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希望養老金這時一首給多年的詩

希望養老金這時一首給多年的詩

發布時間:2024-09-16 03:28:04

Ⅰ 常識事例

1.關於知識的故事
知識和空氣同樣重要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一天,有位青年人來拜訪他: 「先生,我很崇拜學識淵博的您!我也想多掌握些學識,請問怎樣我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呢?」 蘇格拉底說:「這沒什麼,只要你努力學習就是了。」

「可是我總是學不下去。」 「那是你還不知道知識的重要性。」

「那麼怎樣才能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呢?」 「如果你真想知道知識的重要性,請跟我來!」 蘇格拉底把青年人帶到海邊和他一起下了水,走到很深地方時,蘇格拉底一下子把他的頭按到水裡去了,一會兒他放開那年輕人問道:「你在水裡感到最需要的是什麼?」 「空氣,最需要的是空氣!」 蘇格拉底笑著說:「你說的很對,如果你明白了需要知識和在水中需要空氣是同樣重要,那你就可以堅持學習,得到知識了。」 青年人有所悟,深深地向蘇格拉底鞠躬致謝。

從此,青年人如飢似渴的學習,日後終於學有所成。

2.關於知識的事例
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同鄉有個富翁家中藏書很豐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卻不收分文工錢。富翁感到很奇怪,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我不想要工錢,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書都借給我讀,我可就很心滿意足了。」富翁聽了,被他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所深深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匡衡就有了極好的讀書機會。史書上說,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豐富的藏書,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奮努力,終於把他造就成為一位知識學問淵博的學者。當時的讀書人中甚至流傳著這么幾句口碑:「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沒有人能解說《詩經》,匡衡恰好來了;匡衡給大家解說了《詩經》的疑義,大家開心得都笑起來)。」可見他聲譽很高。當時,許多讀書人都拜他為師,跟他學習。

漢元帝的時候,張衡受推薦被朝廷任命為郎中,再升為博士,給事中。這時先後發生了日蝕和地震,漢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災殃警兆,就向大臣們咨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舉歷史事實說明天象只是一種大然的陰陽變化,禍福全在於人的作為,人類社會的風氣,更在於朝廷的教化倡導和影響。因而皇上應當裁減宮廷的費用,親近忠臣正人,疏遠佞臣小人,選拔賢材,開放方路接納忠諫,等等。漢遠帝很贊賞匡衡的見識,提升他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漢元帝龐愛傅昭儀和她的兒子定陶王超過了皇後和太子。匡衡對此提出了懇切的規勸,透徹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國家的禍亂。匡衡在朝廷中參議大政,引經據典,闡明法理道義,很受贊賞,由此升任為光祿勛、御史大夫,後來又升來丞相,封為樂安侯。

漢元帝時,宦官中書令石顯專權,排擠陷害賢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漢元帝去世之後,漢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譚聯手彈劾石顯,揭露他和黨羽的種種罪惡。石顯和爪牙都受到應有的懲辦。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認為,匡衡身為輔政大臣,早年不及時參奏揭發,卻阿諛曲從,沒有盡到責任,對他提出彈劾。匡衡也自感慚愧,一再請求辭職,後來終於因多佔封地的事被罷了官。

