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地被政府徵用了能買養老保險嗎
可以的「一次性交付保險金(2-3萬元),男60歲,女50歲到了就可以領取養老金。」專
被征地農民的屬養鬧爛老保險行彎敏補償標准如下:
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被征地農民的一次性養老保險補償標准,按不低於被征地時所在市、州上年度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的3倍確定。
2、對被征地時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的人員,按照一次性養老保險補償標准給予全額補償;
3、對被征地時60周歲以下(59至16周歲)的人員,年齡每降低1歲,補償標准按全額補償的1%遞減。
被征地農民申請養老保險補償,需同時符合以下五個條件:
1、承包地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徵收;
2、被征地時持有《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檔枝》;
3、被征地時戶口在征地所在地;
4、被征地後家庭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含0.3畝);
5、年滿16周歲。
❷ 土地被徵收後怎麼辦理養老保險
土地被徵收後想辦理養老保險的,可以向被征土地所在的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申請,將安置補助費用於辦理養老保險。
土地被徵收後,安置補助費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可以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六條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徵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❸ 農村土地被徵用後農民養老保險怎麼辦
按照征地政策,土地被徵收後,當地政府應當落實好農民社會保障,。
法律依據:對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部分地區工作進展緩慢,亟待加快進度、完善政策、規范管理。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以下簡稱國發31號文件)關於「社會保障費用不落實的不得批准征地」的精神。
❹ 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規定是怎樣的
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規定是被徵收土地的農民需要提出申請,然後才能夠獲得相關的基本養老保險的待遇,但是必須要符合條件,比如說承包地被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當中的規定來徵收了,而且是持有土地承包經營證。一、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規定是什麼?
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規定是被征地農民申請養老保險需要符合五個條件:承包地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徵收;被征地時持有《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被征地時戶口在征地所在地;被征地後家庭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含0.3畝);年滿16周歲。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金主要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種是統籌基金,還有一種是個人賬戶基金。
第一部分:統籌基金主要從被征土地收益中籌集,由政府出資、村(組)集體出資和其它資金構成。村(組)集體出資部分從土地補償安置費中按20%提取交納。
第二部分:個人帳戶基金由被征地農民自願繳費資金及其利息構成。個人自願繳費標准分為3600元和6600元兩個檔次。被征地農民可自願選擇其中一檔,一經選定,不得變動。
《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怎麼交?
參加社會保險的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職工以本人上月應發基本工資為繳費基數,單位以全部職工個人繳費基數之和作為繳費基數。職工繳費比例為本人基本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代繳,單位繳費比例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結余」的原則確定。
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工作人員退休後,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職業年金的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制定。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比例會隨著參保年限以及參保金額的增加而增加,當參保人退休之後,根據參保人年齡的不同,劃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也會有所不同,按照養老保險的相關規定,地區不同,職工以及自由職業者的養老保險可能也會有一定的區別。
在當代的社會,現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是非常常見的,很多持有農村土地承包權的公民個人,因為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面臨著土地被徵收的話,那麼農民失去土地的,是可以申請相關的養老保險待遇的享受的。
❺ 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如何辦理
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辦理程序如下:
准備相關材料:
填寫申請表格:
提交國土資源部門審核:
經辦機構審核並發放證件:
以上即為被征地農民辦理養老保險的詳細程序,需按照規定的步驟和要求進行辦理。
❻ 土地被徵收後怎麼辦理養老保險
需要由政府組織引導被征地農民自主選擇參加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府和集體出資給予參保繳費補貼,以保障被征地農民年老後基本生活。
我國的養老保險由四個層次(或部分)組成。即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在這種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中,基本養老保險可稱為第一層次,也是最高層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現行有效規定:
第二十五條
徵收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並將批准征地機關、批准文號、徵收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
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徵收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徵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徵收土地方案的實施。徵收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
申請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需要的條件:
1、失地農民參保需要其所在的村集體出具征地協議和征地補償合同。
2、被征地農民提供身份證以及戶口本。
3、被征地農民要填報《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花名冊》、《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申請表》及《被征地農民待遇審批表》;
以上提交資料完成並經農村養老保險機構審核後,發放《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手冊》或《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