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居家養老需求,適老化改造趨勢怎麼樣
養老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養老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宜華健康(000150)、華天酒店(000428)、世榮兆業(002016)、延華智能(002178)、奧維通信(002231)等。
本文核心觀點:居家養老模式,智慧居家養老,居家養老政策
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需求擴大
聯合國規定: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7%以上或60歲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超過10%的屬老年型國家或地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重逐年升高。2020年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91億人,占總人口的13.5%。預計在未來,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速,促進了養老需求的增加。
居家養老模式介紹
2008年全國老齡委發布《關於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居家養老是指政府和社會力量依託社區,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的一種服務方式。居家養老主要是以家庭為核心,通過政府,社區,物業等方面的幫助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力量支撐,滿足老年人居家的日常生活需求。
政策推動居家養老發展
為應對我國老齡化問題,「十四五」規劃指出,要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路,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支持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贍養義務和承擔照料責任;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2021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指出要建設連鎖化、標准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路。
加強社區養老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我國居家養老仍處於發展期,但養老設施建設的緩慢滯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居家養老模式的推廣。「十四五」時期,提出實施「一老一小」服務項目,從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建設和養老機構服務三個方面來提高養老設施的基礎建設,為重點老年人群的正常生活提供有效的生活物質保障。
居家養老智慧化發展
近年來,健康養老與互聯網+不斷發生關聯,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我國養老產業也逐步進入了網路化、智能化的階段,但在我國整體智能技術受限、智能化產品性能有待提升的現階段,養老產業的智慧化水平也較低。2020年12月,《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提出積極推進智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包括建設智慧養老信息平台,配置智慧養老服務設施,豐富智慧養老服務形式,創新智慧養老產品供給。但從中長期看,智慧化仍將是健康養老的發展趨勢。
更多數據可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❷ 養老行業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智能養老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延華智能(002178)、萬達信息(300168)、易華錄(300212)、康泰醫學(300869)、九安醫療(002432)、愛儂養老(870925)、冠新軟體(834376)等。
本文核心數據:人口結構、市場規模、養老模式、競爭格局
行業概況
1、定義
智能養老也叫智慧養老,是指融合應用健康醫療電子、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和產品,採集人體體征、居家環境等數據,實現家庭、社區醫療機構、健康養老服務機構、專業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和分析處理,提供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迫切的健康養老需求。
根據工信部、民政部和國家衛健委三部門聯合發布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分類,我國智能健康養老產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類設備、攜帶型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和家庭機器人五大類。智能健康養老服務主要包括: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生活照護、養老機構信息化六大類。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條長,涉及行業多
根據前瞻分析,智能養老的服務鏈上游有物聯網、雲服務等先進技術供應;智能設備的晶元、感測器等核心零部件供應,以及護工培訓和養老金融等服務;其中先進技術和智能設備核心零部件供應是智能養老主要區別於傳統養老的部分。
產業鏈中游即各種智能養老產品與服務供應商,下游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這三大類養老需求市場。
行業發展歷程:起步較晚,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國內智能養老行業起步相對較晚。2007年,中國建築業協會智能建築分會副會長胡黎明發表《新型數字化居家式養老社區解決方案》,提出「數字化養老」;2010年,學術界開始運用「信息化養老」概念;2011年,出現「科技養老」概念;2012年,全國老齡辦首次提出「智能化養老」的概念。
根據目前的技術和經濟狀況判斷,2015-2017年左右為產業的培育期。在此期間,適應養老產業的法規、政策、標准和創新體系及可信交易環境將逐步建立,眾多企業將不斷推陳出新。2018-2020年左右將是產業的推進期。在此期間,適應智能養老產業的各類企業基本建立,創新的智能養老服務模式不斷涌現,投融資市場十分活躍。智能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為2021年左右。2021年以後,基於網路的無形市場規模會逐漸接近傳統的有形市場規模,智能養老產業在此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持續加持,長期利好行業
人口老齡化趨勢背景下,中央層面陸續出台相關政策推進智能養老,2011年9月17日,國務院發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加快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做好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台試點工作,並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此後在《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個政策中提到「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的字樣。