後人根據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語「鑿壁偷光」,形容勤奮好學。

蘇步青不放過一個錯標點——嚴謹治學,一絲不苟。

李白鐵杵磨針——堅持不懈,勤奮不已,學習自成。

李政道興趣廣泛——學有所長,廣泛涉獵,辨證統一

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匡衡:鑿壁借光。 囊螢映雪。

歐陽修「三上
3.關於知識的名人故事
*蘇格拉底的太太非常兇悍,有一次,她大發脾氣,把蘇格拉底大罵一頓後,還有餘怒未息,就提了一大桶水,澆在她先生頭上.蘇格拉底搔了搔淋濕的頭發,笑到:雷聲以後必有大雨,這是自然法則,也證明這是真理.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4.質疑常識的事例作文素材
前幾天,班主任在教室里公開說明,不讓我再去辦公室找老師問問題,原因是我總是在問問題時反問老師幾句,他覺得我在和老師對著干,讓他很沒面子,而我經常去問的老師總是其他班的.班主任還叫我以後不要對其他老師說我是這個班的,就說是9班的學生行了.可是,班主任他不知道,在質疑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地問和反問中,有時是發現老師的錯誤讓老師改正,有時是我錯了,讓我明白.有一次是尖子班的一位物理老師,他錯把力的符號「F」寫成時間「T」,我問他「'T'不是秒嗎?怎麼變成力了?」他才發現自己寫錯了及時改正,如果我不說呢?那麼他錯到什麼時候?同樣是那位老師,問另一道問題時他給我寫了這個公式「F-mg」然後問我懂沒有,我覺得他寫的跟我問的題目有點不對,就說:「不懂,為什麼是F-mg?」他聽我這么說,又看一眼,「不好意思,是mg-F」.假如我像班主任所說那樣不反問老師,而是不懂裝懂,那麼那位老師很可能在自己班上講我問的題時會發生同樣的錯誤,那時候被全班同學指出來,那才丟臉.神秘南俠我上個星期問化學老師一道化學實驗,是關於金屬鈉與加了酚酞的水反應,課本上說水會變成紅色,化學老師上課也這么說,而我偷偷做實驗後才發現,水竟然變紫色了(其實是紫紅色,我開始搞錯了),於是我去辦公室找化學老師.「是紫紅色」化學老師說.「紫紅色那就應該說紫紅色,你不能夠在班上但說紅色.」我對化學老師說.化學老師不知怎麼回答,乾脆不理我.再前一段時間,我進入辦公室就聽見我班的語文老師對另個老師說我班的課代表不行,課代表的基礎很差,雖然很會創新.我由於以前被一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識跟重要」給誤導,隨口說:|「胡說」語文老師問我:「你幹嘛說我胡說?」我回答:「創新比知識跟重要.」語文老師又說:「如果沒有知識,你怎麼創新?」她的話時我突然想到,知識是基礎,創新是發展.還好當時我反問老師,不然我還不知道神秘南俠我什麼時候能改正這個錯誤.以上幾件事很明顯能讓我們明白:質疑是一種進步.我現在學習高一必須一物理時,就學到偉大的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一個結論「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過後的兩千多年來,都沒有人提出質疑,沒有人提出疑問,看起來沒怎麼,可是導致了一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兩千多年來,物理學都在停滯階段.直到另一個偉大的人物出現,我現在說他偉大,是因為他做到了兩千多年來人們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對亞里士多德的這個「真理」提出質疑.首先說明,伽利略跟亞里士多德沒有仇,沒必要針對他,就好像我當學生的對老師也沒有仇,我沒有想過要跟老師對著干.正因為伽利略的質疑和他的理想實驗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錯誤,才使後來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物理學到了另一個發展階段.我不知道如果班主任看到我這篇文章後有什麼表態,然而,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學習要有質疑,在不斷的質疑中,我們或者能夠發現自己的錯誤,或者能夠改正對方的錯誤.——神秘南俠2009年12月26日22:41:26。
5.【給幾個數學小故事、知識.簡短
唐僧師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悟空笑眯眯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2數字趣聯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年輕時與幾個學友進京考試.他們到達試院時為時已晚.考官說:"我出一聯,你們若對得上,我就讓你們進考場."考官的上聯是: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學子,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蘇東坡對出的下聯是: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日一定要中.考官與蘇東坡都將一至十這十個數字嵌入對聯中,將讀書人的艱辛與刻苦情況描寫得淋漓盡致.3點錯的小數點學習數學不僅解題思路要正確,具體解題過程也不能出錯,差之毫釐,往往失之千里.美國芝加哥一個靠養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醫院施行一次小手術後回家.兩星期後,她接到醫院寄來的一張帳單,款數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數字,不禁大驚失色,駭得心臟病猝發,倒地身亡.後來,有人向醫院一核對,原來是電腦把小數點的位置放錯了,實際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點錯一個小數點,竟要了一條人命.正如牛頓所說:"在數學中,最微小的誤差也不能忽略.。
6.有關詩人的知識和故事
成 道 詩人白居易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學問,到處向人請教,但仍不能滿足他強烈的求知慾. 有一天地聽說有一位得道的禪師,學問非常高深.於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見,好不容易見到了禪師,便虛心地問:「師父,請告訴我如何才能得道?」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說:「這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說是道呢?」禪師回答:「三歲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難奉行啊!」 李白讀書的故事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但他小時候讀書卻不怎麼刻苦,甚至有些貪玩,有一天他到一條小河邊去玩,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磨一根鐵棒,就上去好奇地問:「老奶奶,你為什麼磨鐵棒?」老太太告訴他是在磨針.李白說:「那麼粗的鐵棒怎麼能磨成針呢?」老人說:「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李白深有感悟,從此刻苦讀書,成為一代「詩仙」. 賈島的故事 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麼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後,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並不是每做一首都這么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 有一次,賈島騎著毛驢在長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時正是深秋時分,金風一吹,落葉飄飄,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島一高興,吟出一句"落葉滿長安"來.但一琢磨,這是下一句,還得有個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來了,一邊騎驢往前走,一邊念念叨叨.對面有個官員過來,不住地鳴鑼開道.那鑼敲得山響,賈島愣是沒聽見.那官員不是別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職務來說就是長安市市長.他叫劉棲楚,見賈島闖了過來,非常生氣.賈島忽然來了靈感,大叫一聲:「秋風生渭水.」劉棲楚嚇了一跳,以為他是個瘋子,叫人把他抓了起來,關了一夜.賈島雖然吃了不少苦頭,卻吟成了一首詩《憶江上吳處士》: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處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猱橈未返,消息海雲端.」 賈島吃了一回虧,還是不長記性.沒過多久,他又一次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那就是「僧推月下門」".可他又覺著推不太合適,不如敲好.嘴裡就推敲推敲地念叨著.不知不覺地,就騎著驢闖進了大官韓愈的儀仗隊里. 韓愈比劉棲楚有涵養,他問賈島為什麼亂闖.賈島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詩,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哈哈大笑,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萬一門是關著的,推怎麼能推開呢?再者去別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賈島聽了連連點頭.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各韓愈交上了朋友.。
7.【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像,豐富的想像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里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 *** ,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 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
8.關於讀書的知識或名言或故事有哪些
名言名句之讀書篇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准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讀書篇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書籍或許是人類在通向未來的幸福富強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跡中最復雜和偉大的奇跡.--高爾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的時候,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高爾基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書籍使我們成為以往各個時代的精神生活的繼承者.--欽寧格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茨威格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准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

