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村留守老人如何養老安度晚年
關於農村留守老人如何養老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靠兒女的。如果父母有工資,境況可能會好一些;如果父母是農民,就會依賴兒女,而兒女也會責無旁貸的擔起這個義務的。農村人都是勤勞簡朴的,能活動的時候一直會不停的勞作,到依賴兒女養老的時候,估計也不會有多長時間了,所以這個問題都不是問題,關鍵是現在農村人都有農合報銷,生病也不會耗費太大的。養兒防老,自古一理。所以這個問題不必杞人憂天,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安排。
Ⅱ 如何解決農村老年人娛樂生活匱乏的問題
第一,加大對農村老年人活動場地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一批經濟實用的文化活動場所,擴大農村公共活動空間,為農村留守老人構築一個交流、活動的平台。同時加強宣傳工作,使老人了解這些源穗清活動場所的開放時間、對象、可容納人數,使用時應注意和遵守的規章制度等。
第二,開展族世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組建農村老年文體活動隊,把有共同愛好的老人分組編隊,定期開展文體活動,形成老年人互幫互學互助的良好氛圍;利用農閑和節假日,舉辦適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如戲曲比賽、象棋比賽,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充分滿足其精神文化需要。
第三,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讓農村留守老人「老有所養」,解決好農村老人的生活問題,消除其後顧之憂。
第四,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大力宣傳國家有關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律法規,通過立法保障農村老人在家庭中及社會上合法地位不受歧視和虐待。
第五,發展壯大農村老年組織,為老年人精神文化娛樂活動提供一個有力的組織保障。
第六,村委會與夜大、老年大學、技校等組織掛鉤,不定期開展老年知識講座,向農村老人傳授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新知識、新技術,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第七,鼓勵農村雹前老人發展生產,加強宣傳,增強他們的致富信心,並為其展營造寬松環境,在政策上有所傾斜,同時提供技術項目、銷售等方面的服務,使農村老人有所為、有所樂。
Ⅲ 在農村中存在很多留守老人,這些老人萬一出現了病重該怎麼辦
留守老年人在家應當多和鄰里之間溝通走動,老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鼓勵,這樣在遇到病重等突發問題的時候也可以有人幫襯。還應該鼓勵他們多做運動,比如打打太極拳,跳跳廣場舞,多多鍛煉身體才會硬朗。作為子女也應當時刻關注老人的身體,即使不在家鄉,也應該想辦法多聯系。
Ⅳ 留守老人面臨的問題
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的加快,高縣農村大批勞動力成為了外出城市打工者,留守老人的數量不斷增高。留守老人面臨的問題有哪些?我告訴你。
1、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子女供給,農村留守老人從生產勞動上獲得收入是比較有限,絕大多數留守老人基本喪失了高強度勞動能力,僅能從事種菜、養雞、養豬、養蠶等勞動強度相對較低、收入也較少的副業。當健康狀況不允許他們再下地勞作時,一部分老人的生活質量下降就會成為必然。隨著孝道觀念的不斷淡化及子女在外務工謀生壓力加大,子女貼補缺乏穩定性和持續性,農村老人的經濟收入更是捉襟見肘。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隱患多。
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家庭內部,以老人自己及其配偶彼此照料為主。其他親屬親緣關系群眾只能提供輔助型照料。鄰居是邊緣型照料供給群體。村組集體和社會組織在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缺位。當大部分老人在生病時,只能依靠自我或配偶照料,醫療就醫、生病期間無子女看護的現象比較普遍。家庭事務打理、鄰里間人情禮儀負擔基本都是靠老人自己。子女外出務工,孩子留給父母代為監護撫養,在農村歷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加重了老人們的生活壓力和精神負擔。
3、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
