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目前農村養老服務現狀及突出問題有哪些
一、農村養老現狀
農村老人的養老金來源一部分是家庭供給。家庭供給部分與家庭經濟收入、子女狀況等密切相關。中東部發達地區、發達鄉鎮農村老人家庭供給相對充足,西部及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老年人家庭經濟狀況不容樂觀。一部分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3)農村老人精神慰藉少。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不留在農村的老人身邊,並且回家探望也多是短暫的。所以農村老年人就在干農活和盼兒孫中度日,大部分農村老年人並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精神生活狀況不容樂觀。
(4)農村老年人預防意識差。一方面,農村老人疾病預防意識差。大部分農村老人都做過繁重的農業勞動,身體不舒服或者拖延不治或者在家自己吃葯醫治,這往往延誤病情,由小病轉變為重病,從而導致因病返貧。另一方面,農村老人安全預防意識相對較差。一些詐騙分子通過現場演示引誘、虛標價格等手段向農村老人兜假冒售偽劣產品。還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向其宣傳不良觀點,引誘農村老人信奉非法邪教等。
Ⅱ 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是什麼
存在的問題:①、雖然「尊老、敬老」的觀念依然存在,但是在多數農村的年輕人接受了正規教育走出村莊不再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而是選擇在城市紮根立足的大背景下,農村」空巢「現象突出,農村老年人負擔加重。
②、在建立社會的養老體系包括制度、基礎設施、人員配備上,農村的進度遠遠慢於城市,農村養老服務供給實在有限,一些養老院在大城市的入駐率和利用率都無法達到一定程度就更別談農村了。
③、沒有專人負責老年人福利工作甚至民政工作;此外基於農村老年人小病靠熬的觀念也使得小病拖成大病,最終致殘或致貧,加重了養老負擔。
Ⅲ 造成如今農村養老問題根本原因有哪些該如何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造成如今農村養老問題根本原因有哪些?該如何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雖然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在養老方面面臨困難,但大多數農村兒童仍在努力給父母一個好的晚年。他們把在城市工作的工資寄回家,存錢寄回家給父母,以補充生活,修繕房屋,甚至在城市條件相對較好時照顧父母。還有一些婦女把老人送到護理機構,並定期探望他們。因為他們的父母身體不好,他們放棄了工作,還有許多農村人常年在家照顧他們。
4、 舊觀念
許多農村老年人認為,撫養孩子可以預防老年,這也使得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在其青年和中年時,不會為其晚年留下養老保障,這也使得這些人逐漸變老,他們的子女也面臨中年危機、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同時也考慮到子女的教育,等等,而且他們可以拿出的養老費用相對有限,此外,這些老人不願意給自己的孩子惹麻煩,所以很多農村老年人在身體有問題的時候不願意告訴孩子,這也使得很多有聲音和脾臟問題的老年人,很少有人能夠得到良好的治療。
Ⅳ 農村老人養老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人口結構老化、社會保障制度滯後等社會歷史原因的影響,邁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農村,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 養老問題。針對農村老年人的社會生活狀況,筆者對江蘇省豐縣大沙河鎮楊集村的農戶和老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楊集村是江蘇省西北 部的一個行政村,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全村總人口3 560人,人均耕地約0.04467公頃(0.67畝)。由於這里屬黃泛區沖積平原, 土壤多為砂土,耕地適用於果樹種植,村民的全部農業收入依賴於果樹種植。由於果品收入遠遠高於糧食收入,所以楊集村所在的大沙河鎮成 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鄉鎮。
(二)農民老人的生活照顧問題
誰來照顧年邁的農村老年人,在現實中成為了農村養老過程中一個重要話題。農村老年人的贍養問題,並不單純地指在老年人躺在病床上 或不能自理時的照顧,而是包括老年人全部的生活過程。對於老年人來說,衣食住行、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噓寒問暖勝過錢財物質的供給。
然 而,改革開放後的農村雖然脫離了貧困狀態,但在較多的地方僅僅是達到了溫飽水平。市場經濟沖擊、物價上漲、收入增長緩慢等生產生活的 壓力使每位農村勞動力不得不把時間全用在農活和出門打工上。能夠守望子孫、得到子女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成為了農村老人的一個奢望。許多 農村勞動力不得不或經商做生意、或外出打工掙錢,才能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婚嫁費用以及家庭的日常開支。
而農村勞動力外出營生的工 作,如運輸、加工、建築、修理製造等行業,一般都是工作時間比較長,勞動強度比較大,造成與家中老年人的長時間分離。例如,張某YJC —L,男性,47歲,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力,在山東從事建築行業,每次出去打工3~4個月,每年累計打工時間9個月左右。果樹農忙時回家 料理果樹,果品收獲後為賣得好價錢而親自四處營銷。
