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保險費征繳現狀

養老保險費征繳現狀

發布時間:2023-11-30 17:38:47

❶ 參保人員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情況

參保人員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按照規定正常繳納費用就可以了。
符合申領條件的人員可以通過電話向申領網點預約或直接前往街道(鎮)社會保障卡申領服務網點申請辦理社會保障卡(包括學籍卡)。申領時需攜帶身份證、戶口簿、申領表(集體戶口市民需要攜帶戶籍所在地警署或派出所開具的戶籍證明)等相關資料。
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辦理資料如下:
1、寫完備的社會保障卡發行注冊申請表;
2、會保障卡發行籌備情況說明;
3、合全國統一規范要求的應用領域和卡內應用文件結構(包括本地擴充的應用領域和指標);
5、地區社會保障卡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
6、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❷ 為什麼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降低了

1月,全國迎來職工社保重要調整!
這是您在祥順財稅俱樂閱讀的第16,001篇
根據國家部署,2022年1月1日起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統一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和繳費基數是全國統籌制度的重要內容。多地社保繳費規則發生了變化!趕緊學習下!
01
統一全國繳費標准
又漲了!
2021年多省陸續發文,明確將逐漸過渡統一全國養老繳費標准,單位部分社保費將增加,員工到手工資也將發生變化!
(1)逐步統一養老繳費比例
2022年1月起,全國各地將統一執行國家核準的參保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調整後,養老保險繳費統一為:單位繳費比例為16%,個人繳費比例8%。
養老繳費金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2022年1月起,廣東、廈門、浙江、四川等地將調整單位養老保險繳費標准,單位繳費比例低於16%的市,統一將調整為16%,對於單位而言,人均繳費金額上漲了!
2021年年底,浙江省發布關於統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政策的規定,明確從2022年1月1日起,統一按職工個人繳費工資之和核定單位繳費工資,單位繳費比例調整為16%,城鎮個體勞動者繳費比例調整為20%。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僱主的養老保險費全部由其本人繳納;僱工的養老保險費,由僱工繳納8%、僱主繳納12%。
本次調整,只是把單位繳費比例由原先的14%,上調整為16%,個人部分保持不變。在繳費基數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社保繳納的單職工社保費用增加了79.74元。
(2)逐步統一養老繳費基數
按照國家部署,統一以「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依據核定參保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上下限。
2022年起,全國各省將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下限過渡至「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的60%。
2021年年底,四川省發布關於統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政策的規定,明確2022年1月起,以全省上年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0%和300%分別作為個人繳費基數下限和上限。
調整後,四川省社保最低基數從3416元調整為3726元,漲了310元!
小編提醒:福建省、廣東省等仍可按照不低於最低工資進行繳費,後續也將過渡至國家標准。但HR需要特別注意關注政策變化,以便及時響應。
02
平均工資影響社保權益?
(1)什麼是平均工資?
社會平均工資,簡稱平均工資,通常指某一地區或國家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全部職工工資總額除以這一時期內職工人數後所得的平均工資。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13號)規定:各省應以本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
(2)平均工資如何影響你的社保權益?
03
調整社保年度為自然年度
目前全國各省對於社保繳費年度的設定暫未統一,存在兩種標 准:①每年7月到次年6月為一個「年度」;②每年1月到12月為一個「年度」。
2022年開始,統一「社保繳費年度」也是國家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一項重要措施。
全國多地也開始調整社保繳費年度,如廈門市從1月起,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度調整為自然年度(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江蘇省也在2021年下半年11月的時候,公布了2022年1月31日—2022年12月31日的繳費基數。
(1)為什麼要關注「社保繳費年度」?
一個城市,同一個年度只有一個繳費上下限標准,每年當地人社局都會更新繳費上下限標准。
因此對於財務和HR來說,需要十分關注當地的「社保繳費年度」,關繫到年度內的員工社保繳費標准調整、補差。同時,個別地區社保跨年度補繳難度加大、產生滯納金,需要財務注意在年度節點,檢查清楚單位參保繳費情況,以免增加企業風險!
(2)忘記調基申報怎麼辦?