2013年,全國老齡委專門成立了「全國智能化養老專家委員會」為我國智能養老服務事業與產業發展把脈導航;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2017年發布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要加快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並規劃了相關目標。
2021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要進一步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並制定相關目標。這些利好政策與信息,意味著智能養老已經開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行業發展現狀
1、老年人口佔比持續上升,「銀發經濟」蓬勃發展
——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居民健康關注度上升
從人口年齡構成來看,近年來我國15-64歲人口佔比持續下降,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逐年增長,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0-14歲人口佔比為17.9%,15-64歲人口佔比為68.6%,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為13.5%。2021年,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突破14%,達14.2%,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
人們對健康保險的關注度在不斷提升。近年來,中國健康險保費的收入一直保持增長的態勢,2011-2020年,中國健康保險市場保費收入由692億元上漲到8173億元,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健康保險市場行業發展的速度,2020年健康保險收入增速高達15.67%。2021年,我國健康保險收入再次提高,達8447億元,反映出中國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
——養老機構數量增長,老年人消費需求增長迅速
為應對日益加劇的老齡化趨勢,我國近年來養老機構建設力度和提質升級力度不斷加大,養老服務水平持續提升。過去5年來,我國養老機構建設迎來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底,我國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有3.98萬個,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床位數量達到501.6萬張。
註:2018年之前的養老機構及床位統計口徑為老年人與殘疾人服務機構,2019年開始將老年人服務機構單獨進行統計。
據全國中老年網的調查,中國城市45%的老年人擁有儲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額2016年超過17萬億元,人均存款將近8萬元。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總額將超7萬億元。2016年,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在5萬億元以上。但根據不完全測算,2016年為老年人康養生活提供的產品在5000億至7000億元,需求持續旺盛,但有效供給不足。隨著康養產業的供給不斷增加,2030年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左右。
2、中國智能養老行業模式分析
——目前以「9073」為主,「社區」及「居家」模式增長空間大
目前,我國推行的養老模式有兩種,即「9064」與「9073」。其中,「9064」模式是由北京提出,即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我國推行的另一種養老模式是「9073」模式,這一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規劃」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顧,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
參考日本與美國的經驗,在支付制度與養老建設方面給予我國很多的啟示,考慮到我國目前的現狀,未來居家養老模式或將成為主流趨勢,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將成為重要的補充。目前我國主要的養老模式為「9073」模式。
根據2021年底發布的《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1)》,城市居民願意選擇居家養老的佔52.9%,居家養老意願佔比已明顯下降,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需求比例則提升,分別為26.5%和20.6%。
——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
在居家養老中,智慧設備和科技產品是家庭成員的輔助。由於居家養老是我國目前的主要養老服務方式,因此,居家養老市場需求巨大,從而導致市場對智慧居家養老產品的需求也特別大。而以居家養老為目標市場的智慧居家養老產業門檻低,商業化成功可能性大,易於帶動整個產業鏈,所以處在優先發展的地位。
我國的養老行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三種模式相輔相成,互相影響。
3、智能養老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重,開始了銀發經濟的發展,我國智能養老行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明確,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根據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智慧養老產業白皮書》,2014年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0.17萬億元,2020年我國智慧養老產業規模突破4萬億元,增長迅速。前瞻結合歷年來智能養老在整體養老市場的滲透情況進行初步測算,2021年中國智能養老產業市場規模或達4.57萬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示範企業集中於經濟發達地區
國家三部委公布的五批次共計203家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中,可以看出來我國的大部分省份都已經發展了智能養老試點,但是這些試點普遍集中於城市而非農村,且發展較好的試點主要集中於北京、山東、上海等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智能養老發展起步晚、程度低的特點顯著。
2、企業競爭:信息科技類公司佔比最高
國家三部委公布的五批次共計203家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中,包括76家信息技術公司和37家醫療科技公司,占據了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
在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中,信息科技類公司佔比最高,達38%,主要系信息科技類企業擁有以下優勢:(1)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為企業的可持續創新提供堅強動力;(2)豐富的信息資源優勢,為養老產業提供專業優質的智能化服務;(3)成熟的養老產品、服務和系統,能夠進行市場化推廣和運營;(4)清晰的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
