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金並軌結論

養老金並軌結論

發布時間:2024-08-09 03:06:55

1. 機關新人退休金咋算

機關新人的退休金咋算?總有那麼一些人會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比較關心,其實機關新人的養老金計算,今後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完全是一致,沒有什麼特殊的計算方式。

所謂機關新人,是指在2014年10月1日之後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之後辦理退休的人員,由於他們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全部是按照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制度改革的決定發布以後,開始通過繳納職工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達到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以後辦理退休的人員,他們在辦理退休時,仍然是按照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來辦理退休,其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和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完全一致。

機關退休新人的概念是相對老人、中人而言的,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從2014年10月1日才開始繳納養老保險,針對不同的群體分別採取不同的退休政策,即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老人還是按照原來的退休辦法計算養老金,即按照本人退休前的實際工資,按照相應工齡計算養老金的比例,計算方法比較簡單;最復雜要屬於退休中人,由於退休中人處於新老制度的過渡期,既有視同繳費年限,也有實際繳費年限,所以他們的養老金除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外,還要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相對於老人和中人相比,退休新人是比較簡單的,今後再也沒有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的問題,都是單一的實際繳費年限。

機關新人的養老金還是按照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退休前上一年度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來作為計算依據。繳費基數主要是指在崗時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機關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和企業職工是一樣的,即單位承擔16%,個人承擔8%,其中單位繳費部分是按照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來作為繳費基數,單位繳費部分計入統籌賬戶;個人繳費部分是按照本人實際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當本人實際工資低於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的60%時,按照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的60%來作為繳費基數,個人繳費部分計入個人賬戶。

繳費年限主要是指從參加工作開始實際繳費的年限,沒有繳費的年限則無法計算為退休工齡,退休新人一般都只有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長,對於養老金提高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不但影響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同時也會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除了繳費年限以外,個人賬戶資金也是影響養老金計算的關鍵因素,個人賬戶資金余額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會越高;退休前上一年度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也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指標,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對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也就越大。在養老金計算時和企業職工一樣,都是按照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來計算。其中基礎養老金是按照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歷年平均繳費指數工資之和的平均值來作為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按照每繳費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是按照個人賬戶的資金總額,包括繳納的本金、相應的記賬利率產生的資金利息等來除以相對應的計發月數,60周歲辦理退休為139個月,55歲退休為170個月,50歲退休為195個月。

機關退休新人除了計發養老金以外,由於機關工作人員從2014年10月開始,同時繳納了職業年金,職業年金是作為機關工作人員的一項補充養老金制度,繳費比例為12%,其中單位繳費8%,個人繳費4%,全部按照個人賬戶的方式進行管理。在機關工作人員辦理退休,按照個人賬戶總額來除以相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月數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方式一樣,領完相對應的計發月數之後即停止發放,不像個人賬戶養老金那樣是終身領取。

綜上所述,由於機關工作人員中的新人,都是從參加工作開始即繳納養老保險,所以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和企業職工沒有差別,但是由於機關工作人員工作穩定,收入穩定,長期在機關工作,繳費基數相對比較高,繳費年限也比較長,個人賬戶資金余額比較高,所以養老金相對也會比較高,加之機關工作人員還有職業年金,退休後的待遇總體上還是要高於企業職工。

機關單位的新人,是指2014年10月以後、進入機關單位工作的人員;機關新人「五險一金」的交費比例、檔次,到法定退休年齡、養老金的計算方法、養老金的上調上漲的比例,都是同樣的,這就是養老金的「並軌」;

機關單位的「新人」、與企業人員的養老金,還有哪些不同與差別?:

一:機關單位新人與企業人員,五險一金交費的比例、檔次,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是同樣的:單位交納16%、進入社保統籌資金賬戶,個人交納8%、進入個人社保資金的賬戶;

不同的是:企業人員的交費單位、是企業(公司),交費的檔次與比例、是企業說了算;機關單位的人員交費單位、是國家財政,交費的檔次與比例、是個人交多少,財政就劃撥多少、可按最高檔次與比例交費;

二:企業人員的「企業年金」,企業職工想交費,但大多數的企業、沒有能力交納這筆錢;而機關人員的單位是財政、就不存在交不起的問題;這就是說,機關人員退休之後、多了一份「職業年金」,等於拿雙份的養老退休金;

三:企業人員死亡後,喪葬費、撫恤金是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12個月的工資補貼;機關人員死之後,喪葬費、撫恤金是本人工資的40個月的補貼;

四:企業人員退休後、交由 社會 管理,不享受任何福利、補貼等待遇;機關人員退休後、仍然是原單位管理,繼續享受相關福利、物價補貼;

首先,我們要理解清楚機關「新人」的概念。

2014年10月,我國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國家對於2014年10月及以後參加工作並辦理退休的人員稱之為「新人」。

「新人」由於參加工作較晚,就不存在2014年10月之前的視同繳費工作年限。

現在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職工參加的,都叫做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應的退休待遇早在2005年國家就做了統一規定, 繳納養老保險領取的待遇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盡管我們現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基金還是獨立的,但是相應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完全一致。

基礎養老金 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 社會 平均工資 (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2 繳費年限 1%。

一般來說按照100%基數繳費12個月,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機關事業單位的社保繳費基數,一般都按照國家規定申報並繳納養老保險,因此大家的養老金待遇會更高一些。

很多企業為了省錢都是為職工按照最低基數繳納,當然這是違法行為,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維權。

個人賬戶養老金 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里的錢數,我們每月繳費以後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的,企業職工也是這樣。繳納養老保險,職工承擔的部分也恰好是繳費基數的8%。扣了職工工資繳到個人賬戶中,相當於職工本人給自己積攢的養老金。

這一部分錢萬一職工去世,可以由繼承人繼承。如果不去世,退休後可以生成個人賬戶養老金,所以對於職工來說不會虧本。

近年來,國家統一公布養老金個人賬戶記賬利率。2016年是8.31%,這幾年一直維持在7%~8%以上。所以,比個人投資理財要劃算得多,只是限制了用途而已。

這兩部分只是基礎待遇,實際上退休待遇還包括這兩部分:

第一,補充養老金——職業年金 。實際上企業也有企業年金。不過,企業年金是自願建立,目前只有2400多萬職工,參加了相應的企業年金計劃,主要是一些大型央企、國企建立。

職業年金要求是全面必須建立的,職工本人繳納4%,用人單位承擔8%。為了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對於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各地可以通過記賬方式暫緩繳納職業年金單位部分,等待職工退休時再一次性通過財政撥款做實。上海、深圳等地由於財政力量較強,都已經是據實繳納了。

職業年金 退休後可以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也可以按月支取,但是不能一次性提取。職業年金跟養老保險最大的不同是,養老金個人賬戶領取完了以後,國家會補貼等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確保退休待遇不變,但是職業年金領完以後就沒有這部分待遇了。除非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一直供養到去世。

職工去世以後,職業年金的余額仍然可以由繼承人繼承。

第二部分待遇,是一些福利的補貼補助 。這些實際上也是退休待遇。比如說大家熟知的機關事業單位可以領取的補貼有,物業補貼、住房租金補貼、住房增量補貼、冬季取暖補貼等等。不過,這些待遇是暫時性,對於現在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未來是否會改革變為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轉化為養老金也不可知。