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之前進行申報或者忘了申報,那社保基數將上調,這是《社會保險法》中的規定,如果你沒有申報,就按照上一個月基數的110%作為新的申報基數。所以財務們一定關注基數變化。
04
五險一金合並申報
繼北京五險一金合並申報後,上海也於今年開始五險一金合並申報了。
一、 優化企業繳費工資申報流程,實現合並申報、數據互認,每年 4-6 月企業可登錄 上 海「一網通辦」, 點擊「稅費綜 合申報」 欄目,按規定進行社會保險費(包括養老、醫療、失業、 工 傷、生育)和住房公積金繳費工資申報,實現「五險一金」繳 費工資合並申報、數據互認。

二、完善企業繳費工資申報系統,最大化便利企業稅費申報 企業進行「五險一金」繳費工資申報,系統可自動獲取企業基本信息,智能預填申報表數據,逐步實現企業從「填表」到「補 表」、「補表」到「核表」的轉變。
三、各參保單位應在申報期限內按規定申報「五險一金」 繳費工資,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確保參保職 工的合法權益
五險一金合並申報,給企業提出一個什麼需求呢?
如果你要想合並申報,有三大條件要符合才能合並申報,第一個就是信用代碼、社保、公積金必須要一致;第二個就是社保人數一定要多於公積金人數,而且信息是一致的;第三個就是公積金已經完成了匯繳,而且是正常的繳費狀態,不是欠費狀態。只有這三個條件都符合才可以進行合並申報。
05
這些社保變化
這將給企業帶來什麼影響?
1、企業社保成本增加,企業將面臨多重壓力
(1)單位繳費減免「剛性回調」壓力
2020年,全國普遍性開展社保階段性減免,主要涉及到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中小企業免徵,醫療、生育保險單位繳費減征。
2021年,大部分穩崗減負政策仍在持續進行中,社保各項費用都有不同比例的減免,企業還有一定的扶持政策。但2022年,這些減免政策是否延續,仍是未知數。如果不延續,那麼單位繳費減免將面臨「剛性回調壓力」。
(2)政策制度差異「窪地拉齊」壓力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後,窪地地區將感受「窪地拉齊」的壓力。
2、社保合規必要性增加
2021年,國稅總局發了一個通知,提到了很多大數據的聯動:比如在2025年,要實現大數據和稅務的監控、監管的深度融合,2025年要進行全面的數據整合、數據共享,進行數據的風險評估來去看企業的數據。
如果企業全部按照下限來申報基數,那大數據就會算出來企業是有異常情況的,因為不可能企業所有人的員工的工資都是一樣的。所以企業要注意,未來通過數據去比對,通過數據看到異常是作為財務來說要特別關注的。如果五險一金合並申報全國普及,那麼部分企業不為員工交公積金的情況,也很難繼續。
社保基數跟工資是掛鉤的,現在社保費已經全面轉由稅務徵收。稅務部門是有工資數據、個稅數據的,如果再掌握社保數據,那比對起來是非常容易的,只是什麼時間點比對,所以合規從來不是方向的問題,只是時間和時機的問題。
3、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之後,可能讓以前可能存在的重復參保、交錯參保、缺漏險種參保等問題浮出水面,企業需要提前梳理和規范管理內部社保關系。

企業應當對社保擴面全覆蓋趨勢有正確預判,結合企業自身用工實際情況,從被動僥幸走向主動設計,擁抱趨勢,提前規劃用工社保合規管理,梯次消化合規成本,推進參保覆蓋和社保合規。
文章來源:注冊會計師、高頓中級會計職稱,內容僅供讀者學習、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系刪除。

❸ 為什麼現在養老保險要交那麼多

一、養老保險越交越多,是因為社平工資在上漲。養老保險的繳費,是通過繳費基數 X 繳費比例的方式來確定。
繳費基數一般參考社平工資,社平工資每年上漲,那繳費基數也是每年上漲,所以養老金每年上漲。比如說:
青島市2006年使用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是1495元,60%基數是897元,按照個人按照8%比例繳納養老保險的話,一個月繳費只有71.76元。
2020年實際上青島市的繳費工資口徑已經改為山東省的全口徑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2019年山東省社平工資為每月5761.33元),60%繳費基數是3457元,按這樣的基數繳費每月最少需要繳納276.56元。
是2006年的4倍左右,15年的時間繳費增加了3倍,也難怪很多參保人員感覺繳費越來越多。二、你交得多,企業交得更多,養老以後攜棚領到的錢更多。養老金個人繳費比例是8%,企業是16%。企業交的是你雙倍。
很多人都覺得用人單位是資本家,養老保險不就是占資本家便宜的時候嗎?那當然得多交啦,而且多交能多得。
社會平均工資不僅僅是繳費錢數計算因素,也是養老金待遇的計發因素。
你現在把這460存起來,等你辯稿則老了,460可能就變成46了,養老保險可以幫助抵禦通貨膨脹。
參加養老保險,產生的養老金待遇,主要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平均工資×(1+平均繳費指數)÷2×累計繳費年限×1%。這里的平均工資指的是退休人員所在地區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也就是說經濟發達地區的基礎養老保險金,要高於欠發達地區。