因此,無論在外打工還是在家營生,很少有時間陪伴、照顧年邁的父母。妻子YJC— M,48歲,農忙時從事農業生產,農閑時在本地一些加工企業兼職打工賺取一些收入,供養兩個孩子在外住宿上學。一對老人平時自己照顧自 己,除非重病在床,兒女們請假回家或中斷打工來照顧老人,否則,老人也不會同意他們留在家裡照顧自己。
Ⅳ 如何保障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官方對此支了哪些招
眾所周知,養兒防老,這也是在我們國家歷史傳來的傳統觀念,很多農民朋友都會有這種共同指望。然而隨著現在時代不斷的變遷,有很多家庭的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許多農村出現不少留守老人正常現象,甚至還會有些老人已經陷入到沒有人照顧這種困境。雖然說農村經濟已經發展到小康生活,但大多數農村裡的老人在養老方面都會受到很大的問題,關於老人該如何養老還是會存在個人觀點。
雖然說農村人對保險的意識不是很強的,作為年輕人一定要正確的去引導他們參加新農合保險,這樣到老了之後生活還是會有保障的。對比手裡有積蓄還是要給自己買一份保險,老年的生活有保障之後,自然而然的就會形成了養老方式。對養老的問題,很多人觀念不同,但最有效的養老方式就是在年輕的時候為自己購買保險,老了之後就不會為養老的事發愁。
Ⅵ 農村留守老人面臨的問題
留守老人面臨著種種困難:
一、沒有經濟收入,生活困難。除了部分老人回享受低保扶助外,大多答數農村老年人只有幾十元的基礎養老金,加上土地上的微薄收入,農村老人基本上剛解決溫飽,多數留守老人生活比較艱難。
二、沒人照料,無安全感。由於子女外出打工,平日里沒人照料,一些生活上的事都有自己來做,不生病還好,一旦生病無人照顧。有的老年人患病突然,家中無人搶救不及時,錯過治療時機,導致嚴重後果。還有的老人患病幾天都沒人發現。
三、沒人關心,還要照料晚輩。照顧晚輩的生活是小事,晚輩的學習、安全是大事。每年都有留守兒童安全事故發生。
四、孤獨,沒有精神寄託。人老了最怕孤獨,兒女一年到頭不回家,農村老人大多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孤獨生活,喜怒哀樂都無處表達,長期難以找到精神寄託
Ⅶ 老年人養老遇到哪些問題
1、養老經濟來源問題Ⅷ 淺析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思考
淺析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思考
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和老齡化的發展,空巢老人現象日益凸現。空巢家庭是新出現的現象和社會問題,已經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相對於城市裡的空粱家庭,農村空粱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養老資源更少,養老保障問題更為嚴重,也更容易被忽視。建立和完善以農民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為重點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能夠促進農村和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是「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以下是我整理的淺析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思考,歡迎閱讀收藏。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產物,是21世紀中國人口發展的主旋律。當今的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它所帶來的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高齡、失能老人養老問題,尤其是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尤為突出。2009年年初,全國老齡辦發布的《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人狀況報告》表明,全國農村老年空巢和類空巢家庭共3288萬戶,占農村老人家庭總戶數的48.9%;空巢、類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萬人,佔全國1. 08億農村老年總人口的43.9%。
各種跡象表明,空巢家庭將是21世紀我國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巫待社會關注。而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已成為新時期農村老齡工作面臨的新課題、農村社會關注的新焦點。如何化解他們的養老困境,已成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
一、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
農村空巢老人因身體狀況、社會的原因,在經濟、情感、方面處於弱勢地位,這使得他們面臨許多亞待解決的困難與問題。
