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保險待遇差距大

養老保險待遇差距大

發布時間:2024-02-09 23:02:35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這是正常的。因為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平均工資也有高有低,國家傾斜照顧的力度也不一樣。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目前全國各地的養老金平均水平是不一樣的,有高有低,比如北京2019年養老金平均水平達到4157元,廣州2019年人均養老金水平3586元。

其實,對於全國所有企業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的計發辦法都是一樣的,其中決定條件之一就是各地的平均工資。

來看看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公式就是(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個人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可見,之所以各地養老金產生差異,這是因為各地的平均工資不一樣,有高有低,參保人員的繳費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參保人員最低繳費越高,人均養老金水平比較高。

這是各地養老金水平不一樣的主要原因,經濟發展程度和平均工資高低的差異,這一點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就跟5個手指永遠不會一樣長一樣,各地的養老金水平也不會統一到一個標准,就跟各地的工資水平不可能統一一個標准一樣。

其實,經濟發展落戶的地區養老金水平不一定是低的,比如西藏的人均養老金水平已經超過4000元,跟北京的養老金水平差不多;再比如寧夏2019月人均養老金水平達3413元,跟廣州的養老金水平也差不多。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些地方退休人員相對較少,而每年養老金調整時國家批復各地養老金調整方案時會對這些艱苦邊遠地區省份進行傾斜照顧,讓這些地區的養老金上漲水平相對高一些。

比如今年青海人均增加基本養老金213元,調整幅度5.14%,這個上漲金額跟北京人均上漲220元是差不多的。

所以,談到各地的養老金差異,這是正常的,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參保人員繳費也不均衡,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正常的,其實是養老金雙軌製造成的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這一點是目前需要改變和縮小的。好在,現在很多地方上調養老金時,讓企業退休人員漲幅更高一些,比如江蘇、寧夏企業退休人員上漲5.5%,事退人員上漲不超4%。

綜上所述,各地養老金標准不一樣,這一點無可厚非,也不必質疑。現在需要改變的是企退和事退養老金差距。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由於我國的養老保險以前都是實行的地市級統籌,現在部分地方過渡了省級統籌,在每個統籌區內的繳費標准不統一,所以養老金的水平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但即使到今後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養老金的差距也會長期存在。

雖然養老金的標准有高有低,其實並不是標准不一樣,標準是一樣的,比如養老保險繳費的比例,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退休年齡等,這些標准全國都是統一的,都是按照社保法的規定來繳納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依法辦理退休,按月領基本養老金,這些標准在全國都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是養老金待遇水平,我國是一個具有14億人口的大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地理環境、氣候差異,經濟發展水平等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只要全國的法律法規是統一的,大的政策規定和原則是統一的,也是允許養老金的差異存在的。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參保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綜合計算的工具,由於全國各地的繳費基數存在很大差異,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不統一,這些都是導致養老金差異的主要原因。

比如繳費基數,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省為單位統一的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來作為參照,各個統籌區還要結合自己的經濟發展情況來制定自己繳費的上下限,因此具體到地區與地區之間、單位月單位之間、個人月個人之間,繳費基數也是完全不同的,由於繳費基數的不同,加上繳費年限等因素的影響,比如有的繳費15年,有的繳費20年,最長的有40年左右,繳費年限不但影響到個人賬戶資金的積累,影響記賬率的所得,同時還要影響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

除了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等因素以外,引發全國養老金比較大的因素還有退休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職工月平均工資反映的是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地方和經濟落後地方,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差距也非常大,東部與西部的差距很大,一線城市和普通城市的差距也比較大。之所以要在養老金的計算中加入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元素,主要就是要將養老金的高低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成果進行掛鉤,進行對接,體現退休人員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養老金,從全國來說的繳費規則、退休的年齡、養老金的計算標准都是統一的,但是由於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異比較大,所以養老金的差距也是比較大的,而這種差異會長期存在,即使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這種差異也是會永遠存在的。

退休金是一個通俗叫法。在養老金並軌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等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等退休人員,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2014年10月,養老金並軌以後,所有的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都是基本養老金。無論是退休金,還是基本養老金,二者的計算方式全國各地是統一標準的。但是,由於每個人退休前的收入不同,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費金額不同,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 下面,根據我多年退休經辦工作經驗,做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一、不是所有人退休以後,領取的養老待遇都叫退休金

