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褚时健去世!曾反思:我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最新消息: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
当年有人问"褚老,你希望留给自己的墓志铭是什么?"
属兔的褚老缓慢而坚定地回答了五个字:褚时健,属牛!
褚时健的一生确实够牛!他是农家子弟,31岁被打成右派带着妻子和女儿下农场劳改,51岁接手玉溪卷烟厂,用18年时间成为中国烟草大王,71岁在人生最高峰时锒铛入狱,保外就医后以74岁高龄再次创业,承包几千亩荒山种橙子,85岁时他的“褚橙”红遍大江南北,刮起一股橙旋风。
这样的人生起伏和经历足够让人肃然起敬。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创造生活。褚时健,无疑就是这样的英雄和传奇。
王石对他的经典评价是:
看一个人,不要看他的高峰,要看他在低谷时的反弹力!
他是传统企业的爆品王,造酒、制糖、产烟,种橙子,干什么都是最好的!
他从低谷中再次雄起的励志故事激励了无数年轻人!
他,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他的故事和创业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企业界包括柳传志、王石等一些大佬,以及无数要为明天而奋斗的年轻人。
他,就是褚时健!
褚时健,这个曾被报告文学形容为像太阳一样灿烂的男人,淡然外表下的内心,似乎没有一个人能触碰到。观其容,听其语,你也许读不出跌宕起伏的人生,看不到在老人温暖笑容中刻下的沧桑,但一定不会忽略那亲自铸就了红塔山与褚橙传奇的双手。
人生,不是一蹴而就的!
1、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急了
现在社会上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我也曾经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社会变动很大,很多希望都破灭了。尤其是我40来岁的时候,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失望很多;当看不到希望之后,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
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非常羡慕。当时我们都觉得:"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这一生就得了!"
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把事情想得很简单。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没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标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对他说: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10多年了,你急什么?
2、跌得越低,反弹力越大
年轻人现在不过二三十岁,人生历程还很长,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做大事业。
困难多,搞好一点,信心就大一点,只有这样走,一步一步来。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赚一分钱,上万吨就能赚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会变动的时代抓住机会,一下发了大财,比如搞房地产。还有人靠亲戚、靠父母,现在财富很大,我也认识。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靠机遇、靠父母,我也认为他将来守不住。
很多人说我十二年来种橙子是"触底反弹",跌得越低,反弹力就越大。
种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说,要像这样种好上千亩的还不多见。有的人来我的果园看了一次,回去就开了八九万亩的新果园,但我看来,基础没打好,后头要吃亏。
我们碰到过的难关,十几年没遇过。连续高温一个多月,果子都被晒掉了。但你看我们的五条管道从对面大山来,面对高温,果园有水维持。别的果园如果基础不好,损失就大。而我们还能保住和去年一样的产量,就是因为农业基础打实了。
这个也是年轻人最难理解的。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要实实在在挣钱,才能拿得住。就像搞农业,如果你质量搞不好,经过一个周期,10元资产就变8元了。
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敬畏心
种橙这件事我2002年正式开始搞时借了1000多万元钱,到2007年的时候就全部还清了。
前几年的销售全靠朋友帮忙,你几十吨他几百吨地团购,慢慢就消化掉了。
我老伴儿那个时候管销售,带着橙子到处去参加展销会,也是受了不少苦。好在前面几年果树还幼,我们的技术也不完善,产量不算很大。
2008年之后,我外孙女他们从国外回来帮着我和我老伴儿,开始抓我们自己的销售。
2009年产量开始飞速增长,销售也慢慢步入正轨,所以产品还从来没有积压库存过。水果这种生鲜产品,积压库存是很大的灾难,相当于就是毁掉了。很幸运,我们没有过这种情况。
2014年以前我们的果园一直是增产,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产不少。
所以,我一直说我们是没有大小年的,的确像我们这样连续10年都是增产的果园几乎没有。但是2014年我们出现了减产,有气候的关系,也有果树生长的自然规律:大小年的关系,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挽救了许多产量,但规律就是规律,一定要服从。
无论做什么事情,人都要有一颗敬畏心,自然规律、市场规律都要遵守。
1、产品:产品的竞争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
我们现在果园已经扩展到几万亩。到2020年,我们的果子产量能达到6万吨。我知道现在我们的橙子在市场上很好卖,听说有人拿它和当年的红塔山烟相提并论,都是紧俏商品。
我很高兴大家这么抬举,但是我思想上不敢轻飘飘。
头几年可能大家因为是我种的橙子,因为好奇心都买来吃吃,但是如果果子不好吃,或者只是普通过得去,我相信买了几次人家就不买了。
我们卖得也不便宜,要是不好吃、品质不高,人家凭什么真金白银买你一个老头子的账?