3、產品競爭:智能檢測設備入圍數量最多
2020年9月,經地方推薦、專家評審等,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了《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其中入圍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推廣目錄名單的產品一共有118件,細分品類有20種,其中智能康復設備和智能檢測設備以及社區自助體驗設備入圍數量最多,分別為21件、14件和10件。
註:截至2022年6月,官方尚未發布2021年版《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
根據《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其中入圍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推廣目錄名單的服務一共有120種,細分品類有6種,其中居家健康養老服務和生活照護服務以及養老機構信息化服務入圍數量最多,分別為39件、23件和18件。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智能養老市場規模將全面爆發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養老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❸ 農村居家養老建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與機構養老相比,社區居家養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養老模式,同時也是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最大短板。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健康發展,是 「十三五」 期間我國養老服務發展的重中之重,對於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提升社會養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20XX年灶行,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對山東省東、 中、 西部的48個社區及1200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專項問卷調查, 調研組認為,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並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供需錯位。老年群體作為異質性群體,存在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目前,老年人對體育娛樂、上門看病、文化學習和助餐等服務的需求和利用率較高,需求比分別為56.1%、 54.1%、 47.3%和39.7%。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對上門看病和助餐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對體育娛樂和學習活動方面的需求不斷減少;
男性對於上門看病服務需求最高 (61.5%),而女性則對體育娛樂活動的需求最高(53.3%)。但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大清務在供給數量、質量或結構上較為趨同,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務為主,缺少專業化的醫療保健和精神文化服務。
(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醫養資源結合不夠。隨著老年人身體機能的下降、患病幾率的增加,他們對自身健康更為關注,對醫療和日常保健的需求也更為迫切,但目前醫養結合不足導致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其主要表現有:一是對醫養結合重視不足,78.5%的老年人有1種及以上慢性病,主要是心腦血管疾病和運動系統疾病, 但是只有68.3%的老年人建立了社區健康檔案;
二是缺少專業人才,目前有九成以上的社區缺乏醫療健康服務人員,包括全科醫生和專業護理員;
三是基層醫療機構缺乏執行力度,只能為老年人開展定期體檢、舉辦健康講座等常規服務,上門看病、康復護理、心理咨詢、應急救助等專業性較強的服務無法提供;
四是老年人健康意識相對薄弱,社區健康管理滯後,缺乏正確合理的健康行為和生活習慣引導。
(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雖然近年來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養老服務政策仍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山東省老年人主要收入來源為退休金(或養老金),平均水平為1863元,城市平均水平為2377元,農村平均水平僅為1343元,購買服務的能力相對不足;
二是城鄉和地區差異明顯,農村地區發展明顯滯後於城市地區,東部地區所享受的各項補貼要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
三是服務設施不足,雖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的數量增速明顯,但由於運行機制障礙和政府補貼不足導致作用發揮受限;
四是信息平台建設滯後,目前只有10.4%的社區擁有養老服務平台,難以實現老年人需求和養老服務資源的無縫對接。
(四)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不足。目前,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仍存在一些體制和政策障礙:一是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的政策有待完善;
二是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機制及配套法規不健全;
三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監管薄弱。此外,社區志願者和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服務機構以及社區之間的關系鬆散,聯動性不強。
(一)釋放需求,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利用率。一是明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地位,社區居家養老作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的核心與重點,居家養老是基礎,社區養老是依託;
二是加大服務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網路、電視、電台、報紙等主要媒體,傳播社區居家養老的政策信息及服務內容,以提高公眾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知曉度和重要性認識;
三是平衡各地區間的經濟差異,提高老年人整體收入保障水平,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消費意願,擴大服務購買力,通過建立資金補貼方式的動態調整機制,推動老年人潛在服務需求向顯性需求轉換。
(二)提高質量,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性。
