按被征收土地面积及所在地区标准计算:一类地区凤城街道、晏家街道、渡舟镇、八颗镇15000元/亩;二类地区江南镇、邻封镇、长寿湖镇、双龙镇、龙河镇、海棠镇、石堰镇、云台镇、葛兰镇、新市镇14000元/亩;三类地区但渡镇、云集镇、洪湖镇、万顺镇13000元/亩。

2. 被征收土地补偿费总额的80%统筹用于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代为划转到劳动保障部门;其余20%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3. 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0%土地补偿费的管理、使用、分配应严格按照集体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安置补助费

1. 安置补助费按转非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每个转非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27000元。

2. 安置补助费的支付方式按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不同年龄段分别确定:对未年满16周岁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安置补助费全额支付给个人;对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个人按照有关规定应缴纳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总额的50%,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从其安置补助费中代为划转到劳动保障部门,专项用于该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剩余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个人。

(三)青苗和地上构附着物补偿

1. 青苗的补偿按被征收耕地面积计算,标准按附表1执行。

2. 地上构附着物补偿采取综合定额补偿的方式,标准按照被征地面积每亩3000元计算。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帮助指导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确定具体分配到户的方案,把地上构附着物补偿费落实到被征地农户。

(四)被征地农村房屋拆迁补偿

1. 被征地农房拆迁补偿以房屋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农村房屋所有权证为依据。新建房屋未及时取得农房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农村房屋所有权证的,以农村建设用地批准书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其他相关合法审批手续为依据。

2. 被征地房屋拆迁补偿面积以房屋产权登记的合法面积为准。对有合法依据未办理产权登记的,以征地实施单位清理测量面积为准。房屋面积测量统一按国家有关测量规范执行。

3.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按附表4执行。

城镇及园区、市级以上景区等规划区内的房屋拆迁补偿后,不实行划地自建住房安置,实行住房货币安置。

规划区外部分征地的被拆迁农户(全户农转非的被拆迁户除外)按附表4标准提高50%补偿后,按照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申请自建住房。

征地范围内不属于住房安置对象的农房拆迁户(房屋拆迁未转非村民、城镇人员)不享受住房货币安置,房屋拆迁补偿按附表4标准提高50%给予补偿。

4. 符合住房货币安置条件的被征地拆迁农转非人员,住房安置标准为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符合增购自然间条件的,其增购自然间的标准为每人建筑面积15平方米。

货币安置具体标准按照不低于被征地范围相邻地段经济适用住房平均销售价格的原则确定。增购自然间的按相邻地段经济适用住房平均销售价格的50%乘以增购自然间面积计算。

被征地拆迁户有两处及以上农村住房的,只能合并享受一次住房安置。

5. 住房安置对象的确定:区人民政府征地公告时,持有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的被拆迁房屋的征地农转非人员,为住房安置对象。

住房安置对象符合下列条件的,为增购自然间对象:

(1)住房安置对象已婚未育的;

(2)住房安置对象达到法定婚龄未婚的(离异未再婚人员不属增购自然间对象);

(3)住房安置对象的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含已成年未结婚子女)为本区城镇户口(包括因下岗失业或残疾,回到住房安置对象身边的子女或配偶,不包括子女或配偶之外的其他人员如儿媳、女婿等),且在他处无住房,长期(两年以上)与住房安置对象(父母或配偶)居住的。

6. 在规定时限内搬迁的被征地拆迁户,其搬家补助费包干一次计发:3人及以下户为每户600元,3人以上(不含3人)户按每增加1人增发200元计算。

在规定时限内搬迁的被征地拆迁户,属住房货币安置和自建住房的,每人一次发给600元搬迁补助费。

7. 实行拆迁奖励。在征地公告规定期限内,房屋产权人持房屋所有权证、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或其他合法产权手续、户口簿与征地单位签订了拆迁协议并按协议约定实施了拆迁的,给予3人及以下户每户1000元,3人以上(不含3人)户每增加1人相应增加300元的奖励。未在规定时限内签订拆迁协议和未按约定拆迁的不予奖励。

(五)征地拆迁具有土地使用权属证书或其他合法权证的企业(未经依法批准为企业用地上的建构筑物除外)补偿按照《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55号)第十二条的规定给予补偿。

二、调整征地农转非人数的确定方法

1. 区人民政府征地公告之日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的下列人员按有关规定农转非或以调整承包地方式予以安置:

(1)在册在籍农业人口;

(2)农村在校大中专学生;

(3)现役十年及以下士官及义务兵;

(4)劳改劳教人员。

2.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下列人员不予安置:

