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研究

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研究

發布時間:2024-08-18 15:29:05

⑴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企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了嗎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從2014年10月開始個人交保險
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同時決定,統一提高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再次提高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養老金並軌正式啟動,這意味著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將告別「免繳費」時代。
改變
人手發放一張社保卡
此次國務院明確養老金「並軌」在全國范圍同步實施,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這意味著全國所有按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體制內人員」,總數近4000萬的龐大群體都將啟動改革。
長期以來,這部分人及其單位不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養老吃的是「財政飯」。而改革將改變這一局面:今後這些人群將參照企業等城鎮從業人員繳納養老金,並將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從單位養老轉向社會化養老。
繳費
職業年金個人需繳工資4%
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領取: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
計算:
每月工資5000,得繳600
公務員小明除去津貼、補貼等,每個月繳費工資是5000元,改革前單位和個人都不用繳費,小明退休後照樣有養老金。改革後,小明每月要繳納養老保險400元。
職業年金方面,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這樣,小明又要繳200元,加上基本養老保險的400元,一共繳600元,這筆錢是從小明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將進入小明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連同單位繳費部分,退休後按月發放。
領取
2014年10月1日是關鍵點
改革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因此10月1日成為領取養老金的關鍵點。
10月1日前已退休的
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10月1日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
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和職業年金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10月1日前參加工作、10月1日後退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
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指導實施。
10月1日後退休、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
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處理和基本養老金計發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執行。也就是說,可以選擇按規定補繳一些錢,然後享受養老金;或者直接轉入一種養老保險體系,拿比較低的養老金。
注意: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說,「逐步過渡」政策主要是兩條:一是他們在改革前的沒有實行個人繳費的工作年限確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將來退休時在發給基本養老金的同時,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等因素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二是設定一定期限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實行養老待遇的新老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這樣,基本可以保證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待遇
退休領多少錢與職稱無關
一直以來,一些機關和事業單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擊提升職級、職稱的情況。隨著改革推進,這種情況可能有所改變。
這是因為,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按照職工退休最後一個月工資一起發,並隨著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進行調整。而改革後,將按照本人歷年繳費多少、繳費期長短來計算養老金標准。這意味著,小明即使退休前沒有被提拔,但由於他的繳費年限長,也可能比他的上司領的退休金要多。這也是一個重大變革,有利於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顧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障待遇調整機制。
此外,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必須實行全國統一工資制度,由於工資結構不同,機關事業單位按照基本工資配發的退休金與企業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水平相當,但是加上按照機關津補貼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發的退休生活補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就高於企業基本養老金。如今,這一因素不復存在。
更關鍵的是,同樣年齡退休的,計發月數相同,所以繳費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樣個人賬戶積累的,退休越晚,計發月數越少,即除數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這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意思。
這些改革要點也不可忽略—
個人賬戶:
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
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離休人員:
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仍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離休費,並調整相關待遇。
關系轉移:
參保人員在同一統籌范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
參保人員跨統籌范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並以本人改革後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
轉移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計算。
籌資機制:
各級社會保險征繳機構應切實加強基金征繳,做到應收盡收。各級政府應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同時為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提供相應的經費保障。
解讀
職業年金是否強制實施不好說
對於《決定》的印發,吉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蔡向東表示,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繳費模式與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是一樣的。其中的區別,主要體現職業年金上。《決定》中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蔡向東認為,「應當」在這里還不能理解為「必須」性的「強制」。因此,職業年金是否能強制實施,實施的具體辦法等還得看之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財政部如何制定。
蔡向東說,實際上,當前企業職工除了強制實施的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外,也還有企業年金制度,只不過該制度對企業來說不是強制實施的,而是企業根據本身的經濟效益和人才發展戰略來決定是否實施以及實施的規模。2012年末全國有5.47萬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網站消息,截至2013年3月底,我國實有企業1374.88萬家,這說明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佔全部企業的比例還不到0.4%。

⑵ 鍏昏佷繚闄╁苟杞ㄥ規満鍏充簨涓氬崟浣嶇殑褰卞搷

鍏昏佷繚闄╁苟杞ㄦ槸榪戝勾鏉ユ敼闈╃殑涓涓閲嶈佹柟鍚戱紝瀵逛簬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鑰岃█錛屼篃浼氫駭鐢熶竴瀹氱殑褰卞搷銆傛湰鏂囧皢浠庡嚑涓鏂歸潰瀵規満鍏充簨涓氬崟浣嶅吇鑰佷繚闄╁苟杞ㄧ殑褰卞搷榪涜岀畝瑕佸垎鏋愩