一是服務對象精準化,滾辯前通過建立老年人動態評估機制,對老年人信息進行個性化追蹤,為實現服務分類精準供給提供有效支撐;
二是服務內容標准化,通過對養老服務內容重新定位,明確日常生活服務、醫療健康服務和精神文化類服務等三大類服務的不同責任主體;
三是服務組織專業化,將醫療健康類服務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范圍是當務之急,通過大力培育專業化的組織和企業, 實現專業人做專業事;
四是服務平台智能化,基於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需要,充分發揮信息網路化服務平台在資源整合、服務轉介、標准化評估方面的功能,引進智能居家養老服務技術手段,以普惠性為目的,切實為老年人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三)完善制度建設, 保障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長效發展。一是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制度,明確界定政府職能和部門職責,通過增加保障收入與健全服務體系兩方面,對社區居家養老提供支撐;
二是建立統一的服務質量標准和評價體系,制定出台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老年人能力評估、養老服務需求評估等具體標准,並加強對社區居家養老工作的管理和監督;
三是加快服務設施建設,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鼓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嵌入型小型養老機構的發展;
四是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地位,探索建立老年人家庭照顧者支持以及相應的財政津貼等家庭養老政策。
(四)加快人才培養, 保障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待遇。一是政府出台養老人才激勵政策,培養服務人員的為老服務職業理念和職業道德;
二是建立服務人員資質認證體系和持續培訓制度,加強對專業人員的職業規劃和引領;
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發揮社會組織、公益團體、志願服務和專業社工的力量,逐步實現社區志願服務規范化和常態化;
四是明確服務標准,為居家養老服務提供規范化考核指標。
(五)改革創新,激發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活力。一是政府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和增強政策優惠導向,通過市場化機制使養老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是樹立大社區、大整合、大服務的理念,以社區服務覆蓋養老服務,真正發揮社區在資源整合、服務生產與轉介中的功能作用;
三是對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的功能進行提升,推行 「政府搭建平台、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志願者參與」的運營機制。
(六)擴大社區參與,增強老年人的自身價值。一是進一步引導老年人樹立自力更生、老有所為理念,增強通過自身努力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感;
二是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重點幫助有意願且身體狀況允許的貧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接受崗位技能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三是鼓勵引導老年人參加基層老年協會、老年志願者組織等基層社會組織,讓他們在社區治理創新中充分發揮自身特長,服務社區。
❹ 我國農村養老服務存在哪些現實問題
1.養老服務對象定位不準確
首先,我國群眾深受集體主義文化「滋養」,在廣大農村地區 60 年代出生的老年人對自己的養老服務需求表達不清,沒有通過社會養老的意識。即使社區中有居家養老的機構存在,大都以「自上而下」的形式進行服務,老年人所接收到的養老服務並非是老年人的實際需求而是政府或者相關部門認為的需求,這使得社區養老服務的供給效率降低。其次,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當前能夠享受到養老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少數的特殊老年群體,而非是絕大多數年紀大、兒女未在身邊照顧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這使得服務對象的范圍過窄。
二是家庭養老制度的資源逐漸萎縮。其主要表現為:父輩對財產等資源的控制地位不復存在,他們可用於與子女交換贍養的物質基礎非常有限;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加快,農村照顧老人的人力資源短缺;新的養老政策開始實施或新的資源開始進入,但是缺乏驅動力。
❺ 社區該如何面對社區居民養老問題
社區居家養老存在的問題
1.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尚需進一步完善。由於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和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主要由政府提供,沒有有效帶動市場和非盈利機構的積極參與,缺乏市場力量,阻礙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規模發展。
2.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目前,市場上所存在的養老服務多由政府和社會組織提供,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規模上都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養老服務需求;另外,養老服務的准公共產品屬性,致使企業提供養老服務數量不足;再次,我國居家養老服務處於發展初期,規模不大,缺乏統一的運作標准,社會影響力不足。
3.基金籌集渠道單一,覆蓋范圍小。目前,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財政補貼、慈善捐助、福利彩票等,養老行業缺乏多元化的籌資渠道,也不能保障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資金來源。因此,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只能小范圍開展,不能大范圍開展,形成規模效應。
4.服務內容單一,優質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不足。現階段,我國的社區居家養老所提供的服務多為照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幫老年人料理家務、陪老年人看病就醫等。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養老需求,優質、全方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缺乏阻礙了我國養老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5.管理經驗不足,資源整合弱。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仍處於發展期。缺乏統一的管理和服務標准,管理水平低下,無法提供優質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6.缺乏專業化的服務提供者。目前,從事居家養老服務行業的人員普遍缺乏系統化和標准化的培訓,專業化程度低,且待遇較低,甚至不如一般家政服務人員待遇好,導致許多專業人士不願進入居家養老服務行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短缺和專業化素質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