1.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退休,領取的為退休金,退退休待遇主要包括:生活補貼(主要是退休金),政治補貼(如黨員活動經費,幹部讀書看報費用,退休黨員慰問等),統籌外補貼(如採暖費報銷,房屋提租補貼等)。對於這部分群體,我們通常成為「老人」。退休金的計算方式主要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2.2014年10月,養老金雙軌制逐漸退出 歷史 舞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2014年10月以前參加工作,但是還未辦理退休的人),過渡期10年,此期間退休的,退休金採取保底限高的計算方式,新老計算標准對比,就高不就低。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2014年10月以後參加工作的人),與企業退休人員一樣,退休後享受基本養老金。

3.企業和靈活就業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計算方式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基本養老金。

因此:

1.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

2.養老金改革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3.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二、為什麼全國各地退休金的標准不一樣?

雖然退休金和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全國是統一標準的。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他們計算公式中的每一個計算因子是有很大差異的。

1.退休人員退休前的工資收入有高低差異。無論是退休金還是養老金,都與個人工資收入成正比。退休前,個人工資收入越高,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老人來說,在按退休前工資收入折算後的退休金也就越高。對於企業職工來說,養老金繳費基數就高,每月進入個人賬戶養老金金額就越多,繳費指數就越高。

2.退休人員退休前的繳費情況有明顯差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在並軌後,才開始繳納社保費用。對於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但是企業職工以上年度月均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以上年度全口徑平均工資,按60%~300%進行選檔,作為當年的繳費基數。

3.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每年都有變動。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包括:上年度當地全口徑平均工資、累計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繳費比例、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50歲,195個月:55歲,170個月;60歲,139個月)。這些因素都是變數,個別因素也許會一致,但是很難保證都一致。

寫在最後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即便是雙胞胎,雖然都是同一父母所生,但是遺傳的基因也會略有差異。退休金(養老金)也是如此,雖然計算方式相同,但是計算的因子不同,進而,導致全國退休金(養老金)的標准看似是不同的。其實,不是計算標准不同,是每個人計算出的退休金(養老金)金額不同。

養老金並軌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的計算方式趨於一致,但是金額的差距依然存在,對此,你怎麼看?

關於退休金(養老金)的有關問題,歡迎留言!

中國的人社部厲害!

退休金實際上是沒有標准。退休地方不一樣、退休年齡不一樣、繳費年限不一樣、繳費基數不一樣,養老金都會不一樣的。

養老金計算公式

目前,退休金又叫養老金,我們國家叫做基本養老金。我們社保繳費產生的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是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一)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有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 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另一種是等於 (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實際上本人平均繳費指數,乘以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的 社會 平均工資,就是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因此,兩種計算公式是相同的。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 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

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基礎養老金的相關因素

(一)我們可以根據基礎養老金公式得出: 基礎養老金跟所在省市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相掛鉤 。

(二)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 ,實際上就是本人的繳費檔次的平均值。平時大家都是按照60%~300%的檔次繳納社保的,因此我們平均指數一般都在0.6~3之間。

也就是說, 基礎養老金跟當年的繳費基數和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有關 。

(三) 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 相關。繳費年限是具體到每一個月,每一個月都可以轉化為0.0833年。

疑問: 有人說,在一個地區社平工資是5000元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和在社平工資是8000元的地方按5000元基數繳費,退休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是一樣的嗎?

由於跟繳費年限掛鉤,基礎養老金可以具體到每一年乃至每一月。

如果按照10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如果按照6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5000元社平工資的地區當年繳費指數就是1,退休就能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如果退休時 社會 平均工資是1萬元,那麼就會每月領取100元的基礎養老金。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當年的繳費指數是0.625,退休能夠領取0.8125%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按比例計算,退休時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 社會 平均工資漲到16,000元,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130元的基礎養老金。

這種情況下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養老金居然每月高出30元,明顯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退休劃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相關因素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余額,實際上是每月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加上歷年國家公布的記賬利率所得出的記賬利息。

