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養老金的缺口與空賬
2012年12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在北京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城鎮職工養老金收不抵支省份達14個,收支缺口達767億元,高於2010年。
報告顯示,在32個統籌單位中(31個省加上新疆兵團),如果剔除財政補貼,2010年有17個收不抵支,缺口達679億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卻高於2010年,2011年達767億元。《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
養老金缺口在哪裡呢?缺在個人賬戶。養老費有兩部分組成:個人和企業分別按照職工本人上年工資總額的8%和20%繳納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基金的保險費為個人繳納的8%,企業繳納的20%全部劃入現收現付的統籌基金,但是實際運行中,個人賬戶基金被用於社會統籌賬戶的資金支出,出現了「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問題。
2015年6月30日,人社部發布的「2014年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在剔除財政補貼後,全國養老金「虧空」正在逐年擴大。而2015年在全國30多個省份中,其實已有18個省的養老保險征繳收入是大於支出的,其中又以黑龍江的「虧空」最大。
2015年底,財政部公布了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數據。總體上看,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超過5萬億元,「家底」還是很厚實。2014年,本年收入2327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187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本年支出19797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其中,基本養老金支出19045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本年收支結餘3476億元,年末滾存結餘30376億元。 第一原因就是轉製成本。1997年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確立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由現收現付制過渡到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這時就有兩類人的養老金存在了問題,一類是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他們沒有個人賬戶。另一類是改革前參加工作而改革後退休的「中人」,他們的個人賬戶建賬時間短。而政府不能讓這兩類人因為制度轉化而無法領足養老金,所以直接挪用在職職工的個人賬戶資金,導致了個人賬戶空賬運行。
第二個原因就是人口老齡化。中國早在2000年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來自金羊網數據,到2020年60歲以上老人占社會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18%,到2034年將達到22.8%。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快速發展的階段,人口老齡化沖擊下中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我國財政造成巨大的負擔,從2017年起養老金要求的財政補貼將持續上升,至2050年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當年財政支出的20%以上。
第三個原因就是較為單一的投資渠道。養老金投資渠道非常狹窄,除了銀行和國債,幾乎沒有其他渠道。而我國的存款利率總體上不敵通貨膨脹率,實際為負利率的銀行存款處於貶值狀態。而大部分投資國債,也只是投資中短期的,真正能實現增值的長期國債處於空白。
除了以上三方面原因,企業中拖欠、拒繳現象嚴重;社保體系改革前,國企未能足額為國企員工繳納養老金;養老金挪用等也是造成空賬的原因。 第一,足額徵收並擴大徵收面。一方面要使得參保的企業數量逐漸增加。由於中國養老保險的繳費率高,導致應該繳納養老金的企業逃避規定的養老繳費支出,由於近幾年政府積極引導、支持,企業參加統籌的積極性也正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國養老保險的覆蓋率正逐步提高。2009年下半年,國務院決定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011年啟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到012年9月底,城鄉參保人數達到4.49億元,參保率超過83%,其中領取養老金人數達到1.24億人,發放率超過95%,使我國成為世界上覆蓋面最多,受益面最廣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體制初步形成。
足額徵收並擴大徵收面:一方面要使得參保的企業數量逐漸增加。另一方面,中國養老保險的覆蓋率逐步提高。