❻ 如今養老需求高,產業空間大,為何居家養老的相關產業卻停滯不前
根據有關調查顯示,中國的老年人口逐年增多,中國目前已經邁入了初步老齡化社會。中國有如此大的養老需求,養老剛需市場也十分大,為什麼相關的居家養老產業卻遲遲得不到發展?其中的蘊含著哪些困難,小編接下來就帶大家去尋找背後的原因。
在老齡化日益突出的中國,當代的養老問題應該值得我們關注,應該將居家養老與社區養老相結合,讓老年人真正能夠享受到新時代的居家養老服務,同時各地區也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推動養老模式的創新啊,實現醫養結合,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❼ 當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當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當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六安金寨縣農村養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由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普遍“四二一”或“四二二”家庭結構模式,以及子女舉家外出務工帶來的'“空巢”現象,特別是生活方式的轉變,子女養老意識的淡薄,削弱家庭養老功能。
二是養老機構建設滯後。鄉鎮敬老院基礎設施老化,床位短缺,缺少專業專職人員管理和建設。
三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農村養老保險投保率低,投保周期長,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依然存在。
對於以上存在問題,該縣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增強家庭養老意識。定期舉辦講座,從學校到村組,大力宣傳孝敬老人的倫理道德,樹立身邊善待老人的典型人物,對於不贍養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行為給予嚴厲批評教育或移送司法機關。
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做好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全縣23個鄉鎮敬老院翻新重建工程基本完工,增加床位500多個,大大提高了集中供養能力。積極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現有社會化養老床位700多張,社區養老床位100張,適應了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在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有84位困難老人享受由政府購買的每人每月100元居家上門服務。
三是健全綜合服務體系。五保對象住院實行全額報銷救助。對85歲以上老人按月發放高齡津貼,老人免費體檢服務由去年的65歲以上擴大到今年的60歲以上。同時為近萬名60周歲以上“三無”老人繳納了參合參保金。
;❽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 #報告# 導語】調研報告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觀事實。以下是 無 整理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歡迎閱讀!【篇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一、集安市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一)人口老齡化趨勢凸顯。截止目前,集安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已達25877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1.8%;80周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達到3829人,佔全市老年人口總數的14.8%;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4425人,占老年人口的17.1%。集安市人口老齡化程度,已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且老年人口數量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預計到XX年,集安市老年人口將達到36000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6%。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青壯年人口流動性增強,老年人口呈現出基數大、發展速度快,老齡化伴隨空巢化的特徵,因喪偶等原因獨居的高齡老人比重也相當高。據統計,集安市現有空巢老人2460人,城區三無老人109人。人口老齡化勢必引起家庭規模和家庭結構的變化,使傳統的家庭養老和照料功能不斷弱化,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激增。據調查,集安市城區約85%的老人有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意願,約15%的老人想入住老年公寓,所有老年人都希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在養老觀念上,正在由養兒防老向國家養老轉變;在養老形式上,正在由家庭化向社會化、普惠化、均等化轉變。
(二)養老服務機構得到改善和發展。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發展養老服務業,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使集安市養老服務機構管理體制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有了較大改善和提高。從XX年開始,集安市先後投入建設資金1921萬元,對全市農村敬老院進行新建和改擴建,總建築面積達14332平方米,新建床位812個,極大地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XX年,根據省民政廳、省編辦《關於全省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依照事業單位法人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將全市農村敬老院統一更名為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並納入依照事業單位管理行列,完成了由敬老院到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的過渡,理順了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管理體制,進一步增強了公辦福利機構承載能力,提高了五保老人入住率。目前,全市公辦收養性養老機構已達12個,養老床位1000餘張;民辦養老機構3所,床位280餘張。