由於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時很難把子女一同帶出,導致農村隔代監護現象十分普遍。調查發現,留守老人隔代監護的比例高達56.5%。其中48.2%的留守老人同時監護2個以上孫輩,有的竟多達6、7個。進行隔代監護使留守老人不得不再次經歷撫養過程,承受沉重的照料負擔。55.3%的隔代監護老人反映勞動負擔過重。孫輩的管教、安全等也會增加留守老人的心理壓力。部分留守老人還需要負擔孫輩的撫養和教育費用,出現代際經濟的逆向流動,加重了老人的經濟負擔。農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整體很低。57.5%的留守老人為文盲,34.5%的留守老人只有小學程度。
1、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
2、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
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
1、從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的照料考慮
目前,我國已經明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輔助的養老模式。國家應該給予空巢老人基本的經濟保障,對於那些孤苦無依、生活困難的特殊空巢老年人,政府有責任進行免費救助,興建養老機構給他們養老,讓這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而對於那些大多數空巢老年人,國家應該興建養老福利機構和養老設施,呼籲社會加強養老服務建設,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幫助,讓空巢老人在生活上得到應有的照顧。
2、老人的子女也應該承擔主要的贍養責任
所謂百善孝為先,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孝子,可是為什麼這些優秀的傳統到了現在卻越來越淡薄。經常出現子女虐待老人,子女為了推卸贍養責任爭的不可開交。而且現在“啃老”現象越來越多,不少空巢老人還要承擔外出務工子女交給自己照管的孫子、孫女的生活和教育費用,從而使這些老人的生活更加拮據。面對這些為我們熬白了頭發的老人,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努力的回報。
Ⅳ 農村「養老」怎麼辦
社會的養老問題始終是我們所關心的話題,老人們兒女多不知道找誰贍養,兒女少又不捨得兒女辛苦;村中越來越多的年輕勞動力離開家鄉,進城務工,但是家中留守的老人怎麼辦?家中的耕地又由誰來耕種?這是我們一直關心的話題。
一、退出三權,政府集中養老
生活在農村裡的老人,不想被兒女贍養或者無人贍養,可以選擇出讓自己的宅基地的使用權、房屋的所有權以及耕地的經營與管理權,交由政府,政府會對老人們進行補償,在有條件的鄉村有養老院,老人們不想離開世代生活的土地可以選擇,在村中的養老院進行養老。像寧夏的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這種養老方式。
二、放棄權利,邁向城市
還有一部分老年人,在農村生活的一輩子,想到城裡的城市看一看,他們也選擇了放棄三權,利用得到的補償金住進縣城裡的廉租房,並為自己繳納了養老金,每個月還可以領到生活費用,這是從前所想不到的,這種養老方式也是一種好的選擇。
上述兩種農村養老方式,在寧夏的部分地區得到實現,但是隨著我國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人口需求的不斷擴張,政府對「以地養老」「以權養老」的方式還在不斷的探索與努力當中,通過這種方式養老不但可以減輕後代人的壓力,也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希望大家可以共同探討,為我們的後半生提供意見。
Ⅵ 農村留守的老人,怎麼才能讓他們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農村裡面最不缺的就是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了,而且一般就是老人居多。因為農村人的經濟條件不好,所以那些年輕人只能夠外出務工,也是為了讓家裡面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這個時候就沒法在家裡面盡孝道,年輕人也覺得平時只要讓家裡面的老人不愁吃不愁穿就行,就是讓老人幸福了。但是人老了之後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孤獨,年輕人如果想讓老人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其實不僅要滿足吃穿方面的,還要滿足精神需求。
所以對於那些農村的老人來說,想讓他們變得更加幸福和快樂,家人平時有時間就要回去看看老人。可能有些年輕人總說自己工作忙,總是找借口覺得生活不易,自己又沒有放假,來回的時間得花個一兩天,回去之後也待不了多長時間,還非常浪費錢。但是其實這只是借口而已,就算你只是回家呆一天,老人心裏面也會覺得非常開心,如果自己真的沒法回家的話,就要多給老人打視頻打電話。而且現在很多地方的養老機構已經發展的非常不錯了,過去人可能覺得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去非常不孝順。但是現在的老人都想的比較開,也願意去那裡生活,因為那裡都是老人,大家也有很多的共同話題,至少不會那麼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