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人口老齡化與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人口老齡化與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發布時間:2025-01-08 19:59:49

『壹』 新老退休待遇對比

新老退休制度的主要區別在於養老金繳納年限、計算方法、調整規則、領取年齡等方面。具體來說,下面是新老退休制度的對比:
公司和個人的養老金繳費比例有所不同。老制度下,企業和個人的社保費用的繳納比例為20%和8%,新制度下,企業和個人的社保費用的繳納比例為16%和8%。
養老金計算方法不同,新制度下,養老金計算基數為參保人過去12個月平均繳費工資,而老制度下,為退休前年度工資的平均值。
養老金領取年齡略有調整。雖然新老制度下的退休年齡一致,但新制度下規定,繳納年限不滿30年的人還需滿60周歲才能領取全額養老金。
養老金調整規則不同。老制度下,養老金是一直基於工資調困盯整的,而新制度下,養老金的調整考慮到居民的生活費用標准、工資水平、物價變動等因素,進行適當調整。
除了新老退休制度的對比之外,以下是關於中國養老金制度的一些信息:
1、養老金支付范圍:中國養老金制度覆蓋著企業職工、城鎮居民以及農村居民三個大類人群,而不同的人群繳費標准、支付范圍、養老金計算方法也各不相同;
2、養老金基金:中國養老金基金的管理模式有兩種,一種是政府主導的基金管理模式,另一種是由社會保險基金理事會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管理的基金管理模式;
3、養老金制度的改革:為了適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並保證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中國政府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對養老金制度進行了改革和完善,如提高養老金繳費比例、推遲退休年齡、完善調整機制等;
4、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並軌: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政府近年來逐步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並軌,以實現城鄉居民養歷野老保險制度的統一和公平;
5、 個人賬戶制改革:目前正在探索養老金個人賬戶制度的改革,通過引進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增加個人賬戶資金的收益,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養老金制度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也日漸增大。未來,還需要通過各種措施,包括加強財政支出、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創新投資運營方式等,來確保中國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和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
綜上所述,新老退休制度在養老金繳納年限、計算方法、調整規則和領取年齡等方面存在所不同,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進行選擇。無論選擇哪種制度,個人應當及時繳納社保費用,使自己的養老金能夠及時得到保障,確保日後的生活質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養老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肢尺喊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貳』 在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應怎麼發展

未來養老保險制度必須與中國經濟轉型、經濟全球化相適應,與城鎮化、老齡化、社會結構多元化及養老需求多層次化相契合,具備普惠化、公平化、法制化以及可持續化特徵。具體來看應當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建立一個覆蓋全體國民的制度,即通過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安排,保證居民具有平等參與養老保險的機會,以實現制度的准入公平,讓每個國民都能獲得一份基本養老保障,形成基本養老保險的全民覆蓋。
第二,不同國民的養老保險負擔水平公平合理,享有均等的公共財政支持或資助,同時也能體現對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的傾斜與照顧。
第三,不同國民所享受的養老保障待遇水平均等。這里說的均等並不是所有人絕對待遇的相等,而是一種相對均等。完全或絕對相等是不可能的,差距是一種客觀存在,但不同人群之間的差距應該在社會可容忍范圍之內。
第四,基本養老保障水平是適度的,即必須與經濟發展水平、人們的基本養老需求相適應;同時需要建立養老保險水平的動態調整機制,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中,消費支出的增長情況、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市政府的財政收入情況等因素來進行動態調整。