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鍏昏佷繚闄╁苟杞ㄧ殑褰卞搷涓昏佷綋鐜板湪浠ヤ笅鍑犱釜鏂歸潰錛

緙磋垂鏍囧噯鍜屾瘮渚嬶細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鏅閬嶅疄琛岀殑涓烘斂絳栦繚闅滃瀷鐨勫吇鑰佷繚闄╁埗搴︼紝緙磋垂鏍囧噯鍜屾瘮渚嬬浉瀵硅緝浣庯紱鑰屼笌涔嬪苟杞ㄧ殑紺句繚鍒跺害鏅閬嶉噰鐢ㄧ殑鏄鎸夊伐璧勬瘮渚嬬即綰沖吇鑰佷繚闄╋紝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鐨勭即璐規爣鍑嗗拰姣斾緥鍙鑳戒細鐩稿簲鎻愰珮銆

鍏昏侀噾璁$畻鍜屽彂鏀撅細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鍏昏佷繚闄╁埗搴﹂氬父鏄鏍規嵁騫磋祫銆佽亴綰х瓑鍥犵礌鏉ヨ$畻鍏昏侀噾錛岃屽苟杞ㄥ悗鐨勫吇鑰佷繚闄╁埗搴﹂氬父鏄鎸変釜浜虹即綰崇殑鍏昏佷繚闄╄垂鍙婂浗瀹舵寕閽╃殑涓婇檺鏉ヨ$畻銆傚逛簬涓浜涜亴涓氭瘮杈冮暱銆佸勾璧勮緝楂樼殑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浜哄憳鏉ヨ達紝鍏昏侀噾鍙鑳戒細鐩稿簲闄嶄綆銆

杞縐繪帴緇錛氬逛簬宸茬粡鍙傚姞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鍏昏佷繚闄╃殑浜哄憳錛岄渶瑕佽繘琛岃漿縐繪帴緇鎿嶄綔銆傚苟杞ㄥ悗錛屽傛灉涔嬪悗杞鍒板叾浠栧湴鍖哄伐浣滅殑浜哄憳闇瑕佺戶緇鍙傚姞褰撳湴鐨勭ぞ淇濆埗搴︼紝鍙鑳介渶瑕佽繘琛岀浉搴旂殑杞縐繪墜緇錛屽逛簬涓浜轟篃闇瑕佷簡瑙e拰鐔熸倝鏂板湴鍖虹殑鐩稿叧瑙勫畾鍜屾斂絳栥

闄や簡鍏昏佷繚闄╋紝鍖葷枟淇濋櫓絳夌ぞ淇濆埗搴︿篃鍦ㄩ愭ュ疄鏂藉拰騫惰建銆傚悓鏃訛紝鍦ㄥ苟杞ㄨ繃紼嬩腑錛屾満鍏充簨涓氬崟浣嶅彲鑳介渶瑕佽繘琛岀浉搴旂殑鏀歸潻鍜岃皟鏁達紝浠ラ傚簲鏂扮殑鍒跺害鍜屾斂絳栥

鍏昏佷繚闄╁苟杞ㄦ槸鍏ㄥ浗鑼冨洿鐨勬敼闈╂柟鍚戱紝瀵逛簬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鑰岃█涔熶細浜х敓涓瀹氱殑褰卞搷銆傞渶瑕侀氳繃浜嗚В鐩稿叧鏀跨瓥鍜岃勫畾錛岃繘琛岄傚綋鐨勫簲瀵瑰拰璋冩暣銆

