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孔子的健康养生长寿之道介绍
孔子的健康养生长寿之道介绍
孔子是闻名世界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不但是一个谈经论道的“圣人”,创立了儒家学派,而且也是一个注重“修身养性”的典范。他活了72岁,这在当时实属罕见。孔子之所以高寿,自有他的秘诀,现从《论语》中看,孔子传统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年老了,血气衰弱,要知足常乐,莫贪得无厌。
二、心存仁善,慈悲为怀
孔子心地善良,胸怀仁慈,并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三、兴趣广泛,爱好多多
孔子爱好音乐,并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他在齐国听到韶乐章,竟“三月不知肉味”,并谓之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爱好山水,他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陶冶性情于山水之中。此外,孔子还常习武,精通射御之术。《吕氏春秋》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可见孔子身强体壮,力大过人,是位文武双全的英杰,也为其长寿打下了基础。
四、乐观开朗,豁达大度
一天,叶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乃尔。”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如此罢了。孔子还经常启发弟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疾,夫何忧何惧?”意思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君子不忧愁,不畏惧,自己问心无愧,有什么值得忧愁和畏惧的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能产生怨气,要开朗乐观。就是生活困难,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五、起居有节,遵循规律
孔子讨厌白天睡懒觉的人。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他认为晚上睡觉也应做到“寝不言”;孔子在饮食方面有七不吃,即粮食发霉变质不吃,鱼肉腐烂不吃;气味不正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不吃;切割得不好的肉不吃;没有调味的酱醋不吃。这就避免了因饮食不当引起的多种疾病。
『贰』 为什么孔子只活了73岁
网络:
驾鹤西归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版死于卫国内乱,而且权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孔子圣迹图》之《梦奠两楹》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责问子贡为何那么晚来见自己。于是叹息说泰山将要坍塌了,梁柱将要腐朽折断了,哲人将要如同草木一样枯萎腐烂了。孔子流下了眼泪,讲到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殡殓,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叁』 为什么孔子才活了73岁
孔子是怎么死的呢?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是中国民间的一句俗语。说是孔子死于73岁,孟子死于84岁。
春秋战国时期,受生活、卫生、医疗条件,以及疾病、战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左右。孔子能活到73岁,在当时算是长寿的人了。孔子既然能活到73岁,为什么没有像孟子那样,活过80岁呢?这里面有多种原因。
一是孔子在周游列国时,累垮了身体。孔子在55岁的时候,开启了列国之行。在14年之间,风餐露宿,颠沛流离。曾经“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 “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种种惨状,使孔子回到鲁国时,已经是个68岁的白发驼背的老人了。
两年以后,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孔子身心交困,“寝疾七日而没”,享年73岁。『肆』 孔子的养生之道包括哪些方面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深最广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学派,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于主宰的地位,“儒学”也几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孔子生活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在医学极不发达、生产力相当落后的时期,他活了73岁,“人逾七十古来稀”,可谓长寿了。孔子养生长寿之道内容颇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克己、修身的“养生三戒”
孔子一生严以律己,从不纵欲。他的“养生三戒”是留给后世的宝贵养生铭。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轻时,要在性生活上不能贪欲;血气方刚时,要防止打架斗殴;老年,身心不可过度劳累,要戒“贪得”。这“三戒”不论对青年、壮年、老年都要求不能放纵。
(2)乐观豁达,心胸开阔