所以,機關事業單位新人的養老金計算也是很復雜的,不過由於養老保險必須交費滿15年才能退休,至少2029年以前不會出現新人退休的。

題主這里所說的機關「新人",就是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參加工作的同志。

根據國家政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的「中人″,不但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丶個人賬戶養老金丶過渡性養老金組成,而且在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這10年過渡期內,退休時的養老金釆取老辦法和新辦法對比計算,限高保低。如果用老辦法計算出來的退休金比用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更多,就按老辦法計算的金額發放;如果用新辦法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比用老辦法計算出來的退休金更高,除了發放老辦法計算的金額外,對高出部分的養老金要用10年過渡期的調節比例來調節,即過渡期第一年退休的發放高出部分的10%丶過渡期第二年退休的發放高出部分的20%,依次類推,直到過渡期第十年,即2023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退休的,發放高出部分的100%。

到2024年9月30日止,計算退休「中人"養老金的10年過渡期結束,計算養老金的方法就和「新人"的一樣了,即既不用新丶老辦法對比,也沒有了10年過渡期的調節金。

新人因為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參加工作,且一參加工作就建立了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並實打實繳納社保費用,沒有什麼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沒有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另外還有一筆職業年金。

具體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社平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ⅹ繳費年限ⅹ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儲存額 計發月數(60歲退休為139丶55歲退休為170丶50歲退休為195。

職業年金計算公式為:

個人職業年金總額 計發月數。職業年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同,發完以後就沒有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人養老金的計算不但從計算公式和方法上與企業退休職工一樣,而且這才算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真正並軌。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 退休後領取的不再是退休費,而是養老金 ,它的計算方式並不復雜。

「新人」, 是指2014年10月,也就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開始之後,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在編在崗人員。

所以他們從工作一開始,就和企業人員一樣,單位會為他們繳納一部分養老保險,同時個人也會承擔一部分。

那麼退休後,他們的養老金計算方式也是和企業一樣, 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

其中,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礎養老金是以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加上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取平均值後每繳費1年發給1%。

可以看出,主要的參數就是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的繳費工資以及繳費年限。

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將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其中個人賬戶儲存額,來自於每個月個人繳費工資的8%存入。

所以,可以看出機關「新人」的養老金計算方式並不難,其中 最復雜的一點 就是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需要知道工作這些年每個月的繳費工資以及社平工資。

不過,對於機關「新人」, 退休後除了養老金以外,還會有一筆收入,就是職業年金

職業年金也是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以後才出現的,對於新人來說,職業年金會佔到他們退休後收入的1/3左右,所以每個月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現在,機關事業單位政策性「新人」的養老金核算問題,目前還派不上用場,但圍繞其基本養老金核算事宜,有一系列專業性問題需要弄明白與釐清楚。

一.關於政策性退休「新人」概念問題。機關事業單位的政策性退休「新人」,是指養老並軌改革後參加工作,即以2014年10月1日為政策臨界點,在這個關健時間節點以後參加工作,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這與企業單位當年的退休「新人」的概念內涵,是一脈相承的。

二.關於政策性退休「新人」的出現時間問題。從2014年10月1日參加工作算起,必須經過漫長繳費過程的等待,要到2029年10月1日以後,才會有真正符合繳費年限達到滿15年的少數人,達到辦理法定退休手續的繳費年限條件,這是現行國家辦理法定退休手續的兩大政策性硬性規定之一。

三.關於中人十年過渡期結束與政策性退休「新人」的關系問題。有人說,十年過渡期結束後,就無退休「中人」了,全成為了政策性退休「新人」,這種認知與解讀是錯誤的,政策性退休「新人」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時間軌跡,必須在2029年10月1日以後,這與退休「中人」十年過渡期結束與否,真正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四.關於政策性退休「新人」的基本養老金水平問題。政策性退休「新人」的基本養老金所得,一定會隨著 社會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及我國 社會 平均工資水平的逐年大幅度增長,他們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享受水平只會越來越高,而不是相反。那種認為沒有過渡性養老金補償的政策性退休「新人」,其養老待遇水平不會太高的認知與預期,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五.關於政策性退休「新人」基本養老金的具體核算方法問題。機關事業政策性退休「新人」的基本養老金所得,將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職業年金三大部分所組成。基礎養老金的計算難點在於全職業生涯平均繳費指數的核定方法上。而個人帳戶養老金的月領取水平,與本人專屬的法定退休年齡所對應的計發月數,是反相關關系。

機關事業單位「新人」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計算公式一樣,由於沒有視同繳費年限所以只是無過渡性養老金一項。

一、機關事業單位「中人」養老金計算公式:

1.)礎養老金=退休上年月 社會 平均工資*(1+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0.0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50歲195,55歲170,60歲139)

3.)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月 社會 平均工資*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0.012

4.)年金=個人年金賬戶總額/計發月數(50歲195,55歲170,60歲139)

二、機關事業單位「新人」比「中人」養老金公式少一項,繳費年限和平均指數相同是否將來養老金比「中人」少?

分析:

1.基礎養老金:由於公式中「新人」和「中人」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數相同,只是「新人」退休上年社平工資高於「中人」所以計算此部分養老金「新人」要高。另外由於「中人」逐年在調整養老金,這就看調整速度能否趕上社平增速,一般是趕不上的,應該「新人」高些。

2.個人賬戶養老金,因為個人賬戶儲存額是以公式計算:個人賬戶額=逐年社平*指數*繳費比例+利息累計得出。①「新人」比「中人」實繳年限多,多多少呢?多出的部分就是「中人」的視同年限(中人視同年限是沒有個人賬戶額的)。②而且新人參加工作遲退休遲,公式中上年社平工資值高,所以新人個人賬戶養老金高很多。

3.「新人」企業年金每年的存儲比例、儲存方法、標准及計發方法和「中人」是一樣的,由於改革後工齡長存儲年限長,年金儲存額比「中人」要多很多倍,因此年金也會多很多。

4.「新人」雖然少一項過渡性養老金,但其它三項都比「中人」多,且後兩項比「中人」多很多。

結論:機關事業「新人」養老金比「中人」養老金只會多不會少。(以後有機會給大家演算)

樓主你好,機關新人退休金怎麼計算?機關單位的新人,他的退休金計算方式實際上跟我們企業在職職工,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完全一致,因為作為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那麼從2024年10月份以後開始執行,在現階段下還沒有所謂的機關單位的新人。到那個時候那麼也就意味著。企業單位跟事業單位實現了完全意義上養老金的並軌。

這裡面我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即便作為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按照現行企業單位的計算方式,也就是累積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 社會 平均工資來計算自己的養老金,但是並不會改變,和影響自己養老金待遇,因為養老金的待遇,對於事業單位人員來說都是有保證的。

作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嚴格的會按照自己本人的實際收入來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而且作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除了擁有正常的社保待遇之外,還會建立相應的職業年金,那麼擁有職業年金之後,就會擁有一部分補充要繞行的待遇,這種情況下自己所獲得養老金的實際收入其實並不會降低,而且跟企業單位之間的差距實際上還是依然存在的。

按照現有的養老金計算方式計算,機關單位的新人並沒有特殊的優待。




機關單位新人

在2014年10月1日,機關單位實施養老金並軌之後,到2024年10月1日這10年的時間為過渡期,那所謂的機關單位新人就是說:在2014年10月1日之後從事工作的,這些人在從事工作之後,就按照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繳費,繳費年限達到15年之後才可以享受養老金的待遇,養老金的計算也遵循著「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原則,與企業職工的養老金計算方式相同,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優待。