而平均繳費指數指的是參保人選擇的繳納比例。一般來說繳費指數在60%-300%之間。從這里也能看出,社保的繳費比例越高,相應的基礎養老金也會越高。
例如,小李退休時,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是6500。虎虎的繳費指數平均值是0.7,累計繳存了15年(下面計算時,為了簡化計算過程,沒有考慮利息)。
基礎養老金=6500*(1+0.7)/2*15*1%=828.75。個人賬戶養老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金額÷養老金計發月數。我們繳納社保時,一部分會進入我們的個人社保賬戶,一部分會進入國家統籌賬戶。我們個人賬戶的部分,直接影響退休養老金的計算。
當然,一般來說各地的繳費比例也是不同的。畢竟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養老金計發月數和我們退休的年齡有直接的關系,退休得越晚,計發月數就越少;退休的時間越早,計發月數越多。
一般來說,退休計算的計發月數是139個月,即按照60歲退休而確定的。這個時間,是由國家統一規定的,我們個人不能自由選擇。
例如,虎虎社保的個人繳納比例為8%,社保的計算基數是5500。虎虎選擇在65歲退休。
個人賬戶養老金=5500*8%*12*15/139=569.78。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每年也會根據相應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計發一次利息。
2016年開始記賬利率由國家統一公布,是高達8.31%。相應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2020年最低,但是也高達6.04%,這可比我們投資理財待遇收益要高得多。個人賬戶里的余額,如果沒有領取完畢可以繼承。所以,早點繳納養老保險也是非常劃算的。
三、沒到退休年齡就去世了,或者是沒領完139個月養老金就去世了,你交的錢的余額都會還給你,還會另外給2筆錢。很多人不想交養老保險,是因為覺得自己活不了那麼久,那不就沒用了敬侍。
我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計發月數是139個月,也就是個人賬戶中的錢分139個月發完,按照60歲退休計算,職工領自己的錢要到71.5歲才能領完,在此之前死亡的,個人賬戶里的余額都可繼承。
要是沒到退休年齡就去世,你交的養老金都會給家人繼承,就當存定期了。還能另外多領2筆錢。
第一筆,喪葬補助金
喪葬補助金,主要是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的兩種喪葬補助金。
其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的喪葬補助金,各地並不相同,有的採取固定金額包干制,有的與平均工資掛鉤。
典型的比如北京,喪葬補助金是5000元。山東喪葬補助金是1000元。深圳市發放三倍的上年度月平均工資。而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去世,一些地方也有喪葬補助金,一般是跟當地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掛鉤。
比如浙江城鄉居民喪葬補助金是發放20個月的基礎養老金。寧夏和內蒙古城鄉居民喪葬補助金發放12個月的基礎養老金。第二筆,撫恤金
從人員類型來看,機關事業單位、企業人員的撫恤金標准,是有差異的。
先來說一下機關參保人員,根據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有關問題的通知,如果是病故,那麼就是發放40個月基本工資,再加上2倍的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如果是烈士或因公犧牲,那就是20倍。
再來看一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根據《關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辦法的通知》,病故發放20個月的基本工資。如果是因公犧牲,則是40個月。
至於企業退休人員,撫恤金標准全國沒有統一規定,各地不同,有的地方跟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掛鉤。
舉個例子,山東的撫恤金是十個月的上年度平均工資。深圳規定撫恤金標準是,供養親屬為一人的,支付6倍上年度社平工資;供養親屬為兩人的支付9倍;供養親屬為三人及以上的支付12倍。這些關於養老金的信息,你也可以了解一下:
如何看待國家試點推出個人養老金制度?養老保險沒有交滿15年怎麼辦,之前交的錢會退給個人嗎?養老保險中間斷交一個月怎麼辦?不補繳有什麼影響?養老保險真的是交的越多越虧嗎?按城市最低繳費標准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到第能領多少養老金呢?