(一)勞動和經濟負擔較重。農村相對於城市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隨著城市化以及化進程的加快,而大量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使農村人口老齡化狀況日益嚴重。2007年12月,全國老齡辦發布的《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顯示,到2006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 49億,占總人口比例11.3%。城市的純老戶(空巢戶)為49.7 %,其中,單身孤老戶8.5%,夫妻戶41.4%,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居住的佔50.3%;農村的純老戶38.3%,其中,單身孤老戶9. 6%,夫妻戶29.0%,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居住的佔61.7%。所以,農村空巢老人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經濟條件、外部環境方面,其所面臨困難遠遠超過了城市空巢老人。雖然,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收人高於種地收人,但他們對留守老人的經濟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於大部分老人還要靠勞動來維持生計。特別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擔起繁重的農活和家務,他們參加勞動的比例高達80%。同時,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數也將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種,這樣一來無疑加重了農村空巢老人的勞作負擔。本該頤養天年的他們,真可謂苦不堪言。
(二)農村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伴隨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身體機能衰退,健康狀況明顯下降,患病率也隨之上升。據,農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許多,健康狀況差的佔27.2%,患慢性病的佔65.5 %,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70%- 80%,很多人還是多病纏身。更嚴重的是,他們沒有退休金和養老,57. 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障。盡管很多地方實行了農村醫療合作,空巢老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仍有不少人連補償起付標准線以下的費用也負擔不起。同時,農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們一方面抱怨醫院收費太高,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廉價的止痛,隱瞞自己病情不說,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節儉,捨不得花錢看病,對待小病他們總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乾脆不治了。尤其是那些慢性病患者,面臨「保了飯碗保不了葯丸,保了葯丸保不了飯碗」的兩難境地,遇上病情突發,家中無人,又會錯過治療時機,導致難以治癒的嚴重後果。
(三)缺乏幸福感,孤獨無助。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表明,目前我國獨居老人約1004萬人,困難的佔52.4%,需要照料但無人照料的佔18.4%,經常感到孤獨的佔53.6%,感到不幸福的佔21%,有過自殺念頭的佔7. 5 %。在獨居的和沒有配偶的老人中,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在,青壯年很多是夫妻雙雙外出謀生,加劇了農村家庭的空巢化與老人的養老難問題。外出的青壯年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後,留守老人不但在生活上受影響,連起碼的精神慰藉也沒有了。留守的老人,長期獨處,生活意義不明確,和外界接觸越來越少,心裡話沒處敘說,有時間沒事可打發,更談不上享受大家庭的天倫之樂,最容易產生孤獨感。加之,農村精神生活單調,「蹲牆根、找樹蔭、聊聊天、看」成了很多老人的生活軌跡。至於空巢老人,更難有所精神寄託,大多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寂寥生活。他們迫切需要思想交流、溝通,更需要親情的慰藉。
(四)隔代導致負擔過重。據,不能與父母外出同行的農村兒童比例高達56. 17% ,6一16歲的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已達到200()萬人。這些孩子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由於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幫助,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方面的問題。農村的青壯年大多在外務工維持生活,孫子輩的讀書、教育任務也就全部落到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身上。照顧孫子輩的生活,已經加重了老人的生活壓力,而對小孩教育他們感到心理負擔更重。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識字不多,無法輔導小孩的學習,擔心小孩學習成績上不去。現在的農村、通訊已有很大改善,電視、網吧到處有,孩子在外的時間一長,又擔心他們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加之,又是隔代教育,孫子輩也不好管,很多孩子性格孤僻,時不時還惹禍上身。為此,老人們總覺得管小孩力不從心,教育不好又怕兒女們埋怨。