Ⅱ 形容百歲老人的佳句

1.祝百歲老人的佳句

上聯:十年風雨同舟濟

下聯:百歲賀宴滿堂歡

橫批:福祿壽喜

百歲為上壽;一言乃千金。

盛世常青樹;百年不老松。

洵似人間真瑞;居然天上神仙。

蓬萊盤進長生果;玳瑁筵開百歲觴。

稱觴共慶千秋節;祝嘏高懸百壽圖。

莫道人生無百歲;須知草木有重春。

家中早釀千年酒;盛世長歌百歲人。

瑤池喜晉千年酒;海屋欣添百歲籌。

瓊材歌舞群仙會;海屋衣冠百壽圖。

人作不滿公今滿;世上難逢我竟逢。

福海朗照千秋月;壽域光涵萬里天。

天邊已滿一輪月;世上同鍾百歲人。

樂奏雲璈歌百歲;德輝彤史祝千秋。

活百歲松欽鶴羨;數一生苦盡甜來。

上壽期頤庄椿不老;君子福履洪範斯陳。

天賜期頤長生無極;人間百歲積慶有餘。

壽晉期頤天年永運;光增史乘人瑞流傳。

禮祝期頤庄椿無算;詩歌福履虞壽同登。

孫子生孫上壽同臻稱國瑞;老人偕老百年共樂合家歡。

明月有恆紀年合獻九如頌;老春不老添閏當稱百歲人。

數百歲之桑弧過去五十再來五十;問大年於海屋春華八千秋實八千。

盛世常青樹

百年不老松

瓊材歌舞群仙會

海屋衣冠百壽圖

人作不滿公今滿

世上難逢我竟逢

福海朗照千秋月

壽域光涵萬里天

莫道人生無百歲

須知草木有重春

家中早釀千年酒

盛世長歌百歲人

蓬萊盤進長生果

玳瑁筵開百歲觴

瑤池喜晉千年酒

海屋欣添百歲籌

天邊已滿一輪月

世上同鍾百歲人

天賜期頤長生無極

人間百歲積慶有餘

稱觴共進千秋節

祝嘏高懸百壽圖

樂奏雲瑕歌百歲

德輝彤史祝千秋

壽晉期頤天年永運

光增史乘人瑞流傳

活百歲松欽鶴羨

數一生苦盡甜來

禮祝期頤庄椿無算

詩歌福履虞壽同登

上壽期頤庄椿不老

君子福履洪範斯陳

明月有恆紀年合獻九如頌

老春不老添閏當稱百歲人

數百歲之桑弧過去五十再來五十

問大年於海屋春華八千秋實八千

2.描述百歲老人的詞語有哪些

一、老人的別稱: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二、形容老人的漢字

公 倪 華 叟 龐 宿 嫗 姁 姥 娭 婆 孤 旄 老 耄 耆 耋 柭

眲 矍 癃

三、形容老人的詞語

阿媽 阿母 艾孀 安車 尊老 自老 尊宿 燭武 致仕官 諸公 諸君 育鞫

鬻駱 遺棄罪 遺叟 憂葵 引老 引年 堯禪 燕骨 一鶴 養老 養老金 朽衰 延英殿 朽邁 秀頂 休致 鄉杖 西夕 西傾 兀首 五更 翁媼 晩耄 晩年 娭毑 晩暮 頭黑 晩謬 頭童 駘背 歲除 田舍翁 韜樹 歲衰 禿翁 宿昔

退田 宿德 退養 衰耄 衰遲 衰親 衰齒 衰謬 衰鬢 授田 鮐顏 詩叟 太公望 社長 奢香 傷暮 三老 上年紀 日秩 白首 白首郎 白鼠 媼嫗 八法 白頭 白頭親 斑鬢 朝馬 便秘 補唇 巢父 禪讓 陳情表 齒宿 齒豁 齒殲 齒窮 齒邁 吃新節 齒暮 齒耄 齒盡 齒耋 齒衰 辭老 到歲數 垂白 賜香 道嫗 賜杖 待年 耋老 釣文鉤 耳雨 伏老 防老 法定刑 二疏 房老 伏枕 奉祠 告退 服老 負圖 公公 告老 國叟 孤老 皓髯 皓發 皓皤 皓首 皓然 官養 好好兒 胡耇 寒晩 鶴老 黑花 華皓 惛眊 華顛 黃耇 還受