養老金待遇

作為機關單位新人,在退休之後,除了享受養老金待遇之外,還可以享有補充養老金的職業年金,職業年金是機關單位人員的一項補充養老金制度,繳費比例為工資的12%,其中機關單位繳費8%,而個人只需繳納4%就可以了,那這些資金全部都會劃入到個人賬戶中,在機關單位人員退休之後,就可以按月領取或者一次性領取企業年金。




很高興回答您所提的問題。

您所問的是202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的人員退休金咋算吧!如果養老金政策沒有發生變化,仍按照目前的公式計算,其實退休金計算方法很簡單。

2024年10月1日後退休的新人的退休金由三部分組成,即退休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那麼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到底怎麼計算呢?請繼續看下面:

一,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1+個人平均繳費指數) 2 繳費年限 1%,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基礎養老金與當地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個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成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不同省份、不同繳費年限和不同個人平均繳費指數計算出來的基礎養老金是不一樣的。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是個人在繳納養老保險時,按照一定比例蓄存在個人賬戶上的余額總數除以領取養老金的月數(60歲退休139個月,55歲退休174個月,50退休195個月)。

三,職業年金,也就是存在個人賬戶上的職業年金余額總數除以領取的月數(60歲退休139個月,55歲退休174個月,50退休195個月)。

舉個例子吧,老王到2024年10月1日後退休,退休年齡60周歲,他的平均繳費指數為1,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5000元,他的繳費年限30年,個人賬戶余額15萬元,個人賬戶職業年金10萬元,那麼老王退休後能領到多少退休金呢?根據已知條件,他的基礎養老金=5000 (1+1) 2 30x1%=1500(元);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150000 139=1079.14(元);他的職業年金=100000 139=719.42(元)。

所以,老王每月能領取的退休金=1500+1079.14+719.42=3298.56(元)。

以上是個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如有不足,敬請賜教!

2. 工齡不滿40年和滿40年以上,退休工資有很大差距嗎

目前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基本上由三部分構成。
1、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個人養老賬戶余額/計發月數。至於這個計發月數是多少是關鍵要看大家的退休年齡,年齡越早系數越大,相反退休年齡越大系數越小,比如目前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39。
2、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3、其他補助。
其他補助包括工齡補助,地方補助等等,至於這些補助是多少,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樣的,比如深圳工齡補助的錢大概是300塊錢每個月,而地方補助則按照一定的系數進行計算。
從養老金的構成我們可以看出,養老金的多少主要跟幾個方面有關系。
1、個人繳費基數,這個直接決定著你的個人賬戶余額以及指數化工資,繳費基數越高,個人賬戶余額越多,指數化工資越高,比如你一直按照當地工資的兩倍繳費,那麼你的指數就是兩倍。
2、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長,你能夠領取的退休金越多。
3、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目前我國不同城市的社會平均工資差距是比較大的,比如深圳2019年的社會平均工資大概是在10600元,而有些地方社平工資只有4000塊錢左右。
4、當地社保政策,各個地方都有本地的一些社保政策,比如地方補助或者老齡補貼等等。
這意味著在同等條件下,比如兩個人同樣是在深圳,繳費基數一樣,指數化工資一樣,退休年齡也一樣,那麼繳費年限越長,對應的養老金肯定是越高。
比如A和B都是在深圳交的社保,都是深戶,繳費系數都是1,其中A繳費40年,B繳費30年, A個人賬戶余額38.4萬,B個人賬戶余額28.8萬。
那麼這兩個人同樣在60歲退休的時候,A每個月可以領到的退休金大概是7800塊錢左右。
而B每個月可以領到的退休金大概是6000塊錢左右,相當A的退休金比B多了1800塊塊錢左右每個月,這個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但假如B繳費年限是38年,那麼他每個月可以領到的退休金就是7500塊錢左右,退休金只比A少了300塊錢,這個差距並不是很大。
由此可見,在同等條件下繳費年限越長能夠領取的退休金肯定是越多的。

3. 工齡的長短真的和退休後的退休金關系很大嗎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問題:工齡的長短,真的與退休後的退休金關系很大嗎,到底有多大影響?

答案:工齡,對計發退休費、養老金關系重大!

一、工齡與退休費

社會 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前,退休發給退休費,退休費是以退休前最後一個月工資額為基數,依照工齡計算百分比計發退休費的;工齡在計發退休費時,與工資額同為兩個決定退休費高低的重要因素:

工齡35年以上的90%; 30年以上的85%; 20年以上的80%; 10年以上的7O%; 不足10年的50%計發。

二、工齡與養老金

社會 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後,退休領取養老金,工齡就是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工齡)與當地社平工資、繳費額等同為決定養老金高低的重要因素,繳費年限(工齡)也是計發養老金的一個重要因素,繳費年限(工齡)的長短,與計發養老金的高低有密切關系;一般情況下,繳費年限(工齡)越長,養老金就會高一些。

實行 社會 養老保險制度後的工齡=繳費年限。

(一)繳費年限(工齡)

養老金的高低,主要決定因素為當地社平工資、繳費年限(工齡)、繳費額度等;繳費年限(工齡),為計發養老金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

(二)視同繳費年限(工齡)

在實行 社會 養老保險制度前的工齡,稱為視同繳費年限;而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發養老金時,同實際繳費年限一樣起作用;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視同繳費年限(工齡)對計發養老金也是起很大作用的!

實行 社會 養老保險制度前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也就是說,實行 社會 養老保險制度前的工齡,實際上可以增加視同繳費年限,從而增加養老金。

三、為你提供養老金計發計算公式,就可以理解了。

祝老有所養,安渡晚年!

僅供參考;

所以說題主的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

我們都知道社保的繳納最初是從1992年開始的。也就是說你的社保,個人賬戶上的資金是從1992年開始。在這之前你的工作時間只能算工齡,而且這個工齡可以視同繳費年限。這其實是為了滿足社保繳費的最低要求15年。

為此我在這里舉例說明一下。

如果你是1978年參加工作,於2013年退休。那麼你的工齡就是35年,而你實際的繳費工齡只有21年,也就是說你的個人社保賬戶上的費用只繳納了21年。92年之前的工作時間可以視為你的工齡,但是你的社保賬戶上卻沒有收到一分錢!

