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臨近11月,多地提高農村養老金標准,補發差額部分,年底前完成!
大家好,我是村官小焦。
時光過得飛快,馬上就到11月份了。每年這個時候,很多農攔豎民朋友會特別關注國家的一些三農政策是否已經落實到位。而對農村裡老人來說,自己養老金賬戶裡面的錢是否打到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很多農村老人就靠這點錢准備年尾的事情。
談到
農村養老金,很多農民都覺得沒意思,一個月才100來塊錢根本不夠用。但是,蒼蠅再小也是肉,這些年國家在農民養老金方面的惠民政策越來越多,很多新方案、新舉措都在同步進行。臨近11月,很多地方都已經出台了農村養老金方面的利好政策,今天,小焦就給大家帶來了幾個好消息,看看你能不能享受到。
一是部分地區養老金上漲
今年,全國很多地方都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進行了調整,多地繼續上調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並發布了相關文件,雖然沒有一下漲幾百塊,但是5塊、10塊的也不少。比如青海、貴州、廣東、南京等地區。
其中:
貴州從2022年1月1日起,城鄉居民基本
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由98元提高至113元,上漲了15元;
南京市城鄉居民養老金今年迎來兩連漲。從2022年1月1日起,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從500元提高到530元。2022年7月1日起,又增加了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35元;
青海從2022年7月1日起調整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准: 60—64周歲的農村老人由180元提高到185元; 65—69周歲的由185元提高到190元; 70周歲及以上的由190元提高至195元,相當於上漲了5元。
從2022年7月1日起,廣東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至到190元,上漲了10元。
另外,廈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准從2022年1月1日起上調10-20元不等;湖北老河口市2022年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提高至120元;甘肅肅南縣、湖南長沙等地都明確上漲城鄉居民養老金。
值得農民慶幸的是,凡是2022年1月份開啟養老金上調的地方,都會對調整提高的基礎養老金差額進行補發,這項工作一般年底前都會完成。
二是部分地區高齡津貼擴面發放
在農村,因為各地經濟發展不同,所以高齡補貼的發放標准也不同。在我們這里,農村人只要滿
70歲以上,每月就能領取50元的高齡補貼。但在有些地方,
80歲以上才能領取高齡補貼。
但是,目前很多地方也在逐步下調高齡補貼的年齡標准,實施高齡補貼擴面發簡清大放政策。比如,大連市從2022年10月起,將高齡津貼發放范圍拓展到85周歲,85至89周歲每人每月可領高齡津貼50元。而之前大連
90歲以上農村老人才能領取高齡補貼。
除此之外,上海還將對年滿65周歲的老人發放老年綜合津貼。對農村老人來講,高齡補貼雖然不多,但也是國家對老人的關懷,一定要記得申領。
雖然農民養老金迎來了2個好消息,但農民還是需要注意兩件事,千萬不能忘記了。
一是養老保險年審。
在農村,60周歲以上老人每年都必須參加養老保險年審工作,村幹部也會積極組織。因為之前農村就出現過很多農村老人去世後還在領取養老金的情況。所以國家為了杜絕這種情況,就在農村開展養老保險年審,目的就是看看領取人還在不在世。如果農村老人沒有參加養老保險年審,那麼養老金就會停發。所以農村老人一定不要忘了這件事。
二是高齡津貼認證申領。
現在很多地方雖然發放高齡補貼,但是根據當地的規定還需要老人進行申請和認證。這項工作可能要到村委會去辦理,只有符合條正圓件的才能領取到錢。所以,農村裡符合條件的老人,一定要去當地問清楚,看是否需要認證,子女也一定要幫老人操心到,千萬不要一時大意忘了申領。
從長期來看,農村養老金的待遇會全面提升,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會得到更大的改善,這對農民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希望大家能對相關政策有基本的了解。
『貳』 退休前1年,繳費基數由60%增到300%,能增加多少養老金真相來了
退休前1年,繳費基數由60%增到300%,能增加多少養老金?能翻倍領嗎真相來了。
養老金是國家給予
退休人員的最大福利,凡是在職時按照規定繳納了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達到
退休年齡時都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養老迅模困保險待遇。對於在職員工來說,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納一部分,單位繳納一部分,個人繳納比例是職工個人工資的8%,計入到個人養老賬戶,單位繳納大約是15%左右,計入到社會統籌基金中。