所以我一直和孙辈还有作业长们说,不要陶醉人家怎么夸你怎么捧你,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橙子种好,每年多丰收点,味道更好一点,人家继续揣着钱等你的橙子,不然,人家的口水等着喷你。
现在整个新平县种冰糖橙的越来越多,差不多一年的总量要到200万吨去了。我们规模算大的,品质也算高的。但是,必须要看到,这个橙子过剩是必然会发生的。
供求关系从来都是有松有紧,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市场经济是不留情面的。产品一过剩,首先来的就是降价,降到你的销售价是成本以下都会有可能。咋办?到那个时候,还是质量和价格方面的竞争。
我如果质量好,其他人卖不完,我卖得完,另外我成本控制得好,别人亏着本卖,我还能赚到钱。
2、管理:只管大事
我做事的习惯是,凡是经我的手做的事情,我只管大事。
这个大事决定了我干这行能不能成功,其他的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我就不管了。
以前我有四五个副厂长,我给他们的权力非常大,每人管一块,四五个亿美金的投资我就让他们签了。要委托书的话就给他们写一份,我就画一个框框在这儿,让他照着办,有什么错误我来承担。
以前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瞎指挥,我做那个小烟厂的时候,有13个党委委员,每天早上8点所有委员都要集中开会,讨论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这家打架了,那家猪肉不够吃了等等。
管得了那么多吗?所以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就不要管了,有很多事情比这重要的多。
也有看走眼,选错人的时候。
很多不了解我的人都觉得我在工作中比较霸道,其实当时我的目的就是要让玉溪卷烟厂成功,成为全国最好,做到很多指标跟全国水平差不多。
大的错误我是不会给他机会的。
当时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党委系统有很厚的一沓文件,我也不能随便签字说我都看过了,我就找别人来当党委书记,但这个人一来就胡闹,到差不多的时候,他就通过活动想当厂长,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说他是破坏玉溪卷烟厂的形象。后来报告到省里,就把那个党委书记赶走了。
还有另外一个厂长,也是类似这样的情况,所以人家都认为我很霸道。
3、关系: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处过的人
我这个人,心里放不下事,也算是个急性子。
像2014年天干,老是不下雨,我每天晚上想到我的果树,半夜四五点就睡不着了,起来翻书翻资料,第二天叫上司机去找专家,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我想着,我这么认真,果子的质量不会不好吧?
我一直和儿孙们强调,一个人工作、过日子都要认认真真,对产品要认真,对周围的人也要认认真真。这些年我们的果子卖得好,除了我们产品过硬,周围人的支持也有很大关系。
像早几年我们果子不成熟,没有朋友的帮忙,销售会很成问题。
现在我们名声在外了,心里要知道感激,更要学会让大家利益都得到平衡。
我一直对和我打交道的合作伙伴也好,朋友也好都有一个心理,那就是怕亏了人家。这个习惯我一直都有。
做人做事要随时随地都在检查,做这件事我朋友亏了没有?
我一直经常提醒褚一斌,不要粗心大意,要经常想到身边跟着你的那几个人,诚诚恳恳和人家相处。我们生活条件比他们好一点,我们就多照顾他们一点。
我们现在果园里的农户,在我们这里干活儿,我就希望他们比别的农户生活条件要好一些;我们的作业长,我也希望他们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新平的县长有一次听说我们作业长的待遇,很惊奇:"工资比我还高?!"
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我能做到这两点,我这几十年也算没有什么遗憾了。
回头看看,我这一路走来,没有白费精神。我办事认真,确定了目标就追求到底。在每一个工作的地方我都有人生的记号,我也没在工作上闹出什么大事故。
想到这些,我也就甘心了。
我活着为了什么?
只想赢,不想输。
这些困难有些是原来想到的,有些是没有想到的,但我相信我能克服它。很多年以来,不管干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干哪个行当,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这些困难到最后还是解决了。
所以,人的信心很重要。如果我们接二连三地干不成事,那就没有信心了。
我在74、75岁时怎么想起来搞这个苦差事(种植褚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因为我们的处境,我的生活来源没有办法(保障),我只有一条出路,必须要搞成功。
我从小就闲不住,爬高上低的,我这个房子一天上去八回,下去八回,时间还打发不了,总得有点事情做。
这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认定了要干的事,只想赢,不想输。
王石:我为什么是褚时健的粉丝?
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褚时健的粉丝,他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
所以,我每次来都不能说是看望他,每次都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取经的。他一年创造300亿元利税的时候,万科的经营规模才30亿,差距非常大;我们去年才缴300亿元的税,20年前褚厂长就达到这个数字了,这还是20年前的300亿。
所以在褚厂长面前,我是来学习的,他一直给我非常强烈的内心触动。
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哀牢山,我见到他的时候,老人家戴着破草帽,衣服是圆领的还是破的,比现在穿的还旧,正和一个人讨价还价。那个人帮他修水泵,开价80元,褚厂长说:"最多给你60元",他俩就围绕着80还是60讨价还价。想想看,他曾经是多么叱咤风云的人物!
之后我们开始聊天,我很好奇地问他,"您前后做的事情差别太大了,我相信您能搞成,但有一点不明白,既然种橙子,为什么不引进国际上很好的橙苗,而是从湖南引进种苗呢?"