(一)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本人的繳費基數相關 。因為個人賬戶累積的原始錢數恰好等於繳費基數的8%。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每年的記賬利率有關 。過去的時候,我們的記賬利率是由各省市根據投資運行情況公布,一些地方最初的時候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從2016年開始,有國家統一公布記賬利率,當年就高達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跟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有關 。退休年齡越大,養老金計發越數越少。40歲是233個月,70歲是56個月。相同個人賬戶金額下,4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到7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1/4。

過渡性養老金

實施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共同養老的方式,都被稱為統賬結合制度。一般都是從1995年到1996年開始改革養老保險計發方式的。

在實施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已經參加工作的老職工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因此會額外發放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各省市並不相同,有的參照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只不過繳費年限是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有的是視同繳費年限,有的視同繳費年限,直接確定為視同繳費指數是1。情況非常復雜,而且過渡系數全國從1%~1.4%不等。

過渡性養老金的好處是跟 社會 平均工資相關的。

結語

雖然說我們的退休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但是由於各地的 社會 平均工資不同、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不同等因素導致養老金的計算結果和水平都不一樣。

畢竟 社會 平均工資決定了當地的生活水平、養老保險繳費等很多因素,因此按照各地社平工資計算養老金待遇還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機關事業單位每人創城獎勵每年都在兩萬左右,(含退休人員)相當於企業退休人員幾年漲的退休金?創城獎勵就該機關事業單位集體貪污?創城那是每個城市人的事,不是那一個科室的事。

這就是中國特色!!!地區差異!單位差異!上下級差異!工農差異!就只有中國搞得出!!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養老金各地區有不同的標准,主要就是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消費水平也不同,各地區的人均收入不同。

比如,黑龍江鶴崗,屬於五線城市,消費相對就要低一些。房價也要低一些,畢竟這個城市的經濟,就目前來看,比不上大部分五線城市。人均收入低,社平工資也就低,養老金也就偏低。

反觀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均收入要高很多,消費水平自然也就高,房價也居高不下。人均收入高,社評工資高,養老金也就要高一些。

養老金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根據當地的生活水平來定的。如果在北京領著高額的養老金,到鶴崗這樣的五線城市生活,相信一定會比在北京幸福。畢竟日常消費的差異,在物質層面,會讓你得到更多的滿足感。如果在鶴崗領著偏低的養老金,到北京生活,很有可能那點養老金只夠繳納物業費的。

所以,這樣的差距是無法彌補的,畢竟在一線成活的退休人員,要活得好,在五線城市生活的退休人員,要活的起。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歡迎交流評論。

退休金的計算公式全國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在過渡性養老金公式最後面的系數發達城市高點一般城市低奌,低的0.12高的0.13~0.14。標准差距大的主要是機會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差距,而地區之間的差距不大,地區之間差距主要體現在 社會 平均工資不一致,有的高有的低,這是正常的,一線發達城市生活水平高,物價高,社平工資高養老金多一些,三四線城市生活水平低,物價便宜,社平工資低,養老金少一些這很正常。

但是有些規定相差太遠就有失公平了。比如都是「中人」都有過渡性養老金,都有視同年限,但視同指數的規定,企業是各地規定一個固定值,有的省市為1.4有的現定為1,事業單位更是離奇。視同指數以職級分高低,如副高5級為1.9887,副高七級1.657,而企業副高與普通工人樣,統一規定為1。都是同一職級懸殊相隔太大,養老金出現成倍差距,象這種現象全國就應該統一。不然對有職稱的企業人員是一大打擊。如果國家不糾正這種亂象,將來大學生還有誰到企業工作?還有誰去讀理工科?這不是人為造成的不合理嗎?目前國家在考慮社保資金全省內和全國內調撥使用,盡量使資金平衡。但在養老金計算規定上,不要全國各地一人把號各吹各的調,要在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特別是「中人」視同指數的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

國家應該統一退休工資標准才行。

Ⅱ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待遇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待遇,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以前說的是雙軌製造成的,但並軌後,其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差距還未縮小。其差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大致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養老金核算的雙軌製造成的差距。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核算辦法是一樣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企業率先推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沒有進行改革。這樣,企業職業核算養老金的制度就與機關事業單位不同了。兩種制度核算養老金,必然就會產生一定的差距。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是根據繳納養老保險的情況及視同繳費的情況,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規定的辦法計算出來的,一般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如果是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話,可能還有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後核算出的養老金水平大致相當於在職時工資的40—60%左右。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中的老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人員),其養老金的核算辦法與企業退休職工是不同的,他們是以其基本工資乘以一定比例來核算養老金的,這個乘以的比例是以工齡來確定,工齡35年以上的比例為90%,工齡30年至35年的比例為85%。