為了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在年老時時老有所養,國家允許靈活就業者參加城鎮碼輪職工社保。因此,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靈活就業者以個人形式參加了城鎮職工社保,繳費比例為20%。因為靈活就業人員工資沒法准確掌握,國家規定,以各省市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為基數,在60%到300%的繳費檔次內,個人可以隨意選擇。比如2020年某省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為5000元,選擇60%的繳費檔次,就是3000元的基數,每月需要繳納600元,1年就是7200元,具體如何繳費,可以根據當地社保規定,選擇按月、按季或者按年繳納。如果選擇100%繳費檔次,每月就是1000元,1年就是12000元。
由於靈活就業者收入不穩定,為了減少今後繳費壓力,不少靈活就業者就選擇了60%的最低繳費檔次,每年比100%的繳費檔次少繳幾千元。不過,總會有一部分靈活就業者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就想增加繳費檔次,想在退休時能多領點養老金。前段時間,就有網友咨詢,退休前1年,繳費檔次由60%增加到300%,養老金翻倍領,畝念這是真的嗎?如果不是真的, 在最後1年按照300%繳納的情況下, 養老金能增加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
養老金翻倍領,這是真的嗎?可以肯定地說,在退休前,突擊調整增加繳費基數,確實對於提高養老金有一定的幫助,養老金肯定會有所提高,但肯定達不到翻倍領。
翻倍領不可能,那麼養老金能增加多少呢?
這就不能不談及養老金的計算問題。
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一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
對於靈活就業者來說,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的實際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個人賬戶余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國家是有規定的計算方法,按照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如果是
60歲退休,計發月數就是139,如果女幹部55歲退休,計發月數就是170,對於女工人來說,因為是
50歲退休,計發月數比較長,達到195。
為了簡化計算,我們就假設當地平均工資是5000元,60歲退休,按照最低繳費15年計算靈活就業者的
退休工資情況。
繳費檔次60%時,退休時領多少養老金?如果靈活就業者在15年的時間里,一直選擇的是60%的繳費基數,那麼基礎養老金公式中的本人實際繳費指數計算就非常簡單,就是個人繳費檔次用小數表示:0.6。
每月基礎養老金等於5000*(1+0.6)/2*15*1%=600元。
基礎養老金計算出來了,還需要計算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能發多少。15年的時間,60%的繳費檔次,每年需要繳費7200元,15年就是10.8萬元,但是10.8萬元,僅有40%計入個人賬戶,其餘60%計入統籌賬戶中。所以,靈活就業人員退休時,可以計發的養老金為10.8*40%=4.32萬元。由於60歲退休,計發月數就是139,那麼,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發放金額等於4.32/139=311元。
退休時每月的養老金就是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和:
600+311=911元。
假如在退休前1年,繳費基數由60%改為300%,那麼退休時,每月養老金有多少呢?從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中,繳費指數是關鍵。繳費檔次越高,繳費指數越大是肯定的,但是具體數值是如何計算的呢?從公式看,計算是有點復雜,平均繳費指數等於(a1/A1 + a2/A2 + a3/A3 + ......+an/An)/N,其中a指對應月份的繳費基數,A指對應月份社平工資,N為繳費月數之和。理解也確實有點難度,簡單說,平均繳費指數等於所有繳費月份的月繳費工資指數之和除以所有繳費月數之和,要求小數點後保留4位數。
如果15年的繳費時間一直是60%的繳費檔次,用以上公式計算就是0.6。
如果前14年繳費60%檔次,最後1年300%檔次,那麼前14年的繳費指數就是0.6,最後1年的繳費指數就是3,總共15年的繳費指數就是(14*0.6+1*3)/15=0.76。
在這種情況下,每月基礎養老金等於5000*(1+0.76)/2*15*1%=660元。比一直按照60%檔次繳費,基礎養老金增加了60元。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又會如何變化呢?
