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的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但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去養老院呢
我覺得這是由三個原因造成的。
第三個就是這些老人還想幫自己的孩子,想要他們有一個干凈舒適的家,過年的時候,可以帶著自己的愛人孩子回來吃團圓飯,他們很喜歡這種熱鬧的氣氛。若是去了養老院就會很孤獨,沒有人陪伴自己。在家裡平日可以養養花草,跟自己的老朋友們聊聊天,過得還舒心。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這些孩子們回來,還可以有一個溫馨的家讓他們休息。
⑵ 如何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社會支持
(一)強化家庭養老功能,探索新型養老模式。盡管多數「空巢老人」獨居在家非常寂寞,但仍都希望住在家裡,而不想選擇入住老年,家庭養老仍然是農村今後一個相當長時期的養老方式。因此,一方面要從以德治家入手,普遍成立村(居)基層老年協會,督促兒女們細心周到地照顧老人,積極營造以家庭養老、敬老為榮的良好風尚。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推行協議養老制度,對子女不及時與父母簽訂協議書,或不及時履行贍養義務的,村(居)老年協會要及時督促和幫助落實。必要時可以幫助老人採取法律手段,為「空巢老人」養老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同時要積極探索以家庭為核心,以村、社區為依託,從城向農村輻射,為居住在家的農村「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衛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為主要內容的新型養老服務。
(二)建立有效幫扶機制,幫助農村「空巢老人」家庭解決經濟困難。農村「空巢老人」家庭大多數生活都比較困難,需要和社會各界給予幫助。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救助機制,對無生活來源、患病、久治不愈、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臨時救助或農村低保條件的「空巢老人」,要及時把他們納為救助對象,給予救助。二是農村「空巢老人」由於家中無人照顧,常常會面臨突發性疾病得不到及時搶救,生命受到威脅的問題。建議在鎮街成立基層老齡組織,村委會要建立農村「空巢老人」家庭檔案,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採取結對幫扶的辦法,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三是要加強村(居)老年文化場所建設,大力倡導和組織志願者隊伍,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各項服務,使「空巢老人」更多地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老人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
(三)盡快建立農村養老保險體系並完善農村老年保障制度。目前,農村醫技人員素質不夠高,設備、技術水平有限,稍微嚴重點兒的病,在鎮(村)衛生院(室)無法治療,使農村老人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滿足,農村「空巢老人」就醫難問題表現尤為突出。應盡快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體系並完善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農村老年保障制度,切實滿足農村老人的基本養老和基本需求。
(四)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農村「空巢老人」反映較多的仍然是問題。無論是來自社會的歧視、欺侮老年人的違法行為,還是來自子女相互推諉、拒不贍養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老人自身合法權益。有關部門應把《中華共和國老年益保障法》等有關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政策落到實處,做好「空巢老人」養老保障、保障等合法權益的維護工作,建立老年人合法權益法律援助制度,幫助老年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五)設立老齡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在解決農村「空巢老人」一系列問題中,若只依靠家庭經濟支撐或、社會臨時救助、農村低保等往往是杯水車薪,必須設立相應的基層老齡事業發展專項基金,用於農村「空巢老人」的物質生活。有條件的村(居)可由村級集體撥款,並接受社會各界捐款,建立差異性老人高齡津貼制度,每月按年齡不同發給生活補貼,改善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困難的農村「空巢老人」的物質生活。
(六)抓好「回引工程」。農村大量青壯年民工外流,雖然使農村經濟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但是也辛苦了留守的「空巢老人」。調查中不少「空巢老人」反映,子女寄回家的錢多數花在了孫輩的生活費、學費和零用錢上面,但老人的經濟收入並未因子女外出打工而有明顯改善。這些問題,不僅要引起外出農民工的重視,更要引起社會的關注。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積極鼓勵、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外出民工的回鄉創業,不僅有利於鄉村工作的正常開展,加快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更主要的是讓農村老年人過上真正幸福的晚年生活。
(七)努力營造愛老敬老的社會氛圍。一是要加大貫徹《老年益保障法》的宣傳力度;二是要加強在校學生、農村青年的孝道教育;三是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愛心服務活動。要充分發揮鎮村團組織、村民代表、黨員代表的先鋒模範作用,實行結對幫扶,定期上門家訪並進行跟蹤服務,及時了解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八)鼓勵、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出資興辦不同層次的養老機構。為了解決部分收入較高,身邊無子女的農村「空巢老人」以及子女無暇照顧老人的問題,應統一制定政策,在稅收、土地、城建、金融、水電管理等方面對社會養老事業在政策上給予相應的,吸引非公經濟進入養老事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大力興辦農村養老院等養老機構,促進社會養老事業的發展。
⑶ 對於獨自在農村守家的空巢老人,該如何養老
我感覺可以去養老院,如果自己在家的話,看病什麼的都不方便,如果說身體條件情況不好,那麼連吃飯都成了問題,與其在家裡受罪,還不如去養老院里和同齡人一起生活,沒事打打牌、嘮嘮嗑,挺好的,而且就現在的政策來看,農村空巢老人所能享受的福利還是挺好的。
所以說,空巢老人最需要的還是心靈上的安慰,而養老院里是老人們的聚集地,並且現在國家比較支持養老院,而且一般正規的養老院基礎設施都比較完善,所以說,老人們可以在那裡安度晚年,與其他老人一起生活,又有專門的人照顧起居,情感和生活方面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⑷ 孩子在城市拼搏,農村裡的空巢老人該如何養老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走出家門去大城市裡面闖盪,一方面可能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不過大部分還是為了用自己的雙手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因此如今的農村就出現了空巢老人這一獨特現象,關於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我覺得要麼年輕人自己在外多賺點錢,然後讓父母在家不要那麼辛苦,享享清福,要麼就是父母身體都不好,可以將自己的父母送去養老院照顧。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農村的老年人身體還是比較硬朗的,趁他們身體好的時候年輕人在城裡好好打拚,等到他們照顧不了自己的時候,年輕人可以將自己的父母接到自己的地方進行照顧。要是老人不願離開故土,年輕人可以在有一些經濟基礎的情況下將自己父母送去養老院請專人照顧,或者直接離開自己打拚的城市回到家鄉,在家鄉附近找份工作,這樣可以就近照顧自己的父母。
