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不交養老金知乎

不交養老金知乎

發布時間:2025-02-13 11:54:49

1. 為什麼養老金缺口那麼多 - 知乎

討論養老金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明確基本養老制度的性質,即現收現付制。這種制度意味著當期收入即用於當期支出,因此,流量視角在評估養老金狀況時至關重要。過去十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一直高於支出,這在表面上顯示了基金的充足性。然而,這種分析並非全貌。事實上,財政補貼對於維持基金結余至關重要,若剔除補貼,基金實際面臨入不敷出的挑戰。

進一步審視各地差異,全國養老金基金盈虧因地區經濟水平、退休人員數量及工資構成不同而各異。以2020年為例,全國除少數省份外,均面臨不同程度的收支壓力。如果沒有全國范圍的調劑機制,某些地區如東北三省、湖北、四川等地的退休人員將難以獲得足夠的養老金支持。

基於上述事實,我們需考慮兩個關鍵問題:財政補貼的可持續性,以及養老金富裕省份的長期富裕能力,以及全國調劑制度的持久性。

此外,觀察養老金基金的累計結余增長,從存量視角分析,近十年來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累計結余顯著增長,預測至2027年將達到6.99萬億。然而,面對退休人口增加及退休金需求增長的現實,當前的基金規模雖能維持,但基金可支付月數已從18.5個月降低至11.2個月。這意味著,如果現在停止繳納,基金僅能維持11.2個月。

未來養老金面臨的關鍵問題包括:財政補貼的長期支持能力,富裕省份的持續貢獻,以及全國調劑機制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另外,雖然基金名義上屬於民眾,但民眾能否實際獲得這部分資金仍存在不確定性。此外,養老金的增長速度與年輕人的承受能力之間的平衡問題也需深入探討。

解決年輕人對養老金的擔憂,需要明確財政補貼的持續性、全國調劑制度的穩定性,以及如何確保基金的長期充足性。同時,應關注基金使用效率及民眾權益保護,確保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發展,以滿足民眾對未來養老需求的預期。

