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老金替代率我國目前是多少
養老金替代率我國目前是40%左右。
養老金替代率的作用是衡量勞動者前後生活保障水平,比例越高越好。養老金替代率是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一部分,比例越高說明當地養老保險制度體系越完善。目前我國的社保養老金替代率為40%左右,處於比較低的階段,加上企業年金制度推進緩慢,因此退休人員的老年生活並不是十分如意,只能達到基礎保障。
所謂的養老金替代率,指的是退休人員在退休當年領取的養老金與退休前的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貳』 養老金替代率的媒體評論
國經濟網網友賈文和發表觀點:「雙軌制」改革是關鍵
社會各界圍繞養老的話題不斷增多。先有媒體報道多個省市養老金入不敷出,後有勞動力人口首次下降、人口紅利是否消失的討論,2013年9月,清華大學提出的「從2015年開始實施有步驟的延遲退休計劃」則引來網友的無數「板磚」。9月10日又有一則新消息闖入公眾的視野: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測算,2011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9%,低於國際警戒線(55%)。
養老金替代率,也就是退休工資占收入比。它不僅關繫到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且同整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密切相關。作為整個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關鍵點,替代率水平是否合理,反映的是整個制度的安排和政策取向。無疑,我國養老金替代率低於警戒線的現實督促「養老問題」必須要找到解決辦法。
養老金入市也好,延遲退休也罷,個中原因很多且利益復雜。看似一團亂麻,因而我們需要抽絲剝繭,其中現行的養老金「雙軌制」就是這個「線頭」。打破養老金「雙軌制」具有扎實的民意基礎和強烈的現實需求,2013年初,國家再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實現了養老金「九連增」。盡管國家年年為企業退休職工提高養老金,但相較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養老金差距懸殊問題依然突出。
應當承認,正如在職人員的薪資水平不可能完全等同一樣,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必然存在一定差別。但養老金「雙軌制」則是一種制度不公,是在不同社會人群之間形成一道人為的「鴻溝」。這不僅加劇了企業退休人員的不公平感,也不利於形成社會合力,以應對「老齡潮」帶來的養老問題。
養老金「並軌」就是要改革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碎片化」,建立一體化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雖然這會面臨群體間的利益協調很難、事業單位人員擔心待遇會降低、新舊制度銜接不容易、體制性障礙導致難以一碗水端平等問題,但改革的著力點就在於打破這種固化利益群體的限制,破除「權力自肥」機制,沒有「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都將一往無前」的勇氣是不可能實現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個兩千多年以來的社會心理傾向一直存在。在國人的理想還是停留在獲取財富的結果上(均富),而不是關注於機會和權利的平等上的背景下,養老金「並軌」符合當下大多數人的共識。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均收入水平很可能達到12700美元,按照聯合國或世界銀行的指標,將是高收入國家。
『叄』 養老金替代率的發展狀況
多方關注
1999年之前,中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總體維持在75%以上,但是之後呈逐年下降趨勢,已經下降至40%以下,而且不同人群養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異也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在養老「雙軌制」下,機關事業單位仍然沿用財政大包大攬的制度,養老保險替代率確定為90%~107%,而同期佔了人口大部分比例的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僅為不到40%。極為不公的歧視性政策引起了社會廣泛的反對與抗議。
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對全國的企業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統一作重大調整。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國家對養老金替代率的影響不僅表現為政策的投入,而且尤其表現在國家在收繳的養老保險基金外,通過財政支出進行的資金投入。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剛建立城鎮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時就明確了在出現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情況下由財政「兜底」補足的原則,以確保制度規定的養老金替代率的實現。更為典型的則是從2005年起,連續9年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每年提高10%左右,2013年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達1642億元。2010年調整後,全國企業月人均基本養老金達到了1900多元,從而保證了在職職工工資增長的同時企業養老金替代率的穩定。
需要系統性調整
2013年9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對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進行測算,數據顯示,養老金替代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後一直呈下降趨勢,到2011年更是降至50.3%。
按照人社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測算,2011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9%,低於國際警戒線。