為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壓力,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目標是最終建立起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統一的國民養老保險制度,這就必須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體系進行系統改革和調整,改變目前各種養老保險制度地區分割、城鄉分割和群體分割的狀況,把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由孤立存在和運行的狀態改造成有機聯系的整體或體系,建立起制度相對統一、責任明確、分擔合理、互助共濟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並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縮小保障水平差異,建立起統一規范的制度框架,以實現全體國民「老有所養」。一個覆蓋全民的養老保障體系應該是提供主體多元化與制度多層化的混合型保障體系,以適應老齡化的需要並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需求。按照責任承擔主體與承擔方式,養老保障體系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是家庭養老或自我保障;
二是普惠式國民養老保險制度,即社會統籌部分,其資金來源是稅收;
三是差別性職業養老保險制度,既個人賬戶部分,其資金來源是繳費;
四是作為職業福利重要組成部分的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或非企業單位提供的補充養老保險等);
五是商業性人壽保險以及其他通過市場獲得的老年保障。
其中普惠式國民養老保險與差別性職業養老保險可以組合成中國未來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叄』 人口老齡化與養老問題研究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不僅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且也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給社會帶來的最為直接的問題就是養老問題。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徵及趨勢,然後回顧了中國養老保障制度建立和發展的過程,在此基礎上著重分析了中國養老保障現存的主要問題及成因,最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國養老保障制度的對策。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過程。所謂人口老齡化,是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因人均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而使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人口年齡構成老化的社會發展過程。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同於老年人口問題。老年人口問題是指老年人口這一特殊的群體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問題。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不論老齡化還是年輕化,都會存在老年人口問題。按人口學理論,人口年齡結構的類型是依據老年人口或未成年人口在人口中的不同比例來劃分的。人口年齡結構類型分為年輕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當然,對人口年齡結構的劃分是相對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數據顯示到2005年時全世界在總體上即將進入老齡化世界,到2025年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區均將進入人口老齡化時代,其中北美洲、歐洲地區65歲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可見人口老齡化在全世界加劇的態勢,已形成了世界性的「銀發浪潮」。中國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特徵:人口老齡化進程速度快,時間短;老齡人口的絕對數量龐大;老年人撫養比明顯偏大;人口老齡化進程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步。迅速發展的人口老齡化趨勢,與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密切相關。隨著20世紀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陸續進入老年,可以預見,21世紀前期將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最快的時期。人口老齡化對社會養老保險具有直接和間接兩方面影響。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意味著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職工相對於向養老基金繳費的在職職工的比例不斷提高,從而將對中國養老保險資金的收支平衡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養老基金長期入不敷出,養老保險制度就會難以為繼。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可能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從而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產生間接的影響。二、中國養老保障制度的回顧和現狀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和社會依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依據保險方式多層次」的原則,我國的養老保險的目標體系有三個層次組成: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採取的是一種混合式的養老保障制度。一方面,沿襲了家庭養老制度這種傳統的養老方式;另一方面,作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中國逐步建立了城鄉有別的養老保障制度。中國傳統的養老保障制度是從20世紀50年代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它帶有明顯的二元經濟的特點,即城鎮建立了以高就業為基礎的職工勞保福利制度;而農村建立的是以集體經濟為基礎、以「三無」對象為主的保障制度,多數老人依靠家庭養老。從中國養老保障的歷史來看,實行的基本上是一種受益基準制保障制度,即城鎮職工個人不需要繳納保險費,而完全是由企業或國家負擔。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以來,養老保障制度進行了一些新的調整和變動。隨著中國實行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的經濟體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使企業成為自負盈虧的主體。在農村,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體制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集體經濟結構,從而使農村原有的集體社會保障解體。因而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迫切需要改革養老保障制度,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人口老齡化社會的養老保障制度。中國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可以概述為三個步驟:退休費社會統籌體制;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的建立;養老保障制度的改進措施。中國農村的社會保險制度的探索也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致經歷了探索試點、逐步推開、整頓規范等階段。1986年,民政部根據「七五計劃」關於「抓緊研究建立農村社會保險制度,並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試點、逐步實行」的發展目標,開始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行積極的探索。三、中國現行養老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分析中國現行養老保障存在的問題有:養老金支付「缺口」巨大;保險覆蓋率低,非國有經濟部門投保困難;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缺乏完善的發放養老保險金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養老保險問題主要是保富不保貧,覆蓋面窄,籌集資金困難和制度不穩定。造成上述中國養老保險主要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轉製成本」由誰承擔的問題沒有解決;養老保險費收繳困難;養老保險資金非市場化運作,投資收益低;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不善,使用效率不高,損失嚴重;提前退休對養老保險體制的巨大沖擊。四、養老保障制度國際借鑒目前,國際上通行的養老保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以德、美、日等國為代表的自保公助型養老保障模式,二是以瑞典為代表的福利國家型養老保障模式,三是以新加坡為代表的強制儲蓄型養老保障模式。三種模式各有特色,利弊共存,對其進行比較分析,目的是為探尋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保障模式。國外養老保障制度對我國的啟示有:構建適應本國國情的養老保險體系;正確選擇養老保險模式的選擇;養老事業要依靠社會,走市場化道路;逐步推遲養老金領取年齡。五、建立和完善中國養老保障制度的對策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沖擊,如何選擇切實的應對措施事關重要。具體的對策:一是逐步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二是將「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分離;三是建立國家多層次養老保險模式;四是建立養老保險補償機制,多渠道籌集「轉製成本」;五是充分發揮社區組織在養老保障體制中的作用;六是對養老基金進行有效投資,確保其保值增值;七是農村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