第二,做實個人賬戶。首先要界定個人產權。這是做實個人賬戶的前提。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混賬」管理。這就為社會統籌賬戶挪用個人賬戶資金提供了制度漏洞。個人賬戶「空賬」不能激勵人們繳費積累個人賬戶,有回歸到現收現付制的危險。個人賬戶資金是來自個人繳費,用於職工個人退休後養老金支付,具有完全積累性質。社會統籌賬戶資金來自企業繳費,用於現有退休職工養老金支付,具有現收現付制性質。不同資金來源和性質的賬戶應該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政府應當明確個人賬戶產權歸個人所有,任何部門都不得擠占挪用,個人有權選擇競爭性的基金管理公司為其投資。這樣做可以保障個人賬戶基金的安全性,使「統賬結合」真正落到實處。目前我國政府一方面要給個人賬戶適當補貼,另一方面要加大個人賬戶的資金投資運營,盡快縮小缺口。
第三,繼續推進國有股劃撥工作。2009年印發的《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中詳細介紹了國有股轉持的含義和具體方式。國有股轉持是指含國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時,按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將上市公司部分國有股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將國有股及國有企業利潤作為全社會的資本收入進行分配,可以統籌社會財富,補充社保基金的資本金,有利於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多種渠道籌集社保基金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養老金缺口的實際行動。然而,在當時統計的131家符合轉持條件的公司中,截至到2010年3月履行轉持義務的只有57家。因此,政府應該繼續出台相關細則,解決存在的操作問題。
第四,擴大養老保險金投資范圍。人社部2012年4月25日召開2012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人社部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模式、管理機制、政策措施等進行深入研究,抓緊制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促進基金保值增值,維護廣大參保人的切身權益。
2011年底以來,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等人多次呼籲養老金入市。2012年廣東省積累的養老保險基金1000億元委託社會保險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這里需要注意的有:一是廣東的養老保險基金積累結余比較多,將1000億元委託全國社會保險保險基金理事會運營。二是它是委託運營,委託期是兩年。三是人社部正在研究制定全國的基本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管理辦法,要對委託投資運營的問題進行統一的調整。四是投資運營是經過嚴格的程序。養老金入市應該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
養老金要想提高資金運用的收益率,又想保值增值,必須進行多元化的投資。投資組合理論研究在不確定結果的條件,理性的投資者應該怎樣作出最佳投資選擇,把一定數量的資金按合適的比例,分散投放在許多種不同的資產上,以實現投資者投資者效用最大化的目標。當投資組合中既包括股票、債券、存款、基金等金融資產,又包括房屋、土地、商品等實物資產時,一般被稱為資產組合。投資實踐表明:即使是由兩種完全正相關的金融資產構建的組合,在大多數情況下其標准差也比單項金融資產要小。
第五,延長退休年齡。這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辦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不逐漸延長退休年齡,工作周期在人的一生中便會持續縮短,將造成日益巨大的人力資源投資浪費。勞社部發〔1999〕8號通知指出: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2012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提出,我國應逐步延長退休年齡,建議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延遲退休主要是應對養老金不足的問題,有專家測算,退休年齡每推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就增加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約20億元。人社部稱推遲退休年齡勢在必行,對不同群體差別對待,小步慢走地推行。
在我國加快走向老齡化的情況下,養老金危機難以迴避。我國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根據我國實際,結合財政、金融和稅收體制改革,制定並健全適應我國的有關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對資金來源、運用方向、增值渠道、收支程序、政策監督等都要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規范操作行為,建立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社會養老金的缺口問題。
㈡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影響養老金發放嗎