即使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相同,按這種雙軌制計算出來的養老金肯定也是不同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就會比企業員工的高。

二、繳費基數等相差較大造成的差距。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與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後,雙軌制並軌了。如果完全按照新的辦法來核算養老金的話,兩者在養老金上的差距應當會縮小,但由於在工資收入上存在的較大差距,要使養老金之間的差距縮小還比較難。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收入在當地是處於中上水平的,是屬於較高工資收入的人群,月收入會較高,普通職員達到每月6000元是正常的,有職務的人員達到八、九千元甚至超過1萬元都是正常的,而企業員工則不同了,除了少數行業、少數人的收入可能高一點以外,大部分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都不高,有的還拿著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最低工資標准超過2000元以上的很少),屬於工資收入較低的人群。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工資為依據的,工資收入高,繳費基數就高,個人賬戶余額就高,加上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費上是就高不就低的,而企業員的繳費往往不會太高,有的還會就低不就高,因此,盡管採用一樣的辦法來計算養老金,但由於繳費基數上的差距較大,養老金的待遇就會有較大的差距。

此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般工作較穩定,不會失業,不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而企業職工則不同,可能會有失業的情況發生,失業後也有可能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一些靈活就業人員也可能因為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中斷繳費。這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繳費年限就會長些,一些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就會短些。繳費年限長短不同,會體現在養老金上,繳費年限長的養老金就會高一些,反之就會低些。這就造成了差距。

三、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指數值不同造成的差距。

機關事業單位剛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不久,目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還屬於「中人」( 2014年9月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後退休的人員)。這些「中人」退休時,除了有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會有過渡性養老金。

有過渡性養老金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一些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企業退休人員一樣,也有過渡性養老金,這是對以前沒有實際繳費、計算出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較低的一種補償。

在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時,企業退休職工的「中人」用的是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一般都按1來確定,也不分企業領導和普通職工,不分是工程師還是工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用的是視同繳費指數,這個指數是根據退休時的職務、職級來確定的,職務職級高,指數就大,計算出的過渡性養老金就高。一般人員退休時,其指數都會大於1,有職務就更高,如副高職稱的教師退休時,其指數就會達到2左右。

計算時,指數取值的不同,就造成了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較高,使之與企業員工在養老金上也就有了差距。當然,這種差距在「中人」全部退休完了以後也就不存在了。

四、有無年金方面造成的差距。

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在企業實行的是企業年金制度,在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的是職業年金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內容雖有些不同,但都是對養老保險的補充。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都強制實行了職業年金制度。企業年金制度的規定雖出台較早,但不是一項強制實行的制度,是需要企業與職工一方集體協商確定後才會在企業建立的制度。一般的企業出於減少成本、增加利潤的考慮,是不會去主動協商建立這樣的制度的,因此,大多數企業職工是沒有企業年金的。

退休後,機關事業單位員工會按月領到一筆職業年金,而多數企業員工是沒有企業年金可領的,在年金收入上他們的養老待遇也會有差距。

在年金上會差多少呢?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制度已實行近7年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一員工以每月8000元為基數繳納職業年金,到2021年10月60歲退休時,7年累計的個人賬戶余額為8.0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可以按月領取職業年金580元。

從現在開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時間越晚,其繳納職業年金的時間就會越長,退休後得到的職業年金就越高。假如一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職業年金,平均月繳費基數為8000元,在2044年10月60歲退休時,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就會有34.5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就會按月領到2486元的職業年金,如果算上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的利息,每月能領到的職業年金就更高了。企業如果沒有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退休後企業職工是沒有年金可領的。

那時,沒有企業年金的企業退休職工,只能看著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比自己多領這些2000多元的職業年金了。 在年金上的差距,也就造成了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待遇上的差距。

