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说古代有些朝代60岁以上的老人。就要被活埋。而活埋的方式是每送一顿饭就砌一快砖,宋朝也有是真的吗
原文:越之东有辄沐之国,其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以同居处。(资料是列子汤问中间的一段)
大概说的就是在越国的东边有一个叫“折木”同音。的国家,我查了下资料,有的说是古代中国的叫法,有的说是海岛的意思,综其意见,应该是类似日本的一个海岛国,或者类似海南岛的一个海岛。这个地方的人们,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活生生的开膛破肚并且趁新鲜的时候分食。这么做的理由是当地人相信这么做了后以后会多多生男孩,很多的弟弟。还有一个风俗是,如果父亲死了,要把母亲背起来 走到很远很远的山上活生生的移弃掉。因为不可以和鬼的妻子一同居住在一起。
对于提问,因为这里提到的辄沐之国 有概率是中国的某个地方,所以算是针对提问做了个回答。但是具体是哪里还需要学者给出一个权威的答案。
还有这里的陋习在印度,日本都有过。主要就是劳动力短缺,那时候的粮食产量很低,劳动底层的人,在不好的年月真的有饿死的。所以日本人会把自己的老父亲老母亲背到山上,美其名曰说是祭山神。其实就是为了让家里的劳动力能活着。有的朋友应该看过一本颠覆三观的数“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是一个英国人理查德·道金斯在1976年成书的。用书中的理论就可以解释得通这种做法。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
古代有过
2.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人到60岁被活埋的真相是什么呢
在我印象中,中国人最注重孝顺,有句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在古代,有因为不孝顺被凌迟的先例,就是崇祯年间的郑鄤,就是以“杖母奸妹”的罪名被凌迟处死,至于是否是冤案,这里不做详解。可见,不孝的罪名是很大的。不过,凡是有例外,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两个朝代却有一个很残酷的法令,那就是老人到60岁的时候,要被活埋!
3. 人到了60岁就被活埋,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这种“弃老”习俗吗
历史上确实有这种60岁就被丢弃的说法,有的老人到了60岁就会把他们拉到很远的山上,让他们自身自灭,有很多老人都是没有办法生存饿死的,还有从山上摔死的。
应该说,不管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如此对待老人,都是极其残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即使是在不得温饱的古代任何一个朝代,这种做法都是不能容忍的,而任何朝廷也不会做出如此毫无人性的荒唐事情来的。人总会有老的一天,做儿女的不管如何困难,都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因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人的平均寿命都是近80岁了,开句玩笑,60岁还很年轻哩。愿孝行天下,愿天下所有老人晚年幸福安康!
4. 60岁活埋是什么年代
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
这个风俗多见于野史、传闻,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这种事也称,“瓦罐坟”、“花甲葬”、“六十还仓”、“弃老风俗”。
“瓦罐坟”据传是史前游牧部落在迁移时的风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瓦罐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花甲葬”、“六十还仓”指老人过60岁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见于秦朝秦始皇统治时期);
日本历史书《楢山节考》也记载了“弃老风俗”: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岁时,为了节约粮食,养育幼童,家里长子就会把他们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让其自生自灭。
这种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发生过,也只能存在在不发达历史阶段(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随着社会进步、粮食的丰富、礼仪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这只是个传说,中国人几乎很少有人不知60不死活埋这个故事的由来,但传说和观点也都不尽相同。
传说秦始皇独裁统治,又嫉贤妒能,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为人到60岁以上更有经验,便颁布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岁以上的老人纷纷想法躲藏起来。
话说某年夏季,咸阳被洪水淹了,几天后才消退下去,这时在城门附近,发现了一只如牛大的怪兽,样子有点像老鼠,便禀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
再说这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
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