『肆』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給養老保險帶來的壓力

2005年12月14日,《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浮出水面。2006年1月1日,養老新政開始實施,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做實個人賬戶、調整新的計發辦法等方面提出了實質性舉措。直面二十年養老保險改革難題,養老新政開始步入艱難的攻關戰。

老人:新政影響不大

老章是名退休幹部,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也該歇歇了。」如今的他,每天遛鳥、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生活過得悠閑自在,而支撐他幸福晚年的經濟支柱,則來自於他現在每個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

而老章的大學同學老汪的晚年境遇則大不一樣。老汪退休前是一家企業的工程師,他現在的退休金還不到1000元錢,支撐一家人的生活只能說是勉強夠用,為了下崗的孩子和自己的晚年著想,老汪在退休之後又去一家企業當起了會計。

對於中國大多數的老年人來說,老汪的情形更代表了大多數普通老人的養老現狀,日子過得拘謹而節制,和想像中的幸福生活還有一段距離。

「這次的養老金改革對老人的影響不大,就是說目前老人能拿到的養老金不會有任何變化,既不會減少也不會增加。」

這是專家的看法。

實際上,這次養老新政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保證離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據了解,為了離退休老人的養老金發放,近五年來,中央財政基本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補貼金額高達2093億元。

據了解,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各項繳費比例已高達40%,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新加坡。為維系這一制度的正常運轉,不得不挪用在職職工的個人賬戶資金,形成了約7400億元的空賬,並且每年還在增長。

養老保險制度轉軌中出現的最大難題,就是巨額「隱形債務」問題。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底,中國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虧空達8000億元,且每年以1000多億元的規模持續擴大。

中人:養老新政的受害者

「20年以後等我老了,能領到的退休金會因此變少嗎?」在一家企業工作的馬勇對自己的未來有些悲觀。已過而立之年還在為事業打拚的他並沒有過多地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但他對自己未來養老金是否會減少顯得十分在意,「到那時候,社會上競爭壓力肯定會更大,養老金要是少了,生活質量如何保證?」

「改革意味著政府將通過提高社會統籌的比例來籌集更多的資金,以支付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專家的看法是,在基礎養老金不變的情況下,個人賬戶規模的縮小,將使在職職工未來的養老金水平縮水。

有人算了一筆賬,假設一名養老新政實施前參加工作且在新政實施後才退休的職工,如果他的平均月薪3000元,養老保險繳費期限為10年;再假設10年後本地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那麼退休後,他在政策變化前後各能領到多少養老金呢?