他就给我讲道理,说哀牢山的土壤怎么样、气候怎么样,说:"我一定能种过他们",之后大谈挂果之后是什么情况,又说这个橙子怎么怎么好。我就问他挂果要多长时间,他说要六年,但我当时一盘算,六年之后他就80多岁了,一个70多岁的老人创业,大谈80岁以后的场面,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
而我对晚年的安排,和他的境界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从内心佩服他。和褚厂长接触过程中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能在当年把企业搞得那么成功,绝不是因为政策、因为特许经营、因为偶然。
那之后我们总是通电话。十年后,大家都看到了,褚橙已经很有名了。
一般来说,我和褚厂长会被当作同一代企业家。我们都创业过。我1983年到深圳,1984年创建万科,我记得很清楚,创业时,我在万科办公室的地板上写了两行字,一句引用肯尼迪就职演说,"不要问社会能为你做什么,而是要问你能为社会做什么";第二句话是巴顿将军讲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到低谷时候的反弹"。
巴顿将军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非常欣赏这段话。我到深圳以后,有低谷、有反弹、有很多曲折,但再怎么曲折也不像褚厂长那么曲折,所以我那一次非常感慨,褚厂长已经70多岁了,还在展望六年之后的漫山遍野,所以用巴顿将军的话来衡量褚厂长是再恰当不过了。
当时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哀牢山上冰糖橙》。但那篇文章不是写给别人,而是在谈我的感受。之后很多企业家因为这篇文章知道了褚厂长的现状,都想到这个地方来看看,包括柳传志先生,去年他专门到这里拜访了褚厂长。可以这样说,褚厂长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一种精神,是一种如何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并从困难中重新站起来的精神。
这次来,我又不仅仅吸收营养,还想让更多中小企业家能系统地知道他。所以,我希望能够有商学院做他的研究。
因为褚厂长把一个看上去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了,而且这种成功是可示范、可借鉴、可学习的。他就在这里,他就在做,做得很辉煌,他可以给世人提供镜鉴。
褚时健和其妻子一起切蛋糕
马静芬:下一生如果褚时健还要我的话,我还嫁给他
褚时健90岁的生日宴上,马静芬也回忆了自己和老伴的老年创业生涯,"开始种果树时,的确是很困难。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我们在搞着玩。"
她表示,种果树最难的就是修剪。而现在,自己已经敢说,(褚橙)已经搞成功了,"放在以前什么时候都不敢说自己的东西最好,都是悄悄地做,碰到的困难很多很多。褚时健买了一人高的书,家里床头都是书,就是从头开始学。"
令人感动的是,马静芬在现场提及有人问她的一个问题——下一生怎么过?她说,"如果褚时健还要我的话,我还嫁给他。"说完还看了看身边有些走神的褚时健,小小地抱怨说"褚时健没有听见"。
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如果我这辈子不是嫁他的话,我就没有今天。虽然有很多磨难,但就是因为这些磨难,才有我的今天。"
⑵ 老人创业的例子有么古今皆可
有人问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你最尊敬的企业家是谁?王石沉吟了一下,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不是全球巨富巴菲特、比尔.盖茨或李嘉诚,也不是房地产界的某位成功人士,而是一个老人,一个跌倒过并且跌得很惨的人。
他担任一家小厂的厂长后,曾经是位英雄,披荆斩棘,以非凡的胆识和能力,用18年的拼搏,使这家小厂成长为每年利税991亿元的大型集团,一时求他写条子批烟的人络绎不绝。然而,他辉煌的人生之路在他71岁时偏离了航向,1999年他因贪污174万美元被判无期徒刑。
他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这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应该是一生中摔得最重、跌得最惨的一跤。许多人认为他的这辈子完了。但是,这位老人并没有垮掉,他先是获得减刑,改为有期徒刑17年,2002年他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居住养病。按照我们的设想,他能在家颐养天年,就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然而他再次让人大跌眼镜:他承包了2000亩的荒山,开种果园!这时,他已经75岁,身体不好,要承包的荒山又刚经历过泥石流的洗礼,村民都说那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的疯狂行为,他带着妻子进驻荒山,昔日的企业家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的时间,他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变成果园,而且他种的冰糖脐橙在云南1公斤8块钱你都买不到,原来这些产品一采摘就运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效益惊人。