因此在領取退休金的時候,就只能根據你21年繳費的個人社保帳戶金額來計算。

而另一個同事,是1988年參加工作的,將於2023年退休,他的工齡一樣是35年,但是他的繳納社保的時間卻有31年,那麼他的個人賬戶余額就會比你的多。

假如你們都是60歲退休,都會以139個月來計發退休養老金的發放。很顯然社保繳納的時間較長之人,肯定就會比你的退休金要多。

具體規定如下:工齡35年以上的90%; 30年以上的85%; 20年以上的80%; 10年以上的7O%; 不足10年的50%計發。

這主要針對的是在2014年之後退休的「養老金並軌制」。在這之後退休就不再是發放退休金了,而是直接轉由社保部門發放養老金。

而養老金的發放是以個人賬戶上的繳納金額來進行計算!個人社保賬戶繳納的費用越多,那麼退休後的養老金就越高。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同事由於在二零一四年前退休,他們所領取的退休工資往往就比那些2015年16年退休的人要高!這就是由於前者領取的是退休工資,而後者領取的是退休養老金。

所以為此國家專門制定了一個過渡的辦法,直到2024年完成整個過渡期,以此的縮短與前者之間的差距。

不過每年的退休養老金都在不斷的增長,相信我們每個人的退休金都只會是越來越高。對退休之人,晚年生活里身體 健康 才是最重要的。

關系非常大啊。

其實我們的社保制度是在1997年進行了改革的。在1997年之前,很多人並沒有交納社保,但是這些人現在開始陸續退休,領取養老金了,既然以前沒交過如何計算呢,這個時候就開始考量工齡了。

前面的工齡期間雖然沒有交納社保,在計算的時候是要計算的,也就是視同交費。

按照現在的社保政策,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上年度社平工資+個人指數化公司)/2*1%*交費年期(工齡)

所以說, 工齡 決定了你每年領取的一個百分數,工齡越長,領取的養老金越多,而且在1997年之前參加公司的由於其交費比較少。

個人賬戶沒有多少錢,所以現在正在享受一個叫做「過度性養老金」的政策,補償社保養老金領取不足。

工齡越長,領取的基礎養老金越多,未來的養老生活越有保障,就這么簡單。

見過很多人個人購買社保,說是交完15年就不再交的,其實從政策的角度講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就是未來領取的時候肯定是會少很多的。

思考一下,一個工齡(交費)35年的人和一個工齡(交費)15年的人,未來領取養老金的時候,差距至少是20%,您說影響大不大?

工齡≠繳費年限 ,和退休金並沒有太大關系,只有極少數人的工齡,與退休金高低有關。

工齡其實是職工以工資收入為全部或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時間。 工齡有三種,可以分為累計工齡、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 。不同的工齡關繫到員工不同的福利待遇。

1、累計工齡: 也稱 社會 工齡,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總的工作時間,是可以中斷的。簡單的說就是人們這一輩子的工作時間。

2、連續工齡: 既可以包含在同一家企業工作的工齡,也可以包含前後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並計算的工作時間,中間不能中斷。

3、本企業工齡: 是指在同一家企業工作的工齡。

工齡長短會影響你的假期嗎?會和工資增長掛鉤嗎?

1998年以前的國企職工、軍人等,這部分人的情況比較特殊, 他們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包括實際繳費年限與視同繳費年限兩個部分。

他們在國家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以前,有工作單位,但是個人沒有繳費,這部分的工齡可以 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這段時間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叫做 「過渡性養老金」 。這部分人的退休養老金比一般人多一部分,計算公式如下:

因為養老保險制度各地開始的時間各不相同,最早1992年開始有養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最晚可以到1998年。由於各地實施的時間不一樣,導致視同繳費年限轉移時產生了混亂,直到16年才正式出台文件規定結合檔案和轉出地的年限計算。

無論是「新人」、「老人」還是「中人」,工齡都是影響養老金高低的極其重要的因素。其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影響養老金的調整。

老人的養老金雖然沒有納入 社會 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但是,從2005年以來的連續15年的養老金調整政策來看,在「掛鉤調整」之中除了以基本養老金為標准外,還有以工作年限為標准提高養老金。如某省規定,工齡滿1年,養老金增加2.5元。那麼,30年工齡的退休人員就有75元/月的養老金入賬。每年都這樣的話,那就是非常好的事情了。

其實,這一種辦法在退休「中人」身上也已經體現出來了。

影響養老金的計算。

在計算「中人」養老金的時候,有兩個計算公式用到了工齡。一個是過渡性養老金,一個是基礎養老金,二者之中都有乘以工齡的百分比。工齡20年就乘以20%,30年就乘以30%。

什麼意思呢?同樣一個數,乘以的百分比越大,得到的值當然越高。即工齡越長,養老金就會隨著百分比的數值大而高。

影響個人賬戶存儲額,即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

在繳費基數相同的情況下,繳費年限越長,個人賬戶存儲額就會越多。假如都是60歲退休的話,同樣是除以139個計發月數,當然是繳費年限越長的養老金越高了。

這個繳費年限有的並不一定是工齡,而對於「新人」來講,繳費年限卻是工齡。這一條對於「新人」是非常合算的。

所以說, 誰的繳費年限即工齡長,誰的養老金就高!可見,工齡和養老金的關系是非同一般的!

很多人不明白,工齡的長短還跟退休金有關系嗎?明明退休以後大家都是退休職工了,為什麼不能拿差不多的養老金待遇呢?

2005年國家進行了養老金計發辦法改革,重點完善了養老金的計算方式。現行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只要我們社保繳費,都會增加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只有在1997年之前,各地陸續實行統賬結合養老方式之前的繳費時間,才有過渡性養老金發放。

(1)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 :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 社會 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這種情況下明顯基礎養老金的高低跟繳費年限成正比 。基礎養老金如果我們始終按照社平繳費基數繳費,那麼平均繳費指數就是1,如果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待遇是15%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如果繳費30年基礎養老金則是30%的社平工資。

(2)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 :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如果是相同的退休年齡計發月數必然相同。比如50歲是195個月,60歲是139個月,55歲是170個月。這樣影響個人賬戶高低的因素就是個人賬戶余額。

個人賬戶里的錢數 每月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不過劃入以後每年並不是根據工資增長率增長,而是國家統一公布的個人賬戶記賬利息記息。過去的記賬利息比較低,有的是按照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計息。從2016年開始,養老金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有國家統一公布,2016年是8.31%,近年來一直維持在7%~8%之間。不過工資增長率近年來卻一直維持在8%~10%以上的增長速度。所以,個人賬戶繳納的錢數會相對於 社會 平均工資不斷貶值。因此, 較早年代的個人賬戶繳費余額,計發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低;最近幾年繳納的個人賬戶余額,計發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高 。

實際上以前的養老金差距確實比較小,頗具有計劃經濟時代大鍋飯的思維。比如1997年前後的養老金計算方法。 基礎養老金 是繳費15年以上都領取20%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不管是30年還是40年。 個人賬戶養老金 ,記入比例實際上不是按照8%記入的過去,而是11%。我們個人繳費也少,一般繳費比例只有3%~4%,剩餘部分都是企業繳納的統籌養老金劃入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當時的記賬利率只有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相對於90年代 社會 平均工資10%~20%的增長速度,貶值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快。這樣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積蓄就可以忽略不計。

這樣的養老金計算方法,說實話極大削弱了大家繳費的積極性,大家都指望退休時的20% 社會 平均工資了。不過國家也出台了一定的限制措施,比如如果退休前有養老金的中斷繳費年限,使用的 社會 平均工資會往前推。

2005年國家出台養老金計算辦法以後,同時制定了國家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國家將根據工資增長和物價增長情況,對退休人員進行基本養老金調整。

近年來的養老金調整方式主要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進行。 定額調整 是所有退休人員都增加相同的錢數,也就是公平調整的部分。 掛鉤調整 分為兩部分,分別跟繳費年限掛鉤和養老金水平掛鉤。 傾斜調整 主要對高齡退休人員和艱苦偏遠地區退休人員進行養老金調整。

如果看具體調整金額的話,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高增加的錢數會越多。但是增加的比例,卻由於存在定額調整,一般會照顧養老金水平較低的人員。隨著退休年限的推移,大家的養老金水平差距將會逐步縮小。