如果按養老新政之前的養老金政策看,這名職工在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是880元;如果將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即實施養老新政後,那麼他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690元。

也就是說,在養老保險制度調整後,這樣的「中人」職工每月的養老金少拿了190元。對此,「新政」給出的應對辦法是,國家將專門對中人發放「過渡性養老金」,這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補償,但發放標准和形式尚未有明確規定。

有關專家認為,「中人」在改革前並無個人積累,這意味著國家對這部分人負有「隱性債務」,「養老新政」實際上是通過犧牲在職一代的福利,來保障退休職工的福利。而且,再過30年,現在在職的一代人將到退休年齡,中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的頂峰。屆時,在個人賬戶養老金積累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支付日益增加的養老金,如果政府仍然採取現行的政策,即進一步縮小個人賬戶比例,提高社會統籌比例,將使未來工作的新一代個人賬戶養老金進一步減少,最終可能使養老金制度完全成為現收現付制。從養老金支付的自身規律看,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而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大國,沒有積累的養老金制度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挑戰。

新人:養老不易

李楠可以說是一個新新人類,80後出生的他剛剛參加工作還不到3年,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還不夠自己用,談到養老,他就一臉愁容,年輕時攢不下錢,老了以後怎麼辦呢?

剛參加工作的劉志堅最近一直在和同事討論這樣一件事情:自己結婚以後,如何來照顧雙方的老人,雖然父母一再告訴他不用擔心他們的養老問題,但劉志堅還是覺得父母加起來不到1000元的退休工資在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不夠用。

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4%,到2030年,中國人口結構將從現在的15個勞動力供養1個老人變為3.3個勞動力供養1個老人。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將使得養老成為一個大問題。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一位學者認為,西方國家進入老齡時期一般都花費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而中國從控制生育到進入老齡化只用了18年時間。「我們這個社會『未富先老』,所承擔的養老責任越來越繁重。」

『伍』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歷程)

一、引言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養老保險制度成為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從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歷程出發,分析其演變過程,並探討現階段的運行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二、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初步建立(1949-1978)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基本處於空白狀態。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推進,1951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開始進行養老保險試點工作。1953年,我國實施了第一部養老保險法,為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奠定了基礎。

然而,在1957年的大躍進運動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遭到了嚴重破壞。由於政治運動的干擾和經濟困難,養老保險基金幾乎耗盡,制度陷入停滯狀態。

三、養老保險制度的恢復與發展(1978-2000)

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經濟發展迅速,社會保障體系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986年,我國頒布了新的養老保險法,明確規定了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安排。

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逐漸完善。1997年,我國開始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了由企業和職工共同繳費的基金體系。此舉標志著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四、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與創新(2000-2019)

2000年,我國啟動了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進程。通過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和個人賬戶制度,實現了養老保險制度的整合和統一管理。此外,我國還逐步推行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了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

在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過程中,我國還不斷創新,探索適應新形勢下的養老保險制度。2014年,我國推出了養老保險全國統一信息平台,實現了養老保險信息的互聯互通。2019年,我國推出了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改革試點,為個人養老金的靈活使用提供了便利。

五、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與未來展望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初步建立,覆蓋面逐漸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和養老金的不平衡問題。因此,未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未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方向是實現全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全面建立,提高養老保險的保障水平和公平性。同時,還需要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和投資運營,確保養老金的穩定發放。

『陸』 養老金 制度 改革 2024

法律客觀:

