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人为何说“多寿则辱”这是什么意思
多寿则辱的意思是寿命多了之后容易受到很多的屈辱。人生过于长寿,由于种种原因,难免蒙受病痛之辱、无用之辱、不敬之辱,失去人生尊严,长寿实在是一种痛苦。尽管中国自古倡导忠孝仁义,但不孝的现象屡见不鲜。老来确实挺容易不受人待见。
出自《庄子·外篇》——战国·庄子。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1)长寿多辱了扩展阅读: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 ,汉族。
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一般认为其是《庄子·外篇·天地》的作者。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核心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道未始有封”(即“道”无界限差别),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派取代黄老学派成为道家思想的主流。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
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宋徽宗时被封为“微妙元通真君”。所著《庄子》一书也被诏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B. 寿则多辱是什么意思
“寿则多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hòuzéōrǔ。意思是长寿就会多受辱,旧时为老人不幸遭遇的写照。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外篇》。
原文: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C. 古人说“寿多则辱”,怎么理解呢
“寿则多辱”一语出自《庄子》:“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这样的,尧说:“多个儿子就多了一层负担和担忧惧怕,财富多了麻烦事也就多了,寿命长了就会受到许多的屈辱。这三种事情,都无助于培养德行,所以啊,你们就不要对我表示祝福了吧。”
长寿老人由于自然规律,身体功能总是会有所退化的,即使没有什么疾病,体能也会下降,腿脚也会变得不太灵活,从而造成行动不便。每每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生龙活虎,叱咤风云,自然会有失落感。可是,老了就是老了,人老以后,一切的一切都必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是过去战胜过天地大自然,还是驰骋过疆场立过战功等等,现在再想去故地重游,都会因为走不动而成为泡影和美好的回忆了,只能重温旧梦了。因此,就可能会使老人们产生了“好汉不提当年勇”、“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和惆怅。
D. 古人常说“寿则多辱”,这句话究竟做何解
古人说的“寿多则辱”与当时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低下有着直接的关系。下文我们来做详细分析。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寿多则辱”这种事情多半就会发生;这一点在很多古代小说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答纳。
比如《红楼梦》中‘富贵大家族的贾母’和‘普通农家的刘姥姥’;贾母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子孙绕膝,是人人奉承的老寿星。而刘姥姥则因家中没钱置办过冬之物,偌大的年纪,还得拉下脸来去贾府打秋风。
又比如《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和拉洋车的小马儿的祖父;刘四爷快七十岁了,身体还非常棒,他也不差钱,所以即便不是整寿,依然可以红红火火地大操大办。
而小马儿的祖父才五十几岁,儿子当兵一去不回,媳妇又改嫁了,孙子小马儿后来也死了。他只好挑着个大瓦壶和一个破筐子满街吆喝,通过卖茶和烧饼赚几文钱度日。
结语:所以综合以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寿多则辱’其‘辱’的主要原因和家庭经济条件有关。我们常说希望老人们能‘安度晚年’,可见想要老人们有安稳的晚年可度,首先要在经济方面有所保障,否则就会发生“寿多则辱”这种事情。
E. 为何古人说“寿多则辱”古人想告诉我们什么
“寿多则辱”用现代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人的寿命过长,会受到困辱。
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篇.天地》,典故来自:尧视察的时候,百姓祝他高寿,而尧觉得人老了并非好事,而是会受折辱。
那古代所说的“寿多则辱”,在现在社会依旧存在吗?
的确存在。
去年,老人去世了,在她的葬礼上,同村老人讨论的最多的是:受了这么久的折磨,终于解脱了。
如果说是身体康健,能长寿自然是最好。
但如果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这种折磨,怕是自己都适应不了。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古人所说的“寿多则辱”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也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
F. 老而不死寿则多辱是什么意思
老了之后不死,寿命多了之后容易受到很多的屈辱。
老而不死,寿则多辱出自《庄子》。意思是说,人生过于长寿,由于种种的原因,难免蒙受屈辱,失去人生尊严,人生长寿实在是一种痛苦。
G. 孔子在哪里说长寿多辱
原文: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回尧曰:“辞。”答“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译文:
尧在华巡视。华地守护封疆的人说:“啊,圣人!请让我为圣人祝愿吧。”“祝愿圣人长寿。”尧说:“用不着。”“祝愿圣人富有。”尧说:“用不着。”“祝愿圣人多男儿。”尧说:“用不着。”
守护封疆的人说:“寿延、富有和多男儿,这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你偏偏不希望得到,是为什么呢?”尧说:“多个男孩子就多了一层忧惧,多财物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些困辱。这三个方面都无助于培养无为的观念和德行,所以我谢绝你对我的祝愿。”
出处:《庄子·外篇》——战国·庄子
H. 庄子“寿多则辱”的背后故事是什么呢
庄子曾揭露过一个真相,即“寿命多则耻辱”,这句话的意思也许字面意思是人寿命长反而会遭受更多的痛苦。其实,就像庄子说的,人的年龄、腿、心都不行,有些人甚至需要年轻人照顾,在这里,不可避免地可以没有自己年轻的力量幸福地生活,遇到不那么孝顺的后辈,可能会受到一些“羞辱”。“长寿多侮辱”一词来自《庄子》。“姚说:“男人多恐惧,有钱人多事,寿命多侮辱人多。
事实上,古代有一句类似的话:“老不死的是小偷。”也就是说,当你足够老,不再有价值的时候,如果你还没死,孩子们就会把你当成“小偷”。所以很多长寿的人,活这么久是什么意思,受委屈和屈辱也是讨厌的。但是庄子的“长寿就侮辱”不是揭露“长寿的人反而更不容易受到尊重”的人性真相,而是告诉我们有很多“好的”。反而有害。因此,庄子在宣传道家的“满足知识”,同时庄子的“寿命多则耻辱”理论经典不是强调“满足智慧”,而是告诉我们“停止”的“善”在哪里,这“善”
I. 古人说“寿多则辱”,怎么理解
先说一则实例,2年前澳大利亚最年老的科学家,104岁的大卫·古达尔,虽然并未身患绝症,但随着年老体衰,大卫·古达尔也觉得生活质量愈发下降,自我难以忍受。因此,这位科学家决定接受安乐死,由于他的国家不能进行安乐死,所以在2018年,他穿着一件印有“可耻地老去”字样的T恤,远赴瑞士巴塞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看到这个新闻我在想,作为一位退休的科学家,应该说经济不错,生活物质条件也不差,为什么不再留恋这世间了?难道是感觉到“寿则多辱”了?
互相对比人一生的每个阶段,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也是自然法则:生命的长度(长寿),并不能带来生命的厚度和宽度,终归有尽头。所以你看,生老病死就是人生的宿命,想开了,长寿难得,固然是好事,坦然面对,颐养天年就好。
J. 孔子在哪里说长寿多辱
你好,“长寿多辱”是庄子说的。准确来说是“寿则多辱”,出自于《庄子·外篇·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