❹ 養老保險多省收不抵支改革18年為什麼錢不夠花

養老保險多省收不抵支改革18年為什麼錢不夠花
核心提示:人社部將多措並舉增強基金的支撐能力。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進一步拓寬基金籌資渠道,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此外,還將採取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強籌資能力。
人社部將多措並舉增強基金的支撐能力。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進一步拓寬基金籌資渠道,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此外,還將採取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強籌資能力。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展。
新一輪養老保險改革大幕徐徐拉開。
按照今年全國「兩會」定下的時間表,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年內出台;延遲退休方案今年制定,明年上報,2017年正式推出;加之現已發布的養老金投資運營方案、機關事業單位並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合並等三項方案,這五項改革構成了未來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框架。
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胡繼曄將這一攬子改革視為繼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養老保險改革的新階段。
然而,自1997年我國正式確立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至今,去年出現了當期繳費收不抵支,而且按照去年1.9萬億的支出來測算,若不注入新的資金入池,以目前3.5萬億養老金存量,十幾年後就會用光。
並軌沖擊
2004年,由於當地國企改制,李莉(化名)從已工作了16年的繅絲廠下崗,進入一家民營企業再就業。她只記得當年退休時領出了一張社保單,但到自己退休時究竟能換出多少錢,她也摸不著頭腦。
李莉只是制度轉型浪潮中的一個個體,但不清楚這筆賬該怎麼算的人絕非她一個。上世紀90年代,由於經濟體制改革導致大量國企倒閉,所謂「單位」不復存在,原有依靠單位保障的制度難以為繼,養老保險制度便從單位保障轉為社會保障,並由此建立了我國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簡稱統賬結合)的制度。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在《中國通脹結合養老保險現狀、問題與出路》一文中將現行制度建立的原因總結為,正是「國企改革催生了中國社保體系的誕生」。
當時,通過個人繳費的引入,建立了養老保險三支柱模式;並通過其後1995年、1997年的兩份文件,正式確立了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的統賬結合制度。
按照制度設計的預想目標,社會統籌部分是要體現公平,實行現收現付制;個人賬戶部分是要體現激勵,實行積累制。
「一個養老保險制度,運行了20年目標都沒達到。」鄭秉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評價說,因為看不見個人賬戶的影子,實際個人賬戶也變成了社會統籌的一部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由國企改革而建立的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對於後加入體系的私營企業等非國有部門,以及處於流動狀態的農民工來說,適應性較弱。
隱形缺口有多大?
李莉在臨退休之際也陷入了困惑:企業和自己已經繳納了養老保險,大家都在說財政每年還會補貼養老保險,既然這樣為什麼還會不時有資金缺口這一說法?
來自人社部公報等資料顯示,自1997年統賬結合制度確立以來,國家財政就開始補貼養老保險,從當年的2億,到1999年的168億,再到2007年的1157億,截至2014年的這18年內,各級財政共為養老保險補貼了近2.2萬億。
另一端,在賬戶的收支結余上,截至2014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存量為31800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存量為3845億元,兩者共計約3.5萬億。
總盤子似乎結余很多,但從當期收支來看,實際2014年拐點已經出現,當期養老金首現收支赤字(詳見21世紀經濟報道11月19日5版《養老金年度收支現赤字,不改革十幾年後耗盡結余》)。這昭示著當期收支渠道已枯竭,是依靠部分存量資金運行。
然而,更令學者們擔心的是,養老金明賬之外的隱形債務問題。所謂隱形債務,意味著真正的支付壓力只是被延後了而已,尤其是當擴面征繳的人群進入退休階段時,支付缺口將更加顯現。
中國社科院2014年發布的《現行統賬結合模式下隱形債務預測與測算》報告顯示,以2012年為基準,社會統籌賬戶的隱形債務為83.6萬億元,個人賬戶的隱形債務為2.6萬億元,合計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賬結合制度下的隱形債務為86.2萬億元,佔2012年GDP的比率為166%。
「不管怎樣,一個事實是現有隱形債務依然很大。」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這么大規模的缺口償付不起的話,只會導致「大規模違約」,要麼就是延遲退休,減少領取養老金年限;要麼就是通脹,拿到手的退休金縮水。
在他看來,之所以會存在隱形債務問題,一方面是待遇確定型支出所帶來的新成本,簡單理解就是不管當期收入結余多少,但養老金支付還是要以即期社會平均工資為發放基準。這也就帶來了退休金支付單位金額上的增加;此外,由於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領取養老金人數增加,相應領取水平和領取人數雙雙增長,無疑加大了總體支付壓力。
而在聶日明看來,另一個更深層次問題,則是1997年制度轉軌時的歷史遺留成本,拖到了現在。
企業員工在制度轉軌前,養老保險採用現收現付模式,單位和個人都未曾繳納養老保險,當從企業支付養老金向統賬結合模式轉變的過程中,並未補償這部分錢。
