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七十古稀
是有40不惑。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艾:指50岁。
花甲(耳顺):指60岁。
古稀:指70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百岁。
(1)形容70岁年纪的词扩展阅读
年龄称谓的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贰』 形容七十岁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形容七十岁的成语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宝刀未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白发红颜】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白发婆娑】婆娑:纷披的样子。形容满头白发的老年人的样子。
【鬓丝禅榻】鬓丝:鬓发如丝;禅榻:僧床。本指老僧的生活。也指老年人所过的近似僧徒的清静生活。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白首:老年;倾盖:停车,初见。有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
【白首相知】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老年时的壮志。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大化有四】化:变化。人生的最大变化有四个,即人生的婴儿、少壮、老年和死亡。
【反老成童】反:同“返”,归,还。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返老归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同“返老还童”。
【反老还童】反:同“返”,归,还。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返老还童】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风前残烛】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棺材瓤子】指快死的老年人。
【华发苍颜】颜:容颜。头发花白,面容苍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
【黄发骀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同“黄发台背”。
【黄发台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黄发鲐背】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黄梅不落青梅落】比喻青年人比老年人早亡。
【皓首苍颜】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红颜白发】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
【矜贫恤独】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君子三戒】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康强逢吉】康强:安乐强健;逢吉:遇到吉利。祝贺老年人身体健康,子孙吉利。
【枯杨生华】枯:干枯;华:同“?花”。枯萎的杨树重新开?花。比喻老年女子嫁了做官的.丈夫,好景不长。
【老蚌生珠】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老而益壮】老:老年;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强壮。
【邻父之疑】邻父:指邻居的老年人。比喻那些心存偏见而喜欢主观用事的人。
【年华垂暮】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老年人经验丰富,做起事来,一个能顶得上两个人。
【老马恋栈】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老来俏】衣着打扮如青年人的中老年人。
【年迫日索】老年逼近,馀日不多。
【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年已及艾】艾:代指五十岁。老年头发花白如艾。指已到老年。
【老妪能解】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龙钟潦倒】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潦倒:失意颓丧。形容老年人衰老颓丧的样子。
【耆宿大贤】耆:老。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年人。
【日薄桑榆】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日落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鲐背苍耈】鲐背: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因用以称长寿老人;耈:老年人。泛指老年人。
【童颜鹤发】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雪鬓霜鬟】白发。借指老年人。
【雪鬓霜毛】指老年人。同“雪鬓霜鬟”。
【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西山日迫】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同“西山日薄”。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
【养小防老,积谷防饥】积:聚,储蓄。生养儿子是为了方便老年生活,储存谷物是为了防备荒年挨饿
【养子防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尊年尚齿】年:年龄。尚:崇尚。齿:岁数。指尊重老年人。
【丈人行】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行:行辈。指长辈。
【朱颜鹤发】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叁』 形容70岁老人的词语
和蔼 慈祥 历尽沧桑 阅尽世事 满脸皱纹 明白事理 有讲不完的故事
『肆』 年龄超过了七十多岁了用什么词语形容
古稀之年、年逾古稀、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耄耋之年。
一、古稀之年
【解释】: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出自】: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译文】:虽然欠了很多酒债,但是该喝还得喝,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男性70岁
【近义词】年逾古稀
二、年逾古稀
【解释】: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出自】: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译文】:虽然欠了很多酒债,但是该喝还得喝,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反义词】风华正茂
三、花甲之年
【解释】: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译文】:(赵牧)特别大中、咸通年间江敩(效果)李贺是短歌,对酒说:‘……手相当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同弄珠。
【近义词】耳顺之年
四、耳顺之年
【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
【近义词】花甲之年
五、耋寿
【拼音】:[ dié shòu ]
【解释】:高寿之人;老人。
【出自】:宋·曾巩 《卫尉寺丞致仕金君墓志铭》:“帝用慨然,尊祀明堂,顾襃耋寿,风示九有。”
【译文】:上帝用慷慨,尊祀明堂,看着王褒老寿,风给九有。
『伍』 描写七十年的词语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杖围之年和悬车之年 :指七十岁。
1、知命之年
出自: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释义: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2、花甲之年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释义: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3、古稀之年
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释义:稀:少。指人到70岁的时候。
反义词:锦瑟年华
近义词:年逾古稀
相关成语:年近古稀、年逾古稀、不惑之年、而立之年、有生之年、摽梅之年、垂暮之年。
4、杖围之年
出处:《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
释义:杖围之年是指70岁。
5、悬车之年
出处:《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
释义: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 指七十岁。
描写晚年的词语有:老态龙钟、鹤发童颜、老当益壮、暮景桑榆、迟暮之年
1、老态龙钟
读音:lǎo tài lóng zhōng
释义:指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出处:宋·陆游《听雨》诗:“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译文: 年老体衰身上的疾病还没有痊愈,又有世间的烦心事打乱自己的幽静的心情。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等。
例句:他虽然已经是老态龙钟了,走路时却仍然步履矫健。
2、鹤发童颜
读音:hè fà tóng yán
释义: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处:唐 田颖《梦游罗浮》诗:“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译文:说自己不是神也不是仙,鹤发童颜自古以来无人能比。
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我看见一些鹤发童颜的科学家,奋发挺进,拾级而上。
3、老当益壮
读音:lǎo dāng yì zhuàng
释义:形容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译文:大丈夫的志气,不得志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越发豪壮。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在六七十岁的老前辈中,我们可以看到富有斗争精神、老当益壮的伙伴。
4、暮景桑榆
读音:mù jǐng sāng yú
释义: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出处: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译文:岁月抵达桑榆之年的迟暮,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例句:桑榆暮景的人总爱回忆往事。
5、迟暮之年
读音:chí mù zhī nián
释义:比喻晚年,形容人至老年。
出处:近代孟森等《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痛思臣母迟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
译文:悲痛的思念承德母亲晚年,不幸身患残疾。
用法:作宾语。
例句::他虽然到了迟暮之年,但是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
年龄的来别称
孩提
幼儿时期自
总角
童年时期
及笄
女子15岁
弱冠
男子20岁
花信
女子24岁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
50岁
花甲
60岁
古稀
70岁
喜寿
77岁
米寿
88岁
白寿
99岁
耄耄
80-90岁
期颐
100岁
1.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例1:懵懂的金钗之年,留下的印迹斑斑驳驳。
例2: 已过金钗之年的我已不再无忧无虑,忧伤离我越来越近,欢乐离我越来越远。
2.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
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原发布者:欣雅网络科技
形容老年人的词语
篇一:形容老年的成语【1】
白发红颜
读音:báifàhóngyán
释义: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出自: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徐知常)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白首相知
读音:báishǒuxiāngzhī
释义: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出自:明·孙仁儒《东郭记·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白首之心
读音:báishǒuzhīxīn
释义:老年时的壮志。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迟暮之年
读音:chímùzhīnián
释义: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造句:痛思臣母迟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垂暮之年
读音:chuímùzhīnián
释义: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自: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反老还童
读音:fǎnlǎohuántóng
释义: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自: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旧唐书·宦官书》:“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返老还童。”风中之烛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姥爷,祝您永远快乐健康,笑在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
『陆』 表示人年龄的词语 例:60岁 花甲 70岁 古稀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