2. 養老金交了35年差一年養老保險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養老保險待遇主要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一是繳費年限,二是繳費基數,三是記賬利率(或者說基金收益率),四是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其中第四個因素只會影響到你實際到手看得到的錢,而前三個因素則從根本上決定了你的退休金替代率。打個比方來說,老闆給你規定一個工作量,然後告訴你公司每年的利潤根據一定的比例分配給你,你要是完成了工作量,公司每年利潤的1%分給你,超額完成5%,就分3%的利潤給你,養老金計發的時候前三個因素直接決定了這個利潤計發率,而平均工資就像這里的公司利潤,只是拿來作為一個基數的。
在前三個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繳費年限。根據規定,統籌賬戶養老金根據每繳費滿1年計發1%的原則計發。現在規定至少要繳費15年,於是很多人很聰明,算準了15年就不交了,這樣他能拿統賬養老金計發基數的15%,而一個22歲大學畢業開始老老實實幹了38年也交了38年到60歲退休的男生,他的統賬養老金能佔到計發基數的38%。所以,相同情況下,繳費年限越長,統籌賬戶養老金就會越高。
下面要講繳費基數。繳費基數的影響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之前提過的統賬養老金計發基數。於是這里又要提一個新的概念了,叫做指數化月平均工資。什麼是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呢,很簡單,比如你2013年每個月繳費基數是2000元,而2013年你所在的這個地方採用的平均繳費基數(即所謂的100%繳費基數)是2600元,那麼2000×12/(2600×12)=0.76923076,一般四捨五入取四位小數,0.7692就是你2013年的繳費指數,為什麼要乘以12呢,因為你一年中可能每個月的繳費基數會產生不同,所以都是按照年基數來計算的。好了,用這個辦法可以算出你在職期間每一年的繳費指數,然後對這些年的繳費指數平均一下,就是你的在職繳費指數。用這個指數乘以你退休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就算出了你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和退休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的均值,就是統籌賬戶養老金的計發基數。這下清楚了,繳費基數越高,你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就越高,在相同情況下,相應的統籌賬戶養老金計發基數就越高,統籌賬戶養老金就越高。同樣的,退休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越高,統籌賬戶養老金計發基數也越高,統籌賬戶養老金就越高。
第二個方面就是個人賬戶規模。個人賬戶根據繳費基數的8%建賬,毫無疑問,繳費基數越高,個人賬戶的錢就越多。
這就引出了第三個因素,記賬利率,或者說叫個賬投資收益率。先來說說個人賬戶。剛剛已經把統籌賬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說得很清楚了,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方式很簡單,就是賬戶余額除以對應的計發月數就好了。計發月數是有具體的政策的規定的,50周歲退休是195個月,55周歲退休是170個月,60周歲退休是139個月,其他的感興趣可以查表。好了,在個賬規模確定的情況下,投資收益越高,個人賬戶的錢自然就增值越多,個賬的余額就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高。
其實前兩個因素都無所謂,因為他們對實際的錢其實沒有影響,說白了就是一個計發比例的問題,換言之,前兩個因素在對統籌賬戶養老金產生影響的時候,完全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這也是強制性的社會養老保險最優越的地方,它可以在這個意義上做到完全不貶值。
而個人賬戶恰恰就比較坑爹了,因為這筆錢就相當於一筆存款,如果投資收益跟不上,就會貶值。事實上,目前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一般採用銀行同期一年定期利率或者略高於一年定期利率,這個記賬利率在目前的通脹水平下是一定會導致個人賬戶貶值的。那麼投資收益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實現不貶值呢?這個問題我測算過,結果很坑爹:只有當投資收益率和工資增長率相等的時候才能保證個人賬戶體現在替代率上的時候保持平衡。
不過,在整個制度設計中,個人賬戶養老金相對統籌賬戶養老金在養老金總額中所佔比例相對比較小。
所以,片面地問繳納的金額對最後養老金數額的影響因子其實是很難得出結論的,現行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個人覺得是比較精妙的了,通盤考慮了一個人的繳費情況,真正實現了多繳多得。有興趣的可以看看1997年制定的第一版計發辦法,那個辦法多繳少繳基本沒什麼區別。我平時比較不喜歡人家問我能拿到多少養老金,因為根據前面說的這一大堆,很顯然可以發現每個人的養老金可能都完全不同,所以我完全無從回答。而且因為養老金計發基數和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有關,所以一個在職人員的未來養老金數額完全不具備可預測性。在實際操作當中,我見過兩個繳費年限相等的人,因為其他原因導致養老金差15%以上的,也見過繳費年限少的養老金比年限多的人多的。
順便提一句,這個養老金計發辦法在不考慮通脹的情況下,35年繳費60歲退休的人目標替代率是59%左右,目前根據我的經驗,我們這里社會實際替代率平均在57%左右,沒辦法,上面也說了,個人賬戶會貶值的。不過,我也說了,根據制度設計,只有60退休且繳費年限35年的人能達到59左右,而這里的社會平均替代率是包括了一大堆只交15年想佔便宜的人的。在我所在的地方,繳費滿35年60歲退休的人,實際拿到的退休金大多可以等於或者超過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不要小看這些錢,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每個月累死累活賺的錢有沒有到社會平均工資。反正我是沒到~
利益相關,說一句,本人社會保障專業畢業,現供職於社會保險經辦部門。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不交養老金知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交養老金15和20相差多少 瀏覽:846
重陽節海報手繪背景是綠色的 瀏覽:497
養老院開展志願者 瀏覽:490
昆明市職工最低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402
定退休年齡的考慮因素 瀏覽:812
給父母問好怎麼回復 瀏覽:724
長壽花怎麼管理長得快 瀏覽:645
60歲阿姨性 瀏覽:45
老年人顫栗 瀏覽:986
養老是指哪個階段 瀏覽:843
老年人腳踝發黑吃什麼葯 瀏覽:568
有失重陽節 瀏覽:697
廣陵老年大學 瀏覽:225
敬老院評比五星老人 瀏覽:244
幼兒孝敬長輩可以做的事情 瀏覽:768
和林格爾養生谷有什麼玩的 瀏覽:935
鄭州2018年養老金認證 瀏覽:97
棗庄農村養老保險補繳 瀏覽:774
80歲老太骨盆摔裂 瀏覽:798
沈陽養老金激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