黃鵠 黃發 黃馘 諱老 驥伏櫪 舊儒 鳩形 九老圖 倦勤 老媼 老巴巴 老死 老無知 老頭 老頭子 老相公 老頭皮 老衰 老夫 老疾 老休 老太爺 老太太 老弊 老人婆 老臣 老婆兒 老婢 老不死 老婦 老者 老驥 老視眼 老邁 老盡 老劣 老悴 老翁 老色 老頭兒 老生兒 老軍 老僧 老漢 老校 老丈 老歸 老背悔 老母 老學 老大 老不著 老大娘 老旦 老爹 老將 老來 老病 老奶奶 老昧 老婆子 老聵 老癃 老復丁 老糊塗 老大人 老弱 老憊 老臞 老慵 老口 老來俏 老儒 老嫗 老悖 老大爺 老郎 老臉 老怯 老成人 老牛 老僕 老親 老佣 老鈍 老伙計 老人家 老民 老公公

老爺子 老爺爺 老衲 老農 老患 老窮 老健 老婆婆 老羸 老謬 兩疏 呂望 耄聵 埋年 耄昏 髦蔽 耄荒 耄亂 耄勤 耄耋 耄夫 髦昏 耄學 耄倦 謬耄 暮老 暮耋 暮古 年耆 年高 年衰 耆英會 年邁 年禮 耆指 年艾

僻老 疲癃 婆子 皤皤 婆兒 耆老 耆俊 耆紳 乞骸骨 耆宿 牽鹽 泣杖

窮老 窮人 秋扇 秋娘

3.祝百歲老人的佳句

上聯:十年風雨同舟濟下聯:百歲賀宴滿堂歡橫批:福祿壽喜百歲為上壽;一言乃千金。

盛世常青樹;百年不老松。洵似人間真瑞;居然天上神仙。

蓬萊盤進長生果;玳瑁筵開百歲觴。稱觴共慶千秋節;祝嘏高懸百壽圖。

莫道人生無百歲;須知草木有重春。家中早釀千年酒;盛世長歌百歲人。

瑤池喜晉千年酒;海屋欣添百歲籌。瓊材歌舞群仙會;海屋衣冠百壽圖。

人作不滿公今滿;世上難逢我竟逢。福海朗照千秋月;壽域光涵萬里天。

天邊已滿一輪月;世上同鍾百歲人。樂奏雲璈歌百歲;德輝彤史祝千秋。

活百歲松欽鶴羨;數一生苦盡甜來。上壽期頤庄椿不老;君子福履洪範斯陳。

天賜期頤長生無極;人間百歲積慶有餘。壽晉期頤天年永運;光增史乘人瑞流傳。

禮祝期頤庄椿無算;詩歌福履虞壽同登。孫子生孫上壽同臻稱國瑞;老人偕老百年共樂合家歡。

明月有恆紀年合獻九如頌;老春不老添閏當稱百歲人。數百歲之桑弧過去五十再來五十;問大年於海屋春華八千秋實八千。

盛世常青樹百年不老松瓊材歌舞群仙會海屋衣冠百壽圖人作不滿公今滿世上難逢我竟逢福海朗照千秋月壽域光涵萬里天莫道人生無百歲須知草木有重春家中早釀千年酒盛世長歌百歲人蓬萊盤進長生果玳瑁筵開百歲觴瑤池喜晉千年酒海屋欣添百歲籌天邊已滿一輪月世上同鍾百歲人天賜期頤長生無極人間百歲積慶有餘稱觴共進千秋節祝嘏高懸百壽圖樂奏雲瑕歌百歲德輝彤史祝千秋壽晉期頤天年永運光增史乘人瑞流傳活百歲松欽鶴羨數一生苦盡甜來禮祝期頤庄椿無算詩歌福履虞壽同登上壽期頤庄椿不老君子福履洪範斯陳明月有恆紀年合獻九如頌老春不老添閏當稱百歲人數百歲之桑弧過去五十再來五十問大年於海屋春華八千秋實八千。

4.形容老者的句子

【成語】

鶴發童顏: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返老還童:扭轉;還:回復原來的狀態。扭轉衰老,回復童年。形容老年人恢復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現形容老年人恢復了青春與活力,精力異常旺盛。

老當益壯:老:老年;當:應該;益:更加;壯:強壯,雄壯。年紀雖老而志氣更豪壯。

寶刀未老 :形容人到老年還依然威猛,不減當年。

年老體衰 :指身體體力跟不上,或者比喻心有餘力不足

老態龍鍾: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龍鍾 行動不靈便的樣子。

老氣橫秋: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耄耋之年:耄耋: 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