(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逐步啟動。從XX年起,集安市加大了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共建設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10所,建汪閉仔設日間照料中心12個,日間照料床位50張。為了提高養老服務水平,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統一配備了電腦、電視、電話、床、桌椅及老年人文化、娛樂用品,並為每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配備了3名專職工作人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免費對外開放,城區老年人均可來此休閑娛樂,豐富了城市老年人的業餘生活。日間照料中心以社區服務中心為依託,由社區為高齡、失能老人提供簡單的生活照料服務。由日間照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服務,集中了傳統家庭養老與機構養老兩方面的優點,讓老年人在自己生活的社區就可以享受到方便的社區福利服務,既減輕了老年人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又節省了養老福利資金的投入。全市社區服務的工作規范、服務標准、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工作也在逐步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總體上看,集安市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尚處在起步階段,養老服務設施規模較小,服務水平較低,與當地人口困汪老齡化步伐日益加快、社會養老需求不斷攀升的客觀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一是宣傳力度不夠,認識不到位。從目前情況看,養老政策的宣傳還不夠主動,居民群眾對社會化養老的有關政策知之甚少,很多人不知道社區有居家養老服務站和日間照料中心。有些部門對社會態斗化養老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認識不足,致使社會化養老仍處於自發的、無序的發展狀態。市裡雖然成立了各部門參與的老齡工作領導機構,但各部門往往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很難形成合力,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仍是民政部門熱,其他部門冷。由於沒有形成必要的輿論氛圍,導致居民群眾參與社會養老的積極性不夠,參與率不高。
二是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緩慢,資金投入不足。雖然建立了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和日間照料中心,但能夠得到上門護理服務的老年人比例很小,所提供的服務僅限於生活照料層面,鮮能給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從業人員嚴重缺乏,更少有專業培訓,總體服務水平較低,只靠社區幹部和志願者難以更好地承擔為老年人服務的需求。由於財政困難,政府在養老服務業發展方面投入太少。為困難老人養老服務補貼政策,以及居家養老服務護理人員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尚未出台;缺乏對居家養老、日間照料、緊急援助、社區服務和機構服務等養老服務的制度和標准。由於投入資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養老事業的發展。
三是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缺失,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滯後。一方面,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導致贍養脫離,空巢老人現象嚴重,生活照料缺失問題普遍存在。而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相對落後,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主要面向五保老人。集安市11個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普遍存在設施簡陋、功能單一問題,還停留在救助式的供養和運行模式上,服務內容僅限於吃、住等簡單的生活照料服務,生產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難以開展,生活氣息沉悶。另一方面,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相對滯後,集安市目前僅有3所小型民辦養老機構,衛生條件相對較差,其養老服務水平及服務功能較低,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及生活需求。由於對優惠政策理解不深、對養老市場了解不透、對福利事業關注不夠等原因,民間資本進入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的速度遲緩。「民辦公助」的政策沒有真正落實,民營養老服務機構的發展步履艱難。僅靠政府的有限投入,很難使社會化養老事業有快速的發展。
四是管理機制不健全,養老隊伍素質偏低。全市社會養老機構在管理機制上、制度建設上、服務標准上還存在一定差距,服務規范、行業標准和市場監管等亟待加強。社會養老的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養老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導致管理能力弱化,服務水平低下。目前,集安市社會養老機構多半管理及服務人員是聘用的下崗人員或家庭中的閑置人員,特別是民辦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多數是從社會上隨意招收的,文化水平和服務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基本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尤其是專業人才十分匱乏。由於養老護理工作待遇低、保障差、不穩定,加上觀念上的原因,社會上很多人不願意干這種「侍候人」的事,從而導致養老從業人員偏少,很難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元化社會養老需求。養老服務公益崗位開發不夠。據調查,集安市養老服務類公益性崗位僅佔全市公益性崗位總數的3.3%,而且這部分公益性崗位人員也未全部充實進養老隊伍,導致養老服務人員嚴重不足,影響了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和養老服務質量的提高。
三、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社會化養老工作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走政府、社會、家庭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道路。要從實際出發,按照「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原則,逐步建立起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安度晚年,共享美好生活。