他使用了以前的方法,采用和果农互利的办法。他给每棵树都定了标准,产量上他定个数,说收多少果子就收多少,因为太多会影响果子的质量。这样一来,果农一见到差点儿的果子就主动摘掉,从不以次充好。他制定了激励机制:一个农民只要任务完成,就能领上4000块钱,年终奖金2000多块,一个农民一年能领到一万多块钱,一户三个人,就能收入三四万块钱,比到外面打工挣钱还多。
他管理烟厂时,想到烟厂上班的人挤破头,现在管理果园,想到果园干活的人也挤破头。这个已经80岁的老人,把跌倒当成了爬起,面对人生的波澜,他流过泪,但又一次点燃希望之火,用心过日子,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让周围的人幸福快乐。
他就是红塔集团前掌门人褚时健。他把一个很小型的玉溪烟厂,办成了可以和进口洋烟抗衡,每年创造200亿税收的大型集团。
王石感慨地说,我得知他保外就医后,就专程到云南山区探访他。他居然承包了2000亩山地种橙子,橙子挂果要6年,他那时已经是75岁的老人了,你想像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着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2000亩橙园和当地的村寨结合起来,带有扶贫的性质;而且用沼气作肥料,环保且原生态。他的那种淡定,让他作为企业家的气质和胸怀呼之欲出。
⑶ 有个一老人靠种植橘子发家的,这个老人叫什么名字
你问问周围年岁大一点的人,90年代什么香烟最出名啊,得到的回答肯定是:红塔山、阿诗玛。负责这个企业的就是这个老人,云南省红塔集团原董事长,曾经是中国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他一手将红塔集团建成大型企业,后因贪污被捕,是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2002年,保外就医的褚时健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种起了橙子,这一年他已经75岁。靠种植橘子发家的,就是这个老人--云南省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
⑷ 80岁创业成功人士
年轻的时候,想创作出天马行空的作品,想在自己热爱的行业成为专家,想赚取数之不尽的财富,但一老了就觉得不行了,该稳定了,却不知有些人80岁了,依旧在创业,在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80岁老人创业成功人士的相关 文章 ,供大家阅读参考。
80岁老人创业故成功人士:褚时健
定位:要种最好吃的橙子
开始 种植 褚橙的时候,褚时健还是保外就医,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遭遇牢狱之灾、丧女之痛,种种打击并没有摧毁褚时健。在他身上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企业家的素质:直面残酷现实并且击败它。
选择种植“褚橙”,源于褚时健当时了解到美国新奇士,他说:新奇士的外观漂亮,口感不行,价格却卖得很贵。一个有利条件是,橙子是他老家云南华宁县的传统作物。他后来常告诉员工,现在还不能得意,如果哪天橙子的外表、口感都超过了新奇士,那才是真正的牛。褚时健说:“干什么都要争第一!”
有个细节是,坐车的时候他喜欢车开得很快,别人都有点头晕了,他还很兴奋。80多岁的老人,不想输给时间,更不想输给所谓的命运。褚时健老伴马静芬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
资源:人脉架起创业路
几年前,记者曾经两次前往位于云南新平县嘎洒的褚时健果园。记者估算了一下2002 ~2009年总成本是4000多万元。褚时健非常舍得投入,果园修了 足球 场大小的水池,用于果林灌溉,引水工程大概花了几百万元,有机肥料厂、冷酷、鲜果厂大概花了900万元。另外还有土地流转费用、修路等费用。每年人工费用是200多万元。这些钱是褚时健找他原来的部属和朋友借的。
对于70多岁的人出狱孑然一身, 4000多万元创业资本从何而来?褚时健曾经梳理了在红塔集团时的人和事,由于之前他的声誉很高,尽管被判入狱但对他的信誉没并未受啥影响,反而是曾经的部属和朋友们纷纷解囊支持,让褚老如愿以偿实现创业梦。