暮景殘光 :景:能「影」,日光。指夕陽殘照。比喻風燭殘年,余日無多。

年老體衰:指身體體力跟不上,或者比喻心有餘力不足

【詩句】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5.描寫老人的句子

老 年 1、爺爺今年七十三歲,平時,他見人總是樂呵呵的,光禿禿的頭頂上經常扣著一頂黑色的小氈帽。

爺爺總是背著手走踣,那模樣真算個「大官」。爺爺是個老鞋匠,平時掙下的錢都花費在我和弟弟身上了。

爺爺對我的關懷與疼愛,令我終生難忘。 2、我的爺爺是個農民,我很喜歡丫在他的身邊,數他額頭上像小溪似的皺紋,更喜歡他那乾裂、粗糙得像松樹皮一樣的手在我光滑的腦袋上撫摸。

平時爺爺沉默寡言,只知道幹活。他勤勞、朴實,種了一輩子地。

嚴寒酷暑,風里雨里,他總是天下亮就起來幹活,太陽落了才帶著滿身泥土回來。爺爺辛辛苦苦養大了5個孩子。

打我記事起,難得聽他說上幾句話,就是高興時,遇到我這個最小的孫子只是笑笑。 3、我的爺爺——是一位畫家,他四方的臉,滿頭是銀發,雖然沒有白鬍掛頷的風度,卻有那種鶴發童顏的相貌。

他呀,一談起畫,總是那麼津津有味,還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劃著。他說的那些詞我聽不大懂,或登門求教的畫家們都說,爺爺說的跟他所作的畫一樣高超。

4、由於多年的操勞,爺爺的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樹皮,裂開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幾個厚厚的老繭;流水般的歲月無情地在他那絳紫色的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皺紋,他那原來是烏黑烏黑的頭發和山羊鬍子也變成了灰白色,只有那雙眼睛依舊是那麼有神,盡管眼角布滿了密密的魚尾紋……我想念爺爺。 5、爺爺長著一副古銅色的臉孔,一雙銅鈴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飄著一縷山羊鬍須。

他高高的個兒,寬寬的肩,別看他已年過古稀,可說起話來,聲音像洪鍾一樣雄渾有力;走起路來「蹬、蹬、蹬」他,連小夥子也追不上呢。 6、吉老秤已經五十幾歲,可是身體硬實得像一座石碑;從口外剛趕來的兒馬蛋子,一噘子踢到他的胸脯上,就像被跳蚤彈了一下。

他的手藝高超,遠近馳名,卻只能混個半飢不飽;用他的話說,一輩子沒吃撐著過。他脾氣暴,不娶家小,不信鬼神,只好喝烈酒聞鼻煙;喝醉了就睡覺,扯起鼾聲像打雷,打起噴嚏像放炮。

7、爺爺退休已有兩年了,瘦瘦巴巴的身架,一臉的魚網紋。頭頂上灰白的頭發,好像戴著一頂小氈帽。

笑起來下巴頦高高地翹起,因為嘴裡沒有幾顆牙了,嘴唇深深地癟了進去。 8、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

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9、一位神采奕奕的胖老頭聽見狗叫,從屋裡出來。他年紀六十上下,一頭淺褐色的頭發保養得很好,只是鬍子已經花白。

這就是勃洛耶爾教授。 10、我的奶奶今天的穿戴與平時大不相同:頭戴絨線帽,身穿一件嶄新的黑呢子大衣和一條混紡呢褲子,腳上穿著一雙油亮亮的平底皮鞋。

她手拄拐杖,滿臉洋溢著喜氣,手裡拿著一張的紅紙,出了門。 11、我的外公六十多歲了,兩 斑白,頭頂中間光禿禿的,像個小球場,周圍是稀稀的幾根頭發,臉龐圓圓的,整天笑眯眯的,肚子挺得高高的,像個彌佛。

他整天離不開一隻小茶壺,走路的時候捧著,看報的時候摸著,就連睡覺的時候也要把茶壺放在頭邊,好像怕人偷走似的。 12、我的外公矮矮的個子,平時總愛穿一件深藍色的衣服。

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積蓄了他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外公雖然是六十八歲的人了,可是總也捨不得離開他那寶貝的工作崗位——眼鏡廠。

舅舅、外婆三番五次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讓他退休,可外公總是一個勁地搖頭。 13、我的外公是個地地道道的莊稼老漢。

古銅色的臉上,深深地刻著一道道皺紋;兩只小蒲扇似的大手,長滿了老繭。雖說外公今年已六十多歲了,可干起莊稼活來,居然還敢跟年輕人從個高低。

14、還是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家來了個陌生的老頭。他瘦高瘦高的個頭,額頭和臉上的皺紋像刀刻的一樣,鼻樑上架著一副又黃又小的破舊眼鏡,身上穿著一件罩住腳跟的黑色棉大衣。

大衣好像從來沒洗過,變得油亮油亮的了。看到他,我就想起了電影上那些小店小鋪里的管帳先生。

我躲在爸爸的身後偷偷地瞅著他。爸爸和他說著話,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一把將我拉到「管帳先生」的跟前,滿臉笑著要我稱那位「管帳先生」「師爺」。