(五)照料服務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佔20%,約948萬人;;7. 5%的老人需要照料,在他們當中,11. 3%的老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老人高8. 4個百分點。空巢老人主要靠配偶照料,佔52.3%,國家、集體、養老機構上門服務的僅佔2.9%。在廣大的農村,老人一直是由家庭提供其養老保障的,而子女外出的結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時子女的缺位。在留守老人中,無人照料、無配偶照料佔了相當高的比重。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既沒有兒女在身邊照料起居,也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請保姆來代勞。同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經濟支持以化解疾病風險和恢復身體健康。當前,孤身老人暴病無助的情況,在各地呈現出日益上升的趨勢,貧病交加、悄然離世的悲劇時有發生。在步人老齡化的今天,這些悲劇在給我們敲響警鍾:必須切實重視和解決老人養老問題,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否則,建設和諧社會也就無從談起。
總之,農村空巢老人間題,已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它關繫到千家萬戶。能否妥善地解決這些問題,是建設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
二、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出現的原因
(一)社會的變遷改變了家庭的各種關系。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農村中青年進城務工,造成許多農村老人留守家中無人照顧,這樣就導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現。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直接帶來了經濟發展以及個人收人的提高,客觀上有利於增強對老年保障的經濟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直接改變了單一的生產方式,促使更多的青壯年子女在外尋求發展機會。他們離家的半徑在延伸、時間在延長,業緣關系的強化導致家庭關系鬆弛和血源關系淡化,從而推動代際分居傾向。而農村新建住房的層出不窮,為分居創造了客觀條件。
(二)的老齡化和少子女化,使過去幾代同堂的情況越來越少。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生育率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優育觀念逐步形成,使農村產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家庭規模縮小,也使得代際重心發生傾斜,「寵幼厭老」的現象有所抬頭。有人預測,到21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城市裡的獨生子女父母年老後可能有60% 70%與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農村中的獨生子女父母年老後可能有30%與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目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現在已進入青壯年期,在一般情況下,他們婚後與父母同居的時間縮短,結婚時、婚後一二年就與父母分家的情況多起來,致使農村現代家庭結構以夫妻關系為主導,婚姻重於血源,更多的復合家庭則分化為空巢家庭與核心家庭。
(三)現代價值觀念的沖擊加劇。在的轉型期,現代人的價值觀念對傳統家庭的沖擊很大,有「萬事孝為先」的傳統受到了挑戰。在經濟浪潮面前,年輕一代更看重經濟關系,家庭成員的地位不再是依靠年齡和經驗,而是獲取經濟資源的能力、對政策制定的影響力和關系網路。而所有這些,恰恰是農村空巢老人相對缺乏或日益減少的資源。這就間接促使了家庭成員角色的重新定位,進一步加劇了空巢家庭的產生。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核心家庭的增多、現代的普及,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農村空巢老人所生存的社會。村莊輿論與壓力日趨減弱,農村家庭中老人的家長地位正在消失甚至已經消失。地位的缺失又更加導致處境的惡化,使這些空巢老人「弱上加弱」。
(四)老人長期養成的生活觀念難於改變。一些進城務工的年輕人,在城市購買了房子,也樂意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種與鄉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農村老人很難適應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層的單元套房、相對淡薄的人際關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對久居的農村生活充滿懷念。也有的農村老人雖然希望與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覺得雙方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方面存在差異,為避免共同居住與子女產生沖突而選擇返回農村居住。總之,對於大多數農村老人來說,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留在農村。所以,除了那些進城務工尚無多少發展的大量青壯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裡站住了腳的少數青壯年的父母,也一樣多半會不得不自守農村的「空巢」。
三、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建議
切實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使他們老有所養,是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挑戰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根本上說,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各部門、社會各界的長期協調和配合。