個人賬戶總額等於14*7200+1*3*12000=13.68萬元。
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13.68*40%/139=394元,比一直按照60%繳費檔次,每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增加了83元。
基礎養老金多6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多83元,每月養老金就多了143元。
結語綜合以上分析,最後1年按照300%的繳費檔次繳納,退休時確實能增加養老金,但是每月只增加100多元,1年增加1000多元的
退休金,但因為最後1年的繳費檔次是300%,個人卻需要多支付資金2.88萬元,從性價比上來說,想通過最後1年大幅度提高繳費指數提高養老金待遇是不太劃算的,至少是不建議大家這樣做的。
『叄』 10月起,養老金將迎來重算補發,統一補發3000元,可行嗎
10月起,養老金將迎來重算補發,統一補發3000元,可行嗎?截止目前,已經有接近20個地區確定了今年養老金的計發基數,今年最新的計發基數公布後,各地新退休的人員將按照新基數核算發放養老金,今年一月份以來辦理退休的人員,由於養老金採取去年的計發基數計算的,將迎來重新核算和補發,具體補發多少錢因人而異。那麼,如果統一補發3000元,是否可行呢?
首先,統一補發3000元,確實能夠讓廣大退休人員享受到一大筆福利,改善退休生活,特別是下半年部分地區面臨繳納取暖費,加上即將迎來最隆重的春節,退休人員花錢的地方增多,如果能夠在10月份以後統一補發3000元,無異於雪中送炭,但是,這里要明確告訴大家,統一補發3000元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行的,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10月起,重算補發是因為部分退休人員原本少領了養老金,將按照規定的計算方式重算補發。
此次補發主要是針對今年1月份以來辦理退休,養老金是按照2021年的計發基數計算的臨時發放待遇的退休人員。因此這部分退休人員退休時領到的養老金並非其最終核定的待遇。計發基數公布後,自然要對其養老金進行重新核算,使他們的養老金能夠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
而且重新核算補發,你並非憑空的想補考多少就補考多少,而是根據統一的規定的計算公式進行重新核算,主要涉及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兩筆錢。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基礎養老金=所在地區養老金計發基數(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過渡性養老金=養老金計發基數x社保平均繳費指數x賬戶前工齡(視同繳費年限)x過渡性養老金計發系數。今年退休的退休人員可以代入自己的各項數據,提前算算看看能夠補發多少老物養老金。
第二,統一補發3000元,養老基金根本無法負擔。
據人社部數據統計,我國領取職工養老金和城鄉居民養老金的人數大約有3億人,如果統一補發3000元,那麼需要9,000億資金,這對於養老基金來說無疑天文數字,根本無法負擔。加上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漸加劇,人均預期壽命延長,整個社會和國家的養老負擔加重,養老基金的支付壓力增大,在此關頭,雖然國家也想提高退休人員的待遇,但是更多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大家更多的是要理解和支持國家的各項政策措施,共度難關。
純悉第三,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工資和物價水平不同,退休人員生活成本不同,統一補發3000元,不符合地區生活實際。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中西部地區,東部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發展水平不同,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發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各地的工資和物價水平不同。生活在不同地區的退休人員,其生活成本也不同,同樣是3000元養老金,在三四線城市可能生活得比較小康,但是在一二線城市,則算是比較低的水平。因此脫離了養老金的購買力,再談養老金的多少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不分地區統一補發3000元,也不符合各地區退休人員的生活實際。