國家一度試圖解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先後在13個省市試點做實個人賬戶,但是效果甚微。
多措並舉籌資金
原本寄望歷史轉軌成本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縮減,然而,隨著新進入養老保險體系繳費人群增速放緩,目前來看,隱形缺口在不斷膨脹。
這一點在省份結余上更為明顯。財政部2009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報告顯示,當年在扣除財政補貼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年收支出現赤字的省份為13個;轉眼到2014年,赤字省份增至22個。這意味著,全國近七成省份已出現虧空預警。
在聶日明看來,之所以資金吃緊問題現在越來越嚴重,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錯過了改革時機。
按照胡繼曄的分析,從1997年一直到現在,養老保險都處於擴大征繳面的過程,現在基本覆蓋了勞動人口。
擴面意味著當期養老保險收入的來源增加。尤其是對於尚未消化轉製成本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而言,在2002年-2011年內,參保人數基本每年以5%的增速在增加;同時相應的當期結余每年也都穩定在以10%的速度增長,其中在這10年中更是有6個年頭結余增速在30%以上。
「在社保黃金(1055.90,-14.10,-1.32%)期,有源源不斷的繳費人進來,這為養老保險提供了穩定的收益;而且當時正處於『入世』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國企效益也很好,恰是改革的好時機。」聶日明說。
他認為,反觀現在,過去10年帶動職工參保人數快速增長的農民工,現在進城速度已開始放緩。
近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回應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和部分省份養老金發放問題時表示,2014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當期養老金支出大於基金征繳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養老金待遇水平連續上調,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齡化效應逐步顯現,參保人員中退休人數增速高於繳費人數;部分地區撫養比較高,負擔較重。
在浙江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何文炯看來,要按照公平的原則和「抑峰填谷」的思路,嚴格控制高保障人群的基本養老金標准,穩定中保障人群的基本養老金標准,提高低保障人群的基本養老金標准,並正確引導社會公眾形成理性的預期。
據悉,人社部將多措並舉增強基金的支撐能力。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進一步拓寬基金籌資渠道,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
此外,還將採取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強籌資能力。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展。
相關新聞:養老金滾存結余超3萬億仍心裡沒底財政補貼超2萬億
日前,財政部公布了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數據。總體上看,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超過5萬億元,「家底」還是很厚實。
然而,數據的公布卻引發了社會熱議,特別是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情況表示擔憂,甚至有媒體驚呼「養老金收不抵支缺口很大」。那麼,養老金收支情況究竟怎樣?到底存在不存在資金「缺口」?百姓未來養老有沒有保障?
養老金待遇連年提高和人口老齡化正在使中國養老保險制度「隱形債務」加速顯性化。
由於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層次非常低,雖然成立了省級調劑金制度,但對於一些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勞動力輸出地區,養老金支出的壓力非常大,必須靠財政轉移支付才能「保發放」。本報近日報道了這一情況之後,引發了民眾對於財政增速下滑之下養老金問題的關注。
剔除財政補貼,養老保險支出高於收入,未來將存在缺口
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基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險」。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大頭」,資金量佔到整個社保基金的六成左右。
先來看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相關數據:
2014年,本年收入2327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187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本年支出19797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其中,基本養老金支出19045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本年收支結餘3476億元,年末滾存結餘30376億元。
「算大賬的話,去年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是2.3萬億元,支出不到2萬億元,收支相抵還有結余。」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分析,當年的結余有3476億元,加上往年滾存的結余,總的剩餘資金超過3萬億元,養老金發放應該不成問題。
既然養老金年年有結余,而且「余錢」高達3萬多億元。為啥社會上還會屢屢傳出養老金「收不抵支、缺口很大」?