⑸ 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雖然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過農村的養老依舊成為了一個大問題。即使國家的政策給農村越來越好,不過兒女們還是不願意給父母們養老。因為農村人的思想觀念是非常重的,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到自己老了還要照顧自己。他們也不願意給孩子們太多的壓力,只希望他們能在外面好好地工作就夠了。
所以只能是國家能發布新政策,為這些空巢老人提供福利。讓他們能安逸的度過晚年,這樣的話兒女們在外面工作也不用操心,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希望國家能夠感受到這一次的危機。因為現如今的空巢老人變得越來越多,是時候該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了。
⑹ 研究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權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飛速發展,中國在20世紀末迅速邁入了老齡化社會的行列。
而當老齡化遭遇「空巢」現象時,空巢家庭的養老問題便突顯出來,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也便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國內學者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⑺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開題的可行性分析
現在空巢老人確實很多,唯一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養老院,因為在養老院都是同年齡的人,有共同的語言,而且又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比一個人在家裡要開心得多。
⑻ 那些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飛速發展,中國在20世紀末迅速邁入了老齡化社會的行列。而當老齡化遭遇「空巢」現象時,空巢家庭的養老問題便突顯出來,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也便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國內學者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城市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研究上,對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較少涉及,而專門針對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經驗研究更少(陳建蘭,2008)。因此,本文對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展開專門的調查與研究,這在理論上是很有意義的。同時,研究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並據此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不僅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也關繫到農村和諧社會的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對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研究中,在全國范圍的大型抽樣調查沒有展開的背景下,按照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對中國農村空巢老人展開分地區的研究,是比較可行的研究路徑。而江蘇省蘇州市可以作為中國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代表之一,2008年,蘇州的GDP達到6701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五位,而同年蘇州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1680元,遠高於全國4761元的平均水平。此外,蘇州市在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方面也已經做出了一些領先全國的探索實踐,例如,在蘇州農村地區,老年農民(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無需繳納養老保險費即可獲得每月100元以上的養老補貼。因此,本研究以蘇州農村為例,分析中國經濟較發達地區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這不僅對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挑戰有現實意義,而且對中國其他地方也有借鑒意義。
⑼ 以"六年未嘗肉,關注農村空巢老人"為話題的議論文寫作
關注農村空巢老人
在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傳統的「養兒防老」正在逐步走向解體。這一特點,由於城鄉差距和大批青年外出打工,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更加復雜。陝西省太白縣的楊德清老年夫婦,就已經6年沒有吃過肉。(9月23日《華商報》)
這樣的場景其實並不鮮見,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日益嚴峻:因為子女養老意識越來越淡,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農村土地養老保障功能的弱化等綜合因素影響,家庭養老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傳統的「養兒防老」體系正在解體,這些問題特別明顯出現在最低保障線上生活的農村「空巢」老人群體身上。
時下的農村更像「老人村」了,十室九空。留守一族大多是老人。他們有兒女,卻享受不到兒孫在膝的歡樂,甚至連生活來源也成問題。而在國家養老方面,其待遇還不如五保戶或者「失獨老人」,結果便處於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之間的夾心層,看似誰都在管,結果卻誰都沒有管好。在這種情況下,「6年沒吃肉的辛酸」就無以避免。
雖然我國農村實行普惠制養老金制度,凡是60歲以上的農村戶籍人口,無論其就業歷史和收入狀況,均可獲得以國家財政為基礎的、按月領取的有保障的養老金。但由於這種普惠的標准很低,還無法起到兜底作用,如果僅是唯一生活來源,就無法避免「6年不吃肉」式的悲情。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的養老還得寄予於「養兒防老」。但問題在於,在「養兒防老」面臨巨大挑戰的情況下,如何改變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局?讓農村老人真正「老有所養」就應有制度層面的設計和調整。
在目前,由於國家財力所限,未能建立起完善的農村養老體系,而社會養老的水平又很低,難以發揮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還應以家庭養老模式為基礎,強調自身積累,倡導家庭內部進行代際交換的「反哺式」養老。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特別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行一些實質性修改,對於不盡贍養義務,甚至遺棄老人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同時,相關部門應當著手起草農村養老方面的法律,讓家庭養老有明確的法律界定;另一方面,應當建立一定的激勵措施,調動家庭養老的積極性,並在此基礎上,鼓勵發展社會化養老,實現從家庭養老向「家庭、社會、國家」綜合養老體系過渡。
此外,推行農村互助養老,通過土地流轉等盤活養老資源,並實現農村養老國家兜底,不斷提高普惠制養老金標准,都應納入政策統籌范疇,穩步實施,整體推進,如此,「6年不吃肉」的辛酸才會成為過去,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春天才會早一點到來。堂吉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