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事業單位38年工齡,應發6151元,實發4391元,2018年在鄭州退休,退休金應該多少,謝謝
目前政策,退休以後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老金組成(養老保險制度改回革以前參加工作的,答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計算方法如下一一
一、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因為,目前不知道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額和你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以及養老金個人帳戶上的儲存額,所以無法准確計算退休時能拿多少養老金。
⑵ 河南提高城鄉居民養老金最低標准
河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如下:分別是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參保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可知,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我國法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我國法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畢亂源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社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陪攔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相關法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此外,為全面落實精準扶貧政策,河南省還針對農村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提供扶持,即地方政府對農民參保繳費進行補貼,補貼標准為每
人每年不少於30元,記入個人賬戶。例如河南省政府部門在2016年推行的在62個縣城提高養老金補助標準的政策。在全國和全省統一提高基礎養老金的基礎上,158個縣市區中有62個已經或計劃不同程度上調了基礎養老金標准,在19個地市中有5個地市開始增發高齡補貼,其中在鄭州市為70歲以上參保人員發放高齡生活補貼(70-79周歲、80-99周歲、100周歲以上每人每月分別為20元、50元、100元)的基礎上,從2016年起,將發放范圍擴大到80歲以上的所有戶籍老人(80-89周歲、90-99周歲、100周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分別為100元、200元、300元),實現高齡補貼全覆蓋。
法律依據: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河南省財政廳關於建立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
第一條 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檔次 從2018年1月1日起,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檔次調整為每人每年200元,取消每人每年100元的最低繳費檔次。調整後,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每人每年的繳費檔次為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手態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和5000元,共15個繳費檔次。繳費檔次實行個人自行選擇,鼓勵選擇較高檔次繳費。
第二條 完善繳費補貼機制,加大政府繳費補貼力度 健全繳費激勵機制,增加繳費梯次補貼,加大政府繳費補貼力度,多繳多補,鼓勵引導參保群眾多繳多得。將豫政〔2014〕84號規定的政府給予參保人員相應繳費檔次的補貼標准調整為:
(一)繳費200元補貼30元,繳費300元補貼40元,繳費400元補貼50元。
(二)繳費500元補貼60元,繳費600元補貼80元,繳費700元補貼100元,繳費800元補貼120元,繳費900元補貼140元,繳費1000元補貼160元。
(三)繳費1500元補貼190元,繳費2000元補貼220元,繳費2500元補貼250元,繳費3000元補貼280元, 繳費4000元補貼310元,繳費5000元補貼340元。
(四)參保人員當年沒有繳費,之後再進行補繳的,不享受政府給予的繳費補貼。
⑶ 老人在異地領取社保,每年必須和原籍民政部門見面以確認此人還活著。請問用什麼軟體可免來回跑
2018年5月30日訊,北京,近日,一段「九旬老人社保年審,家人抬著爬上三樓」的視頻,引發對退休人員領取養老待遇要進行生存認證的爭議。人社部日前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要求重點簡化待遇領取資格集中認證等異地業務的辦理流程,全力推行異地業務「不用跑」。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生存認證手續繁瑣。為證明自己活著,有的老人需要在不同的辦事地點跑多次,有的需要舉著當天的報紙拍照,有的居住異地甚至需要千里奔波。
圖片來源:新華社
為證明「還活著」身心俱疲
一個月前,隨女兒在武漢居住的90歲老人白啟永,因單位的退休人員工資發放調整,被要求帶本人身份證明,回湖北省紅安縣機關事業單位保險福利管理局辦理錄指紋、照相等認證程序。在女兒陪同下,白啟永老人來到紅安縣城。然而,辦理社保認證的辦公室位於紅安縣機關保險局三樓,沒有電梯,老人上樓困難。在詢問能否請工作人員下樓辦理認證程序被否定後,白啟永老人只能坐在輪椅上,請人幫忙抬上三樓。老人被抬上三樓辦社保認證的視頻在網路上曝光後,引發社會關注。當地要求人社部門整改,設在三樓的辦事窗口被搬到一層,同時明確對重病、癱瘓、行動不便及高齡等特殊對象的資格認證,將安排專人上門採集信息。
白啟永辦理的社保年審認證被稱為生存認證,是證明退休人員健在,符合領取退休養老待遇條件的一道程序。一般每年一次,如果逾期未認證,就將被暫停發放養老金。白啟永的遭遇並非個案,在一些地方,有的退休老人為證明還活著身心俱疲。有的地區要求本人到現場進行年審,這讓很多在外地居住的老人倍感折騰。內蒙古退休老人王偉跟著女兒在江蘇生活,為完成年審,他去年往返跨越半個中國回內蒙古老家。「現在還能跑得動,真害怕以後老了,經不起這么來回折騰。」王偉說。
政府應承擔起服務責任
為什麼領取養老金必須要進行生存認證呢?據了解,地方人社部門開展生存認證,主要是出於養老保險基金安全的考慮,防範和打擊欺詐冒領養老保險基金行為。據介紹,家屬冒領養老金現象在全國時有發生。天津市社保部門與公安機關破獲的一起案件中,一位退休人員去世後,其外孫一直冒領養老金超過11年,總金額近20萬元。
一些受訪退休老人和業內人士認為,生存認證是必要的,但具體實施的方式、方法亟待改進。「這類認證規定合法合規,但缺乏對當事人感受的考慮。」鄭州市民王樂說。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認為,防範養老金冒領風險,重點應是政府如何通過高效、便捷的方法採集到真實信息,並通過信息披露防範假信息,最後配套提高冒領者的違規違法成本,而不是把證明真實性的責任都推到群眾身上。這樣不計行政成本、社會成本的政策安排,體現了社會治理中強調管理而非服務的思維。
數據信息助力 群眾少跑路
記者采訪發現,針對生存認證中群眾集中反映的問題,近年來不少地方已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探索。目前,生存認證已從本人到養老金領取地現場認證,拓展到異地協查認證、社保專幹上門、網路識別認證等多種方式,方便異地居住老人、高齡老人完成社保年審。