所以說, 工齡對養老金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可是具體的影響還是非常復雜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這是當然了,繳費年限的長短直接影響著養老金的高低,以及每年養老金上漲的金額,關系是很大的。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工齡的長短真的跟退休後的退休金關系很大嗎?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答案是肯定的。養老金是長繳多得,也就是工齡越長,養老金越高,養老金上漲越多。

工齡就是工作年限,現在一般都理解為繳費年限,分為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是除了繳費水平、當地平均工資、退休年齡之外,影響養老金多少的重要條件。

其中,繳費年限的長短直接關系著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高低,繳費年限越長,自然基礎養老金越高,個人賬戶儲蓄額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

而符合條件的連續工齡可以被認定為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也非常重要,直接關系著過渡性養老金的高低。

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要考慮個人賬戶建立之前的工齡,如果參保人員是1982年工作,所在地方是在1992年實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參保人員也是在這個時間開始繳費的,那麼視同繳費年限就是10年,當然前提是這10年工齡要被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

養老金每年都會上調,至今已經連續上漲15年了,在養老金調整中,會有一個步驟就是掛鉤調整。

所謂掛鉤調整,就是與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等條件掛鉤,繳費年限越長,上漲金額就越高。

舉個例子,山東2019年養老金調整方案中掛鉤調整時,對15年(含)以下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1.5元;16年以上至25年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2元;26年以上至35年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2.5元;36年以上至45年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3元;46年以上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3.5元。

可以看出,繳費年限越長,一般就是越值錢,所以養老金上漲的金額也會越多的。

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還是企業單位的職工,他們的養老金高低都是和工齡息息相關的。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在養老保險改革之前,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可以看出,每5年的工齡一個檔次,每個檔次的退休費差5%,工齡對於退休費的影響是直接明了的 !

而對於企業人員,養老金的計算更加復雜一些。基 本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的。

其中 基礎養老金 是以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也就是說, 如果本人的繳費工資一直都是和上年度平均工資相同,那麼每增加一年的工齡,養老金就能提高平均工資的1%的比例 。

而 個人賬戶養老金 的計算方式是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因為個人每個月繳費的養老保險都是存入個人賬戶的,繳費年限每增加一年,那麼個人賬戶的儲存額就增加一些, 這個對於養老金的影響大小主要還是看個人繳費的高低 。

總體上來說,工齡對於養老金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這也是符合我國養老金「長繳多得」的政策的,所以想要退休以後的養老金更高,那麼繳費時間長也是必須的!

【職場小能手show】為你解答:一般來說,退休金與工齡長短成正比,即工齡越長,退休金越多。所以工齡對於退休後的退休金關系還是很大,只是這種表述不是很准確。

自從2014年10月,企事業養老金並軌後,對於在此之前退休的事業單位人員用老辦法計算養老金。

其中 M 的規定是: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年限滿30-35年的,按85%計發;年限滿20-30年的,按80%計發;年限滿10-20年的,按70%計發;年限在10年以下的,按50%計發。

結論:因此可以看出工齡於養老金的直接關系,累計工齡越長(階段式增長),退休金越多。

自1992年後 社會 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後,或2014年10月以後事業單位參加工作的「新人」,養老金的計算公司為: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注釋】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結論:從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可以看出,「新人」養老金繳費年限越長,基礎養老金越高;個人賬戶繳費時間越長,個人賬戶儲存額越高,即個人養老金越高。因此,工齡越長,養老金越高。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工齡是指社保繳費年限,並非參加工作時間;如果你參加工作了,但是沒有繳納 社會 保險,這段時間是不參與養老金計算的。

什麼是「中人」?是1992年實行 社會 養老保險制度之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企業人員,或者2014年10月企事業養老金並軌之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事業單位人員。

其中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方式與「新人」相同,在此不多做解釋。

「中人」的工齡包含兩部分: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

結論:可以看出中人的養老金也與工齡緊密相關,不僅僅是繳費年限,而且視同繳費的工齡(個人未繳納社保年限)也可以參與養老金計算,因此,工齡越長,養老金越高。

在「老人有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總體原則中,為更好地保證「中人」待遇的銜接,國家設定了10年的過渡期。

率先施行「中人」養老金發放的是四川省,然而當養老金發放之後,中人之間差距巨大,形成鴻溝。

由此可見,晚退休幾年,中人之間的養老金差額竟然達到3000-4000元之多,10年過渡期後形成的差距將達三倍之多。由此引起了四川退休群眾的強烈不滿,四川省也叫停了中人養老金的發放,中人養老金恢復了老人的辦法進行養老金發放。

10年過渡期已經將近6年,然而中人們仍然在苦苦等待中領取著臨時養老金,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不少中人已經在漫長等待中離開了這個世界。不知道何時,中人能夠等到好消息!

工齡對退休後的養老金有著很重要的聯系,總體來說,工齡越長,養老金越多,對我們退休後的養老待遇越有利,記住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END-

應該說,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為臨界點,改革以前退休的基本養老金計發,以實際工齡長短所對應的計發比例,計算核定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所得;改革以後退休的基本養老金計發,實行與參保個人繳費情況相緊密掛鉤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也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基本養老金計發原則。

很顯然,在養老保險制度新的體制機制條件下,參保人員的繳費年限長短與繳費基數的高低,已成為基本養老金計發與給付之最關健的排它性因素。在這里,過去以連續工齡定乾坤,以連續工齡長短決定基本養老金所得的既定格局已不復存在,早已被逆襲與替代。這是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使然,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4. 中人退休待遇按照新老兩種辦法對比計算,差額越大說明養老金越高呢

中人退休工資待遇測算,按新方法比按老辦法高,是否差值越高越好?你這一說正確,一定是差值越多,說明你的養老保險金越大,到10年緩沖期完畢,你養老保險金但是也是非常高的。

例如依照老辦法演算法是每個月5000元,那依照新方法演算法是每個月8000元,這中間就會有3000塊的差別。因此高於的3000元,即便第一年依照10%計發,人士具體發放的養老保險金依然還是5300元,第二年便是5600元,到第10年便是分月領到8000元。在這一10年裡,我國盡管每一年會對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金作出調整,因此調節之後差別可能減少,可是養老金基數高的人,自始至終或是占據絕對的優勢。

總的來說,退休中人的養老保險金是依據新舊二種方法來計算,如果按新方法計算出來的養老保險金高過新方法計算出來的,是依據10年緩沖期依照本年度計發高於的那一部分,養老保險金差別越多,計發時盡管計發比例不會改變,可是差別越高的,計發的平方根也就越高,到10年緩沖期完畢,差別越高的,表明養老金平方根也就越高。

5. 企業平均養老金2900元,有人建議超過5000元的不增長,合理嗎

企業平均養老金2900元,有人建議超過5000元的不增長,合理嗎?