銆愭硶寰嬩緷鎹銆戱細
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紺句細淇濋櫓娉曘
絎鍗佷簲鏉″熀鏈鍏昏侀噾鐢辯粺絳瑰吇鑰侀噾鍜屼釜浜鴻處鎴峰吇鑰侀噾緇勬垚銆傚熀鏈鍏昏侀噾鏍規嵁涓浜虹瘡璁$即璐瑰勾闄愩佺即璐瑰伐璧勩佸綋鍦拌亴宸ュ鉤鍧囧伐璧勩佷釜浜鴻處鎴烽噾棰濄佸煄闀囦漢鍙e鉤鍧囬勬湡瀵垮懡絳夊洜緔犵『瀹氥
絎鍗佸叚鏉″弬鍔犲熀鏈鍏昏佷繚闄╃殑涓浜猴紝杈懼埌娉曞畾閫浼戝勾榫勬椂緔璁$即璐規弧鍗佷簲騫寸殑錛屾寜鏈堥嗗彇鍩烘湰鍏昏侀噾銆傚弬鍔犲熀鏈鍏昏佷繚闄╃殑涓浜猴紝杈懼埌娉曞畾閫浼戝勾榫勬椂緔璁$即璐逛笉瓚沖嶮浜斿勾鐨勶紝鍙浠ョ即璐硅嚦婊″嶮浜斿勾錛屾寜鏈堥嗗彇鍩烘湰鍏昏侀噾鍙浠ヨ漿鍏ユ柊鍨嬪啘鏉戠ぞ浼氬吇鑰佷繚闄╂垨鑰呭煄闀囧眳姘戠ぞ浼氬吇鑰佷繚闄╋紝鎸夌収鍥藉姟闄㈣勫畾浜鍙楃浉搴旂殑鍏昏佷繚闄╁緟閬囥

⑶ 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什麼意思

養老金「並軌」: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專本養老保險屬制度。
其目的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雙軌制——企業養老金和事業養老金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現在的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們的呼聲很高一致要雙軌制並軌)。
2012年3月,這一制度在全國「兩會」上引起代表委員們的關注和熱議,對當前的養老體制進行改革、取消養老金「雙軌制」的呼聲高漲。2013年12月,人社部確定養老金雙軌制並軌方案。
2014年12月,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施行養老保險繳費制度。
2015年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明確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從2014年10月1日施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企業單位一樣,施行繳納養老保險制度,施行了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並軌,執行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

⑷ 並軌後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金計算

養老並軌之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是按照工齡來計算發放的,如果在事業單位工作了十年以下,通常是發放60%,如果工齡超過十年,但又沒有達到20年,是發放70%,因此是成一個正向疊加的趨勢。
一、養老並軌後事業單位退休金計算是怎樣的?
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養老待遇則是根據工齡計發。
工齡10年以下的發放60%的工資;工齡10到20年的發放70%;工齡20到30年是80%;工齡30到35年是85%;工齡35年以上是90%。也就是之前退休的則根據職位、職稱計發,而在之後則隨著機關事業單位雙軌制的取消,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和企業人員一樣,開始繳納養老保險,退休時也採用同樣的養老金計發方法。即: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個人養老金。
企業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的是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即,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個人養老金。
豎談正另外企業退休人員領多少養老金,主要是根據繳納年限的長短、按什麼比例繳納社保,退休地的社會平均工資、退休年齡等因素有關,完全是實打實的在繳納。
換句話說繳納年限越久,繳納的基數越高,退休後的待遇也就越高。相反退休待遇也就越低。
所以說並軌後,同等條件下,無論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還是企業退侍盯休養老金都是一樣的。
二、並軌後真正影響養老金原因是什麼?
雖說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人員一樣繳納養老保險,也採用同樣的辦法計算養老金,不過,養老金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1、繳費基數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的有關規定,繳費工資影響養老金高低。
而繳費工資也就是根據什麼繳納,而這一塊一般是根據員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作為繳費標准。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則根據實際工資繳納社保,也就是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是多少就按什麼繳費基數進行繳納。
而企業則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降低用工成本,明明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超過最低繳費基數,卻按最低繳費基數繳納,也就是60%。
不同繳費基數繳納社保,計入到個人賬戶的金額也不同,最終影響退余悔休後能領多少錢個人養老金。
2、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建立職業年金,而企業則沒有
雖說機關事業單位取消了雙軌制,也與企業同樣繳納社保,拿一樣的養老金。
但是,機關事業單位為員工補充建立了職業年金,簡單來說就是給機關事業單位員工多交一份保險,退休時除了和企來領一樣的養老金之外,還能額外再領一份年金。
而絕大多數的企業員工則沒有,所以說這也是養老保險的差距所在。
只要是繳納退休,養老社保的年限越久,那麼繳納的基數就會越高,基數越高,退休後的待遇也就越高,而且事業單位退休的養老金是根據工齡來發放的,只要工齡達到了十年以上那麼都可以,最起碼拿到70%,如果已經工齡達到了20~30年,這個區間是拿到80%,所以只要繳納的基數大,工齡高,那麼退休工資都還是比較不錯的。