(一)加快推進農村社會養老,逐步實現農村養老的社會化。社會化的養老方式,是與現代化社會相適應而有效分散風險的制度。目前,農村老人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家庭贍養,而子女的外出務工並不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援助,這就意味著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單純依賴家庭養老則有著較大的風險和不可預見性。農村養老保險試推行十幾年來,盡管目前還有不少困難,在實際運行中也遇到了挑戰,但只要在經驗教訓、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加以不斷調整和完善,農村的空巢家庭老人就逐漸能從其中受益。
(二)加強農村社區引導,發揮社區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在農村,鄰里交往頻繁,人際關系比較親密,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的社區具有較強的凝聚力。社區成員能較好地被動員起來實行養老互助,實現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可以在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上發揮巨大的積極作用。例如,為不能(不願)出門的老人提供鍾點工、保潔、送飯、洗澡等日常生活照顧和生活護理方面的服務;建立社區家政服務站,幫助他們進行調適,維護身心健康,擺脫空巢綜合症的陰影;可以安排人員為不能自食其力的、身體患病的空巢家庭老人干農活,給他們提供飲食、住宿方面的照料;組織社區衛生服務部門,定期深人空巢家庭內部,進行健康檢查,為老人建立健康,有針對性地提供醫療保健護理,定期為老人進行健康、護理、上門巡診、設立家庭病床,提供、診斷、治療、鍛煉等服務,減少到醫院就診給其生活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可以採取大眾傳媒手段如廣播、報刊雜志或舉辦娛樂活動等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減少他們的孤獨感,幫助他們建立健康行為。
(三)重視家庭贍養,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倡導良好的風尚。家庭養老是我國的傳統養老模式,今後在仍佔主要地位。各級政府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表彰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當然,我們強調家庭養老,其主體內涵是子女盡到贍養的義務,而在養老形式上正日趨多元化,不能簡單地將「居家養老」看作是家庭養老,或將「敬老院養老」看作是社會養老,因為兩者只是養老地點的形式問題,而並沒有說明養老的支持來源。在子女格盡贍養義務的前提下,「分而不離」也是一種值得重視的家庭養老模式,但要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幫助父母做點家務,溝通情感,照料生活。此外,要在各中、小學中開展孝敬主題教育活動,從小培養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傳統美德。
(四)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擴充他們的社交領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許多老人沒有自己的愛好,不願意參加社會活動和公益活動,這只能增加自己的寂寞和孤獨感,這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沒有任何好處,所以晚年培養自己的愛好、豐富自己的生活很重要。空巢家庭老人閑暇寂寞的時間較多,可以鼓勵他們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社會活動,增設適合老人的活動場所和設施,還可以大力組織青年人群體和低齡老人群體為高齡老人群體服務以實現互動,這對於保持不同年齡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愉快有著積極作用。
(五)加大投人,制定扶持規劃。一是財政要加大對老齡工作經費的投入,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努力為老人安享晚年生活創造條件。二是加大對鄉鎮、村(組)社區財政支持力度,切實改善工作條件,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大力提高服務質量。三是要進一步提高村(組)社區幹部、工作人員待遇,確保各項工作有人做、願意做,提高工作積極性,激發工作熱情。空巢老人家庭問題是一個涉及家庭、社區、社會、政府以及個人多方面的綜合性問題,需要家庭、社區、社會、政府以及個人共同的努力。面對迅速發展的老齡化趨勢,僅依靠居家養老也是不夠的,還應該在積極推廣居家養老的基礎上,適當發展福利設施,如興建敬老院、特別護理老人院,開展臨終關懷項目,建立老人活動設施,來滿足老人的不同需求。此外,政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使農村空巢老人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照顧和關愛。