綜合以上情況,企業退休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保險上的差距,主要是因為雙軌制核算養老金、繳費基數有差距、繳費年限有差距、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有差距、年金制度是否實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機關事業「中人」全部退休完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職工的工資一樣高的、繳費年限一年長了,企業職工也像機關事業單位一樣實行了年金制度了,那麼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金待遇上就不會在差距了,或者說,差距就很小了。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以上是個人了解的情況及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我認為,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退休養老金差距那麼大,大到目前差距仍以倍數計算,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具體講,既有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工資收入水平方面的原因。

先分析與解讀基本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從表面上看,養老並軌改革以後,機關事業職工與企業職工一樣,在計算與核定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上,是大體統一與基本相同的。但是,實際上的差異與區別,仍然是十分明顯與巨大的。比如,退休待遇雙軌制,造成並導致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在初始退休待遇上的巨大落差始終存在,實質並軌的預期目標任重而道遠;視同繳費指數上的政策分野,導致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基本養老金計算與核定結果上的落差不斷加劇,差距鴻溝越填越大,企業職工的視同繳費指數值,繼續幾十年一貫制,仍然按照整數1在忠實地執行著。

再分析與解讀機關事業職工平均收入水平上的原因。上世紀90年代以來,機關事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在明顯的快速增長與發展之中。而且,實際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大大高於企業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而由於企業工資收入水平的決定與形成機制,與企業效益密切關聯。而機關事業的工資收入來源渠道,則完全由國家財政負責買單。由於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工資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必然造成並導致機關事業退休養老待遇上的「多繳多得」。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雖然都是屬於城鎮職工社保,但兩者在待遇上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一、繳費不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不但繳費檔位一樣,最低標準是60%,最高標準是300%。最低繳費年限也都是15年。但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由於經濟效益不佳,職工工資水平較低,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丶繳費金額都比較低。比如繳費基數平均只有60%上下。機關事業單位由於享受的是財政撥款,從業人員的工資有保障,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都比較高。比如繳費基數平均都在100%以上。由於繳費基數、繳費工資上的差別,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待遇也就自然會存在不小的差距了。

二、養老金的構成不同。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為了不讓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養老金待遇吃虧,國家把他們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的正式工齡視同繳費年限,並用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這樣,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基本養老金便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而企業單位由於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幾十年了,目前退休人員中大部分都是「新人",而「新人"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由於養老金的構成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肯定不相同。

三、養老金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退休時,社保局根據他們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繳費金額等數據,統一套進養老金計算公式,一項一項計算出養老金待遇。而10年過渡期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中人",他們退休時要採取新辦法和老辦法對比的方法計算養老金,限高保底。由於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自然存在差距。

總之,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養老金構成、養老金計算方法等等方面的不相同,必定會造成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養老金待遇上的差距。當然,這些問題國家都正在逐步解決。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的養老金差距會逐步縮小的。

企業職工的養老待遇之所以遠低於機關公務員,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 繳費的時間短很多 ,二是 繳費的金額少很多 ,三是 少了一項職業年金 。

2014年之後,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企業職工一樣開始繳納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

只不過,由於參保人群的不同,被細分為 企業職工 基本養老保險和 機關事業單位 基本養老保險,兩種保險基金 分開建賬、分開管理 。

但是,二者的本質都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各項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

第一,兩種保險的 繳費模式 是一樣的,都是用人單位(機關或企業)和個人一起繳納,用人單位的費率是16%,個人是8%。並且,個人帳戶的金額都由個人繳費形成,機關公務員並沒有額外的補貼。

第二,不管是企業職工還是機關公務員, 繳費基數都有限制 ,既不能選擇很高的繳費基數,也不能選擇很低的繳費基數。

目前,兩種保險的繳費基數上下限都是 上年省平均工資 的 60%——300% 。假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那麼繳費基數的上限是18000,下限是3600,哪怕有職工的工資很高,達到3萬每月,也只能按照18000繳納。

這種規定主要是為了 社會 公平,避免基本養老金拉開太大的差距。

第三,基本養老金都由 基礎養老金 和 個人賬戶養老金 組成,計算方法也是一模一樣的。繳費年限越長、平時繳納金額越多,最後的待遇就越高。

綜上所述,兩種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但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少很多的情況確實存在,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以下三點:

雖然公務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2014年建立的,但是,在2014年前入職的公務員的工齡是可以 視同繳費年限 的。簡單來說,就是國家默認你在2014年之前也繳費了。

