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金公司交的那部分

養老金公司交的那部分

發布時間:2025-04-25 01:18:44

㈠ 公司交的養老金跟自己有關系嗎

公司交的養老金跟自己有關系。
養老保險的繳費模式是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為員工繳納一部分養老保險金,員工本人繳納另一部分。這種模式結合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單位繳納的部分用於社會統籌,個人繳納的部分計入個人賬戶,兩者構成個人未來領取的養老金。單位和個人的繳費確保了養老金的來源和養老保障的可持續性。
養老金的計算方式:
1、個人賬戶養老金:根據個人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累計額度計算得出;
2、基礎養老金: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結合個人繳費年限和平均工資水平確定;
3、過渡性養老金:針對某些特定年齡段的退休人員,按照特定公式計算;
4、企業補充養老金: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和員工協議額外提供的退休金
綜上所述,養老保險採取單位與個人共同繳費的模式,其中單位部分用於社會統籌,個人部分計入個人賬戶,這種機制確保了養老金的穩定來源和養老保障體系的持續性,體現了社會共濟與個人責任相結合的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㈡ 養老保險單位繳費部分歸個人嗎

1、養老保險公司交的部分不算個人的,公司交的部分進入社保統籌賬戶。法律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照不同比例共同負擔。其中用人單位按照全部職工繳費工資基數之和的20%繳納;職工個人以本人上月工資為繳費基數,按照8%比例繳納。個人參加養老保險,繳費標準是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自己負擔。但有一些單位會把養老保險費用算入職工的工資,支付職工工資時也給職工支付了養老保險費用,由職工個人自行購買養老保險。
2、五險一金當中包括了養老保險,而這其實也是大多數勞動者重點關心的一個保險。要注意的是在養老保險當中也分為了多種類型,分別是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以及商業養老保險。而其中我們說的五險一金當中的養老保險,其實主要就是指第一個基本養老保險,也被稱之為國家基本養老保險。該養老保險的費用是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承擔,但如果是個體戶或者自由業者,自己需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話,那此時的費用就是由自己來承擔的。
社保卡里的養老金能取出嗎
社保卡里的養老金是可以取出來的。不過需要留意,養老金具體分成個人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其中個人養老金在個人賬戶里,而基礎養老金在統籌賬戶里。個人賬戶里的養老金是可以取出來的,統籌賬戶里的養老金則沒辦法取出來。想要將社保卡里的養老金給取出的話,就一定要滿足領取標准。因此,一般要等到退休後,養老保險累計繳納15年才能取出,而養老金在退休之前是不能提早支取的。但是,如果被保險人死亡或是移民國外、重復被保險的特殊情況,仍然可以提取養老金。只要帶齊身份證、社保卡、移民國外證明、參保費用證明、死亡證明等相關的證明資料去當地的社保中心找人員申請提取養老金就行了。
個人養老金有什麼用
1、可以作為個人養老的一種補充:個人養老金要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上對養老的一種補充,用戶繳納了個人養老金,等達到了退休年齡規定,不但可以領基本養老金,還可以領到個人繳納的個人養老金,為未來養老形成雙重保障;
2、繳納個人養老金可以享有稅收優惠:按規定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參與人一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人民幣,而依照稅收政策,每月是可以享有1000人民幣的專享附加扣除的,是可以用於申報抵稅對應的稅款的;
3、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資金是可以用於購買符合要求的銀行理財、活期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理財產品,獨立選擇並承擔相應的風險。另一方面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是封閉式運行的,利益歸用戶享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一條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㈢ 為什麼社保卡上的養老保險金只查到個人交納的那部分卻查不到公司為員工交的那部分

因為社保卡上的保險金是只記錄個人繳納的費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因此社保卡上的養老金其記載的金額部分為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用,在計算基本養老金時,將依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3)養老金公司交的那部分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包含內容:

1、當年繳費本金,含個人全部繳費以及用人單位繳費中劃入個人賬戶的部分(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

2、當年本金生成的利息。

3、歷年累計儲存額生成的利息。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

1、企業按本企業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一般為8%)。

2、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㈣ 養老保險公司交的部分算自己的嗎

不算。
只有自己繳納的部分進入個人帳戶,單位繳納的部分全部進入統籌基金。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都是屬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都是採用單位和個人按比例繳費的方式,單位繳費部分是計入統籌基金賬戶,個人繳費是計入個人賬戶,這就是養老保險的兩個賬戶管理模式。單位繳費計入統籌基金賬戶而不計入職工個人賬戶,只有職工個人繳費部分計入個人賬戶,這是由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的性質和計算辦法來決定的。雖然單位繳費是以和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形成勞動關系為前提的。企業繳納的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雖然有一定的關系,但這部分養老保險費用是作為籌集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的方式之一,不是屬於職工個人所有。自己繳納的那部分,如果有以下條件可以從你的個人賬戶中取出來,但是單位繳納的那部分不可以:
1、達到退休年齡,未滿足繳費15年的條件(個人賬戶儲存額全部給付)。
2、參保人因故死亡(個人繳費部分及利息)。
3、參保人出國定居(個人繳費部分及利息)。
4、退休後死亡,個人帳戶尚有餘額的(個人繳費部分及利息)。
單位那部分進入統籌基金,統籌基金用於支付退休人員養老待遇,並不是給國家了,如果統籌基金支付待遇時出現困難,國家財政給予補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閱讀全文

與養老金公司交的那部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照顧夫妻雙方父母 瀏覽:323
重陽節幹麼 瀏覽:840
水瓶女孝順嗎 瀏覽:282
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ppt 瀏覽:435
南通婚前體檢在哪裡 瀏覽:378
信陽給寶寶體檢去哪個醫院 瀏覽:580
黃岡養老保險有哪些 瀏覽:204
天津老年大學舞蹈老師 瀏覽:277
老年人實用的手機有哪些 瀏覽:630
老年人女運動漏尿如何治療 瀏覽:983
濟南市黨校裡面濟南老年大學 瀏覽:178
職業病體檢需要在什麼醫院 瀏覽:630
河南信陽平橋老年大學 瀏覽:62
60歲生日祝福語新 瀏覽:237
企業單位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814
女性60歲還能懷孕么 瀏覽:540
買養老保險女的多少歲才領錢 瀏覽:342
50歲大媽大腿圖片 瀏覽:249
現在退休工資怎麼算並舉例說明 瀏覽:172
養老保險選擇題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