武漢市人社局社保中心主任肖福義介紹,武漢市自2016年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退休人員生存認證網路年審後,又於去年底在支付寶開通社保年審。武漢市今年退休人員社保年審啟動兩個多月來,全市138萬名企業退休人員已有82萬人完成年審,其中13.2萬人通過支付寶完成生存認證,1.5萬人通過「武漢人社」手機客戶端完成認證。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在全市范圍內統一登記造冊,由工作人員上門認證年審。
此外,部分地區探索簡化甚至取消生存認證。中山市人社部門近期公告稱,中山退休領取退休待遇並在中山常住的中山市戶籍退休人員,社保經辦機構定期與公安、民政部門通過數據交換,完成人員生存狀況驗證,不需要本人辦理生存認證。人社部召開的「進一步加強社保經辦系統窗口作風建設視頻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改變經辦服務方式,持續提升經辦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進一步簡化甚至取消生存認證,需要打通數據共享和數據真實兩個環節。一方面,社保各個地區之間,以及與公安、民政系統之間數據需要共享,使社保經辦機構能夠通過核對戶口注銷、死亡證明等信息的方式,確定退休人員是否健在。「另一方面,需要保證相關數據真實、及時。」這位業內人士表示,之前當地探索取消部分群體生存認證時,就出現有老人已經去世,可公安依舊未注銷戶口等情況,容易造成基金冒領風險。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說,破解退休老人「自證生死」的困境,要進一步打破部門之間信息壁壘,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同時在充分做到信息公示公開的基礎上,強化社會監督和懲罰力度,提高冒領違法成本。 據新華社
⑷ 鄭州退休養老金上調嗎
河南退休人員2017年調整養老金,已經在2017年7月底前完成,補發到位。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河南省財政廳
《關於2017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
豫人社〔2017〕49號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省直各部門,中央駐豫各機關事業單位: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2017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人社部發〔2017〕30號)和《關於做好2017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的函》(人社養司函〔2017〕21號)精神,經省人民政府同意,並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批准,現就我省2017年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以下簡稱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調整范圍
從2017年1月1日起,為2016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的退休人員增加基本養老金(含退職人員,不含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並符合原勞動人事部勞人險〔1983〕3號文件規定的退休工人,下同)。
二、調整辦法
(一)定額調整
調整范圍內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0元。
(二)掛鉤調整
1.企業退休人員按調整范圍內退休人員本人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每滿一年增加2.4元。繳費年限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在上述基礎上,再按企業退休人員本人2016年12月份基本養老金(統籌項目內部分,不含取暖補貼)的0.5%計算增加。
2.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按調整范圍內退休人員本人2016年12月份基本養老金(統籌項目內部分,不含取暖補貼)的2. 8%計算增加。
2016年12月份按規定辦理退休、退職手續的人員,按照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核定的本人月基本養老金為基數計算此項增加額。
(三)適當傾斜
在普遍調整基礎上,再適當提高下列人員的基本養老金:
1.截止2016年12月31日年滿65周歲的高齡退休人員,分年齡段按以下標准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養老金:年滿65周歲不滿70周歲20元;年滿70周歲不滿75周歲25元;年滿75周歲不滿80周歲30元;年滿80周歲不滿85周歲35元;年滿85周歲不滿90周歲50元;年滿90周歲60元。退休人員的年齡計算,以批准退休時確定的出生時間為准。
2.按照本通知進行普遍調整和高齡退休人員適當傾斜標准增加養老金後,月養老金仍未達到1000元的退休人員,再增加20元,但增加後不得超過1000元。
3.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在按以上規定調整後達不到所在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水平的,補足到所在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水平。
三、資金來源
此次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從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直接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資料庫中增加,實行社會化發放。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其中,已完成參保登記並實行征繳發放單位的退休人員,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直接在資料庫中增加,實行社會化發放;尚未完成參保登記或沒有實行征繳發放的單位,可暫由退休人員原單位發放,隨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結算。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調整所需資金由原渠道解決。
四、工作要求
這次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退休人員的親切關懷,直接關系各類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敏感度高。各地要清醒認識組織實施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切實將其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重點工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全力以赴抓好落實,確保7月底前將增加的養老金發放到位。同時,要通過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強基金征繳等措施,提高基金支付能力,確保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不得發生拖欠。各地落實情況請於2017年8月25日前書面報告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執行中發現問題,請及時報告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
2017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