因此,公務員的繳費年限是很長的,按照20多歲入職、60(55)歲退休,繳費年限至少有30年。

而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短很多:

1、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不願意給員工繳納社保,能拖就拖,能不繳就不繳。

2、有些員工參加社保的意識不強,認為社保沒什麼用,自己不願意繳納社保,更看重眼前的到手工資。

3、雖然養老保險多繳多得,但待遇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個人的付出增幅,導致有些員工繳足15年後就不願意再繳了。

因此,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低於機關公務員。

上面也講到了,繳費基數是有上下限的,下限是上年省平均工資的60%,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一般都給員工選擇 最低的繳費基數 。

例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企業都是按照3600的標准給員工繳納社保,哪怕員工工資1萬也是如此。

除了少部分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高 科技 企業、國企外,絕大部分小微企業都是按照這種模式來的。

而機關公務員就不一樣了,會按 實際的應發工資 進行繳納。假如上一年度的個人平均工資是8000元/月,本年的繳費基數肯定會接近8000元(要剔除某些不能計入繳費基數的地方津補貼)。

而繳費基數越大,計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金額就越多,最後每個月能拿到的基本養老金自然也就越多。

目前,機關公務員都是有補充養老保險的,就是所謂的 職業年金 ,這是國家 強制建立 的,每個月按照個人繳費基數的12%計入個人賬戶,到退休的時候按照個人賬戶余額除以139得到的金額按月領取, 領完為止 。

而企業職工雖然也有相應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就是所謂的 企業年金 ,但不是國家強制建立的,只是 鼓勵建立 。

絕大部分企業為了省錢,根本不會掏錢幫員工增加這項福利。

據我了解,我所在的地級市沒有一家私營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制度。就算是全國,截止2020年也僅僅只有2700多萬企業職工參與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央企(國企)、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

因此,與機關公務員相比,企業職工少了一項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每個月要相差兩三千元。

綜上所述,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雖然和機關公務員的一模一樣,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後能夠拿到手的養老待遇確實相差甚遠,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

不過,國家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正在想方設法逐步解決,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養老待遇的差距會逐漸縮小。

歡迎關注@瑛傑小豬,一起聊聊體制內的小知識。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我們可以發現 養老金差距確實可以體現在養老金計算公式上

企業職工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主要包括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三部分。

機關事業單位計算公式也是包括以上三部分,但是還額外多了一項 職業年金

多出來的職業年金部分,是補充養老機制。一部分國有企業也有企業年金,不過由於企業年金的建立是企業自主為主,所以很多私營個體企業時沒有這樣的制度的。 如果沒有年金制度差不多養老待遇會減少約1/4到1/3左右

(年金制度可能由於個人比較長壽,領取完以後就沒有了,這一點跟養老保險是不同的)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算公式,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乃至全國都是一樣的。

基礎養老金跟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以及社平工資掛鉤 。事業單位職工一般來說工作時間長,繳費年限長;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及其繳費指數和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更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高低跟積累有關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基數高,積累的也會更快一些,但是由於繳費年限短,確實這一部分待遇趕不上企業職工。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也是如此。

過渡性養老金 ,機關事業單位是2014年10月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根據職務級別核定,一般超過1。企業退休人員一般沒有視同繳費指數(一些地區直接按照1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待遇最高的地方。

實際上過去,養老制度僅僅是國有企業擁有。私營、外資經濟和個體勞動者是不享受有關退休待遇的。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才將這些群體納入養老保險。 這個時間是1991~1995年。所以說,現在很多人的繳費年限比較短,而且繳費基數低,養老金待遇也低。

總體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關事業單位視同繳費年限時間越來越短。 最終全部轉化為實際繳費年限以後,大家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會完全相同 ,只不過會多了年金待遇。

機關事業單位是屬於一類較好的工作崗位,就跟各個互聯網大廠和金融企業一樣,工資高、福利好。有條件的年輕人可以努力一把。

是這樣的,企業職工跟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與的都是職工社保,而且也是根據個人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等來計算養老金的,當然,對於2024年以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說,屬於退休中人,在養老金計算方面會採取新老辦法結合的方式,這就跟企業退休職工會有明顯的差別。

不可否認,企退人員跟事退人員的養老金存在一定的差距,像現在大多數的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也就是一兩千塊錢,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大多數在三千元以上的水平。