第四,統一補發3000元,看似公平,但脫離了衡量標准,只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給退休人員統一補發3000元,看似一律平等,但是沒有具體的衡量標准,只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比如有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較高,有的較低,那麼較低水平的退休人員,則認為自己應該多補發一點,這樣才有利於縮小養老金的高低差距,但是又有的退休人員認為我繳費更多,繳費年限更長,那麼按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我應該侍褲液多補發一些。還有的人認為我生活所在的地區物價水平更高,那麼應該多補發一些,才能滿足我的日常消費需求等等此類問題將滋生。因此統一補發,看似公平,實際上只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帶來更多的問題。
綜上所述,養老金無論是調整還是補發都需要有一定的標准,考慮到不同退休人員的實際,盡可能最大限度做到公平公正,統一補發3000元,是不可行的。
『肆』 中央調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對農民來說是好消息!是真的嗎
但是依據各地城鎮居民反應,目前為止發送的養老保險金並沒變化,而且各地醫保部門都沒有公布相關的內容,因此很多人對於此事還是有很大的顧慮,下面來實際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番話。
我們都知道此次中間養老退休金上漲都是應對全國各地,而且還是統一標準的,但是僅限城鎮居民。地區養老退休金在一些地域還在增漲,今年開始一些地區早已發布地區養老退休金上漲了,各地的高速發展情況不一樣,大漲的規范乃是根據本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來制定標准,最突出的或是上海地域,地區基本的養老金上漲了有100元之多。
但是最後無論增漲是多少,都是對住戶而言是一項非常不錯的褔利,依照現如今發展趨勢的情況看,每年都要增漲。這件事是真,換句話說從下個月開始發放的養老保險金中,就可以看到這月大漲的5元中間養老退休金了,毫無疑問大漲的額度並不是很高,特別是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可換句話說而言,遠比沒漲要好。
對於有向社會公布這件事而言,住戶也是有自主權,最後無論增漲是多少,全是會比沒漲要好,每一年上漲都能被大家關注,實際上還是有很多人弄不懂大漲的標準是怎樣制訂的,但是最終漲價了還很開心的。
『伍』 如何防範冒領養老金
有圖有真相之「證明自己還活著」「證明自己還活著」是誠信的尷尬 南京某單位為防止養老金被冒領,要求退休老人須不定期證明 「自己還活著」,原先要求他們拍「個性」照片寄回單位,今年更是要他們到當地公證處「開證明」。(12月7日《揚子晚報》) 為防止養老金被冒領,養老金發放單位要求退休老人不定期 「證明自己還活著」,並非南京這家單位的獨創。在很多養老金的發放單位和發放部門,類似這種要求退休老人「證明自己還活著」的做法都很普遍。為了得到本屬於自己的養老金,退休老人還要時不時向發放單位「證明自己還活著」,這的確少了人情味。事實上,一些單位也意識到這一點,就採取了派工作人員登門拜訪的方式——— 表面探望,實際上看是不是還活著。 相比要求退休老人提供 「證明自己還活著」的照片,養老金發放單位的工作人員登門核實的做法相對容易讓人接受。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員的流動,退休老人未必就呆在當地安度晚年,特別是那些子女在外地的。而目前,我們的養老統籌還沒有實現全國統籌,養老金不能隨老人一起轉到其他城市,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退休老人異地領取養老金的現象。這時候,如果靠養老金發放單位的工作人員登門拜訪,不僅困難,成本又高,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退休老人不定期提供照片「證明自己還活著」就不得不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方式。 其實,無論是要求退休老人提供照片「證明自己還活著」,還是養老金發放單位派工作人員登門「探望」,我們不能責怪養老金發放單位的「不近人情」,因為,在當前,人死了養老金照領的現象還很普遍。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確保養老金不被冒領,甄別退休老人是否還活著就成了發放單位的必然工作。 對於那些冒領家庭來說,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對於非冒領家庭來講,這顯然又是一種傷害。如何讓冒領者不敢撒謊、讓非冒領者不必「證明自己還活著」呢?說到底,還需要一套誠信制度。在信用制度完善的社會里,人們也不是個個道德高尚,但完備的信用制度,以及不誠信將遭致社會的重罰,讓人們不敢撒謊,不敢不誠信。但反觀我們的社會,老實人吃虧,不誠信者卻可以大發其財。這樣,誠信的人就會越來越少,而不誠信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發放單位要求退休老人不定期提供「證明自己還活著」的照片,我們不能因此責備發放單位的「無情」;養老金存在普遍的冒領現象,我們也不能僅僅指責冒領者無德。事實上,只有當社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誠信制度,才能最終解決這些問題。