时隔六年,橙子上市,褚时健再次利用人脉资源,实现褚橙顺利销售。根据记者2009年的采访数据,当年全国烟草系统就要帮他消耗1千吨左右,红河集团的厂长是褚时健的弟子,前几年,每年红河集团就帮他消费400吨,当时产量也才1千多吨
管理:以身作则深入一线
不过,这不是“褚橙”做起来的关键原因。“褚橙”有褚时健本人的人脉、资源、名气等因素的加成,但“褚橙”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最本质的原因还是褚时健把他的企业家管理能力运用到种植中。
那里离玉溪有200多公里(褚时健家在玉溪),1963年到1979年,褚时健在嘎洒办过糖厂。他准备东山再起的时候,他选择在这里承包2400亩土地种植冰糖橙。嘎洒属于干热河谷地带,气温很高。玉溪25摄氏度的时候,这里能达到35摄氏度。这易于冰糖橙转化糖分,口感更甜。
2002年开始种植褚橙,褚时健那时已75岁。这些年,80多岁的他每个月下地8~10天,对果园管理盯得非常细致,严格管理。从玉溪到嘎洒果园,200多公里,全是山路,行车至少3个多小时。褚时健打电话通知次日8点到果园开会,第二天绝对准时到,所以没有一个下属敢迟到。
在附近,褚时健的弟弟褚时佐也在种果园。当地人说,差别大着呢。他弟弟的果园,工人上班还像大锅饭时代,上午7、8点几十名农民一窝蜂地到田地干活,下班时再一轰而散,几十个人在一起,肯定会有偷工减料的、浑水摸鱼的。但这在褚时健的果园行不通,每个技术员、每户农民干得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他都很清楚。
褚时健到果园时,吃住就和工人一起,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深知工人的想法和情况。他对质量把关极严,品种不好的、个子太小的、质量不好的橙子,他都让农民摘掉,这是怕别人说:这是褚时健种的橙子,如果差了,丢脸,也坏名声。据褚时健说,以前他在红塔时,不在集团办工,他一般在田地间考察,烟叶的质量就是这样出来,烟叶的质量也和氮磷钾成分有关,还有农民的种烟技术,他关注农民、烟草质量。
凡事亲力亲为,重视技术,永不满足,力争第一,这些都是褚时健到84岁仍未丢弃的性格标签。从2002年开始种植自己并不熟悉的冰糖橙后,他更要依靠自己对细节的严格掌控,确保二次创业的成功。果园的技术员张伟告诉记者,冰糖橙是一种非常费人工的作物。年初要剪梢,保证果树能吸收足够的阳光;开花后要保花保果,结果后要控制果实的大小、外观;生产环环相扣,一年四季不得闲。这正合了褚时健“闲不住”的性格。
激励:利益与员工捆绑
几千亩的橙子都达到自己设定的质量,在于工人,对于80高龄的褚老如何管理工人?每年人工成本200多万元,一部分是支付给农民的。果园按照面积又转为承包给农民管理,每月支付农民500元工资做生活费,到摘果的时候,按照公斤数量给予农民奖励。
2009年一公斤0.5元,每户果农产量能达到四五十吨,也就是两万元的收入。褚时健采取激励 措施 ,将果园的利益与农民利益捆绑在一起。农民非常现实,满意就干,不满意就不干。褚时健与农民打交道数十年,能把握农民的心态。
80岁老人再获成功
记者11月底致电褚时健果园的一位负责人,了解到今年的数据:2013年估计产量有1万吨,批发价为10-14元/公斤,预计收入在1亿元以上,利润估计有几千万元。但褚时健并不满足,大举扩张,除了原有的云南新平县嘎洒镇2400亩果园外,又在新平县漠沙镇种了3000多亩,在永胜县金沙江边种了1300多亩,加上嘎洒镇周围扩充的果园,目前种植规模已经有一万亩。
在嘎洒的果园中间,褚时健投资2500万元建了一座高档酒店,明年将投入使用,作为观光旅游用。
80岁老人创业成功人士:吴胜明
一位近80岁高龄的老太太,最近在微博上“红”了。在新浪微博上输入她的名字,相关微博有19781条。
有的把她列为财商领袖,分享她的传奇人生,感慨她曾经辉煌到天上,又曾经落难到海底;
有的说她是公益达人,12月初,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第五届救助贫困先心病患儿大型公益盛会,就是由她发起;
一份“盘点10年来出狱的企业家”18人名单中,她也在列:“2003,吴胜明,个体户”。同一名单上还有红塔集团前董事长褚时健、健力宝前董事长张海、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德隆系创始人唐万新等。而她,是唯一女性。
她叫吴胜明,一个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八十大寿的老太太。
她的人生,跌宕起伏。从富商世家的大小姐到逃婚后的小保姆,从千万富翁到阶下囚,从扫厕所到创实业、做公益。
她的情感,聚散无常。两岁时母亲远走台湾,初恋被“棒打鸳鸯”,丈夫无情背叛,女儿绝望自杀。
她人生最辉煌时和最落魄时,都和郑州紧密相关——
因投机倒把等罪名,她入狱18年,出狱后在郑州靠打扫厕所维持生计;人生跌入谷底时,郑州人一声“吴老师”的称呼,让她重拾尊严,温暖至今……
在网上,她被描述成“女版褚时健”——辉煌一时、跌入牢狱、古稀创业、重归富有……
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是不是如网上所传那样坎坷、传奇、励志、富有?她与郑州的短暂交集中,还发生了什么 故事 ?