造成養老金差距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相對比較長,而且繳費水平一般也會比較高;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除了基本的養老金,還有職業年金等補充性的收入,整體的養老金水平就會比較高。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企業職工社保和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並軌以後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計算方法基本相同。比如很多正在運轉的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國有企業,他們按規定交納了養老保險並購買了職業年金的企退人員養老金也有5千多元以上養老金並不比同職級同工齡的公務事業人員的養老金少。

而那些退休養老金比較少的主要是第一種單位沒有按規定給職工買養老保險。為了節省開支,給職工按最低檔給職工買的養老保險。即按當地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買的養老保險。而公務事業人員是按社平工資百分之百繳納的視同繳費給退休人員計算養老金。當然這個視同繳費的錢是由原單位出。如各鄉鎮公務員的養老金由各鄉鎮財政負擔。你看企退按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繳費而比公務事業百分之百繳費,這里養老金就相差百分之四十。同時公務事業幹部基礎工資也比企業職工的基礎工資也更高。他們的實際繳費是按在冊工資(包括績效工資)繳費。他們的實際交費高於社平工資的百分之百。有的達到百分之二百或更多。因此就是按同一種養老金計算方法計算養老金,企業下崗職工繳費也比公務事業少繳了百分之四十。企退人員也比公務員要少百分之四十的養老金

應該是企業人員貢獻小,事業人員貢獻大,網上有人就是這么說的!我想想可能就是這樣的原因吧!

企業單位的視同繳費,應與同時期機關事業單位,且由國家財政代繳的養老費,同一水準。

企業和事業社保現在早已經並軌,基礎養老金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企業和事業差距那麼大呢?下面我詳細的說說。

首先是基礎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統籌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統籌賬戶養老金是個人繳納比例加上100%的和,然後除以200,乘以繳費年限,再乘以當地社平工資。

比如當地社平工資8000,A事業單位按照300%交了40年,B企業按照60%交了15年;那A的統籌養老金就是(300%+100%) 200 40 8000 6400;B的統籌養老金就是(60%+100%) 200 15 8000 960;統籌養老金A是B的六倍多,造成6倍差距的原因關鍵點在於繳費年限和比例。

然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A和B都按照60歲退休,計算公式是余額 139。A的余額8000 3 0.08 12 40 921600,那他的個人養老金就是921600 139 6630;B的個人余額8000 0.6 0.08 12 15 69120,個人養老金為69120 139 497。

最終事業單位的A拿了6400+6630 13030的養老金;企業退休的B拿了960+497 1456的養老金。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A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首先繳納年限A是B的2.67倍,繳納費用A是B的5倍,綜合A交了B的13.3倍的養老保險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充分提現了基礎養老保險的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政策。

PS:部分事業單位除了基礎養老保險,還會為職工繳納補充養老保險,但是大部分企業不會為職工交,這也是企業和事業養老金差距大的一個原因。


Ⅲ 同一單位同一年退休,退休金的差距卻很大,原因出在哪裡

大家交納社會養老保險時個人社保單位會提醒大家一句話,叫著「多交多得,長繳多得」,最初大家都覺得這也是坑騙大家的,都沒有如何放在心裡,可是到了真真正正辦理退休,計發養老保險金的情況下,才真真正正感受到了這句話的認可度,這不是坑騙,反而是社會養老保險與養老保險金中間相互關系的切身體會。

主要表現在退休養老金也是有區別的。退休者的工作任務的歷經不一樣,有的可能是全國勞模,不一樣檔次的全國勞模,有的多次有功頒獎,因此主要表現在在職人員時的薪水(獎賞薪水晉升)也不一樣,退休養老金也會各有不同。機關事業單位,包含老師、醫師等都是有技術職稱的鑒定。二,企業單位中,也是有國家幹部特性,工程項目專業技術人員,她們薪資待遇遠遠地高過下邊的員工。三,薪水基本也是不一樣的,七八十年調資是按百分數調節的,很多人也不享有這一工資待遇。四,公司中的管理人員和一般工作人員基礎工資也是有差異的。五,同一企業,同一離休,退休養老金有差別就不奇怪。