孔子对“礼、乐、射、御、书、数”有广泛乐趣,精通诗、书、礼、春秋。孔子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立身之道,一生周游列国,奔走不息,即使已至“甚矣吾衰矣”的晚年,仍然乐观处世。
孔子的二十字“养生经”:“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是孔子一生养生健身的科学总结。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和有仁德的人,既喜欢幽静,又喜欢山水,喜欢活动又乐观处世,一定能长寿的。孔子在《中庸》中更加明确阐述:“大德必得其寿。”所谓大德者,必德高望重,安心处世,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我们平时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也就是这个意思。
(3)食勿过饱,讲究卫生
食居慎节,知足不贪,食勿过饱,不乱饮食,是孔子一生自我管束的饮食养生的“金科玉律”,他曾提出过“八个不食”,尽管有些值得商榷或有不妥之处,但基本上是讲饮食卫生的,有参考价值。“①霉粮馊饭、烂鱼败肉不食;
②颜色坏的不食;
③发臭的不食;
④夹生饭和烹调不当的不食;
⑤调料不当的不食;
⑥不合时令的不食;
⑦肉切得不方正的不食;
⑧市上买的酒和熟肉不食。”《孔子家语》还提出“长幼异食”,即年龄不同,在饮食上应当有所区别,各自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法和习惯。
孔子的这些言论,即使今天看来也仍然是符合卫生标准的,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的有关饮食养生的具体论述之一。
(4)起居循规,讲究姿势
在生活起居方面,孔子也有具体要求:“寝不尸,居不客”、“寝不语”等。“寝不尸”指不得仰卧如挺尸状。后世孙思邈等据此提出宜屈膝侧卧。所谓“睡不厌,眠作师(狮)子卧”者,即“胜脱靴着地坐脚也”。《老老恒言》道:“相传希夷安睡诀‘左侧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右股间,右侧卧反是。’”所谓“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的睡方,大约就是指这种方法。“寝不言”也被后世所遵守,“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磬,不悬则不可发声”。
孔子还重视起居有常,他在回答鲁哀公如何才能长寿的求教时说:“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共杀之。”这就是说:凡生活没有规律,饮食不加节制,不注意劳逸结合的人,久之就会积病而死。
孔子青少年时放过羊,经历过穷困生活磨炼后,又为宣传他的学说,到处奔波,周游列国多经磨难,但正由于他总结人们生活的实践经验,探索健身之道,积极倡导和参加体育活动,注意饮食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有度,才能经得起到处奔波生活困窘的考验。在医疗保健和生活条件很差的春秋时代,尚能活到73岁的高龄,足见孔子是一位很重视体育卫生保健和懂得长寿养生之道的教育家。
(5)养护精神,调摄心理
孔子的学生患了麻风病,孔子惋惜地说:“是人也,有是疾也”。意思是说,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什么样的病。孔夫子此言虽有点主观,但作为教育家、心理学家的孔子,可能已觉察出了疾病与人的性格、体质的关系。
半个世纪来,由于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的改善,生物性疾病确实减少了,精神卫生和疾病的关系,相对地暴露得更明显。目前,几种主要疾病,心脑血管病、癌症、高血压病、肺心病都与精神状态息息相关。其他如溃疡病、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糖尿病等,也都与精神卫生密切相连。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得”字含有贪得的意思,人到老年,在名利上还竭力追求,得到的往往是苦恼烦闷,甚至是疾病。
孔子欣赏那种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心态表示称赞,“贤哉,回也”。
孔子反对懒惰,他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说,宁可下盘棋,也比闲呆着好。
孔子喜欢音乐,在齐国听到韶(一种乐曲名),三月不知肉味。借助音乐陶冶情操,平和心理,在将近绝粮时,还在“弦歌不衰”,饥寒之中也不愁楚。
孔子反对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精神状态,提倡心怀坦荡、刚毅坚强。他认为三种有害健康的事是:骄傲自大,游荡忘返,饥食妄淫。三种有益于健康的事是:调节行动,道人之善,交好朋友。
孔子的弟子们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意思是说孔子在家闲居时,生活也很有规律,精神安乐,心情舒畅。
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由此看来,孔夫子是个不知发愁的好老头儿。
『伍』 为什么孔子能活73岁高龄
因为孔子抄清心寡欲。孔子的儒家学说,有一本心法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上面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就是说孔子他懂得控制情绪,他的情绪控制得非常的好。到了70岁的时候,是因为他的最好的弟子颜回去世,他悲伤过度才在73岁去世的。在弟子颜回去世的时候,和之前他儿子的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使得他在73岁去世。如果颜回没死,他能活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