公司均值養老金待遇水準是2900元,有些人說超出5000塊的本人。不再進行增長養老金,這樣的行為合理嗎?我覺得這一定是不合理,由於養老金的調整和每一年養老金的增長全是一視同仁,公平公正,不管你的養老金待遇高或是工資待遇低,無論有沒有超出5000元都應當正常的增長,假定要真是不會再增長5000元以下個人的,那對於這一養老金調整也會顯得十分不公平的,所以說是不合理狀況。

6. 養老金遲遲不能真正並軌的原因在哪裡

相關政策還不完善。

一、什麼是雙軌制雙軌制的具體描述和說明,我就不詳細說了,有興趣可以直接度娘「雙軌制」,裡面說的很具體。
這里我只想強調我的兩點看法:1、首先,我們要探討,雙軌制到底是不是不公平的。雙規制問題的在是兩種養老制度的比較,即公務員養老金制度和企業基本養老金制度的比較。大多數體制外的人都認為,公務員養老金比較企業養老金而言,要高很多。這個結論是怎麼來的呢?我記得有一個比較經典研究結論,大概意思是,公務員養老金按照計算,替代率為80%左右,而企業則大約60%左右。也就是說,在職同樣是拿著1000元的工資,公務員退休可以拿800元,企業職工退休才能拿60元。這在很多人看來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們因此得出公務員養老金不公平的結論,並由此對公務員養老金並軌非常關注。但是,請允許我說但是。這種僅僅把養老金作為比較和分析的對象是很狹隘的,無助於我們分析清楚問題的全貌。眾所周知,雙規制中,公務員養老制度源自於計劃時代,而企業的基本養老制度則源於改革開放之後逐步建立起來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公務員養老的制度的基礎是將公務員的一生都納入體制內進行規劃,通俗點說,只要進入體制,生老病死都由組織為你包辦了。而企業的養老制度的背景是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即基本養老金的繳納雖然是強制的,但是你的養老金是由繳費年限、繳費基數水平所決定的,而繳費年限和水平則是由職工市場化的工資水平所決定的。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套體系怎麼比較?個人認為可以兩種方法來比較:
【拓展資料】
一是假定企業是體制內的職工,那麼,將其市場化的工資按照公務員工資體系做一個比對,然後得出其退休工資。也就是說,假設企業職工小明是部門經理,工資為10000元,按基本養老60%的替代率算,退休工資大約為6000元左右。假設小明去混公務員系統,依照他的能力大概可以混成正科級,在職工資水平大約為8000元左右,如果其在政府部門退休,按80%替代率算,退休工資大約為6400元左右。二是假定政府公務員自由流通到企業,按照企業發的工資來計算企業的養老金。比如說,某公務員小華是個處長,工資是10000元,如果在這個位置上干到退休,按80%的替代率,大概能拿到8000元退休工資。如果小華辭職去企業干,目測應該是能混個中高層當當,拿年薪應該不是問題,就假設12000吧,感覺應該是比較公允的。如果在企業退休的話,按照60%替代率算,退休工資應該在7800元左右。雖然替代率和工資水平沒有經過精密論證,但是有一點定性的結論可以得出,整體而言,同樣能力水平下,公務員系統在職待遇相對偏低,退休待遇相對偏高。而企業則相反,在職工資相對較高,退休工資偏低。這也反過來印證了計劃體制下職工待遇差距不大,整體穩定的設計思路。同時也反過來印證了市場化背景下,保障基本和體現差距的基本養老制度理念。說到這里,我想大家應該能明白前面說的經典結論問題出在哪裡了吧?同樣是1000的工資,他們兩個的能力和水平不一定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可比性。這就好比有兩個老大在招小弟:一個老大說大家都是兄弟,雖然工資不太高,但只要好好乾,受傷了社團幫你養老,掛了老婆孩子幫你照顧。另一個老大說,只要在我這好好乾,就能出人頭地,每干一票就給分紅,而且你為社團貢獻越大,將來受傷給你的營養費越多,掛了老婆孩子的照顧也就越多。