實際上,分歧出在「細賬」上。有觀點認為,雖然去年養老保險總收入是2.3萬億元,但如果剔除其中的財政補貼部分,保險費純收入是1.8萬億元,支出卻是1.9萬億元,明顯「收不抵支」。再有,收入的增速是11.9%,支出的增速是18.4%,這么下去「余錢」會越來越少,終有一天養老金會出現缺口。
「同一個問題,放在不同的時間段或特定條件下考量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白景明認為,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由單位繳費、個人繳費和財政安排的部分資金構成的。這三部分收入加起來,肯定是「收大於支」。現階段,人們不必過度擔心資金問題。
支出因素增多,現階段不能靠提高繳費實現收支平衡,要推進全國統籌
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年均增長18.6%,收入年均增長12%,支出比收入增幅高出6.6個百分點。支出增長比例均明顯高於收入增長比例,意味著錢流進來得慢、流出去得快,即使加上財政補貼,也難以實現自我循環。
造成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什麼?「主要是養老金支出的因素在增多,養老金的征繳卻並沒有提高。」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分析,我們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於上世紀90年代,在此之前企業和職工並沒有養老保險繳費,但這些職工進入新的養老保險體系後,退休是要從裡面領取養老金的。隨著這部分「老人」逐步進入退休年齡,領取養老金人數增多,未繳費造成的缺口開始顯現。還有,這些年保障水平明顯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月平均水平2015年達到2200多元,是2010年的1.7倍,這塊支出也在增長。
「我國養老保險的法定費率,是企業繳納工資收入的20%、職工繳納8%,合計達28%,在世界上也屬於較高水平,通過上調費率來平衡收支不現實。而且,上一代人未繳費造成的『窟窿』,全部由下一代人來彌補的話,會造成在職職工繳費負擔過重,出現代際間不公平。」鄭秉文表示。
看來,靠提高繳費來覆蓋支出達到收支平衡,在現階段還難以實現,財政補貼或其資金支持是必要的。在一些地方,出現養老金繳費不足時,為「保發放」都是由財政「兜底」,把差的錢補上。但這樣的「兜底」只能救一時的急,長期來看風險更大。因為養老金每年繳費多少、領取多少、需要財政補多少,沒有一個精確的測算。差多少補多少、走一步算一步,不但讓財政難以「兜底」,也讓公眾心裡「沒底」。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社會保險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政策設計要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的變化,需要往後想5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養老保險必須堅持精算平衡,不能把缺口完全留給公共財政,實際上是留給其他納稅人,否則不僅不公平,也帶來公共財政不可持續。
養老金收支不平衡,在地方政府的「賬面」上表現得更為明顯。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披露,2014年河北、黑龍江、寧夏三省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金支出大於收入,收支平衡壓力加大。而在廣東、山東、北京、浙江、江蘇等省市,養老金累計結余則超過了1000億元。
鄭秉文表示,在沒有實現全國統籌的條件下,每年的結余都沉澱在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收不抵支,這讓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承受更大壓力。
「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是實現收支平衡的主要途徑之一,應當加快推進。」鄭秉文認為,按照目前的管理體制,養老保險基金分布在省、市、縣三級,其中市縣兩級統籌單位有1000多個。統籌層次太低,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它帶來很多弊端,比如養老金區域分化嚴重,勞動力跨地區流動困難,局部保障風險加大等。
13年財政補貼養老金超2萬億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20日在回應部分省份養老金發放問題時表示,2014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當期養老金支出大於基金征繳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養老金待遇水平連續上調,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齡化效應逐步顯現,參保人員中退休人數增速高於繳費人數;部分地區撫養比較高,負擔較重。
記者查閱歷年統計公報得知,自2002年至2014年,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已經超過了2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佔主要部分。
李忠表示,從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支出情況看,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基金總收入超過總支出2100多億元,絕大多數省份基金累計結余額都超過8個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額,基金運行總體平穩,能夠確保當期養老保險待遇支付。
李忠在20日表示,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渠道中,財政補助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對於少數歷史欠賬較多、基金支付能力較弱的老工業基地省份,國家將繼續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力度。