(六)建立各類社區民間組織,為農村空巢老人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對農村空巢老人來說,物質生活的困難是一個方面,而精神空虛和孤獨感的問題也是值得重視的另一個方面。所以,一方面,要發揮老人協會作用,利用這一平台,組織老人開展鄰里互助、互相結對等活動,讓一些談得來、相互信任的老人結成互幫夥伴,彼此交流,增進感情,減少精神空虛和孤獨感;同時更應整合社會資源,組織發動青年志願者,為空巢老人開展聯誼幫扶,解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難題,減輕他們的孤獨感。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社區服務功能,利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可以建立老年聊天茶吧、老年真情關愛熱線、老人健康教育基地,對一些社區還未建立老年秧歌隊、老年健身公園的應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盡快建立起來,以滿足他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人居。
農村空巢老人是社會中相對脆弱的群體,他們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養老問題,需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才有可能實現他們安享晚年的願望。筆者認為,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為農村老年人營造一個良好的贍養環境,農村空巢老人將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四、農村空巢老人產生的背景
1、人口老齡化加劇
人口老齡化趨勢是我國近年面臨的嚴峻的社會問題。自21世紀以來,伴隨人們經濟生活條件的提高與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均壽命普遍提高,由於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人口增長呈現「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格局,核心家庭與主幹家庭成為主流,聯合家庭的數量減少,老年人口比重持續上升。相比之下,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更甚於城市,相關空巢老人群體的養老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未來的「空巢家庭」數量持續增加。
2、城鎮化、工業化的不斷發展
在當今社會,由於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加快,城鄉間經濟水平差異不斷拉大,城市中二、三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吸引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進行轉移。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對於戶籍制度的管轄有所放寬,農村人口的流動更加便利,中青年人口更容易在城市駐足,日積月累,形成農村老人留守,子女在城市務工的局面。此外由於城鎮在醫療衛生、教育工作等方面的便利條件,農村人口務工後多選擇定居的方式在城市紮根,迴流人口較少,兩級分化嚴重,空巢老人數量自然不斷增長。
3、社會風氣與個人觀念沖擊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孝道」觀念受到了沖擊,農村人口對於老人的贍養觀念也在逐漸改變,代際間的交流減少,傳統的家長地位受到削弱。有些農村老人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甚至選擇自己主動搬出去居住,形成「空巢老人」的格局,度過獨立、自由的晚年。同時,子女外出務工後,與老人間的「代溝」加大,面對面互動和交流的機會少,由於社會流動也導致了子女與父輩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隔閡,職業工作也由勞作轉向不同領域的勞動行為,子女弘揚孝道的觀念削弱,受社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影響增大,許多子女不但不主動贍養老人,反而把這種事當作負擔,逃避自身應當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縱觀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產生的局面,也分「主動」與「被動」兩種情況。「主動」情況是出自老人的個人意願,這種情況下他們一般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且獨立收入條件相對較好。「被動」情況下的老人則在收入與居住條件等方面尚存不足。
五、農村空巢老人所面臨的養老問題
1、物質經濟條件低下
與城鎮空巢老人群體相比,農村空巢老人人均年收入與消費水平都相對低下。此外,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的合法收入多為個人勞動所得,兼帶打零工、編織、拾廢品等行為,子女供養比與政府補貼相對佔比低,在子女無法贍養的情況下,老人的勞動能力逐漸減弱,收入降低,更存在生活質量下降、病痛纏身等綜合問題,個人較早進入其生命周期的下降期,缺乏有效的手段維系個人生活。農村空巢老人經濟壓力大、勞動強度高,綜合自身條件,屬於社會弱勢群體,面臨形勢嚴峻。
2、醫療衛生條件落後
縱然近年來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有所發展,但和城鎮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由於長期從事高強度的勞動活動加上其後的影響,農村空巢老人群體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疾病,需要盡快得到有效醫治。但是,在鄉村地區,醫療設施缺乏、有關人才不足,相關體制不健全,使得農村空巢老人群體在看病方面存在一定難度。現行的農村醫療保障需要不斷完善與發展才能滿足相關群體的需求。
3、心理慰藉問題
由於文化娛樂條件相對不足,愉快的精神生活對於農村空巢老人群體來說至關重要。我國傳統文化中就有「養兒防老」一說,老人們普遍渴望「子孫滿堂」的生活,但往往卻只能一個人獨守空房,與子女間的交流稀少,與鄰居間又缺乏溝通,個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缺少精神寄託,存在很大的壓力,也會影響到現實生活。