7. 人社部養老保險為什麼還沒有並軌

老金「並軌」重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現在是雙軌制,也就是企業養老金和事業養老金,現在的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們的呼聲很高一致要雙軌制並軌,也就是企業和事業養老金差不多
延遲退休政策的第一步,應是先對提前退休的現象予以規范。目前,中國居民領取養老金的平均年齡為53歲,而在目前的退休人員中,繼續在崗從業的超過20%。規劃方案編輯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已列入「十二五」規劃,在《決定》中,對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表述為「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相對於「推進」、「研究」等詞,「實現」一詞更表現出政府落實此項改革的力度。
金維剛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全國統籌的實施方案一定會按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出台。
養老金全國統籌這一政策目標雖然已經提出多年,但是連省級統籌也沒能完全實現。2012年社保基金審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有17個省尚未完全達到省級統籌的「六統一」標准。
省級統籌以及全國統籌的主要阻力,在於央地之間的利益博弈。金維剛指出,2012年養老保險基金結餘2.4萬億,但一半以上集中在東部幾個省市,中西部許多地區出現養老金收支缺口,需要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進行發放。
在有些地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失衡,需要中央大量補助的同時,經濟發達省份則形成了超過千億元的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卻由於未實現全國統籌,中央不能調劑使用。
在養老保險補助方面,多年來也形成了地方依賴中央的格局,2010年中央和地方兩級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助資金為1851億元,其中中央財政佔86%。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受國家發改委委託,目前正在草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該中心副主任楊立雄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方案最大的難點,在於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既能減少發達地區對於「被統籌」的阻力,照顧其利益,同時又能讓欠發達地區受益,並保證他們的征繳積極性,避免完全依靠中央轉移。
在實現全國統籌時,應在中央建立調劑金,讓有結余的省份拿出一部分放到中央形成基金,然後這個基金就可以用來分配到養老保險基金虧空比較嚴重的省份。
不要把所有的基金結余都收到中央來,那樣發達地區就沒有積極性。也不能讓不發達的省份就等著中央發錢,應當要調動起自己徵收養老金的積極性。「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關鍵就是設立好激勵機制。」
統籌的另一層含義,是以財政為主,統一個人所得稅和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形成國民養老金。如此,即使由於收入過低而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的人,也能夠得到一份基礎養老金,其本質相當於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但是其水平會進一步提高。
2解決方案編輯
全國統籌
「我們各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社會保險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如果我們不把這些制度的漏洞堵上,提供一些有約束,有激勵的機制的安排,包括管理的方式,給多少錢也會吃光。」在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
社保資金沒有形成全國統籌、投資保值體系不健全、事業單位改革拖後腿等問題,一直是社保體制難以跨越的障礙,彌補這些缺陷的直接辦法就是財政補貼。
以2011年為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余約為4000億元,但當年養老金財政補貼2200多億,還有1800億元的非正常繳費收入。如果剔除財政補貼和非正常繳費收入,正常繳費只能僅僅抵消支出。
由於地區之間養老金結余情況不同,發達地區如廣東等地盈餘巨大,絕大部分西部地區仍處於收不抵支的狀態,主要依靠財政補貼。
養老金尚未實現全國統籌,廣東等省份的余額,不能轉移給西部收不抵支的省份,財政必須要拿出兩千多億來補貼分割的養老制度,主要流向那些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
「這兩千億看起來補貼了西部省份,但本質上是補貼給了養老保險制度本身,實際上是留在了少數幾個盈餘大戶省,年復一年存在下去的。」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
長期以來社保重融資補貼,輕投資保值增值的管理方式,使得補貼從1998年的24億到2011年的2272億;從佔GDP的0.03%到0.42%,結余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於財政補貼。
一方面是財政累計對收不抵支地區萬億元補貼,另一方面,發達地區社保金躺在銀行內縮水。沒有解決保值增值問題,銀行利率跑不贏CPI,就意味著社保資金一直在縮水,而且養老金的基數越大,縮水越多。
據相關人士透露,按照方案設計,在提高社保統籌層次上,將逐步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2012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達到3.6萬多億元,業內人士預計,到2013年末將達到4.09萬多億元。社保基金規模日益巨大,如果不通過改革填補自身的漏洞,未來財政對社保補貼力不從心。
「國家一定要加快這一制度的全國統籌步伐,為基金集中管理並有效投資創造條件,盡快制定專門的投資法律或法規,否則,基金貶值的風險將持續擴張。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在呼籲重視基金貶值問題的原因。」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大學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表示。
根據財政部預算報告,在社保基金累計結余增加的同時,2013年全國社保基金當期收支結余將比2012年下降1000億,據相關人士介紹,主要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收支結余的下降,養老金的支付額將大幅增長。
無論是養老還是醫療,很多事業單位包括機關的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正在推進,人員與企業職工一樣參加了各類社會保險。
隨著社保標準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斷推進,「雙軌制」終將合並統一。2013年的中央預算安排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繼續增長,按照10%左右的標准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為不同制度下的養老金並軌,打下基礎。
「從長遠看,由政府財政補貼的社保制度不可持續,各個參數都需要調整,否則將存在嚴峻的財務風險,必須改革。」鄭秉文表示。
據悉,在調整企業社保制度的同時,解決雙軌制方案的關鍵,在於如何實現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有效銜接,實現新老制度的平穩過渡。[1]
財政埋單
從五個方面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雙軌制」改革,一是統賬結合,二是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三是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四是改革基本養老金待遇調整辦法,五是建立職業年金。
2008年初,國務院通過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和重慶5省市先期開展試點工作。2009年1月,人社部正式公布了《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對這項改革路徑給出清晰勾畫。
近6年過去,由於受多重因素限制,各試點省市進展緩慢。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過去幾年,一直是人社部一家主要倡導和推動這項改革,其他部委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回應。
在上一輪地方改革試點中,並沒有明確改革後養老金水平是否變化,只籠統提到要建立職業年金,沒有具體細節和收入彌補措施。
此項改革的目標是將80%-90%的養老金替代率下調至50%左右。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
上述接近人社部的人士表示,未來的改革方案重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來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改革方案還包括,同步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改革,以免造成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之間的群體分化和新的社會不公;並且要將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納入統一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養老保險繳納,也按照企業職工的模式推進,應明確是由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依法繳費。
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政策的信號一經釋放,就引發這樣那樣的爭論。「增加艱苦崗位工作人士的工作時長」、「加劇就業緊張形勢」等反對聲音迭起。但不少社保專家認為,隨著人均壽命不斷增長、受教育年限持續提高,延遲退休是維系養老金制度正常運轉的必然選擇。
《決定》為上述爭論給出了基調,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這也是這項政策第一次寫進中央文件。
參保人延遲一年退休,中國可減少養老金支出490億元,並可增加繳費230億元,相當於多收入720億元,如果推遲5年退休,就能增加3500億元,按照2011年全國平均水平計算,足夠支付2000萬人一年的養老金。
所謂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有三方面內容,第一是有一個預告期,提前幾年告知社會;第二要分步驟,可能會考慮從現在規定的退休年齡最低的群體開始;第三,要「邁小步」,以「一年提高幾個月」這樣的方式,一步一步來,用較長的一段時間逐步完成平滑過渡。
推行延遲退休政策的第一步,應先對提前退休的現象予以規范。
現行男性60歲退休、女幹部和科技人員55歲退休,以及女工人50歲退休的政策,是從1951年起開始實行的。在過去多年,為配合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國家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提前退休政策,最低標準是女性40歲便可以辦理提前退休。
人社部門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的實際退休年齡比法定年齡還要低不少。由於現實中實行了一些提前退休政策,中國居民領取養老金的平均年齡僅有53歲,其中男性大約為56歲,女性還不到50歲。
退休年齡過低並不意味著給年輕人騰出了更多就業崗位。在退休人員中,繼續在崗從業的超過了20%。
在規范提前退休之後,第二步則應把女性的退休年齡推遲。可以先將女工人的退休年齡與女幹部、事業單位的女職工統一起來。然後再將女性的退休年齡整體提高,縮小與男性退休年齡之間的差距。「根據國際經驗,男女退休年齡差兩歲是比較合適的。」上述人士表示。
最終形成的方案並不會對所有人採取一刀切的辦法。金維剛透露,政策對不同的群體將會產生不一樣的影響,還會針對特殊群體出台相應的妥善安排。記者從人社部社保研究所了解到,延遲退休政策的出台還沒有時間表,也沒有形成具體方案,仍處於研究討論階段。
如果現在開始啟動,那麼每年可能延後退休兩三個月,對人們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如果再過幾年啟動,那時的老齡化問題更為嚴重,也許每年就要延後六七個月了。「調整來得越晚,對社會沖擊越大。」
3社會評價編輯
養老金缺口、延遲退休、以房養老等新聞每每見諸報端,都會輕易撩撥人們的神經,引起全社會范圍的關注。養老已與住房、教育、醫療一道,成為全民焦慮的話題。
導致焦慮的主要原因是,人們擔心養老金是否將面臨支付危機。關於養老金缺口的數據有各種版本。中國社科院有專家表示,2011年中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虧空為2.2萬億元,相當於每個國民都背上1500多元的債務。這些數據令受眾對養老金感到一些危機感。事實上,養老金缺口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概念,「缺口」、「虧空」的具體界定十分重要。
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包括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城居保)、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部分地區將新農保、城居保合並,形成了城鄉居民保險。各類社保都有其資金池,而新農保、城居保的規模較小,其支付在較大程度上依賴於財政補貼。因此,「缺口」是指哪部分,這一點對結論大有影響。
從更為宏觀的角度看,按照是否計入了財政補貼、是否計入了歷年積累基金,養老金收支的缺口在計算上也會有較大不同。而從時間角度看,當期與中長期的收支缺口,更是兩碼事。
在沒有說清楚以上一系列界定的情況下,大談缺口數據是缺乏實際意義的。但即便如此,受眾情緒仍然被超出預期的數字所綁架,往往缺口越大,越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傳播也更加迅速。
受眾對網上缺口數據的盲信只是表象,其背後是彌漫於整個社保與民生領域的不安情緒,民眾對養老金支付能力的疑慮和焦慮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了。與以上數據相比,來自一些其他機構測算的數據,則反映了相反的局面。
較為權威的數據是2012年8月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結果。該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約1.85萬億元,全國新農保、城居保、城鄉居保三項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1635.53億元。
從養老金當期缺口來看,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當年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收入抵不上支出所產生的缺口;第二種是加上財政補助,也抵不上支出而產生的缺口;第三種是以上兩項再加上歷年積累基金,還是抵不上支出的缺口。
2012年,中國有17個省級單位發生了第一種缺口,沒有省級單位發生第二、三種缺口。貢森認為,這表明短期內中國養老金缺口整體可控,即使多個省份出現了當年收不抵支的情況,在財政補助下,缺口都有能力彌補。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人士表示,最起碼3-5年內,中國不會出現養老金的支付危機。
從長期缺口來看,中國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30年中國企業養老保險的隱含債務,相當於當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的38%左右,2050年這一比例將提高至60%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經合組織國家正在根據長期隱含債務的規模對養老金政策做出積極調整,其主要對策就是隨著人口壽命延長,提高養老金領取年齡。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認為,中國在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等改革措施後,養老金的支付能力具有長期可持續性。
2014年5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關於養老金並軌的時間表問題,「總理其實已給出了時間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工作總體部署」這一部分中明確提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鼓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保險」。
事實上,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人員在養老等社會保障方面的待遇「雙軌制」近年來一直飽受爭議,社會上有關養老金並軌的呼聲不斷。值得注意的是,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去年12月26日召開的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曾表示,2014年在社會保障方面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著力解決「雙軌制」、「待遇差」問題。如此來看,養老金雙軌制有望在今年破題。[2]
4歷史責任編輯
2013年9月的某一天,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數量,悄然突破了2億。
按照近幾年中國每年新增超過60歲人口的數字來計算,每一天都有接近25000人進入到60歲以上老年人的行列。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在快速發展。到本世紀30年代中國將進入老齡化的高峰期,並持續近40年時間。根據測算,2050年,中國職工的撫養比將從當前的3個職工養一個退休人員,變成1.5個職工養一個退休人員。
在中國,近兩年來,延遲退休、以房養老等話題,之所以在全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在人們的觀念中,居民養老完全屬於政府職責,因此質疑政府是否在推脫責任。
強調政府對於居民養老的責任固然重要,敦促盡快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改變現狀的重要途徑。但是,政府對養老問題只能承擔有限責任。
除了延遲退休以外,一個學界達成的共識是應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這是緩解政府養老金支付壓力的同時,保障大多數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關鍵。
中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應該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面向全體國民的基礎養老保險。這個制度的主要意義在於體現公平,人人都有;第二個層次,是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繼續完善;第三個層次是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年金,作為補充養老保險;第四個層次是面向高齡老年居民、貧困老年人的老年津貼制度和老年低保制度。
雖然在學界和政府層面,對於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如何構建存在多種方案,但是「多層次」是普遍達成的共識。
以褚福靈思路為例,在以上四個層次中,第一、第四層次屬於政府責任,第二層次中,個人與企業承擔部分責任,第三部分則屬於個人或企業責任。需要強調的是,基礎養老金與老年津貼、低保制度,其作用是讓全體老年人都擁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它是普惠制的,而非錦上添花。老年人要想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則需要更多依靠個人與市場的力量。
在轉變了養老完全靠政府的觀念後,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將出現上述景象。[3-4]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8. 2024年後退休新規定