自1995年「統賬結合」的養老金制度地方試行、1997年全國統一實行以來,政府一直試圖用維持高費率和設立過渡性養老金這兩種「體制內消化」的方法來償還轉製成本。從目前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趨勢來看,留給這種辦法的空間已經不多了。
雖然全國有22個省份當期征繳收入不足以支付當期支出,但不會直接影響到養老金的當期發放,其原因在於財政補助是養老金的法定籌資渠道,征繳收入必須加上各級財政補助,養老金的收支才能保持平衡。
人社部從2002年開始在年度的統計公報中單列各級財政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助情況。統計公報顯示,2002年中央財政補助為408.2億,到2014年,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已經達到3548億元。
根據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計算,從2002到2014年這13年間,各級財政的補助養老金金額達到了20748億元。
從補助金額增長的情況來看,從400億元到2000億元用了9年,2011年突破2000億(2272億元)後,2013年就突破了3000億元(3019億元元)。根據財政部公布的《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情況》,今年預算的財政補助為3671.2億元。
從財政補貼的結構來看,中央財政是絕對主力。根據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今年7月公布的《中國社會保險年度發展報告》(下稱《報告》),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占整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比重保持在12%~13%,地方財政佔比為1%到3%。
從報告公布的數據來看,與中央財政補助大幅增加不同,地方財政對養老金的補助呈現小幅下降的趨勢,2009年為318億元,2014年降為282億元。
報告顯示,2014年,企業養老保險地方補助為282億元,占總收入1.2%,地方財政投入在10億元以上的有重慶、上海、遼寧、天津、江蘇、湖北、湖南七個省份。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近日表示,下一步要豐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來源渠道,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此外,還要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從「暗補」到「明債明還」
「統賬結合」制度建立之初,這種應對轉型成本的方式被稱為「體制內消化」。
一位參與制度設計的人士稱,當初選擇「統賬結合」制度模式時曾經充分考慮過轉製成本的問題,並提出三種償還模式:一是完全由財政負擔;二是劃撥部分國有資產;三是體制消化。鑒於當時的財政狀況不佳,劃撥國有資產在操作上缺乏手段,最終選擇了第三種方式,通過高費率來增加基金收入和過渡性養老金對個人空賬進行補償。
從目前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情況來看,這種「體制內消化」的模式已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早在2008年,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與全國200多位專家教授和200多位各級官員共同參與完成了《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下稱《戰略》)。當時,他們已經提出,轉製成本是制約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改革與健康發展的瓶頸。
《戰略》稱,在確保養老金發放的前提下,轉製成本沒有顯性化,但卻給國家財政帶來了長期的隱形壓力,雖然現階段各級財政對養老保險基金有一定程度的補貼,客觀上化解了一部分轉製成本,但沒有在性質和目的上給予明確,是一種「暗補」而不是「明補」。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教授李珍認為,雖然財政從2000年就開始由少到多補貼養老保險制度,但是轉製成本已然是一筆糊塗賬,沒有人說得清這筆補貼是不是足夠履行政府的義務。
李珍建議,應盡快明確政府對經濟體制轉型引起的養老成本的責任,計算政府責任總量並建立償付的機制,「明債明還」。
《戰略》建議,盡快明確財政資金對消化轉製成本的責任,使財政補助從暗補變為明補,同時利用國有資產收益來拓寬化解渠道。(完)(國搜財經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日報、人民日報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養老保險費征繳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職工退休可以請吃飯 瀏覽:854
老年人的野戰視頻 瀏覽:938
長壽花少了怎麼辦 瀏覽:261
婚後不讓給父母買房怎麼辦 瀏覽:225
考駕照時體檢在哪裡做 瀏覽:985
老人家腿不好怎麼辦 瀏覽:290
沒有檔案能有退休金嗎 瀏覽:819
體檢是陽性怎麼回事 瀏覽:170
高考體檢采血抽多少 瀏覽:465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定義 瀏覽:295
老人家大便出好多血 瀏覽:301
陸退休後移民香港工資社保怎麼辦 瀏覽:157
新昌養老院什麼時候開放 瀏覽:319
男同志體檢查什麼 瀏覽:858
敬老院才藝表演小故事 瀏覽:581
青島退休人員年審 瀏覽:476
長壽路小區哪裡買菜便宜 瀏覽:400
養老院手巾 瀏覽:248
怎樣在手機上交養老保險 瀏覽:68
世界哪個退休年齡最早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