養老金標准發放過低受困於多方面,一是養老金調整機制的缺失,使得養老金增長沒有穩定的制度保障,受人為因素影響過大;二是雙軌制運行也成了養老金替代率呈現分化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養老金來源的單一化,讓其增長後續乏力,使養老保障的質量和水平都明顯下滑。
養老金替代率下降需要系統性調整,對症下葯的方法是:盡快建立養老金穩定增長的機制,達到或接近社會平均增長的標准,共享發展成果和改革紅利;還需界定最低的養老金替代率,跌破這個警戒線就必須加速調整,以保證養老的基本盤面不受影響;要採取更加多元的養老保障,使養老收入的渠道更加豐富。要大力實施企業年金制度,給養老收入提供穩定的補充來源,又要鼓勵退休人員參與商業保險,同時應當加強對養老基金的商業運作,使其保值增值讓退休人員分享更多的紅利;另外,必須從養老保險改革破題,破解養老保險雙軌制體制束縛,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
『肆』 湖南省2013年的養老金替代率是多少
一、養老金替代率是什麼?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養老金替代率的具體數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員領取的平均養老金為650元/月,而同年該城市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為1100元/月,則:2002年該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650÷1100)×100% = 59.09% 。
由於我國目前實行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以向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為目的的制度。因此,這個制度設計的基本養老金目標替代率為60%左右。 為提高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水平,彌補基本養老金替代率不足,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的總體方案還同時設計了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的替代率和個人儲蓄性養老金的替代率。
二、養老金替代率怎麼計算?
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層次計算,它包括:個人退休時的養老金與其在職時工資收入之比;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企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行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行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地區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地區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全國退休人員平均退休金與全國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五種。根據工作或研究需要,可採用不同的比值(比率)來說明個人、企業、行業、地區、全國養老金替代率狀況、平均值、縱橫向水平比較和變動趨勢。
『伍』 社保養老的替代率是什麼意思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養老金替代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的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
在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設計中,企業人員繳費滿35年的,退休後養老金目標替代率為59.2%。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員工工作35年後,退休養老金目標替代率為百分之90。
(5)2013年中國養老金替代率擴展閱讀:
養老金替代率的合理范圍
養老金替代率存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因為要保證退休後的基本生活,替代率不能過低,要保證工作期間正常的消費水平(繳費比例不能過高)和國家養老體系的負擔(財政負擔不能過高),替代率也不能過高。
世界銀行認為「對於一個典型的全職工作者,在強制性繳費的系統中,稅後收入的替代率應該在40%至60%,低於40%退休人員在無收入來源下無法維持基本生活水平,高於60%國家養老系統無法負擔,很可能會在未來消減福利。Aaron George Grech(2013)研究發現,OECD國家中有部分國家低於40%,也有部分國家高於60%。國際勞工組織第238號公約認為替代率最低應為45%。
國內來看,我國部分文獻使用兩期跨期疊代模型(OLG)計算出了我國最優社會統籌養老金替代率,部分文獻通過計算滿足我國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的消費支出,測算出了城鄉各自的最低養老金替代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養老金替代率
『陸』 養老金替代率
常用的替代率口徑有四種:
一是制度設計的目標替代率,指連續參保繳費的代表性個體職工退休時養老金相對於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其中代表性個體職工是指,在勞動年齡階段就業、連續參保繳費,工資與同期職工平均工資一致的職工。目標替代率反映制度設計,特別是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的目標保障水平。目前,我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設計的目標替代率約為59.2%,是指以職工平均工資連續繳費35年(含視同繳費年限)的參保人員,60歲退休時養老金約為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59.2%。
二是當年新增退休人員本人養老金實際替代率,指當年新增退休人員本人養老金與本人退休前一年工資的比例。它衡量個體退休前後收入差異。職工退休前一年工資如果是3000元,退休當年養老金領到1500元,其替代率就是50%。