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024年前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上的不同。也就是2014年之前的2013年或之後的2015年而不是相隔時間很久的退休人員進行比較,因此相對而言好比較一些,得出的結論也更切合實際,那麼具體有什麼不同或有什麼大的不同呢。這個不同主要有形式上的不同(稱謂不同)、實質上的不同(退休金的計算方式不同、待遇略有不同)兩類三個方面:
一、退休人員稱謂上的不同
2024年10月1日前(再准確一點說是2014年10月1日後)退休的人是」中人「,而2024年10月1日這一天之後退休的人是」新人「。人事管理上時間節點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有時在節點前和節點後,待遇就會不同,就像平時趕公交車,沒趕上時間點,只能等下一班次了。在工資待遇上最明顯的是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退休是離休,建國後參加革命工作是退休。而養老保險並軌改革,」老人「、」中人「、」新人「因稱謂不同退休方式上有所不同。
二、養老金計算方式上不同
202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人,先按2014年9月30日的檔案工資也就是老辦法計算退休金,再按新辦法計算進行比較,然後從2014年10月起逐年遞補到退休年份,比較復雜,很多」中人「每月領取的是過渡性養老金,這也是很多」中人「苦惱的事。
而2024年10月1日後退休的人員,沒有」老人「、」中人「了,全部是」新人「,計算的方法相對簡單,養老金的計算基數是上年度在崗職工的社平工資,結合個人繳費及繳費年限等進行計算,與企業、靈活就業人員計算方式一樣了,這也是國發[2015]2號文件先行解決的一個突出矛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的突出矛盾(文件原話),新辦法計算的個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余額除以個人退休年齡對應月數,比如正常退休年齡男性是60歲,則用個人賬戶余額除以139個月)。這與老辦法檔案工資剩以工齡對應百分比(比如工齡35年,則檔案工資剩以90%),新辦法復雜一點,但比老辦法對企業和工資較低的退休人員有利。
三、退休待遇上的略微不同
因為所提問題是2024年前後,經過這些年的磨合,探索、實踐,新老辦法計算、試算對比,技術已經成熟,再加上時間相隔很近,上年度在崗職工的社會平均工資相差不大,所出現的的不同也就是繳費年限上的細微差別、個人賬戶上的余額以及職業年金等個性上的差別在這一兩年應分攤的部分。
上述是對2024年前後這個時間節點進行分析,如果所提問題不是指2024年這個時點,而是較寬泛的時間范圍的話,那麼還涉及到2014年10月這個時間節點之前退休的「老人」,不同點較多,這里沒有進行分析,一分析就不是2024年這個節點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九十二條公務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或者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應當退休。
第九十三條公務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本人自願提出申請,經任免機關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滿三十年的;
(二)距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滿二十年的;
(三)符合國家規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第九十四條公務員退休後,享受國家規定的養老金和其他待遇,國家為其生活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服務和幫助,鼓勵發揮個人專長,參與社會發展。

9. 過渡性養老金什麼時候會取消呢

過渡養老金的設立是對一些要退休的工作人員發放一些過渡養老金的待遇,這主要是根據事業單位中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產生的差距進行一些補償,所以我覺得這樣的做法還是非常的不錯的,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上面的便利,而且能讓退休的老人感覺到溫暖,但是這個規定主要是也是有一定期限的,一般情況下,在2014年十月份退休的人和在2024年九月份退休的人在這個區間里的人可以享受到這等的待遇,所以這也就表明了,在2024年九月份將會取消這一過渡養老金的設立。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論過渡養老基金能否在2024年過後繼續實施,我們都要遵從國家如今的發展政策。
感謝各位的閱讀,此篇文章僅表達小編個人的看法,希望能夠給您帶來幫助,希望您能喜歡。
對此,你還有哪些看法?歡迎在下方進行評論。

閱讀全文

與養老金並軌結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省2018年企業養老金退休年齡 瀏覽:78
老人被傳銷騙了五萬塊錢怎麼辦 瀏覽:234
宜昌市三峽老年公寓 瀏覽:658
2020濰坊農村養老保險 瀏覽:724
長春社保跟辦退休關聯 瀏覽:377
進伏天女人喝什麼養生 瀏覽:441
北京將軍養老院 瀏覽:439
民辦大學養老金有多少 瀏覽:844
中石化離退休重陽節活動 瀏覽:439
濟南退休金如何計算舉例說明 瀏覽:905
老年痴呆症多發生在多少歲 瀏覽:924
父母是戲精是什麼意思 瀏覽:819
長壽硫酸廠 瀏覽:630
退休人員體驗費 瀏覽:17
交社保剛達到退休年齡去世 瀏覽:510
上海女性法定退休年齡 瀏覽:477
長壽區移動營業廳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71
158的體檢能檢查什麼項目 瀏覽:418
重慶長壽盛偉醫院 瀏覽:991
鳳台哪些地方可以體檢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