專家回應:空賬不是養老金虧空,不影響養老金發放;只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中國能養活自己的老年人有關養老金虧空的另一說法是,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達2.2萬億元。空賬等於養老金虧空嗎?對此,鄭秉文說,「個人賬戶空賬與養老金虧空不是一回事。空賬並不影響當前養老金的發放,它潛在影響的是未來,即未來老齡化帶來的制度支付能力和下一代人的繳費壓力。」唐鈞說,我國實行社會統籌加個人賬戶的養老保險制度,因為歷史原因,多數個人賬戶只是一個名義賬戶,但是等到人們退休時,政府都要按照社會統籌加個人賬戶的計算公式來發放退休金。因為我們建立的是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負擔的養老保險制度。那麼,隨著老齡化的到來,政府的養老保險支付能力會不會降低?唐鈞認為,「現在總是講幾個人養幾個人,這其實是局限在『保險』的框框中算計收多少錢、發多少錢。如果從社會分配的高度去看社會養老保險,除了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還有很多籌資手段,如財政補貼、國有資產補充等。」胡曉義也表示,面對人口老齡化,一是不怕,堅信只要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中國任何時候都能養活自己的老年人,而且會讓他們生活得越來越好;二是認真對待,必須立足於國情不斷探索,抓緊進行制度、政策、資金安排的准備。雖然空賬問題不必擔心,但專家們同時也指出制度存在的問題。鄭功成強調,「目前有一個大家忽視的問題是,本來應當現收現付的社會統籌基金在一些地區出現大量結余,這是制度結構的異化,它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權益公平、費率公平與可持續發展。」有社保方面的疑問,請咨詢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㈢ 養老金空賬的產生原因
(一)空賬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現規模
1.個人賬戶空賬產生的原因「空賬」問題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1993年,在全國十四屆三中全會上相關代表提出,中國要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賬戶制度由此確立。然而已退休的職工(即所謂的「老人」)和在實施個人賬戶制度以前較早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即所謂的「中人」),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並沒有個人賬戶的積累,但養老金需要支付。
因為我國自1997年開始就一直實行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混賬管理」的財務管理制度,也就是說將兩個賬戶混合管理,所以,這就給個人賬戶資金向社會統籌賬戶轉移提供了機會和可能。為了解決已退休職工(即所謂的「老人」)的養老金支付問題,社會保障機構就利用「混賬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職職工個人賬戶中的資金,長期以來,由於不斷地透支個人賬戶來填補社會統籌資金的不足,於是就導致了個人賬戶的空賬。
2.現個人賬戶「空賬」的規模
近幾年來,我國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在急劇擴大,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和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測算與管理」的報告指出,在未來50年裡,城鎮在職職工與退休職工的撫養比將由3.65:1提高到1.87:1;社會統籌基金總缺口將達到1.8萬億,平均717億。個人賬戶空賬的空前大的規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埋下了很多隱患。
(二)個人賬戶「空賬」埋下的隱患
個人賬戶「空賬」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積累制的轉變,並將養老金的支付風險轉移到了後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降低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
首先,個人賬戶的「空賬」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完全積累制的轉變。這種轉變勢必會影響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完全積累制的實現,最終只能使新的養老保險制度停留在表面,無法發揮根本性的作用。
其次,個人賬戶「空賬」問題使得養老金支付風險被留給了下一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個人賬戶的無積累——「空賬」問題就是將養老金支付風險轉移給了後代,風險的轉移使得人們的繳費意識降低,由此各種顯性、隱性逃費的現象就會出現,而逃費又會引起低征繳率和高繳費率的惡性循環,影響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同時造成基金收入小於基金給付需求的狀況,給社會保障制度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也增加了基金增值的壓力,使得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以及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得到影響。
㈣ 我國個人賬戶"空賬"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請相應的挑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