我壯著膽子輕輕叫了聲「師爺」,又趕忙躲到爸爸的身後去。 15、我的奶奶已經是七十多歲的人了。

頭上布滿了銀發,抬頭紋和眼角紋都很重。她平時總穿著一件藍色的上衣、黑色的褲子。

奶奶的頭發是自然捲曲的,看上去中真美;慈祥的眼睛總是笑眯眯的,說起話來又清脆又好聽。 16、我的奶奶年已七旬,一頭的短發像罩一了一層白霜,一雙大眼睛已經深深地陷了下去,嘴裡的牙也已經快脫光,一雙粗糙的手爬滿了一條條蚯蚓似的血管,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刻滿了皺紋,像是記載著她70年來的千辛萬苦。

17、我們的語文老師是一個小老頭,戴著一副深度近視鏡,走起路來一步一晃,慢悠悠的,就像是在醞釀一篇大作,加上平時說話滿嘴「之乎者也」,以及那幽默詼諧的語言,倒真有點老夫子的味道。別看他這樣,但上課真有兩下子。

18、劉奶奶在我的印象中總是乾乾凈凈的,走到她身邊總會聞到一股股淡淡的皂香。她的。

6.形容百歲老人的那兩個字怎麼讀

50——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眼之年、大衍之年 60——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 80——杖朝之年 80——90耄耋(mào dié)之年 90——鮐背(tái bēi)之年 100——期頤(qī yí)

饕餮(tāotiè)

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猛獸,常見於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

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呂氏春秋·先識》

饕餮之徒 貪吃者 性情貪婪的人 貪食的人

7.形容古代老者的句子

老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蒼:畏頭發蒼白的老人。杜甫《壯游》詩:「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

老夫:老人自稱。《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稱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稱。《北史•穆崇傳》:「老身二十年侍中。」

花甲:指六十歲的老人。《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七十歲的老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指八九十歲的老人。《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頤:指一百歲的老人。《禮記•曲禮收》:「百年曰期頤。」