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
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众欢呼“万岁”。 但是史料就连“活埋”的事也没查到,更没废除“活埋”的事了。
5.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人到60岁被活埋的真相是什么
人活到60岁被活埋具体到哪个朝代是无据正可查,因为中国文化历史几千载,注重礼、孝,即便哪个朝代有这60岁活埋先例也不敢记载,这可是要背负千古骂名的,每个人从出生,由长辈养育而大,在至老后均无法免于一死,生老病死,乃是自然法则,不可怠慢养育之人,乃是孝悌之礼,岂敢有记载。
这里面要说传得最神的,当属鄂西北,鄂西北是鄂与豫陕渝的毗邻地区,斜倚于大巴山的余脉,该山脉上遍地都是寄死窑,由于地形偏深山老林,这个习俗从古至今都流传着,据说明朝时期,六十花甲子,不死也要被活埋。
而这些老人一经背负上去,就永久沉眠于此,也幸得这些风俗没有被传承到当今,当今人人温饱,即便老了还有养老院,可谓幸福满满。
6. 人到60岁被活埋出现在哪个朝代,历史真相是什么
据民间相传,人到60岁被活埋出现在秦朝嬴政期间,而嬴政颁布如此命令是为了恐吓年轻人逃避劳力。
放弃孝道,60岁活埋,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当时有的时期社会动荡,生产力低下,人们没有多余的食物,于是将60岁以上老人活埋以将粮食留给年轻人。
7. 中国历史上那个朝代60岁老人被活埋它的典故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秦朝、宋朝、元朝都有过60岁老人活埋的说法。
典故:
1、秦朝
有关于秦始皇的说法是,秦始皇下了一个六十岁不死就活埋的命令。其原因非常可笑,居然是嫌弃老者没有劳动能力,白白浪费国家粮食。
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担心老者当中有经历过战国洗礼的贤能之人,怕他们因为暴秦而谋反。于是很多老者被活埋,直到有一天咸阳城出现一只怪物,像老鼠又有点像猫,便禀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
再说这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
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众欢呼“万岁”。
但是史料就连“活埋”的事也没查到,更没废除“活埋”的事了。
2、宋朝时期
宋辽檀渊之盟后,战争停止了,北宋王朝却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大面积国土。十年生聚,加上不愿做辽奴的人大量回迁到中原地带,到宋真宗时代,中原地区人满为患,社会也逐渐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六十岁的老人既不能戍边,也不能劳动,只有吃饭的份,还得儿女照顾着。
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负担。突然有一个皇命传遍了中原的大地,人到六十岁一律活埋。有仁义者,忍悲含泪,给自己的父母准备了棺木和食品,送他们去了九泉;有不孝者,干脆就那样活埋了自己六十岁的双亲。但是正史上也没有记载。
3、上古时期
由于土地贫瘠,社会资源匮乏,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失去劳动力成为社会的负担,所以凡是年满60岁的老人,一律要被处死、活埋,或被抛弃在荒郊野外任其冻死饿死,这叫“花甲葬”,或叫“六十还仓”。
4、元朝
元朝统一中原后实施残酷的高压政策,不但把中原人分为几等,而且还对老年人采取六十不死活埋的政策以达到羞辱汉人和减少人口的目的。
(7)古代60岁活埋扩展阅读: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一种叫瓦罐坟的风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瓦罐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日本历史书《楢山节考》也记载了“弃老风俗”: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岁时,为了节约粮食,养育幼童,家里长子就会把他们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让其自生自灭。
这种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发生过,也只能存在在不发达历史阶段(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随着社会进步、粮食的丰富、礼仪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一位研究民俗学的中国学者说,韩国、中国、印度、日本、印尼等国家均有同类故事传世。由这样的故事推断,遗弃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在古代可能是遍及各个民族普遍现象。
一位欧洲学者曾经详细介绍了古代社会处死失去健康的国王、巫师、祭司的习俗,有的民族的巫师年迈以后甚至挖个坑让后代将自己活埋。
8.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人到60岁被活埋的真相是什么呢
在我印象中,中国人最注重孝顺,有句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在古代,有因为不孝顺被凌迟的先例,就是崇祯年间的郑鄤,就是以“杖母奸妹”的罪名被凌迟处死,至于是否是冤案,这里不做详解。可见,不孝的罪名是很大的。不过,凡是有例外,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两个朝代却有一个很残酷的法令,那就是老人到60岁的时候,要被活埋!