對於個人賬戶空賬,也就是賬戶內顯示有具體金額,但在實際情況領取的時候,是沒有錢的,這就是所謂的空賬。
產生原因:
(1)「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進行「混賬」管理。由於我國當期的社會統籌基金不夠給以前的老年人發放養老金,所以採取了「混賬」管理的模式,由於社會統籌賬戶採取了現收現付制,從當代人收取的保險金遠不夠給上一代人支付養老保險金,所以就採取了挪用「個人」賬戶的積累基金來為上代人發放養老金的做法,致使「個人」賬戶空賬嚴重。雖然從規定上來講,由於「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的基金功能不同,應當分開管理與收益,但是實際上許多地區這兩種繳費全部都進入了養老保險基金賬戶,兩種模式的收支混合在一起運作,基本上分不清哪部分屬於社會統籌賬戶,哪部分屬於個人賬戶。使得社會統籌賬戶能夠不斷地挪用個人賬戶的資金。
(2)老齡化速度加快,退休年紀較低。我國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並且由於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所以同期進入老齡化的人口數量突然激增,這給養老保險賬戶帶來突然的壓力。並且老齡化速度加快,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養老保險基金,這就加大了養老保險的開支。並且我國當前的法定退休年紀為男滿60周歲,女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而從事特殊勞動的行業,退休年紀為男滿55周歲,女滿45周歲。由於我國近些年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醫療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國的人均壽命大大提高,我國退休年齡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養老保險賬戶的壓力。
(3)養老保險基金運作效率較低,收益率差。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益率較差,這是給養老保險賬戶帶來巨大壓力的另外一個原因。由於我國缺乏一部全國性的養老保險單行法律,所以對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個人賬戶的基金收益十分低下,並且經常存在著被挪用的現象,而對挪用養老保險基金賬戶的行為卻得不到有效地處罰。
解決空賬問題的措施
1.加強立法與監督缺乏統一有效的全國性養老保險單行法律是造成當前我國養老保險賬戶出現空賬的主要問題之一。當前應該加強立法,出台一部全國性的養老保險單行法律,對養老保險的各項運行進行詳細的規范,使得各項事務都有法可依。國家還要通過立法,充分地劃分國家、企業、個人之間的責任,防止三者之間互相推諉。同時要加強對養老保險賬戶的監督,不僅僅要加強內部監督,還要從外部監督入手,進行多部門聯合監管,提高監管的透明度,堅決杜絕養老保險資金被挪用的現象發生。
2.加強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 由於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不完善,才導致了今天個人賬戶空賬局面的出現。要加強對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與完善。採取社會統籌基金、個人賬戶基金共同承擔風險的多支柱支撐模式來分散風險。雖然這兩個賬戶具有互濟性,但是兩個賬戶基金各有各的用途,應當做到分開管理。國家應當在養老保險的制度設計上,進行政策的調整,完善多支柱的保障框架。
3.基金運營與行政管理相分離基金運營與行政管理相分離,可以確保基金能夠得到專業運營商的指導。並且如果與行政管理不分家,那麼行政管理與基金的運營界定就不夠清晰,許多地方都是政府在主導養老基金的運營。要通過基金運營與行政管理的相分離來確保基金運營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4.做實個人賬戶
(1)加快立法,用法律保障做實個人賬戶工作的開展。因為個人賬戶出現巨大的空賬,如果做實個人賬戶,那將需要巨額的資金,這將嚴重影響地方政府的效率。通過立法手段將做實個人賬戶納入法律的保護當中,可以盡快地實現這一目標。
(2)確定明確的做實目標。個人賬戶的做實,應當有著明確的目標規定。比如說某某地區在某某年度必須將其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實率提高到10%-15%。或者某某地區在某某年度必須將所有個人養老賬戶的資金儲備率提高到20%等等。這樣有了明確的做實目標,才有利於地方開展個人賬戶的做實工作。
(3)實現個人賬戶的有效增值。個人賬戶由於可以積累大量的資金,所以可以進行基金的運營,通過運營來提高基金的收益。國家可以建立專門的社會保險基金理事會,進行專門的基金投資活動,以確保個人賬戶基金得到有效的利用與保值增值。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我國養老保險事業的安全,所以我們一定要給予重視,積極地採取措施,保證我國養老保險事業的有效運行。
----摘自網路。
㈤ 如何解決我國養老保險空賬運轉的問題