中國政府大力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在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有條件的企業可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是中國養老保險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家將繼續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老齡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規模大,本世紀三十年代人口老齡化將達到高峰。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中國政府不斷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基金籌集模式,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努力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設改革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1997年,中國政府統一了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企業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男性職工60周歲,女性幹部55周歲,女性工人50周歲),且個人繳費滿十五年的,退休後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相當於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左右,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本人個人賬戶(比例為本人工資的11%)累計儲存額的1/120。國家參照城市居民生活費用價格指數和職工工資增長情況,對基本養老金水平進行調整。2003年,企業參保退休人員月平均基本養老金為621元。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最初只覆蓋國有企業和城鎮集體企業及其職工。1999年,中國把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擴大到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和其他城鎮企業及其職工。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以規定將城鎮個體工商戶納入基本養老保險。2002年,中國把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擴大到城鎮靈活就業人員。2003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5506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1646萬人。開展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2001年,中國政府開始進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主要包括: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實現部分基金積累,探索基金保值增值辦法;改革基礎養老金計發辦法,將基礎養老金水平與職工參保繳費年限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職工參保繳費十五年後每多繳費一年增發一定比例的基礎養老金;統一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繳費辦法,繳費基數統一為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統一為20%。在遼寧省進行試點的基礎上,2004年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吉林、黑龍江兩省。探索改革機關和事業單位退休制度。中國的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不同於企業的離退休養老制度。2003年,機關事業單位有離休人員67萬人,退休人員931萬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部分地區開始探索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進行離退休費用社會統籌的改革試點。2003年底,參加社會統籌試點職工1199萬人,離退休人員258萬人。多渠道籌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在人口老齡化加速、退休人員不斷增多的背景下,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越來越大。為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中國政府通過多種渠道籌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企業和職工共同繳費。企業繳費一般不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職工個人按本人工資的8%繳費。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按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18%左右繳費。2003年,全國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征繳收入總額為2595億元。增加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國家規定,各級政府都要加大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力度,增加對社會保障的投入。2003年,各級財政補助基本養老保險基金544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474億元。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00年,中國政府決定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包括: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及股權資產、中央財政撥入資金、經國務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及投資收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按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程序和條件實行市場化運營。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養老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障得以實施的重要財力儲備,2003年底已積累資金1300多億元。推進養老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中國企業過去要負擔本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發放和人員管理工作。為保證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減輕企業社會事務負擔,政府積極推進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2003年底,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部實現社會化發放,已有84.5%的企業退休人員實現社會化管理服務。為全面提高社會保險管理水平,適應勞動力轉移流動中社會保險關系接續的需要,中國政府自2003年起開始實施"金保工程",目標是實現社會保障信息的全國計算機聯網運行。目前已初步實現養老保險信息的中央和省級的聯網。 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在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有條件的企業可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企業年金費用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實行基金完全積累,採用個人賬戶方式進行管理。企業年金基金實行市場化管理和運營。2003年,已有近700萬人參加了企業年金計劃。此外,國家還鼓勵開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是中國養老保險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家將繼續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從業人員全部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建立健全省級養老保險調劑基金,在完善市級統籌基礎上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在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有條件的企業可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企業年金費用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實行基金完全積累,採用個人賬戶方式進行管理。企業年金基金實行市場化管理和運營。2003年,已有近700萬人參加了企業年金計劃。此外,國家還鼓勵開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是中國養老保險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家將繼續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從業人員全部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建立健全省級養老保險調劑基金,在完善市級統籌基礎上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柒』 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你認為中國目前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制度應該如何改革

個人認為,不論如何改革,都要有利於老百姓的生活。
1、日本曾經出現過養老金事件,希望這樣的事情在中國不要發生;
2、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金的規模要不斷增大,受益面要發展;
3、養老金的管理應該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的道路,就像中國的外匯儲備一樣;
4、通過各種渠道的宣傳,讓老百姓知道按時足額繳納養老金的重要性。
謝謝,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人口老齡化與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離婚孩子都成家了怎麼判 瀏覽:625
個人交社保有三萬退休工資有多少錢 瀏覽:470
自己沒退休金 瀏覽:742
小孩子孝順老人簡筆畫 瀏覽:185
養老服務中老人沒人陪怎麼辦 瀏覽:303
重慶長壽電工 瀏覽:87
老年人被燙傷 瀏覽:764
體檢報告一般去哪些醫院做比較好 瀏覽:937
電視廳老年活動室起名字 瀏覽:944
社區九九重陽節主持詞 瀏覽:809
撫順體檢多少錢 瀏覽:587
老人到80歲還能活多久 瀏覽:901
陝西農村養老保險社保卡辦理流程 瀏覽:906
退休教職工可享受工會費 瀏覽:893
如何養生保養血管 瀏覽:257
養老機構有關稅收政策 瀏覽:744
女性50歲夏季全身皮膚瘙癢 瀏覽:371
體檢標書怎麼寫 瀏覽:799
中老年人止咳 瀏覽:382
如何讓帶娃老人解悶 瀏覽: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