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社会发展中被逼无奈的一种表现,毕竟人类要繁衍生存下去,其实这样的残酷的手段我国古代不是孤例,在日本和韩国的弃老山,也有弃老习俗留下的痕迹,那些痕迹向后人昭示着它们曾经真实的存在着。
秦朝
在秦朝,弃老政策曾经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实施过,我在上文已经将弃老的具体操作和背景环境简述了一下,大家也都了解了,现在我把我知道的关于弃老的故事给大家讲讲。
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是一个急于谋求发展的人,他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先河,他两眼一抹黑,摸着石头过河,他急需要发展壮大,来缓解旧六国贵族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道诏书办法出来:“花甲老人弃之。”诏令一下,天下莫敢不从,为了提高生产力,秦始皇想了这个法子,也确实有一定作用,只不过太残忍罢了。
有一年,秦始皇的皇宫里闹了鼠灾,皇宫里有很多老鼠,让秦始皇不胜其烦,却没有好办法,于是有大臣建议用猫捉鼠,结果这些老鼠特别神,猫都抓不住。被逼无奈,只好贴出皇榜,求民间高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9. 中国以前的60岁活埋是真的假的请说具体点
这只是个传说,真实性待定:
版本一:六十岁不死活埋的传说1
中国人几乎很少有人不知60不死活埋这个故事的由来,但传说和观点也都不尽相同。
(一)传说秦始皇独裁统治,又嫉贤妒能,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为人到60岁以上更有经验,便颁布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岁以上的老人纷纷想法躲藏起来。
话说某年夏季,咸阳被洪水淹了,几天后才消退下去,这时在城门附近,发现了一只如牛大的怪兽,样子有点像老鼠,便禀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再说这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众欢呼“万岁”。
但是史料就连“活埋”的事也没查到,更没废除“活埋”的事了。
版本二:
相传在大宋年间,人活到60岁不死也要活埋,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经济不发达,物质贫乏,不够用。皇帝认为人活到60岁后,年岁大了,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能再创造财富了,(不知皇帝是不是60岁也活埋)只是消费。包公的父亲快到60岁了,按规定也要活埋,可包公是个孝子,不忍心将父亲活埋,但又不能让别人看见,包公想了一个办法,在他家花园里挖了一个地窖,并且进行整理,准备让她父亲在地窖里边生活。他父亲快到60的时候,包公让他父亲假死,并大办丧事,别人都以为他父亲死了,连家里人都不知道,包公偷偷地把父亲放到了地窖中,每天由包公亲自送饭,包公在这里呆的时间不能很长,送完饭后马上去干其它的事。一天包公给他父亲送完饭后没有马上走,而是看着他父亲吃饭,一边看,一边落泪。他父亲就问包公为什么哭,包公说:“我不能尽孝了,明天皇帝要杀我,我不能给您送饭了,您一定会饿死,我越想越伤心,所以我才哭”,他父亲问他:“皇帝为什么要杀你”。
包公把发生的事如实向老父亲说了一遍。原来,有只支成了精的老鼠大闹东京,这几只老鼠白天变成一些大臣模样到皇帝的金殿上,尽谗言,陷害大臣。晚上伤害良家妇女。一连几天,多家的姑娘受到伤害,皇帝限期让大臣破案,超一天打,超三天杀头,已经杀了多名大臣,可案件不但没有破,反而越来越多,每个大臣都胆战心惊,都怕皇帝让自己去破这个案子,这哪里是破案,就等于宣布死型一样。这几支老鼠开始还比较小心,后来发现在朝中没有人能破案,都不是它们的对手,胆子越来越大,有时故意现原形向人们挑战,人们都知道是老鼠做的案,但就是没有办法。这天又杀了一名大臣后,皇帝非常生气,问众大臣谁能破这个案子,连问多遍没有人答应,也没有人敢答应。最后皇帝的眼光落在了包公的身上,限包公三天破案。三天破不了案,就杀头。包公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强答应了下来,转眼三天就到了,一点线索都没有,明上朝就要杀头了。
听完后,包公的父亲说,不就是几只老鼠吗?还让你发愁,我有办法,包公一听就来了精神,忙问是什么办法,他父亲说在一个海岛上有一户人家养了两只猫,不管多大的老鼠,都怕猫,是猫就避鼠,你去那里把猫借来用一用。