⑸ 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怎麼銜接呢

(一)關於如何做好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和機關退休養老制度銜接問題
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了對企業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實行企業與個人共同承擔的「統賬結合」模式。而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養老通常由國家財政負擔,個人不承擔相應的責任。2009年1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下發關於《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並首先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五省市試點。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事業單位人員也要和城鎮企業職工一樣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待遇與繳費相聯系;養老金發放採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建立職業年金制度;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等。此次試點改革進展緩慢,並遇到了很大阻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改革整合了企業和事業單位兩個「碎片」,卻又造成公務員養老制度這一新的「碎片」,形成了新的不公平。
目前我國城鎮主要的基本退休制度包括三部分內容。從大的方面講,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是第一個部分。截止2008年底全國參保職工為2.19億人,其中離退休人員大約5000萬人,月人均退休金1080元;事業單位是第二個部分,全國3000多萬職工,月均養老金是企業退休職工的1.8倍,全國離退休費支出1400億元,其中大約一半是財政撥款,一半是自籌;第三個部分是機關公務員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是企業的2.1倍,全國1000多萬職工,每年大約700億全額撥款。
從上述城鎮退休人員養老金三部分內容和事業單位的分類可看出,五省市改革試點遇阻事出有因,不可忽視,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涉及到公平問題。事業單位養老金處於第二個台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與公務員相比,事業單位養老金要稍低一些,但此次改革試點卻明顯沒有將公務員包括進來,並且公務員改革沒有預期,這自然成為事業單位攀比的參照系,也是網民質疑最為嚴厲的一個焦點,這是事業單位感到不公平的原因之一;與企業相比,企業可以搞活,工資上不封頂,工效掛鉤,尤其壟斷性行業和企業的退休金要遠遠高於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退休金只是一個能「過得去」的平均數,退休前不能向高收入企業看齊,退休後卻要向低收入企業看齊,這是事業單位感到不公平的原因之二。
第二個問題是改革方案的技術問題。既然事業單位改革方案無論在繳費設計還是在待遇計發方式等方面,其絕大部分內容與企業養老保險幾乎別無二致,那麼,養老金水平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是此次事業單位人員改革的預期:在替代率上講要從80-90%下降到50%。改革方案中沒有明確改革後養老金水平是否變化的預測和承諾,只籠統地提到要建立職業年金,但沒有任何具體細節和彌補措施,任憑改革試點單位和不參加改革的事業單位憑空想像和任意猜測,試點省市參加改革的人人自危,人心恐慌,非試點省份事業單位人員預期暗淡,消極回應。這樣的結果和局面是此種改革方案的必然趨勢,如發生在其他國家,其效果和後果也必然如此:任何改革,如果沒有良好的預期,如果只有暗淡的預期,如果感到福利水平是「絕對」地下降,那麼,這項改革勢必流產,或造成社會震動。如此「碎片化的試點改革」和「前景暗淡的改革預期」,必然導致相互攀比,人為製造恐慌,其結果必將是難以推動,這顯然等於增加了改革的政治成本,人為「拉長」了改革的歷史進程。
因此,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明確「一個為主」和「三個聯動」。所謂「一個為主」,即堅持社會保障以公平為主的原則,統籌考慮機關、事業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使不同單位同類人員退休後的待遇水平保持比較合理的比例關系,逐步縮小待遇差距。所謂「三個聯動」,一是事業單位與公務員改革一起行動,以避免互相攀比,相互掣肘,左顧右盼。作為公共部門,不要在養老保險制度上再人為分出三六九等;二是事業單位的三個類別一起改革,在養老保險上也不應再次分出三六九等;三是事業單位改革與建立職業年金一起進行,以彌補參加改革後降低的那部分,旨在給出預期,減少阻力,維持生活水平盡量不要降低,給所有人一個「定心丸」,實現平滑轉型,這是減少社會震動的最好辦法,也是保證改革的最優方案途徑。
(二)關於如何掌握好改革推進力度和承受能力的協調性問題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既包括范圍、內容、時機選擇,也包括改革成本及其支付、分擔比例等問題。前者主要是推進的力度或改革的進程,後者是改革成本的籌集等。在實際改革中,必須把握好推進力度和承受能力的關系,使改革能夠持續向前。
第一,在改革的順序上,首先面臨的是機關和事業單位誰先改的問題。當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處於改革的前沿。但按一般邏輯分析,從試點、探路的角度看,機關和事業單位均可列入試點,或者同時選擇其中一部分「先行先試」。在機關和事業單位長期採用財政保障養老制度運行狀態下,沒有哪一類組織願意首先改變。因而,如何盡力避免互相攀比,需要進一步考量和探索。同時,事業單位按照功能劃分,包括行政支持類、公益類和經營開發服務類,除經營開發服務類事業單位多已依照企業養老保險辦法繳納養老保險金外,行政支持類和公益類執行參差不齊,但最終退休後的養老待遇均按在職工資(檔案工資)的一定比例支取,與繳費多少無關。在這種情況下,是所有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一起改,還是待分類後逐步改,從哪一類開始,都需要做深入研究。特別是在分類改革還未完成,而2008年提出的試點方案覆蓋范圍卻定位分類後的公益類事業單位,致使改革無從著手。
第二,要充分考慮改革承受能力問題,以利於形成持續變革的動力。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對民眾社會公正訴求的一種回應,要逐步調整現有的退休養老制度,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從「退休養老制度」到「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轉變。改革中,必然需要一定的「變軌」成本。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成本主要包括誘導直接參與者接受的額外補償及制度設計運行的成本等。改革的成本的支付主要靠財政資金。從目前財政狀況看,有一定的財力支持改革,可以促進消費,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但如果將財政資金過多地用於支付改革成本,自然會壓縮財政資金使用范圍和力度,降低使用效率,不利於在宏觀調控中運用政府財政手段。因此,改革中要充分考慮改革的效率和成本,防止單純追求推進速度。
(三)關於如何解決好改革後基金收支缺口與地方財政負擔問題