Ⅳ 為什麼退休老人同樣的工齡,養老金卻要相差好幾千元呢

最先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養老金的計算標准,它在於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這三大行為主體標准來定的,自然如果兩個退休老人是同齡的,而且是同一年辦退休,就可以確保社會平均工資這一前提條件是一致的,但前提是需在同一個城市,那樣才算是完全一致的,要不是同樣的大城市,例如一線城市和四線城市相比較二者之間非常明顯也是有差異的,我們都知道沒有任何的對比性。

綜上所述,工作年限同樣,養老保險金相距好幾千元沒什麼問題。最先,工作年限並不等於繳費年限;次之,即便工作年限都是有按照規定交費,繳費年限只不過是危害養老金待遇的一個要素,除開繳費年限外,危害養老金要素還有一些,比如社保繳費基數、離休地社會平均工資,法定退休年齡等。

Ⅳ 農村為什麼和城市養老保險待遇不一樣原因出在哪裡

農村和城市的養老保險待遇是不一樣的,因為農民沒有穩定的工作,需要自己繳納養老保險,這個檔次是比較低,一年可能只需要繳納幾百塊錢或者一千來塊錢。城裡的職工就不會如此,單位是會為他們繳納社保的,是一個月一繳納,一年需要繳納不少的錢,比如說1萬左右。並且職工還是有工齡的,退休之後的養老待遇自然和農民不一樣。不過農民也是很辛苦的,種了一輩子的田,也為國家做出了貢獻,最終卻得不到比較好的養老待遇,這也是需要改善的。

年輕人就想在城市中找穩定的工作,這樣才能領取到比較多的養老金,但是比較難的。

Ⅵ 60歲以上農村老人養老金,為何與城市老人相差那麼大原因在哪

國內男工人的退休年齡通常是60歲,因此不少老人在60歲的時候就退休了,平時以領取養老金為生,但在農村不少老人到了60歲,仍然要不斷的勞作,才能夠維持日常生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村老人和城裡老人的養老金有著比較大的差距。國內在2009年的時候實施了新的政策,農民一般在2009年的時候才開始繳納養老保險,但根據相關規定,只有繳納了15年的保險,才能夠領取足夠的養老金。不少農村老人在這一方面並沒有太多的認識,因此並沒有繳納過養老保險,這也讓不少農村老人每個月只能夠領取100塊錢。

雖然農村的補貼也會不斷上漲,但是上漲的金額是比較少的。不少農村老人的性格都是比較善良的,對養老金並沒有太多的要求,認為只要金額能夠滿足日常開支就可以了,但目前國家仍然在這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隨著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滯留在農村的老人也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懷,需要得到國家的重視。

Ⅶ 繳納的都是同一種職工養老保險,退休時退休金為什麼不一樣

繳納的都是同一種職工養老保險,退休時退休金為什麼不一樣?

大家交納的全是城區職工養老保險,但在退休的時候所取得的退休金不一樣,這樣的問題,事實上它是一個很正常的難題,因為有的員工他可能就是說在所在單位的工作期限非常長,可是2個員工例如同一年離休,那樣總認為他們應該拿到的養老金的待遇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往往在退休之後所取得的退休金待遇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那樣產生那樣差距的一個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他們二者之間的養老金待遇不一樣呢?

閱讀全文

與養老保險待遇差距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區人們醫院 瀏覽:836
敬老院單位鑒定樣本 瀏覽:526
壽縣最好養老院是什麼 瀏覽:735
換駕駛證的體檢證明在哪裡弄 瀏覽:226
沈陽市低保戶怎麼補交養老保險 瀏覽:380
離婚買的車怎麼證明父母出錢 瀏覽:207
徐州職工退休養老保險怎麼發放 瀏覽:105
與父母合戶需要什麼理由 瀏覽:37
老年人國學課程有哪些 瀏覽:154
消防對重陽節 瀏覽:820
社保不讓退休要到哪個部門申訴 瀏覽:888
怎麼算交幾年養老金 瀏覽:386
與孝敬有關的中學生演講稿 瀏覽:927
長壽綠汁有什麼好處 瀏覽:663
既要當個好父親又是個孝順兒子 瀏覽:466
歷史有名的孝順皇帝 瀏覽:638
招生體檢名單說明什麼 瀏覽:276
佛道孝順父母 瀏覽:328
夢到下長壽面 瀏覽:241
老人拉褲子怎麼護理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