『陸』 社保已經交足了15年,退休後卻領不到養老金,為什麼
按照很多人對繳納社保的固定思維來說,社保交足15年,退休後就一定能夠領取養老金,但事實上,有部分人明明社保繳費時間滿足15年的標准,但是退休後卻還是拿不上錢,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我認為,可能與以下7點有關,看看你在哪一點上失誤了:
第一,沒有達到真正的退休年齡
很多人對於是否達到退休年齡在認知上有一定的錯誤,真正的達到退休年齡,符合領取條件,是以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來決定的,即男性60周歲,女性50周歲,女幹部55周歲。而一些公司可能在員工年齡過大後,不想繼續聘用,就將辭退說成退休,而這個時候,很多人其實並沒有滿足法定的退休年齡要求,自然不屬於領取養老金的人群范圍。
第七,單位只扣錢沒繳費
除了特殊的人群外,一般人需要在繳納社保後,才能在退休年齡到達時領取養老金,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繳費不是說你的工資被扣除,就一定是按時繳費了,要看公司有沒有做到扣錢並向社保經辦機構繳費。最近,《揚子晚報》就報道了一個案件,職工賈某在離職後發現,自己每個月都扣了錢,可是在查詢社保時,卻發現公司根本沒有繳費,延誤了自己的參保時間。對於這種無良企業,打工人就要懂得保護自己,不能把參保繳費都交給公司,自己什麼都不管,要記得下載本地的社保APP,每個月按時查詢社保是否繳納,若沒有交或者斷繳的,要及時向公司咨詢,如果公司不肯交,一定要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柒』 觀點1+1:清華教授說「50退休65領養老金」是啥邏輯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只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清華教授說「50退休65領養老金」是啥邏輯?背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表示,「不是延遲退休年齡,是延遲領取退休金。」50歲退休65歲領取養老金,中間15年怎麼辦?教授回答:「男的可以去養老院做園丁,女的可以陪老人做做飯、洗洗衣服、做做編織,多好啊!」揚子晚報發表周東飛的觀點:楊教授說,推遲領取養老金和推遲退休不是一回事。她的論證讓人哭笑不得:男當園丁女洗衣服,這不是在繼續工作嗎?繞了一大圈,楊教授還是告訴我們,50歲別退休了,換了工作繼續勞動,一直干到65歲再拿退休費吧。推遲拿養老金和推遲退休的區別呢?區別就是沒有區別,楊教授自己戳穿了自己最初的謊言。北京青年報發表大矛的觀點:國家原有規定年齡的退休制度,應當視為國家和全國勞動者簽訂的一份「契約」,人們辛苦工作到退休年齡,按時領取養老金以安度晚年的要求是文明社會應具備的起碼制度保障。在延遲退休問題上打轉轉,畫個美麗的「餡餅」來忽悠公眾,尤其是某些「既得利益」群體內的老人,何苦要難為老人?小蔣隨想:這事應該反過來說,退休金領取不能延遲,什麼時候頤養天年卻應尊重各人選擇。因為,社保最低繳納與支取年限是一種「合同」,按承諾兌現更是證明其公信力的關鍵。在公眾與繳納人不同意的情況下,社保絕不能單方宣布延遲支付退休金。有關方面矯情社保金缺口沒用,包括國企利潤充實社保等舉措,不能總是紙上談兵。另一方面,沒有法律規定多少歲以上「不能」工作,只要身體情況允許,只要用人單位願意「返聘」,繼續上班是老人的選擇自由。說到底,領退休金與發揮余熱是兩碼事。「親媽詐死」為育兒,不擇手段缺人性 背景:沈陽的申女士怕女兒在殷實的家庭環境中被寵壞,就騙孩子說「不是親生的,你媽早死了」。此後,女兒變得十分獨立,學習成績突飛猛進,驕嬌之氣消失殆盡,等到女兒成家立業、事業有成,她才告訴女兒實情。重慶時報發表段思平的觀點:申女士不過是一個拿親情做賭注的賭徒。在「親媽變後媽」的打擊下,女兒有走彎路甚至走極端的可能。「親媽詐死」的背後,站著一個教育理念極其功利的母親。她重視成功多過成長,在乎結果勝於過程,無視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和情感需要,親手在孩子的心裡刻下傷痕。燕趙都市報發表燕農的觀點:「善意的謊言」,無外乎想讓子女以一個好成績而出人頭地。但是,筆者的內心是酸酸的。往好里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往壞里講,父母為了子女成功無所不用其極,乃至於不憚撕裂親情、壓抑人性。小蔣隨想:這是另一種為了目的不擇手段,連親情與人倫底線都可以撕破,讓人們對所謂的「成功教育」不寒而慄。申女士的女兒是悲催的,事業有成只是外在光環,她內心深處的創傷如何估量?如果說肌體疾病還有葯可醫的話,精神與心理疾病的折磨則可能將人送上絕路。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東西可能在瞬間崩塌,有人對此不明就裡,其實禍根早已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