三是全部新增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替代率,指當年全部新增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它衡量當年新增退休人員與在職人員收入差異,反映養老金計發辦法的實際保障水平。由於人員結構原因,譬如一些人繳夠15年就不再繳費,一些人繳費時未按實際工資水平為基數繳納,繳費工資基數較低,這一比率低於59.2%的目標替代率。
『柒』 養老金替代率是什麼 目前養老金替代率是多少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
養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養老金替代率的具體數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員領取的平均養老金為650元/月,而同年該城市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為1100元/月,則:2002年該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650÷1100)×100%=59.09%。決定替代率的基本條件:一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基金的承受能力;二是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三是養老金的增長機制。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捌』 社保養老的替代率是多少
[ 從目前數據來看,2021年社保養老金的平均替代率僅有43.6%。 ]
3月2日,「30歲碩士辭職存100萬到雲南養老」登上網路熱搜,也再度引起了人們對於「養老自由」的熱議。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成為一個共同關注的話題,人們在關注品質養老的同時,也希望能夠早日實現「養老自由」。
那麼,如何實現自由的養老,需要多少錢,還差多少錢?又如何通過理財工具實現養老目標?對此,《花老師財商課》主理人李華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絕對標準的答案。養老是一件很個性橘笑槐化的事情,每個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因人而異。不能簡單粗暴地給出一個時間點,養老的錢不在多,在於年年有餘。『養老自由』靠的不是一時激情,而是細水長流。」
一位UP主在嗶哩嗶哩上發布多個視頻,分享了他在辭職以後的養老生活。這位UP主聲稱已經存了100萬,並辭職到雲南養老,對於這100萬,該UP主還進行了資產配置,包括84萬用於購買年利率為3.5%的儲蓄,這樣每個月可以得到2450元的固定利息;10萬元用於短期理財,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剩餘的6萬元做高風險投資,用於博取高回報。
眾多評論者在羨慕之餘,也提出一些疑問,諸如100萬是否能夠實現「養老自由」,如何進行養老資產規劃等。
事實上,「存多少錢才能體面養老」也是近兩年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答案見仁見智。
「是從30歲開始攢錢,還是從40歲開始;需要攢下的養老金,是100萬還是200萬,抑或1000萬還是2000萬這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每年想圓友花100萬,就有這100萬讓你花。」李華認為,「養老自由」靠的不是一時激情,而是細水長流。
當然,確實有一個指標來衡量未來養老生活的質量,即「養老金替代率」。所謂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
比如,退休前的月收入為2萬,退休後每月領取基本養老金1萬,那麼養老金替代率就是50%。養老金替代率越高,代表退休後的生活質量越高;反之,則代表退休後的生活質量可能會出現下滑。世界銀行建議,養老金替代率在70%~80%才能基本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國際勞工組織建議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准為55%。
而從目前數據來看,2021年社保養老金的平均替代率僅有43.6%。也就是說,僅靠社保養老金還不夠,這也是為什麼作為我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制度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普遍關注。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目前,商業銀行已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超過2400萬戶;銀行保險機構正在有序推出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等多種可供參加人投資購買的金融產品。
李華也建議,可以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每年拿出一部分錢,通過個人養老金賬戶,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挑選符合國家規定的專屬養老產品,如養老存款、養老理財產品、養老基金、養老保險等個人養老產品,一站式滿足養老投資需求。
另外,這位UP主已通過大類資產配置的方法,去構建他的養老資金組合,做到了養老規劃的第一步:讓養老現金流細水長流。比如,他已經算清楚了自己辭職後支出多少錢,入賬多少錢,保持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初步滿足了養老需求。
「但是,要想繼續夯實養老儲備,就要做好養老規劃第二步:讓退休資金缺口不再有。」李華說,這種規劃只能靜態滿足目前的養老需求。一旦儲蓄利率下行,通脹上升,在現金流減少、花費增加的雙重夾擊下,可能會面臨資產縮水等情況。「用來養老的資金,要隨著年齡、市場等變化因素,動態調整,只有如此,才不怕退休金縮水,不讓退休質量降級。」李華說。
她建議,首先要做好養老規劃工具的選擇。養老資金的規劃組合中需要包含以下四種工具方法。第一類工具是醫療保險和重疾保險等保障類保險,第二類工具是年金險、增額終身壽等具備儲蓄屬性的保險,第三類工具是類固定收益的金融產品,第四類是應用大類資產配置的方法去構建養老資金組合。
再來是養老儲備和需求的選擇,如果資金量較為有限,可以按照以上的先後順序進行配置,先配置保險後投資,先覆蓋風險,再錦上添花;如果資金量較多,就必須要進行資產配置規劃,才有可能避免資產的縮水或巨幅波動;如果是剛剛進入養老階段,升圓也仍然可以在市場上尋找到一些適合的醫療保險和年金保險,覆蓋未來一段時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