4、個人生活問題
老人群體在晚年時身體狀況不佳,需要細致的照顧。由於個人獨自生活,空巢老人群體在面臨摔倒、生病等突發情況時的應對能力差,安全隱患突出。並且其人身財產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如面臨違法犯罪事故時缺乏有效應對能力,尋求救助方面的手段也較睏乏,更缺少文化娛樂項目,精神寄託不足。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原因多在於城鄉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就業崗位的數量與限制致使子女長期務工難以歸家,醫療衛生條件較差引發「看病難,治病難」等問題,老年人自我養老意識也薄弱,與子女溝通少,綜合下來形成不利局面,也需要政府。個人與社會的多方幫扶,否則不僅不利於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影響相關消費水平,也不利於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建設。
;Ⅸ 農村老年人養老存在哪些問題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社會福利以及關於自身利益的問題,這關系這自己的正常生活需求能否持續獲得補給從而維持自己的正常生活。而隨著年紀的增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養老問題,養老問題。在農村,養老問題的困難尤其嚴重,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農村老年人養老存在哪些問題吧。
以上,就是我對農村老年人養老存在哪些問題的解答了。
Ⅹ 留守老人面臨的問題
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的加快,高縣農村大批勞動力成為了外出城市打工者,留守老人的數量不斷增高。留守老人面臨的問題有哪些?我告訴你。
1、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子女供給,農村留守老人從生產勞動上獲得收入是比較有限,絕大多數留守老人基本喪失了高強度勞動能力,僅能從事種菜、養雞、養豬、養蠶等勞動強度相對較低、收入也較少的副業。當健康狀況不允許他們再下地勞作時,一部分老人的生活質量下降就會成為必然。隨著孝道觀念的不斷淡化及子女在外務工謀生壓力加大,子女貼補缺乏穩定性和持續性,農村老人的經濟收入更是捉襟見肘。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隱患多。
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家庭內部,以老人自己及其配偶彼此照料為主。其他親屬親緣關系群眾只能提供輔助型照料。鄰居是邊緣型照料供給群體。村組集體和社會組織在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缺位。當大部分老人在生病時,只能依靠自我或配偶照料,醫療就醫、生病期間無子女看護的現象比較普遍。家庭事務打理、鄰里間人情禮儀負擔基本都是靠老人自己。子女外出務工,孩子留給父母代為監護撫養,在農村歷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加重了老人們的生活壓力和精神負擔。
3、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
由於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時很難把子女一同帶出,導致農村隔代監護現象十分普遍。調查發現,留守老人隔代監護的比例高達56.5%。其中48.2%的留守老人同時監護2個以上孫輩,有的竟多達6、7個。進行隔代監護使留守老人不得不再次經歷撫養過程,承受沉重的照料負擔。55.3%的隔代監護老人反映勞動負擔過重。孫輩的管教、安全等也會增加留守老人的心理壓力。部分留守老人還需要負擔孫輩的撫養和教育費用,出現代際經濟的逆向流動,加重了老人的經濟負擔。農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整體很低。57.5%的留守老人為文盲,34.5%的留守老人只有小學程度。
1、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
2、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
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
1、從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的照料考慮
目前,我國已經明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輔助的養老模式。國家應該給予空巢老人基本的經濟保障,對於那些孤苦無依、生活困難的特殊空巢老年人,政府有責任進行免費救助,興建養老機構給他們養老,讓這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而對於那些大多數空巢老年人,國家應該興建養老福利機構和養老設施,呼籲社會加強養老服務建設,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幫助,讓空巢老人在生活上得到應有的照顧。
2、老人的子女也應該承擔主要的贍養責任
所謂百善孝為先,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孝子,可是為什麼這些優秀的傳統到了現在卻越來越淡薄。經常出現子女虐待老人,子女為了推卸贍養責任爭的不可開交。而且現在“啃老”現象越來越多,不少空巢老人還要承擔外出務工子女交給自己照管的孫子、孫女的生活和教育費用,從而使這些老人的生活更加拮據。面對這些為我們熬白了頭發的老人,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努力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