第二天包公请求皇帝再延长两天期限,皇帝本来不想宽限,但想到杀了包公其它人更破不了案了,也就同意了。
包公找到小岛,来到主人家,向主人借猫,主人听了包公的来意,就说:“不行呀,要除去成了精的老鼠,猫必须要六斤半以上才行,我家的一只猫重六斤,一只还不到六斤”。其实主人不想借。主人让包公等猫长到六斤半时再来,包公听后也没有了办法,皇帝只给两天时间,也是急中生智包公趁主人不在时,给猫喂了一条半斤重的鱼,看着猫把鱼吃干静了。包公就找到主人说,
你是不是称错了,从新称一下,主人为了让包公死心,就重新称,一称整好是六斤半,心里还纳闷呢,早上称,还不到呢,现在就到了,但没有办法,对包公说,除掉老鼠后,一定要把猫还回来,包公一口答应:“用完后马上就还”。
包公回来后就把猫放在了袖子里,过去的人衣服肥大。放在袖子里谁也看不到。来到金殿上,这时正是早朝,包公刚走到金殿上,袖子里的猫就窜了出来,直奔那个由老鼠变的大臣,几个由老鼠变的大臣一看,现了原形,吓得都跑不动了,猫很快就追上去,一个一个地把老鼠咬死了。包公把猫又放到了袖
10. 60岁活埋是哪个朝代的事
这个多见于野史、传闻,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这种事也称,“瓦罐坟”、“花甲葬”、“六十还仓”、“弃老风俗”。
1、“瓦罐坟”据传是史前游牧部落在迁移时的风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瓦罐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2、“花甲葬”、“六十还仓”指老人过60岁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见于秦朝秦始皇统治时期);
3、日本历史书《楢山节考》也记载了“弃老风俗”: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岁时,为了节约粮食,养育幼童,家里长子就会把他们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让其自生自灭。
这种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发生过,也只能存在在不发达历史阶段(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随着社会进步、粮食的丰富、礼仪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10)古代60岁活埋扩展阅读
道德教育
秦朝采用法家的学说治理国家,认为所有国内臣民不需要接受任何道德教育,也不需要任何宗教、信仰及价值观,他们一生只需保持人出生时的本性、并详细知晓跟他有关的国家法令,知道做哪些事会受到奖励、做哪些事会受到惩罚就可以了。这是商鞅变法的基本主张之一。
所以秦朝严禁书籍在国内的传播、严禁从事说教之人在国境内活动,连歌舞、杂耍、说唱之类的艺人都被认为会是蛊惑人心的,以上各类人等凡被举报发现的一律处以极刑。
这种国家价值观在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事实也造成了秦朝的短命,在秦国统一中国之前,荀子就曾指出过商鞅这种治国理论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在汉武帝时期,王室通过与儒家哲学家联盟,推出官方“儒教”,但它是被董仲舒修正过的儒家思想,如“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提法都是董仲舒自己的发明,最终被列作为儒家的核心价值观,这明显违背了孔孟的民本思想。
秦朝皇帝每年都会去祭天,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并且这是皇帝的特权。成文的宗教系统是不存在的。秦官似乎相信类似万物有灵、神秘主义、巫术之类的上古鬼神之说。[95]可确认为秦代的文物十分有限,最为人知的是临潼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
秦国吞并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有所不同的书写体一律统一为後世所称的小篆,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秦朝文字的用途是:只记录历史事件、律法、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