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世界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史上是一個新的嘗試,但也面臨著如何處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關系的難題。目前這部分社會統籌資金不足以支付同期的基本養老金,不得不動用個人賬戶資金,導致個人賬戶空賬運轉,根本不能積累。原因如下:現行的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具體操作時可以概括為「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即在新制度實施時己經辦理退休的人員(稱為「老人」)仍按原來的辦法發放養老金 。對新制度實施前己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稱為「中人」則按照「新舊模式平衡銜接,待遇水平大致平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確定一個過渡性的養老金;新制度運行後參加工作的人員(稱為「新人」)直接適用新制度。但是,由於在上述新舊制度轉換過程中, 「老人」所需的養老金和「中人」所需的過渡性養老金在資金來源上並沒有按照理論上所闡明的「由國家全額承擔」,而是期望通過加大企業統籌費率的方式逐步將其消化,因此,在退休人員不斷增加和企業拖欠養老保險費日益嚴重的情況下,無論社會統籌部分的資金,還是個人賬戶的資金都用作現付現付,用於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因而,在實踐中個人賬戶沒有形成積累,造成個人賬戶「空賬」運作。即便如此,幾年來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始終收不抵支。據統計,1997年全國有16個省的養老基金當年收不抵支,1998年擴大到21個省,1999年增加到25個省,2000年僅上半年就有19個省當期收不抵支。有些省的養老基金連續幾年出現赤字,而且赤字逐年增大。許多市(縣)在新制度實行以前的養老資金積累巴基本用完。2000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滾動存款結余只有947億元,而同期全國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己超過1000億元。
保證個人賬戶資金的實帳運行和保值增值
目前,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帳戶無積累資金,屬於空帳運行。我們建立個人帳戶是為了應付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現收現付制難以解決的支付危機,因此,即使社會統籌部門的資金不足以支付當期的養老金,也不能動用個人帳戶的資金,而應想其他辦法解決。不然,不僅會造成個人帳戶空帳運行,造成將來養老金的支付危機,而且會降低人們對基本養老保險的信心,造成不繳、少繳或漏繳。因此,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應分帳管理,要做到分帳管理,最好是兩種基金應當由兩個相互獨立的主體分別掌握、獨立運營,才能徹底防止個人帳戶空帳問題。從國際的經驗來看,統籌基金採用現收現付制,可由政府管理;個人帳戶基金運行復雜,保值增值要求較高,可由市場主體來管理,比如說可以成立股份制的養老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個人帳戶基金。智利的養老金制度由於實行個人賬戶民營化,在養老保險這個人們普遍認為市場機制不能發揮作用的領域,成功地導入了市場運作機制,創造了近20年來養老基金投資回報率平均為11.3%的佳績。
㈥ 養老保險空賬運行是現在上班的工人造成的嗎
養老抄保險空賬運行的主要原因襲是國家是1995年才恢復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從而導致之前參加工作人員的工作年限和退休人員養老金需要由現有參保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去支付(國家財政當時並沒有劃轉國有資產給社會保險基金)導致的。
㈦ 關於養老金空賬的問題,誰幫我解讀下
意思是來:我國從90年代初才普遍自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在這之前,人們在企業里工作,但是單位和個人不繳費,不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退休金由企業發放,這些人後來轉由社保基金支付養老金,包括歷年增資。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之後到年齡退休的人,不少人在制度建立之前的勞動事實存在,因此這段工齡經過社保部門認定,視同繳費年限(養老金增資時有用),退休時社保部門要多發一塊養老金給他(即過渡性養老金)。而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之後參加工作的人,就不講什麼工齡了,而是看繳費年限,交一個月的社保費算一個月的繳費年限。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簡單來說,在職人員繳納的社保費用來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退休費,導致我國的個人賬戶沒有做實。另外,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大部分用來存銀行和買國債,跑不贏CPI,因此貶值比較厲害。
㈧ 我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請相應的挑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
實現和保持養老保險基金的財政收支平衡,是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和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由於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及養老保險制度從現收現付制向"統賬結合"模式轉軌中的巨額成本,我國的養老保險體制改革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困境。因此,必須尋找一條消化轉軌成本、規避不足清償風險來實現養老保險基本財政收支平衡的改革之路。