12月9日,大河报记者辗转联系上吴胜明,听她讲述“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叛逆人生”。
跌宕之痛
从富商世家的大小姐到逃婚后的小保姆,
从千万富翁到阶下囚;
古稀之年,
从扫厕所到创实业、做公益……
逃婚出来的大小姐,白手起家打拼成千万富姐
“一位命运多舛身世传奇的女性”,《鲁豫有约》对吴胜明的专访开头,曾这样描述。
1933年,吴胜明出生在浙江嵊州一个富贵商贾世家,母亲在她两岁时改嫁到台湾,吴胜明由祖母带大,性格独立又叛逆。当时,她很少出去玩,经常在自家铺子里,看长辈们忙药铺、米店等生意,经商的“种子”,悄然埋入心中。
12岁时,吴胜明被家人做主定了一门亲事,她不同意。1949年,她16岁,找机会逃了婚。为了生计,曾寄人篱下做过小保姆。
生意场上,吴胜明的故事也颇为传奇——
她回忆说,1952年,19岁的她和初恋男友遭遇“棒打鸳鸯散”,她远离伤心地,只身远走。后来独自闯荡上海滩,白手起家,从开小卖部到经营商场、饭店。“2000块钱创业,到1984年前后,已创下2000多万元的资产。”吴胜明平静地说起当年。上个世纪80年代,“万元户”已经是“先富起来的人”,2000多万元对很多人都是“天文数字”。她穿梭往来于浙江绍兴、河南郑州、四川南充等地,业务遍及大江南北诸多省市。
生活中,她一掷千金,相当奢华。吴胜明还记得女儿在郑州过10岁生日时的盛况,“几乎全校老师和同学都来了,最后摆了四五十桌。”当天,请客连同给贫困的同学每人发20元红包,花费近20万元。“在上海,那时好多人都叫我‘大姐大’。”至今说起,吴胜明仍有出人头地的自豪感。
挣钱靠智慧也耍“手段”,相信金钱是万能的
一个女子,白手起家,如何挣得数千万资产? 吴胜明说,可能和经商的遗传基因有关。
她的老家嵊州,是中国乃至世界有名的“领带之乡”。有2000多年历史的嵊州,商业传统绵长,并在清代中后期鼎盛一时。从小耳濡目染,跟长辈学做生意的吴胜明,学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意经:祖父心善,诚信经营,时常做好事施舍穷人;父亲刁滑,比如卖米时,加粉,喷水,只为多赚钱。
改革开放之后,吴胜明紧跟“潮流”,逐渐做起了“倒爷”。她到广东等地大量购进收音机、布匹等紧俏商品,再倒到西宁、西安、郑州等地销售,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当时,老百姓多穿棉布,穿尼龙布是时髦。很多商人倒布赚钱,她是其中之一。“批发布料,论斤卖,别人都抢着挑重的,我不抢,等着要他们挑剩下的。”“大方”背后,是吴胜明心里有数的精明——她发现重袋子里多是碎布,轻的是大块布。老板看她不抢不挑,货底儿全要,夸她人好,主动再给她优惠。低价买来布后,吴胜明再找人深加工,做罢上衣、裤子,再用布头做小孩衣服、拼单子,卖好价钱。
1985年夏天,无权经营汽车的吴胜明,通过疏通关系,拿到了进口48辆高级轿车的计划,获利几百万元。
“有钱能使鬼推磨,疏通关系要花钱,再赚更多的钱,能赚的钱一定要赚。”那时,吴胜明相信金钱是万能的。
金钱变成手铐,她失去了自由、家庭和女儿
相信金钱万能的人,为了金钱而在一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很可能走向万丈深渊。不顾一切忙赚钱的吴胜明,很快尝到了苦果——赚到的钱,变成了冰冷的手铐,她失去了自由,还有家和孩子。
警方发现了她投机倒把、合同诈骗等违法证据,52岁的吴胜明被抓。1986年年底,被判死刑,后改判为无期徒刑。在狱中,她一次次努力争取减刑,最终服刑18年。
在她入狱后,家里也发生大变故。小她7岁的丈夫,和保姆私奔去了安徽。
对她打击最大的,是女儿的绝望自杀。
吴胜明42岁时,经历几次流产后,好不容易有了这位宝贝女儿。她入狱后,女儿寄人篱下,跟着亲戚生活。女儿怀着一线希望,等妈妈出狱。孩子16岁生日那天,第一次听说妈妈被判无期徒刑,以为再也等不到她,绝望自杀……
她得知女儿死讯,已是两年后。那是吴胜明记忆中,最后一次痛哭。她藏好刀片,要随女儿而去。是女儿一个特殊的遗愿,让她坚强活了下来——办养老院或孤儿院,让孤单的妈妈和像她这样的孩子,有一个安身之地。
她打扫的公厕如今已拆,留给她的小屋落锁已多年,这里的人还记得爱干净的南方老太太。
服刑18年出狱后被郑州人收留,她难忘一无所有时那声温暖至今的“吴老师”,她说:“郑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硬币扔进铁罐“叮当”声
让老太太心里震颤
2003年,吴胜明70岁。古稀之年,走出牢狱,她孑然一身,四顾凄惶,被安排到户籍所在地郑州市铭功路街道办事处,当起了公厕保洁员。
从郑州火车站向北,或从二七纪念塔向西,约1公里,有个西陈庄,是郑州闹市里的一处偏僻地。
西陈庄前街,是一条窄窄的街道,熙熙攘攘,路两边店铺林立,耳边传来各种叫卖声、火车的轰隆声和二七塔的钟声……
街道尽头,有一处不起眼的公厕,一位老人,守在公厕门口,安静地打着毛衣,对周边的嘈杂毫无所动。一个身影闪到公厕门口,随手扔出两枚1毛的硬币,投向门外桌上的铁罐子,“叮当当……”,老人的心应声揪紧,不由得双臂紧抱,身子微微发颤。
