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岁知天命、六十花甲”是什么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岁知天命、六十花甲”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
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人的"立"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具有自觉性、独立性、阶段性、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统一性等特征。
四十不惑的意思并非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主要指价值判断即判断是非、善恶、好坏、美丑...)。
(1)50岁知天命扩展阅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一系列的话,是孔子很自谦地表达自己在学习、理解和运用周礼的过程。十五立志于学习,到七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是个非常谦虚的人,而他的一生极力推行的,就是周礼。而这段话,就很好地符合了孔子的为人和理想。
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同样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己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
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
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了七十岁时的时候,你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时候就基本不会犯错,而不是说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2. 50岁除了半百和知天命还有什么称呼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回
半百、知天命、知命答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3. 50岁为知天命,60、70、80、90岁,是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回龆年;
幼年泛答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4. 50岁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以前的人比较短命,五十岁的时候感觉人的精力都用的差不多了,离死不远了,所以说知天命。
5. 大白话说吧,50岁知天命什么意思
就是到了50了,经历过人生的种种,明白自己的能力范围所在,对一切都看得比较开了,觉得一切随缘就好,变得佛系。
6. 为什么说50岁知天命
解答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版不惑权,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至于孔子为什么说“五十而知天命”?我觉得这应该跟孔子一生的际遇有关.孔子穷一生之精力,以六艺教育为手段,以克己复礼为目标,周游列国,招摇过市,弄才求官,到处碰壁,人言其惶惶如丧家之犬.而随着年龄的渐大,性情随之淡定,可谓达天致地,所以自己才会有这样的一番总结.也就是说,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孔子明白了自己一生将在推销自己政治主张中度过,这就是自己的命!
7. 五十知天命到底是什么意思
“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已经很难实现,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顺应天命。数据表明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为30岁,50岁就相当于现在的80高寿,假如古代人已经活到五十岁了,那肯定是把什么事都看的云淡风轻了,毕竟没几天日子了,平平淡淡也就够了。
孔夫子大概到了50岁的年龄,认为尽人事,听天命。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不尽相同,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命该如此,也不往别人身上推卸责任,就是人生的之大得,“知天命”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也千万不要用年龄来说明你的阅历和人格,那样永远都参不透五十知天命的意思。
8.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
这是古时候形容年龄的别称,从小到大分别为: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拓展资料: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耄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9. 五十而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五十而知天命来的意思是:五十岁之源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五十而知天命”是孔子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总结之一,不是说每个人都是五十岁时知天命。人与人的差别很大,有的人也许临死都不会知天命,也许有的人在五十岁之前就早已知天命了,比圣人孔子还早些。
(9)50岁知天命扩展阅读
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迷惑。
六十而耳顺:六十岁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七十岁的时候就能随心所欲了。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参考资料:网络——知天命
10. 30岁而立,40岁不惑,50岁知天命怎么样解释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