一、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財政困境現狀
(一)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嚴重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雖然有巨額累積結存,但是個人賬戶"空賬」數額更大,截至2009年底已高達12526億元。其中,對我國13個省、市做實個人賬戶的調查顯示,共做實個人賬戶基金1570億元,僅占目前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17609億元的8.9%,「空賬"金額仍高達16039.4億元,"空賬"率超過91%,"空賬"金額占當年全國財政總收入68477億元的23.42%。更為重要的是,空賬規模還兄啟在繼續大幅度增加,2009年的個人賬戶「空賬」額就比2008年新增了2484.7億元,新增「空賬」額占當年財政收入的3.63%。因此,如果個人賬戶"空賬"規模繼續增加,即使國家財政加大向養老保險的撥款力度,嚴重的"空賬"問題也難以解決。
(二)養老保險覆蓋率的提高加劇了個人賬戶"空賬"問題
2009年,我國的養老旅汪保險「空賬"僅涉及已參加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的2l567萬職工,因此,如果進一步提高養老保險覆蓋率和對現行制度擴面,個人賬戶的"空賬"資金缺口必然會再次大幅度增加。現有的數據表明,參加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的增加及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與城鎮就業人員比率的提高,與個人賬戶"空賬"額增長有密切的正相關關系。根據2008-200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2008年、2009年參加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分別比上年增長1716萬人和1616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與城鎮就業人員的比率增長分別為3.85%和3.21%,相應地個人賬戶"空賬"額在2008年增至1.4萬億元,2009年又新增2484.7億元。
(三)我國財政長期赤字導致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劃撥補空困難
白1990年以來,我國財政除2007年稍有盈餘外,一直赤字運行,2008-2010年財政赤字額分別為1262.31億元、7781.63億元、6495億元。因此,即使考慮到個人賬戶的養老金在支付過程中是一個流量序列,每年600億元左右的「空賬」劃撥填補都是一個很難克服的問題。如再考慮到「空賬」規模的繼續增加和財政收入有可能出現的波動,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的財政劃撥補空會更加困難。
二、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財政困境的原因
(一)轉軌成本增加導致個人賬戶巨額"空賬"
在現收現付制度下,政府用在職職工的繳費來支付已退休老年人的養老金。因此,這時不存在個人賬戶,也就沒有相應的個人賬戶基金積累。而在確立了「統賬結合"養老保險模式後,個人賬戶實行的是基金積累制,但同時也承認了改革前沒有建立個人賬戶的參保人員已積累的未來養老金權益,這樣,就會出現之前參保人員的養老金權益彌補問題,也就是轉軌的成本。這部分本來應由國家負擔的轉軌成本,卻被規定由社會統籌基金來支付。於是,為了保證當期養老金的順利發放,各地利用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的「混賬」管理,通過對個人賬戶的透支而解決養老金支付問題,結果導致巨額的個人賬戶「空賬」,且規模不斷擴大。
(二)人口老齡化加劇
現收現付制具有管理簡單、能夠實現代際之間和同一代人之間收入再分配的特點,而且在人口總量變化不大、人口年齡結構合理的情況下,不僅能實現財政上的收支均衡,還不存在清償上的風險。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和加劇,既有的各種平衡必將被打破。據統計,200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佔總人口的10.8%;預計至2030年前後,人口老齡化將達到高峰,60歲以上人口總量約3億,超過總人口的20%。這意味著繳納養老金的人數將迅速下降,而養老保險的受益人卻急劇增加。養老金受益拆塵仔者與養老金繳納者的人數比例,由20世紀90年代初的1:10上升到2004年的1:3已明確說明了這一點。正是預先考慮到了這種情況,我國養老保險體制開始從現收現付制轉向「統賬結合」制。然而,由於巨額的轉軌成本和人口老齡化的迅速到來,"統賬結合"制仍無力解決養老保險金缺口問題,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高峰期的即將到來,因資金缺口所產生的財政困難還將進一步加劇。
(三)經濟分權增加了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財政困難
