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養老騙局都有哪些套路如何防止家裡的老人被騙
養老騙局的套路非常多,農村老人一般都會遇到保健品騙局。此類詐騙其實就是瞄準老人渴望健康,於是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段。農村老人防範意識比較低,認為只要便宜的東西都能夠去購買。商家想出的套路就是先用低的錢進行有貨,慢慢地引進老人越陷越深。一次又一次的便宜價格累積起來就是大的財富,必須要對這種事情進行阻止。不要讓他們去相信什麼免費體驗或者是免費旅遊,都是騙子在打感情牌。
總的來說年紀大的人會被騙,是因為長時間一個人在家心中但是落幕。非常孤獨的情況下,肯定願意跟別人想開心交談。可以在沒事的時候給父母多打打視頻,問一下父母在家裡的生活情況怎麼樣。過節日要多回去陪陪他們,都拿這些事例跟他們講講。有一部分的老人在家裡,為了給子女視頻方面還會選擇買智能手機。那在這時便可以給手機上面安裝一個國家反詐APP,裡面有很多的案例是可以學習的。
② 謊稱可辦理補繳型養老保險致千餘人受騙,關於養老保險補繳騙局還有哪些
遼寧對於一起養老,保險詐騙案進行了審理,這起養老詐騙案主要是一些犯罪嫌疑人通過可以辦理補交行的養老保險金,對一些人實施詐騙導致了當地千餘人受騙,其實關於一些養老保險交款的這種騙局,還是有很多的在如今的社會上被報道出來的,這種事情也是層出不窮的。
希望這件事情能夠給當今社會一個警示,特別是對於一些人來說,在繳納養老保險的過程中,也應該到相關部門進行繳納,這樣的話就可以確保自己的這個錢財是用在於一些正確的道路和途徑上,對於自己的錢財也是一種保護,畢竟如果自己把錢才用在一些錯誤的路徑上面,可能會導致自己的錢財被騙,梁林的這起事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希望能夠引發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視。
③ 養老詐騙十種常見方式
套路一:「投資養老」
嫌疑人以「投資養老」為名,以「高回報低風險」為誘餌,進行虛假宣傳,騙取百姓「養老錢」。在「投資養老」的騙局中,犯罪嫌疑人通常會注冊一家合法的公司來銷售理財產品。有的犯罪嫌疑人先通過贈送小禮品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然後以推介會、知識講座等形式編造一些高端投資理財項目。有了老年人的資金投入,犯罪嫌疑人首先會以高利息、高回報為誘餌,引誘老年人繼續加大投入,甚至以提前返利的形式吸引更多老年人投資。最後會用老人的錢揮霍消費,一旦資金鏈斷裂就潛逃。
套路二:《黃衣情緣》
很多沒有配偶的老人渴望被關心和陪伴,試圖通過「黃戀」找到另一半,相依為命。這種詐騙是一種婚介詐騙案件,利用女性「婚姻贍養」的虛假身份,專門針對老年男性。「黃戀」騙局其實是一種「殺豬」騙局。很多都是通過網路發展成網戀,然後編造各種理由索要錢財,再敲詐對方完成詐騙。
套路三:「以房養老」
一些犯罪嫌疑人推出「以房養老」項目,誘騙老人抵押房產,將貸款的錢投入到養老項目中,然後將錢捲走,留給老人兩套房子。有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買低價的「指標房」,讓老人給他「關系費」、「轉讓費」等費用,然後攜款潛逃。
套路四:保健品
犯罪嫌疑人瞄準老人對健康的渴望,通過與老人聊天解悶取得老人的信任,開始通過銷售保健、醫療等養老相關產品,如商品回購、寄賣、消費返利等方式吸引老人投資錢財。最後老人不僅花了錢,身體也沒有保障。
套路五:社保和養老金
犯罪嫌疑人通過一些手段獲取了老人的基本信息,通過精準發送詐騙簡訊,老人可以點擊虛假鏈接填寫相關銀行卡信息,根據填寫的信息盜取老人的銀行卡或實施詐騙。有時,犯罪嫌疑人打著認識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員的幌子,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聯系老人,謊稱可以幫助未參保人員提供代理服務。其聲稱可以通過一次性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享受養老待遇,然後在收到被害人的巨額錢款後攜款潛逃。
一些犯罪嫌疑人冒充社保工作人員,謊稱受害人社保卡故障或異地刷卡,導致社保局鎖卡,要求受害人提供身份證號、社保卡號、密碼等信息,或聲稱需要辦理轉賬手續,防止受害人再次被盜,以誘導受害人將錢轉入指定賬戶。
套路六:「冒充公檢法、政府官員」騙局
犯罪嫌疑人以老年人名義冒用銀行卡、電話、社保卡、醫保卡等具有消費功能的工具,或泄露老年人身份信息,涉嫌洗錢等犯罪。然後,他冒充公檢法等司法機關執法人員,要求老人將資金轉入國家賬戶配合調查。有時,嫌疑人會向老人展示公檢法網站上發布的虛假通緝令等合法手續,騙取老人的信任。
冒充稅務、教育、民政、社保、殘聯、金融機構(銀監會等)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時。),犯罪嫌疑人通過領取補貼、退稅等方式誘騙老年人匯款實施詐騙。或者社保、醫保、證券、金融等賬戶異常(通常是凍結、作廢等。)誘騙老年人向安全賬戶匯款實施詐騙。
套路七:「冒充物流客服」騙局
嫌疑人通過非法渠道購買購物網站的買家信息、快遞信息後,冒充快遞、貨運、倉儲等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員。,說給老人的快遞丟了,可以給老人退款,索賠,退稅等。,誘騙老人轉賬,或者根據嫌疑人的誘導,將他的銀行卡等信息輸入二維碼彈出的網頁,再輸入手機驗證碼,他銀行卡里的錢就會被轉走。
套路八:「冒充親友」騙局
通過電話、簡訊、網路社交工具等。,犯罪嫌疑人冒充親戚、孩子、朋友、同事等。老年人的,代買國外機票,被公安機關違法處理需要保釋,發生交通事故需要治療或賠償,處理不方便的關系直接出面,重病需要手術等。,從而聯系老年人向指定賬戶轉賬,利用老年人識別能力弱,一關注就糊塗的心理,實施詐騙。
套路九:「丟包,證書」騙局
犯罪嫌疑人利用一些老年人貪小便宜、自我防範意識差的心理,用高超的演技在被害人面前上演「丟包」大戲,使被害人處於精神錯亂狀態,以平分財產為誘餌欺騙被害人。
利用老年人愛讀書看報的心理,以各種榮譽稱號或獲獎證書來行騙。這種騙局,打著「文化」「藝術」旗號的虛假組織,通過頒發獎牌、入書立傳等方式,每次騙取老人數百至數萬元不等。
套路十:「解凍民族資產」騙局
這種詐騙是一種通過互聯網傳播,集返利、傳銷、詐騙為一體的混合犯罪。犯罪嫌疑人往往以「一個老人在海外有幾十億資產需要解凍,解凍後可以將這幾十億資產調回國內,分給提供解凍資金的人」為名,向被害人承諾「投資10元、100元,就能獲得100萬、1000萬的回報」。同時,犯罪嫌疑人也會跟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