基金收支情況是確定改革實施方案的基礎,財政負擔情況是制定財政補助政策的依據,測算的結果勢必對試點地區未來較長時間的財政收支狀況產生一定影響。對於當前我國基本養老基金是否存在缺口,反映不一。我國養老金的缺口到底有多大,各方測算的口徑也尚不統一。
根據人社部發布的《201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截至2011年年末,我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目前結餘1.9萬億元,所以從全國層面看,不存在養老金缺口的問題,未來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做到長期收支平衡。但如果從不同省市來看,我國部分省市養老金缺口較大,如2010年,企業部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征繳收不抵支的省份(含新疆建設兵團)共有15個,缺口高達679億元。這是由我國各省份的發展差異所決定的,而對於那些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國家每年會給予財政補貼。社科院編撰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顯示,從1997年各級財政開始對養老保險轉移支付算起,補貼規模迅速擴大。2000年各級財政補貼金額為338億元,2006年為971億元,2010年1954億元,2011年新增補貼高達2272億元,財政累計補貼金額達1.2526萬億元。這意味著,近三分之二的養老保險累計結余(1.9萬億元),來自於財政轉移支付。
已經進行試點的省份對於實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後基金收支情況和地方財政負擔進行了測算,由於參保范圍選取、財政補助比例設定、做實個人賬戶比例選取以及養老保險費征繳率設定的不同,測算結果也不盡一致。有的試點省份測算結果是增加了財政負擔,有的認為沒有增加,反而會減輕財政支出。認為增加財政負擔的省份要求中央財政增加對地方的補助。中央財政是否對地方開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給予補助,取決於改革是否過多地增加了地方財政負擔,並據此在制定財政配套政策時統籌確定。由於測算標准不一,測算結果難以反映真實情況,在地方財政負擔不明晰的情況下,不宜簡單確定中央財政的補助政策。再者,由於目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不到位,財政配套政策難以具體明確,因此,財政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補助政策也難以先行明確。事實上,即使下一步中央財政對事業單位做實個人賬戶所需資金予以補助,也不能簡單比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做實個人賬戶的補助政策,因為國家出台事業單位退休費調整政策時,已經安排了財力性補助,改革後這部分財力性補助依然會予以保留。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改革後地方財政負擔是增加還是減小,財政補貼政策如何確定,負擔如何劃分,都應該把過渡性養老金水平作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來研究,只有確定了合理的過渡性養老金水平,特別是「中人」和「新人」的待遇,才能保證改革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關於如何統籌好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人員待遇調整問題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是根據2009年1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發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首先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五省市試點。由於我國各省市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財政狀況差異,績效工資改革進度不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模式也不盡相同。未來的改革勢必要向全國推開,因此,應統籌考慮試點地區和非試點地區事業單位人員待遇的調整問題。一是統籌考慮養老待遇調整的頻率問題。既要研究試點地區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時間或頻率,也要考慮非試點地區的調整頻率問題。如,對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是一樣隨統一的事業單位退休費調整一並進行,還是定期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情況進行調整,需要研究明確。二是統籌考慮養老待遇調整幅度(標准)問題。研究明確試點地區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幅度,是大體與非試點地區退休費調整水平相當,還是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水平一致,也需要綜合考慮。
(五)關於如何發揮好相關制度改革綜合配套的協同性問題
分類推進,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基本方向。涉及到的內容包括管理體制、治理方式、機構編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養老保險、財政體制等。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事業單位改革極為關鍵的一項。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事業單位改革前後的養老保險待遇問題,特別是不能給改革後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個良好預期,改革將極難推進。但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更要與事業單位改革的各「部件」密切配合,綜合配套,分類展開。
事業單位的現有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包括機構編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製度和財政政策等都需要與養老保險制度同時改革,互為橋梁。要著力消除制約事業單位和公益事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改革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加強對事業單位的監督等。但在管理體制方面,依然存在政事不分和管辦不分等情況,事業單位還存在依據級別享受養老保險的問題。在運行機制上,沒有形成獨立的法人治理結構,多根據行政機關模式運轉。在機構編制和人事制度方面,欠缺動態管理意識,未能很好地根據現實條件變化做出調整,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在財政體制上,還存在「吃大鍋飯」、「金飯碗」等情況,不能很好地體現事業單位的工作績效。在收入分配中,還存在「平均主義」等問題。由此,延伸出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製度上的諸多問題,很難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降低了收入和養老激勵效果。為此,需要進一步思考事業單位包括養老保險制度在內的各項制度綜合配套改革,協同改革,避免彼此制約,為全面推進和實現改革目標奠定基礎。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⑹ 企業事業養老金並軌什麼時候執行