老拙:老人自謙之稱。蘇軾《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卷贈老夫驚老拙。」

老朽:老人自謙之稱。蘇軾《與馮祖仁書》:「辱箋教累幅,文義粲然,禮意兼重,非老朽所敢當。」

Ⅲ 宋朝時期,官員的工資有多高待遇竟然如此優厚

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種職業,人們都是為了掙得一份立身之本。有些行業也許比較特殊,他們是為這個國家、社會貢獻精力的。在古代宋朝,朝廷官員們除了為國為民,他們能夠拿到的薪水可以說是相當優厚,以至於很多人都想要改一改自己的年齡,以便能夠多做幾年。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待遇,讓宋朝的官員們寧願工作,也不願退休呢?
據宋徽宗時淮南轉運使張根說,他掌管淮南20個州,每年上繳中央的財稅有30萬貫,平均一個州繳稅才1.5萬貫。包拯兩萬貫以上的年薪,比人家一個州每年上繳的稅收還要多。這個結論有點兒嚇人。
中國古代的秩祿制度,等級森嚴,不允僭越。秩是官秩,是官位的高低;祿是俸祿,是朝廷發給官吏的薪餉。
官秩品在秦漢時以穀物多少計算。西漢從萬石到佐史分為二十級,曹魏時以一品至九品定分為九級,南北朝逐漸改為正從九品十八級,隋唐沿襲南北朝的秩品等級,以後各朝也大抵如此。
漢代的官俸以穀物計算,最高秩萬石月俸350斛(一斛相當於14公斤),最低秩月俸僅為3.6斛。兩者相差近百倍。
唐代官俸有職田、祿米、錢貨。京官一品、外官二品授田12頃,京官八品、外官九品授田2頃50畝。武德初年,正一品祿米700石,從九品祿米50石。貞觀時一品官月俸錢6800文,九品官為1300文。唐後期,俸祿厚外官、薄京官。
宋朝百官的俸祿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最為優厚,月薪餉最高達400貫(一貫為千文),是漢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錢外,還有祿米,宋朝大小官員錦衣美食,生活奢華。
正一品官,月領祿米150石,俸錢12萬文,外加每年綾20匹,羅1匹,綿50兩; 從九品官,月祿米5石,俸錢8000文,外加每年綿12兩。除以上薪餉外,各種福利補貼名目繁多,計有茶酒錢、廚料錢、薪炭錢、馬料錢,等等。官員家中役使的僕人衣食及工錢也由政府埋單。
宋代公用錢借貸利息與職田的收入,除由部門長官支用外,大部分進了部門小金庫,隔三差五發放給官吏們,成為收入的一部分。官員出差或赴任時,可以憑朝廷發的給卷在地方上白吃白住,甚至領用糧食衣服等。
宋朝還設立祠祿之制,德高望重的高級官員進行定期療養,一切費用均由國家承擔。宋朝的不少官員能領取兩份薪餉,名曰職錢。
優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員很少有自願致仕(退休)的,有的為延長任職期限,竟改動年齡。因此,朝廷只好強迫官員致仕,對年滿七十的老官僚,不予考課,不給升遷。官員致仕時,往往給予加官晉級,類似當今公務員的即提即退。宰相級的官員致仕後,仍可參議朝政做高級顧問。
官員自動致仕的,其子孫可以蔭補一定的官職,致使官二代從政者眾多。
白居易月薪一萬五生活清閑自在
約在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年),白居易為校書郎時,他在詩歌中寫道: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難大用,典校在秘書。……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不久,白居易便升左拾遺,工資跟著增加了一倍,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
史載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54歲的白居易任蘇州刺史,不知是因為蘇州是江南頭等富庶地方,還是白居易資力比較老了,反正那時候他的工資已經比較的豐厚了。十萬戶州尤覺貴,二千石祿敢言貧。
白居易為賓客分司時,曰:俸錢八九萬,給受無虛月。嵩洛供雲水,朝廷乞俸錢。老宜官冷靜,貧賴俸優饒。官優有祿料,職散無羈縻。官銜依口得,俸祿逐身來。
隨後,白居易調進中央政權機關,為太子賓客,分司洛陽時,工資已是他剛做官時的十倍。俸錢八九萬,給受無虛月。接著,升為太子少傅,工資漲到了頂峰,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閑人,而且還相當清閑自在,很是令人羨慕。連蘇軾也表示艷羨:我似樂天君記取,華顛賞遍洛陽春。
到晚年,白居易退居林下,回到洛陽履道里的大宅子頤養天年,還可以領到一半的養老金,全家遁此曾無悶,半俸資身亦有餘。,壽及七十五,俸佔五十千。
《白公說俸祿》還記載:兼京兆戶曹,曰: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廩祿二百石,歲可盈倉囷。貶江州司馬,曰:散員足庇身,薄俸可資家。壁記曰:歲廩數百石,月俸六七萬。罷杭州刺史,曰:三年請祿俸,頗有餘衣食。移家入新宅,罷郡有餘資。
從白居易的詩里,我們可以大約地了解到唐朝時做官人拿的工資是多少,不過白居易個別詩詞里自說俸錢亦有誤。如白居易有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詩雲:公事忙閑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白居易當時與王司馬同級,五品官。一司馬,俸錢怎能敵尚書?他貶到江州不久,即寫信給元微之,略雲:今雖謫佐遠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萬。潯陽臘月,江風苦寒,歲暮鮮歡,夜長無睡,引筆鋪紙,有念則書,言無次第,勿以繁雜為倦,且以代一夕之話也。信內言月俸四五萬,這才是老實話。唐代官制,司馬薪級約略如此。至於尚書官俸,唐制為一百貫文,即十萬也。司馬僅為五十貫文,即五萬,差一半,怎可敵尚書﹖可能是白居易當時的誇大之詞。不過這個按照唐時一文銅錢約摺合後世人民幣三毛計算,月俸四五萬相當於人民幣12000至15000左右。
王安石月薪九萬超出明朝宰相收入5倍
王安石深得宋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王安石受命危難之時,立志通過改革,均天下之財,使百姓無貧,開始大力推行改革。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因此,王安石被罷相。後來,王安石與宋神宗又產生分歧,最終,王安石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