經濟分權是指自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的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經濟管理權下放及1994年以前的財政包乾和之後的分稅制。通過經濟分權,地方政府擁有了相對自主的經濟管理權和決策權,並獲得了促進經濟發展的財政激勵,這無疑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勵機制。但從另一方面看,經濟分權卻加劇了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財政困難。因為經濟分權雖然能激勵地方經濟發展,但由於主要把經濟增長作為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使養老保險基金的征繳和管理也主要服從和服務於這一目標,甚至在短期經濟增長的利益驅動下,無視養老保險基金的征繳和監管,聽任單位和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空賬"額度日趨增加,體制改革的財政困難加劇。
(四)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總量水平低
由於利益的驅動,一些企業瞞報職工人數,少報繳費工資基數,由於短視行為,職工個人主觀逃避養老保險費的繳納,由於"費"的繳納相對於"稅"缺乏強制性,難以強制性徵繳,結果造成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絕對量和相對量都處於較低水平。2007-2009年,我國包括養老保險金在內的各類社會保險收入為8729億元、10805億元、12780億元,分別僅占當年GDP的3.3%、3.4%和3.8%,而2007年時,美國、英國、奧地利、法國、德國、瑞典社會保障收入佔GDP的比重已分別高達7.0%、8.3%、15.8%、18.0%、16.5%、12.9%。這表明,我國本就突出的養老金財政困難,由於籌資總量水平低而更趨惡化。
(五)基本養老保險金的區域分割導致財政失衡
一方面,在工業發達地區,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由於勞動力相對年輕化,基本養老保險繳納負擔相對較輕,基本養老保險金有大量結余,而根據現行的制度,這部分基金結余無需上繳。另一方面,在工業落後地區,特別是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由於勞動力相對老齡化,基本養老保險繳納負擔相對較重,甚至有些企業無力繳費,不但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嚴重,用於支付當前養老金的社會統籌部分的資金缺口也相當大,需要中央財政的補貼。結果出現因基本養老保險金區域分割無法實現全國統籌,部分地區需要中央財政對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進行補貼,而部分地區卻存在巨額的基金結余的財政失衡現象。預計2030年前後,當現階段擁有大量基金結余的地區面臨養老金支付高峰時,不但同樣會面臨財政上的困難,而且還會進一步加劇這一財政失衡。
三、解決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財政困境的對策
(一)在實現養老金統籌的基礎上,合理消化轉軌成本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雖然存在巨額的個人賬戶「空賬」,但也有相當規模的累積結存,如果能實現養老金統籌,這部分累積結存可在安全有效的營運機制和環境下用於投資,投資盈餘用於彌補轉軌過程中出現的成本。美國的社會保障信託基金和智利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都已在這方面提供了成功的範例。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法律監督體系日益健全和完善,完全有條件利用累計結存進行投資盈利,以消化體制改革中出現的轉軌成本。
(二)開征社會保障稅,調整養老金的收支和管理機構,補足人口老齡化產生的養老金缺口
與「費」相比,「稅」具有強制性和法制化的特點,開征社會保障稅後不僅稅基有一定的保障,而且還能通過稅收的設計,特別是通過稅收的優惠減免設計,激勵企業積極繳納社會保障稅,增加養老金統籌部分收入。目前,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基金籌集方式存在著嚴重的部門分割現象,除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外,還牽扯到人事和財政部門,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和管理成本高昂。這種方式繼續下去,不但根本無法實現轉軌成本的合理消化,而且也無力應對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巨額資金缺口。而開征社會保障稅後,養老金由稅務部門負責統一征繳,由財政部門負責統一劃撥,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統一的支付管理,由特定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負責累計結存的投資盈利,最終補足人口老齡化產生的養老金缺口。
(三)加強審核力度,提高養老金的征繳水平
我國目前的經濟分權體制下,地方政府在養老金保險和短期經濟增長之間的利益博弈,是導致征繳無力、「空賬」運行的主要原因。如果在經濟分權的前提下,把養老金的征繳管理和內部審核作為對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納入政治集權的框架內,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能解決經濟分權與政治集權的內在矛盾,而且還能提高養老金征繳水平,緩解養老保險體制改革中的財政困境。
作者:於民陳茜
出處:《經濟縱橫》
單位: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華東師范大學
經濟類別:改革與發展
庫別:中經評論子庫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