(1)农村中轮换回乡落户的离退休人员

(2)无法定婚姻关系或法定抚养(赡养)关系迁入且无承包地的农转非人员。

3. 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部分征收的,农转非人员的人数按被征收耕地面积(果园、牧草地面积按耕地面积计算,下同)与0.5倍非耕地面积之和除以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均耕地面积计算。人均耕地面积为集体土地所有权证记载的耕地面积(不含已被征收的耕地面积)除以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人口数(不符合征地农转非安置条件的人数不计算在内)。

若被征地农户的承包耕地被征收后,其剩余的耕地面积以户为单位计算人均不足0.5亩的,除按照上述规定计算农转非人数外,被征地农户可以户为单位另行申请增加农转非人数,直至该户剩余耕地面积达到人均0.5亩为止。被征地农户未申请农转非,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备条件的,应调整其承包耕地。

4. 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全部征收的,该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全部予以农转非。

5. 在城市、镇规划区范围内因住房被征收并拆除的,被拆除户可申请以户为单位全部农转非。

全户农转非后,其剩余的土地全部交归集体。

三、征收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统筹费

从2008年1月1日起,在审批土地时征收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统筹费(以下简称征地统筹费)。征地统筹费按土地面积收取:对经营性用地、城镇发展用地为每亩2万元;新征工业用地为每亩0.5万元。

征地统筹费计入土地成本,征地报批时缴纳,作为市级专项收入,纳入专户管理,专项用于统筹调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费用。

四、建立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一)促进被征地人员实现就业

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对劳动力年龄段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逐步建立和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强就业吸纳能力,改善和优化就业环境,促进劳动力年龄段内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劳动力年龄段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可以享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被征地农村居民依法登记为城镇居民后,按照有关规定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8〕26号)的规定执行。

(三)建立生活困难救助制度

民政等部门要对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活困难救助制度。对生活困难、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家庭,按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规定办理。

(四)建立购买住房的房源保障制度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由征地单位提供国有土地,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建设单位修建定向销售住房,并由建设单位定向销售给已进行住房货币安置的征地农转非住房安置对象,以满足其住房购买需求。建设单位修建并定向销售给被征地拆迁农转非人员居住的住房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

征地范围内按住房货币安置拆迁补偿的农房拆迁户,房屋拆除后,可凭《征地拆迁房屋安置补偿协议》在相邻地段购买与住房货币安置面积相当的定向销售住房。若因户型限制,每人购买定向销售住房面积不得超过其住房货币安置面积5平方米。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认真落实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努力解决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切实保障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和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旧政策的平稳过渡。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确定,做好房屋拆迁相关工作和本辖区征地信访稳定工作。

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实施和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经费划转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转非人员及参保人员身份确认、登记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培训,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制定相应办法。

民政部门要做好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公安部门要提供被征地农村居民的户籍资料,做好户籍审核、审批、统计工作,并按照规定办理农转非户籍登记。

农业部门要做好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财产分配、使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行业主管涉及方面的补偿确认及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工作。

财政部门要做好征地统筹费收取、使用的监督管理和基本养老保险补贴经费的划转、拨付工作。

审计、监察部门要做好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实施及征地统筹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

规划、建设部门要做好被征地房屋拆迁后自建住房(城市、镇规划区外)、定向销售住房(城市、镇规划区内)的选址、施工、质量等管理工作。

六、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收土地以及征占用林地的补偿安置按照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原征地补偿安置有关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原长寿府发〔2005〕119号文件同时废止。

1. 2008年1月1日前已实施征地补偿安置的,按原规定办理;

2. 2008年1月1日前依法批准征地并已实施征地补偿安置,但因被安置对象拒绝接受安置或拒不领取有关补偿安置费用,致使补偿安置未实施完毕的,按原规定办理;

3. 2008年1月1日后依法批准征地,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按本规定办理。

八、本通知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区国土资源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区规划局、区建委按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附表: 1.征收土地青苗补偿标准

2.征收土地零星栽种树木花草补偿标准

3.征收土地构附着物补偿标准

4.征收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附表1:

征收土地青苗补偿标准

单位:元/亩

作物类别
标 准

蔬菜类

(含经济作物类)
1600

粮食类
1100

说明:1.蔬菜地指区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蔬菜基地。

2.经区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粮食制种地上的作物可按粮食类补偿标准上浮30%计算补偿费。

3.专用鱼池按水面(含除养鱼外的其他水产养殖)面积补偿(含鱼苗及其他水产养殖幼苗损失),其补偿标准参照蔬菜类标准执行。

附表2:

征收土地零星栽种树木花草补偿标准

名称
规 格
单 位
单 价(元)
备 注

果树
未嫁接苗

移栽嫁接苗

直径2―4厘米(含2厘米,下同)