(一)強化思想認識,提高重視程度。加大養老政策宣傳力度,廣泛開展各種敬老愛老主題教育活動,切實提高社會各界對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為老服務的社會榮譽感和責任感,努力營造一個社會關心支持、個人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同時,還要做好居家老人的宣傳教育工作,逐步改變老年人傳統的生活觀念和消極的消費觀念,增進老年人對社會的認同感和信任感,消除顧慮和偏見,鼓勵更多的老年人主動融入社區大家庭,樂於接受服務。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僅要發揮民政部門的主體作用,更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需要調動全社會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整合社區服務資源,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涵蓋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居家養老符合大多數老年人的習慣和願望,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居家養老作為主要的養老形式是大多數人的現實選擇。對身體狀況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務、老年食堂、法律援助等服務;對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齡、獨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務勞動、家庭保健、送飯上門、緊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務。探索建立居家養老補貼制度,對居家養老的失能老人給予專項補貼,鼓勵他們配置必要的康復輔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和日間照料中心應配備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吃、住、玩的固定設施和接送工具,養老服務人員能夠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洗衣、做飯、保潔、購物、護理、求醫買葯、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務。加快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管理平台建設,全面掌握轄區內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健康狀況和服務需求,以有效對接老年人服務需求和供給。
(三)繼續推進機構養老設施建設,夯實社會化養老服務基礎。發揮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在農村養老服務中的核心作用,在保證五保老人入住的基礎上,改造一批具備收養條件和規模的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提高對社會老人的收養能力;對個別入住率低、運營困難的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進行合理整合,空餘床位用於收養社會老人。以農村養老服務大院為基礎,建設日間照料和短期托養的養老床位,逐步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轉變,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短期托養、配餐等服務。就集安市而言,當前急需按照花園式、賓館化標准,開發建設一所集養、護、醫為一體的城市福利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同時,在保障基本需求、服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推行集服務、旅遊休閑、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候鳥式」多元化養老服務,採取「南飛過冬、北漂避暑」的方式,使入住老年人像候鳥一樣,隨著季節氣候變化選擇不同的地方養老,讓老年人在遊玩中健康快樂地享受生活,頤養天年。
(四)加大投入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堅持政府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加大對公辦養老機構的投入力度,在列入財政預算的基礎上,建立動態保障機制,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在堅持政府主導作用的前提下,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推進市場化運作,按照「誰投資誰受益」原則,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形式,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充分調動社會養老投資者的積極性,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的發展。同時,鼓勵社會慈善力量對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進行捐贈,拓寬民間資本的投入渠道。
(五)完善優惠政策,扶持民營養老機構發展。要優先將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城鎮居民小區開發無論是新區建設還是舊區改造,都要預留足夠的社區老年人活動和日間照料服務場所;在已建成的居民小區,可採取置換、租賃等方式,保證社區養老服務場所需求。要加大「民辦公助」的扶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勵民間資本投向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的優惠政策,從土地使用、貸款貼息、基礎設施配套以及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扶持,吸引民間資本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及各類老年文化體育場所和設施,吸引各商家加盟社區服務網路,鼓勵民間資本向養老服務業聚集,促進民辦養老機構的快速發展。
(六)加強規范化管理,切實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制定完善養老行業管理服務標准,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和規定,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能,全面實行養老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強化安全防範措施,使養老機構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軌道。加強養老隊伍建設,經常開展養老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培訓,將養老服務人員培訓納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就業再就業培訓體系。研究制定養老服務人員優待鼓勵政策,積極引進老年康復、老年病治療、養老機構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不斷優化人員結構。積極開展志願者服務,努力培育造就一支由黨員、幹部、學生等組成的專、兼職人員和志願者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隊伍。合理開發利用公益性崗位,增加社會養老服務類公益崗位比例,在搞好培訓的基礎上,充實到養老服務隊伍中,並適當提高其薪酬待遇,落實崗位補貼,形成激勵機制。
【篇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一、XX、XX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做法
XX、XX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按照機構養老創品牌、居家養老創特色、社區養老辟新徑、社會養老促發展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本地區特色、適合本地區市情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新路子。
