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繳納養老保險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
1、15年是國家對養老保險繳費的一個最低年限規定。
因此,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累計不能低於15年,因此這個15年指的是兩種繳費年限的累計時間不低於15年。
2、指中途換工作之後,上一份工作繳納養老保險費年限可以和下一份工作繳納養老保險費年限合計在一起,算總和。
滿15年以後,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養老金。
(1)養老保險累計15年擴展閱讀:
一、繳費年限含義:
職工的繳費年限是指企業和職工個人在職工退休前共同按規定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累計年限。個體參保人員的繳費年限,是指領取基本養老金前按規定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累計年限。
累計繳納年限就是把全部的繳納某項繳費時間加起來的總和。
二、繳費年限分類:
繳費年限包括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
其中,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實行個人繳費前固定職工的連續工齡,下鄉知青的連續工齡,轉業、復員軍人的軍齡,亦工亦農人員轉招合同制以前的連續工齡。
三、累計繳納年限和連續繳納年限的區別:
累計繳納年限:比如現行政策社保需要累計繳滿15年才能申請退休;這里的15年可以斷斷續續的繳納,前後加起來達到15年繳納年限便可以。
連續繳納年限:比如在成都積分落戶要求連續繳納5年的社保;這里的5年社保是不能斷的,若斷交1個月都要重新計算。
❷ 上海養老保險交了15年後退休每月拿多少
在上海,繳納了15年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每月可領取的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及可能的過渡性養老金。
1.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退休金計算方式為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以2022年上海的政策為例,若個人繳費滿15年,可獲得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為每月13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則是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例如,假設某上海居民選擇每月繳費500元,相應的財政補貼為200元,那麼15年累計繳費後的個人賬戶儲存額為(500+200)*15=10500元。不考慮利息和集體補助的情況下,該居民2022年每月可領取的養老金為1300元加上10500元除以139個月,即每月約1375.5元。
2.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退休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為(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 * 繳費年限 * 1%。個人賬戶養老金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涉及1992年底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以及1993年至1997年的個人賬戶儲存額。
舉例來說,如果吳先生在25歲時開始在上海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10000元,到60歲退休時累計繳費15年,退休時上海平均工資為7132元,則其每月可領取的養老金為基礎養老金1069.8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035.9元,合計2105.7元。
請注意,以上計算均為簡化示例,實際領取的養老金會根據當時的政策、個人繳費情況以及工資水平等因素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