直径4―7厘米

直径7―10厘米

直径10―13厘米

直径13―16厘米
M2












2―3

1―2

18―20

20―22

22―44

44―77

77―110
不分树种,直径以主干离地1米处量算(分叉处不足1米的,按分叉处主干量算)。直径16厘米以上,每增加2厘米增加补偿20元。

香蕉

(芭蕉)
新栽扦插苗

5―10株

10―15株





2―3

17―33

28―44
16株以上的,可酌情合并为相应规格计算。

葡萄
新栽未扦插苗

新移栽苗

直径1―2厘米

直径2―3厘米

直径3―4厘米
M2








2―3

1―2

5―6

6―10

10―20
直径在4厘米以上的,每增加1厘米,增加补偿10元。

桑树
新栽未扦插苗

直径2厘米以下

直径2―5厘米

直径5―8厘米

直径8―10厘米
M2








2―3

2―3

3―5

5―10

10―20
直径10厘米以上每增加1厘米增加补偿5元。

杂树

成片树苗

直径3厘米以下

直径3―5厘米

直径5―10厘米

直径10―15厘米

直径15―20厘米
M2










4―5

2

2―5

5―8

8―15

15―26
以主干离地面1.2米处为准,直径20厘米以上每增加1厘米,增加补偿5元。

干 果 树
成片树苗

2厘米以下

直径2―5厘米以下

直径5―10厘米

直径10―15厘米
M2








4―5

2―3

3―11

11―20

20―31
包括核桃、板粟、棕树、油橄榄、皂角等,直径16厘米以上每增加1厘米增加补偿10元。

慈竹杂竹等
小笼(20根以下)

大笼(21―40根)



11―33

22―44
40根以上的,可酌情合并为相应规格计算。

楠竹
直径5厘米以下

直径5―10厘米

直径10厘米以上





6―8

8―15

15―26
以离地1.2米处的直径为准。

凤 尾 竹
小窝(20―30根)

大窝(30―50根)



7―13

9―20
20根以下,50根以上可酌情合并为相应规格计算。

万年青
按窝计算

1

花木
苗圃

木本花 (含草本花)
M2


4―5

2
盆栽花一律不予补偿。

说明:1. 经补偿后的林木由被征地单位、个人在规定时限内自行处置。

2. 药材树及其它经济林木参照干果类进行补偿。

3. 自然生长的树木不予补偿。

4. 本表作为集体经济组织落实构附作物综合定额补偿(3000元<span lang=EN-U

『柒』 重庆老年乘车卡在哪里年检

年审地点很多都不正确!请速改正

『捌』 从晏家到长寿民政局坐什么车

公交线路:103路,全程约10.2公里

1、从晏家工业园区步行约880米,到达高家湾站

2、乘坐103路,经过12站, 到达西门站

3、步行约580米,到达重庆市长寿区民政局

『玖』 叶金龙的从政经历

1992.05—1997.06四川省长寿县民政局办公室工作
1997.06—2002.01重庆市长寿县民政局办公室副主任(其间:1999.10—2001.10借调到重庆市长寿县委组织部工作)
2002.01—2002.04重庆市长寿县邻封镇副镇长
2002.04—2003.05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副镇长
2003.05—2005.06重庆市长寿区委组织部市派组织员(副处级)(2002.03—2004.06重庆市委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在职学习)
2005.06—2007.03重庆市长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派组织员
2007.03—2012.02重庆市长寿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区委研究室主任(兼)
2012.02—2012.03重庆市长寿区政协党组成员
2012.03—重庆市长寿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阅读全文

与长寿区民政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退休社保在哪个城市 浏览:591
如何处理偏心冷漠的父母 浏览:527
乡镇养老保险股怎么样 浏览:733
成龙60岁动作电影下载 浏览:555
当兵核酸体检是怎么体检的 浏览:463
北京医保外地养老保险 浏览:444
国企医务人员退休工资和职称 浏览:255
河南正厅级退休年龄 浏览:650
60岁以上的事业单位临时人员 浏览:414
生化体检怎么去医院查 浏览:126
社区重阳节趣味活动 浏览:764
江苏镇江退休工资水平 浏览:935
苏州市姑苏区老年大学招生简章 浏览:870
关于冒领养老金的请示 浏览:942
80岁老人划车 浏览:327
月收入一万该给父母多少赡养费 浏览:61
兴山养老保险 浏览:606
对子女家庭不孝顺 浏览:824
长寿花又高又稀怎么变矮 浏览:305
惠民县教师10月退休人员公示 浏览: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