從2024年10月份開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的十年過渡期將會結束。那麼作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將會採用全新的計算辦法,來計算他們的養老金。而這種新的計算辦法,其實就是和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計算辦法完全一致。它採用的是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養老金的待遇。
而在2014年10月之前,我國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是不同的。企業職工實行的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由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養老保險費,到齡辦理退休後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養老金主要來源於社保基金。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加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不需要繳納費用,到齡退休後按月領取退休費,退休費由國家財政負擔。
其實從2014年10月開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企業養老保險就已經初步並軌了。只是國家實行了過渡性措施,即從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的十年過渡期。而在過渡期結束後,也就是2024年10月後退休的人員, 就完全按照新辦法計發養老金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養老金和企業退休人員完全一樣。
因為畢竟養老金的計算,完全是根據自身的累計繳費年限和平均繳費指數來決定的。企業單位這邊普遍養老金待遇偏低,一方面是沒有企業年金,另外一方面有很多企業,沒有嚴格的按照本人的實際工資基數,來建立社保的繳費基數。從而降低了最終的平均繳費指數,那麼自然企業單位的養老金還是很低,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繳費基數往往很高,所以退休後的養老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閱讀全文

與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跟父母說手辦是什麼 瀏覽:127
獨生子女是精神病怎麼去養老院 瀏覽:522
長期體檢發熱怎麼辦 瀏覽:264
天津市離退休人員工資調整 瀏覽:75
雷州教師編制體檢多久出結果 瀏覽:252
山西省19年退休人員漲養老金方案 瀏覽:518
去醫院做什麼體檢需要空腹 瀏覽:21
重慶長壽工業區 瀏覽:564
北京企業退休養老金上調 瀏覽:724
小孩腦震盪老年痴呆 瀏覽:832
非深戶社保交六年退休 瀏覽:269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不正確的是 瀏覽:840
老人辦什麼卡劃算 瀏覽:131
養老金怎麼打到卡上 瀏覽:76
每年交養老保險返一半 瀏覽:642
老年人積食如何治療 瀏覽:428
能做體檢的是哪個人民醫院 瀏覽:115
經期喝什麼茶好排毒養生 瀏覽:350
自古長壽 瀏覽:12
昌邑老人護理院多少錢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