在宋時,宰輔去職,或調任,或罷免,或致仕,或去世,只要不是被貶謫的,朝廷都有格外恩典,以示優厚大臣。王安石便帶個外任的職銜,到那地方資祿養老。那麼,曾身為宰相的王安石此時的養老金是怎樣的呢?
宋朝的宰相一旦離任,給予這些曾經的國家重臣最通常的賞賜是進官加職。據《宋史?王安石列傳》,七年春,天下久旱,飢民流離,帝憂形於色,對朝嗟嘆,欲盡罷法度之不善者。……慈聖、宣仁二太後流涕謂帝曰:安石亂天下。帝亦疑之,遂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自禮部侍郎超九轉為吏部尚書。
王安石進的職是觀文殿大學士。宋代官制,官、職、差遣分離,職以待文學之選。殿學士指諸殿大學士、學士,包括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保和殿,以及曾置而改名的文明殿、紫宸殿、延康殿、宣和殿等的大學士和學士,都是職名。
各殿學士為宋朝最高級職名。《宋會要?職官》稱,朝廷設此,特用以恩寵離任的宰相和執政,學士之職,資望極峻,無吏守。無職掌,惟出入待從備顧問而已。《通考?職官考八》說:觀文殿大學士,非曾為宰相不除;觀文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及學士,並以寵輔臣之位者;端明殿學士,惟學士之久次者始除。
宰相的進官加職,有一個演變過程,其趨勢是越來越豐厚。《宋史職官志》里列有宋朝各級官職的俸祿。其中,資政殿大學士的工資是:料錢、衣賜隨本官。端明殿學士的工資為:貼職錢五十貫,米麥二十石,添支米三石,面五石,萬字茶二斤,春、冬綾五匹,絹一十七匹。羅一匹,冬綿五十兩。因為王安石的觀文殿大學士是諸學士之首、從二品,他所得也比較豐厚,王安石的養老金是:料錢、衣賜隨本官。
衣賜,相當於服裝補貼,是俸祿的一部分;宋神宗改革官制,分別階官和職事官,用階官定俸祿,階官的俸祿稱為料錢。宋代中、上級官員的待遇一般比較優厚,本官月俸給1/3錢,2/3實物。外任地方官還配給職田,自三四十頃至一二頃不等。宋神宗後,一些下台的或勢將下台的官員有的還被授予或自請擔任宮觀官、監岳廟等閑官,坐領祠祿。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官員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祐年間正式制定祿令,宰相、樞密使月俸三百貫,有人據當時每石米價約六七百文到一貫文折算,得出宰相的月薪幾近90000元人民幣。
至於林林總總的福利,如祿粟月一百石,春、冬衣共賜綾四十匹、絹六十匹,冬綿一百兩,隨身傔人的衣糧七十人,每月給薪一千二百束,每年給炭一千六百秤、鹽七石。
有一種說法認為,宋朝宰相的官方收入大約至少是明朝宰相首輔的五倍以上。據此,宋的宰相離任之後也可有著豐裕的生活。如王安石辭官後就閑居半山園,追求精雅的山水閑情生活過得輕松愜意。
包拯年薪:高於一個州每年上繳的稅收
包拯年薪最高的時候,應該是在臨終前,他既是樞密副使,又是朝散大夫、給事中、上輕車都尉,同時還被封為東海郡開國侯,官品和爵位之高僅次於當朝宰相,所以這時候肯定是他一生中拿工資最高的時候。
包拯倒坐南衙開封府時,頭上戴有三頂帽子,即龍圖閣直學士、尚書省右司郎中、權知開封府事。按宋仁宗嘉佑年間頒布的公務員薪水法規《嘉佑祿令》,包拯作為龍圖閣直學士,每年有1656貫的貨幣收入,還有10匹綾、34匹絹、2匹羅和100兩綿的實物收入。
按《宋史職官志》,包拯在開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糧,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麥。此外每月還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乾草、1500貫公使錢。
另外,作為外任藩府的高級地方官,朝廷劃撥給包拯20頃職田,也就是2000畝耕地,允許他每年收租,並且無需納糧。這2000畝耕地按每畝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進項。再查《嘉佑祿令》,權知開封府事每月還有100貫的添支,每年冬天又發給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
總計包拯一年的各項收入:20856貫銅錢、2180石大米、180石小麥、10匹綾、34匹絹、2匹羅、100兩綿、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乾草。
宋真宗熙寧二年,開封米價400文一石,麥價300文一石。宋仁宗嘉佑四年,官定綾價1600文一匹。宋真宗咸平年間,開封每匹絹最低1200文。宋徽宗宣和年間,每匹羅定價4000文。宋仁宗天聖七年,官府規定每兩綿不得超過85文。宋真宗時某年冬天,官府出售木炭,每秤售價100文。宋仁宗後期,官府收購柴禾,每捆定價50文。宋仁宗寶元二年,開封乾草最低19文一捆。
以上是史料中出現的距包拯任職開封府時間較近的物價數據。利用這組物價數據,我們可以把包拯每年的各項實物收入都換成錢,加起來大致是1022貫,加上20856貫貨幣收入,總共是21878貫。這就是包拯任職開封府時的年薪。按當時400文銅錢的購買力和現在25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是相仿的,21878貫銅錢合計1367萬元。
據宋徽宗時淮南轉運使張根說,他掌管淮南20個州,每年上繳中央的財稅有30萬貫,平均一個州繳稅才1.5萬貫。包拯兩萬貫以上的年薪,比人家一個州每年上繳的稅收還要多。這個結論有點兒嚇人。

閱讀全文

與希望養老金這時一首給多年的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調整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什麼意思 瀏覽:691
兒童體檢中心有哪些項目 瀏覽:608
養生知識如何分享 瀏覽:765
旅遊買東西給父母買哪些 瀏覽:291
呂梁農村養老 瀏覽:34
駕照體檢過了有哪些後果 瀏覽:921
機關退休人員是否交醫保 瀏覽:98
商業養老保險需求研究 瀏覽:705
四川崇州的養老院 瀏覽:722
60歲女性左下腹痛難忍 瀏覽:625
機關事業聘用人員退休 瀏覽:64
遼源特殊工種退休人員名單 瀏覽:930
明星父母為子女解決過哪些難題 瀏覽:678
老年大學電子琴工作總結 瀏覽:601
退休職工檔案存放 瀏覽:701
有新意的孝順父母卡通照片 瀏覽:496
農村養老一年交500 瀏覽:177
退休人員返聘扣除 瀏覽:575
老年人病癒後的滋補 瀏覽:374
高齡癱瘓老人怎麼光喝水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