(一)政府推動、細化規劃
市政府成立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政府推動、部門聯動、政策促動、典型帶動」的四輪驅動工作機制;將養老服務業發展放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視野中謀篇部局,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民生工程項目,相繼出台了促進老齡事業發展及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xx規劃」,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項目運作、完善體系
堅持「公辦」、「民辦」兩手抓,強力推進各類養老機構建設,多層次、全方位發展養老機構,養老服務網路不斷健全,構建適度普惠的養老服務體系。一是強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著力推進福利院、敬老院、光榮院「三院」建設,新建和改(擴)建相結合,擴大床位規模,並向社會開放多餘床位。二是滿足多層次需求,大力發展民辦養老機構。堅持市場化運作,採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合資全作等多種形式,多渠道興辦養老服務業。通過招商引資,建成高標準的養老場所,滿足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三是提升規范化水平,積極打造示範養老機構。提升軟硬體條件,強化示範養老機構輻射延伸功能,推進養老機構規范化。
(三)資源整合、建設載體
積極整合資源,加強載體建設中,著重發展居家養老。一是探索居家養老新模式。堅持組織領導、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硬體設施、資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建立了居家養老組織協調機構和生活服務平台。二是打造居家養老服務載體。建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整合公安、勞動、民政等部門信息資源,逐步完善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與通訊服務商合作,建立專業化的居家養老呼叫服務網路,提高居家老人的應急保障和服務能力。
(四)創新引領、解危救難
整合各項政策資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項民生政策組合拳,切實保障社會困難特殊群體的基本權益。一是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實施分類保障,加強政策銜接。二是提高保障待遇。提高五保供養標准,發放高齡老人生活津貼,建立健全邊緣困難群眾的長效幫扶機制。
(五)培育隊伍、強化服務
堅持「培養、選拔、使用、激勵」並重原則,在養老服務領域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以專業人員為主體,慈善義工、社工和志願者廣泛參與的人才隊伍。大力開展老年文化娛樂活動、志願者服務活動、老年法律援助,提升老年群體的幸福指數。
二、我市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的幾點思考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加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數量還將持續增長,照料和護理問題日益突出,人民群眾的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已刻不容緩。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結合我市實際,就加快我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以下思考:
(一)對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中長期規劃
我市積極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各項養老服務事業取得長足發放,2019年,養老服務機構達79家,床位7600張。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著與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統籌規劃,體系建設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社區養老服務和養老機構標准低,床位不足,設施簡陋、功能單一;政府投入不足,民間投資規模有限;服務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行業發展缺乏後勁等。我市應當對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中長期規劃,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老齡化發展水平相協調,惠及全體老年人口,服務水平較高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二)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平台和服務熱線電話
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主要由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等三個有機部分組成。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居家養老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方式,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居家養老相對投入較入、覆蓋人群廣、社會影響好。建議建立養老服務網路平台和服務熱線電話。網路平台起到服務者和老人進行交流和溝通的作用,服務熱線電話可提供便民服務和養老服務,居民通過撥打服務熱線即可聯系衛生保潔、家政服務、電器維修、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可通過「一鍵式」終端獲得救援。
(三)加強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示範點建設
加大財政投入,建設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示範點,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的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通過政策扶持、市場運作,鼓勵社會資金建設一批標准、高要求、高起點的示範老年公寓,解決各類層次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
(四)提升社區養老的支撐作用
建設一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完善社區養老服務配套設施,使之具備生活服務、文化娛樂、老年教育、保健康復等基本養老服務功能,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
(五)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能力
實施發放高齡老人生活津貼制度;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對城市「三無」老人發放服務卷;在低保、醫保及困難救助方面,對老年人給予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