她害怕这声音,觉得自己像个乞丐;她又盼望这声音,投向铁罐里的钱,是她当时的谋生之本……
那是她一生中,最落魄的时间。
这位老人就是吴胜明,西陈庄前街这个公厕,是她人生最低谷的安放地。
2003年夏天,服刑18年后出狱,吴胜明回到郑州市铭功路街道办事处西前街社区(现在的西彩社区)。多年前,她做生意时落户在郑州。
70岁的她不愿去养老院,在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帮忙下,当起了公厕保洁员,每月四百元左右的收入。
如今,西陈庄前街熙攘依旧,经过扩路改造,她当年打扫的公厕没了踪影,路边那棵老槐树,依然枝丫遒劲,朝着天空倔强生长……吴胜明的“家”还在。街道西头,循着“西陈庄前街97号”门牌,拐进一排低矮房屋的胡同,有座两层小楼,楼下是公厕,楼上落锁多年的小屋里,存放着她的东西。
在郑州当公厕保洁员时,没钱买护肤品,她就用1元钱的宝宝霜;淘来便宜的眉笔、腮红,化个淡妆;没有香水,就喷花露水。
如今,条件好了,她每天化妆,还随身带着兰蔻化妆盒,随时补妆,包里还有多个项链、戒指的首饰盒,根据衣服颜色、款式时常变换。
2010年,接受电视专访时,吴胜明聊到出狱后再度打拼,据说又有千万资产。如今,记者问起,她说,最好别再说她有千万资产的事儿。因为,不断有人打电话让她援助,可她其实真的没那么多钱。她说,这家老年公寓是别人办的,她只是打工,每月挣工资。
她的其中一张名片上,印有两家公司的名字。但她告诉记者,一家公司交给别人打理了,一家转租了。
装扮讲究的吴胜明,描述起自己的住处,说:很乱。记者提出能不能去看看?她笑着回绝,“别看了,就给我留点儿面子吧。”
感谢郑州,在我无家可归时收留了我
时隔多年,如今一身俏打扮、担任老年公寓院长的吴胜明,追忆那段打扫公厕的经历,说,人生中那段最落魄的日子,内心饱受煎熬——
从千万富姐到阶下囚,那18年,是怎么过来的?很多人问过吴胜明同样的问题,她却不愿再多说。提到的只有两件:在监狱里学会了织毛衣,还写了几万字的自传体小说。
18年牢狱生活结束,当年的“大姐大”,守在郑州一条偏僻街道的公厕门口,搁一个小铁桶收钱,听着如厕人施舍般把硬币扔进小铁桶的声音,“响一次,我心里‘咯噔’一下。那时候我就这样,不敢看人,低头打毛衣……”至今,回想那种声音,吴胜明仍觉得心里发颤。
“知恩图报,我想为郑州做点好事儿。”吴胜明畅想着,等条件成熟,可以回郑州开养老院,更易实现的是开展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救助,“我们刚在西安救助了一批孩子,有基金会帮忙。”
走过人生的低谷和寒冬,她优雅地走进又一个春天
她乐观地过好每一个今天,不断为梦想打拼
“80后”老太太,做公益也是创业
失去了千万富姐的优越感,失去了家和亲人,吴胜明知道,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她唯一还没有失去的,是生活的勇气……
创实业、做公益、玩微信的“80后”老太太吴胜明,在人生第二春中,仍在不断为梦想打拼。
如今的吴胜明,很忙。
她不时接听电话,聊的大都是合作做公益的事儿,不到两天,接连约见了三拨人,还经常出去参加活动。
12月10日上午,西安从事食品批发的王素梅和中华书画家协会执行副主席李保瑞,专程给吴胜明送来书法礼物——“大爱无疆”。两年前,李保瑞旅美时就听说过吴胜明,回国后一见,觉得很投缘,对吴胜明大把年纪还忙创业的精神,由衷敬佩。
“吴妈妈人特别好,很慈善。”王素梅说,和吴胜明认识几个月来,知道吴妈妈经历坎坷,一生奋斗,也见过她对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好,还去医院看望被救助儿童,是个有大爱的人。
当天中午,西安一家策划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女士赶来,说有商家打算和吴胜明合作开展公益活动,约在咖啡厅见面……
第二天上午,吴胜明又来到朱雀大街一写字楼参加活动。屋里有“吴妈妈爱心俱乐部”的牌子,还有一家基金会西北地区爱心工作站的标牌。几个人围坐在吴胜明周围,听吴胜明聊着下一步开展公益活动的打算。该爱心工作站主任代女士,和吴胜明结识3年,目前在联合搭建爱心平台。
“我只和诚心想做好事儿的人合作。”吴胜明对周围人强调说,畅想着在社区开展老人服务项目,改善老人处境,也让志愿者有所回报。
吴胜明的办公桌上,有一个“最美心灵志愿者吴胜明”的奖杯,标注日期为2013年10月16日,是一家基金会先心病公益救助专项基金颁发的。吴胜明的名片显示,她是该专项基金会的荣誉主席。
这位80岁的老人,也多次以励志形象亮相荧屏,讲自己的坎坷经历,从千万富姐到一无所有,从不放弃希望,一大把年纪仍在打拼,来激励他人。
前不久,她被邀请到上海一家电视台参加节目,给年轻人指点迷津:有个男孩儿大学 毕业 ,父母想让他做公务员,他不愿意,想自己创业,经营放心菜,后来房租一直涨,保不住本,不知道怎么办……吴胜明给对方指了出路,协调关系,让男孩去海南发展。
“你扫一下二维码,好,加载成功……”吴胜明热情地邀请记者成为她的微信好友。采访中,一有空闲,她就娴熟地划拉着手机玩微信,说自己有100多个微信好友。
“我忙得已经停不下来了,这把年纪做公益,是另一种创业。”吴胜明说,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在老年公寓工作,其他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用来忙公益。忙碌之余,她还不忘看电视、看书、看报,了解时事,给自己充电。
女儿的遗愿,她还没有实现
公益之路,吴胜明走得并不平坦。
今年4月份,西安当地媒体报道,80岁的吴胜明为还女儿遗愿,由她参与创办的夕阳红老年公寓在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台沟村开业,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专程赶来参加开业典礼。劳模等四类特殊人群可免费入住该公寓,共可容纳120人。
“现在已经关了。”11日,吴胜明不无遗憾地说。为什么?她说,这家养老院是租朋友的房子,想做好事,顺便吸引爱心人士投些钱,可并没获得资金上资助,就停办了。
“是暂时停办,还是彻底停了?”面对询问,她解释说,主要是天太冷,养老院设备不行,不适合居住,天暖后也可以召集老人小住几日。
吴胜明相信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是朝阳产业,而她投身养老行业更重要的缘由,则是至今未了的心结——想实现女儿的遗愿。
她没有存放女儿的遗书,只是听别人转述女儿的遗愿。她至今能清晰地复述遗嘱的内容:……你是一位有本事的妈妈,从监狱出来后,多做善事,比如,办养老院、孤儿院,给无家可归的爷爷奶奶和小孩儿,一个小小的家,如果你爱我,就用对我的爱,去爱他们吧。
复述遗嘱的她脱口而出,特别流畅。
“到现在,我还没实现女儿的遗愿。”吴胜明叹息。她说,办养老院、孤儿院,需要不少钱,目前她在老年公寓挣的工资,仅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名下两家公司,但效益有限,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开支。要实现女儿的遗愿,也许需要5年,也许更长,她盼着有更多的爱心力量支持。
吴胜明说,自己有三个名字:吴安娜,是老师给起的;吴如英,是家族名字;逃婚后她给自己改名吴胜明,就是相信,今天一定会胜过明天。过好每一个今天,明天也会更好。
曾经的伤与痛,
如今是她开导别人的“良药”
“我是一位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叛逆女性。”吴胜明 总结 自己,光彩的妆容背后,她的内心深处,仍有难以言说的痛。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别看我在大家面前打扮得光彩照人,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也会非常难受……”回想当年东奔西跑打拼挣钱,很少陪丈夫和女儿,如今想来,吴胜明只留一声长叹。
两岁时离她而去的母亲,后来曾想和她相认,吴胜明拒绝了:我最需要母爱的时候,你在哪儿呢?她曾含泪质问。
她也是母亲,对女儿也有无限的愧疚。女儿是她唯一的指望,女儿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她说,是女儿留下的遗愿,支撑她走到现在。而当年被拆散的初恋,也是她至今难以释怀的心结。她心里一直装着那个人,身边不乏想和她做“老来伴儿”的追求者,她却拒绝接受新的感情。
她的手机铃声,是她很喜欢的一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80岁的她,依然想拥有那种幸福和浪漫,希望能有一个人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
当年的痛心和遗憾,如今会成为她和其他人交流时的话题,她会拿自己的教训来奉劝大家:工作和家庭一样重要,男人需要的不是挣钱的机器,而是需要一个妻子。工作再忙,也要把家庭维护好,一定留下足够多的时间多陪陪老公,多陪陪孩子。
“我站不起来了,不行了呀,要进火葬场了……”12月16日下午,吴胜明在老年公寓查房时,一位76岁的偏瘫老太太对她诉苦。
“放宽心,像我一样,没心没肺地过吧,别说死呀死的,自己救自己……”她赶忙劝慰,又说起自己丈夫背叛、女儿自杀的遭遇,“你有丈夫,有儿有女,不比我强?”说这些时,她的脸上看不到伤悲。
这家老年公寓里,住着100多位老人,绝大多数都是比吴胜明小的“弟弟、妹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比皆是,挨个问候、开导一番后,吴胜明走出屋子,如释重负一般,说,“每当看到他们,我又觉得自己很富有,我还健康不是?还能为大家忙活不是?”
说罢,她挺拔的身姿健步向前,高跟鞋敲出“嗒嗒”的节奏,留下戴着红色坤帽的优雅背影,仿佛真是一位“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