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近很火的十條家規
老婆一發怒火,男人就得躲。
老婆一發怒,有理也讓步。
老婆一發福,男人就失足。
老婆一發財,男人就下台。
㈡ 家庭興旺的7個徵兆
家庭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每一個人都想要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但不是事事都能如願的。
一個家庭的興旺與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還是家庭成員的影響,因為每一個人的性格和處事方式不同,必然就會在長期的相處中產生許多矛盾。
所以假如一家人能夠齊心協力,相互包容,並且凡事都看得開,不會為了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那麼這個家庭一定幸福美滿興旺發達的。
這三種跡象,往往是家庭興旺的徵兆,遇到一個,也要恭喜了
01夫妻和睦,遇事同心
夫妻是愛情的最高境界,兩人既然能夠互相選擇做彼此相伴一生的人,那麼兩人就一定是深愛對方,想要和對方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結果的,所以兩人在相處時也一定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因為只有這樣家庭才能和睦,才不會總是爭吵傷了感情。
倘若一對夫妻總是吵吵鬧鬧,不能心平氣和的相處,遇到事情也不會及時溝通,做不到遇事同心,那麼這個家庭註定是能長久下去的,因為一個家庭的維持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單個人的奮斗是不能促成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的。
所以在家庭的相處中,一定要和和睦睦,遇到什麼事情呢也要學會及時溝通,共同商討,這樣才會促進家庭關系。
02兒女孝順,家中成員尊老愛幼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的老師,所以身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去影響她們,幫助她們養成尊老愛幼,孝順懂事的好習慣,這樣才有助於家庭長長久久的幸福。
因為孩子和老人都是家裡的重要成員,是維系一家人感情的重要因素,一家人都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那麼這個家庭一定會幸福美滿的。
家庭是一個人的避灣港,是一個人幸福的依靠,它的存在需要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共同付出,這樣才能換來家庭的和和睦睦。
㈢ 74歲兒媳孝敬105歲婆婆稱婆婆高壽是一家人的福氣是怎麼回事
東南網3月23日訊 「婆婆摔了一跤以後,更想搬回老家住了。」「可是到了鄉下,無法行動的她誰來照顧?」「順著老人的意願最要緊,我們來照顧。」這是去年余憶為了安排婆婆生活與孩子的對話。余憶今年74歲,她的婆婆黃石獅厝今年105歲,余憶是二兒媳。商定之後,余憶叫來兒子,把婆婆送回老家,從此一直留在老人身邊,細心照顧。
黃石獅厝的老家在仙游縣書峰鄉書峰村卓宅自然村,這是個離城關10多公里的小村。近日,記者一行來到卓宅自然村,走進這個「孝友傳家」的大家庭。
書峰鄉是枇杷之鄉,如今青壯年人大多外出經商、打工。黃石獅厝的老房子位於山坡上,土坯木結構。「四壁含清風,丹霞射其牖」,門前新貼的這副對聯,給這座斑駁的老宅添了一抹亮色。屋裡生活設施簡單,但被收拾得十分干凈、整齊。
一樓西廂房裡,余憶正在給婆婆梳頭發,還輕聲細語地與老人拉家常。黃石獅厝是以出生地取的名字,這位老人雖無讀書,但舉止端淑,百歲高齡的她依然紅光滿面。梳過頭發,老人的三兒子、75歲的林鍾毓從床上將其抱起,老人微閉著眼睛,安詳地坐在椅子上。
環顧大廳,土牆上有一幅寫著「孝友傳家」的丹青匾額。書峰村黨支部書記林建耀告訴記者,這是去年重陽節村委會贈送的,以彰揚余憶「孝友傳家」的美德。
余憶是仙游縣已故書法家余鴻的長女,出身書香門第的她,從小就知書達理。如今余憶已是兒孫繞膝,本可以安度晚年,但婆婆摔倒後,她再次放棄在縣城舒適的生活,來到這位於山旮旯的小村落,依舊如十幾年前那樣,盡著一個兒媳婦的本分。
去年,婆婆不慎摔倒,大小便失禁,余憶更是日夜守在她身邊。後來,婆婆想搬回老家住,余憶又跟著搬回鄉下,寸步不離。婆婆無法行動,每日要有人抬上抬下,余憶自己力不從心,就把在浙江帶孫子的小叔林鍾毓叫回。現在,老人三兒子林鍾毓以及二兒媳余憶、最小的兒媳三人一同伺候老人。
余憶曾做過兩次手術,尤其是腰椎手術後,無法彎腰提、搬物品,即便如此,她對婆婆的照顧從未懈怠。余憶常說:「婆婆高壽,這是一家人的福氣。當兒媳的應該珍惜這份福氣,更好地侍奉老人,這也是晚輩應盡的義務。」
㈣ 出身不好的人是不是命不好按佛教說法是因為前世造孽太多,所以這輩子無法投胎到富貴和睦家庭是嗎
你這輩子已經投胎了還怎麼投胎?但佛教告訴我們可以當下依照佛法吃素放生,止惡行善,老實念阿彌陀佛來改變命運,很多善報今生就會出現。
古人所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命中有多高的地位就是那樣,如果你想高的時候也行,積善修德。你看《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十五歲遇到一個算命的先生,算得非常准。他母親很相信這個算命先生,雲南人孔先生,讓他給了凡算終身流年,就是一生的命運。這個算命先生告訴他,你這個小孩是做官的,是仕途中人,要好好念書,去參加考試。他將來官做到什麼程度?做到一個縣長,小縣分的縣長在四川。壽命五十三歲,五十三歲他還在做官,就告訴他,五十三歲那年你就辭職,你回老家壽終正寢,你壽命到了。命裡面只有秀才,舉人、進士都沒有,這叫沒有功名,命里頭沒有兒女,生活還能過得過去。他每年參加考試考多少名,每年國家給他的糧食,那個時候是給糧食,大概是八、九十石,每年跟孔先生算的完全准確,一點都不差。
二十年,袁了凡先生他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他完全相信人真有命運,二十年不差錯一點。他爭取功名那個念頭就死掉了,不跟人競爭,真正做到佛法上所說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不需要求,我命里有的,不用求,到時候一定得到;命里沒有,我求也求不來,他心就定了。三十五歲那年,跟雲谷老和尚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他沒有一個念頭。老和尚非常佩服他,一個人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這個功夫很高。就問他,你怎麼修的?他就告訴禪師,他說我沒有修。那你怎麼三天不起心?我的命給人算準、算定,我想也沒用,所以乾脆就不想了。老和尚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有相當好的功夫,原來你還是個凡人。他就問為什麼?他說你二十年來,你的命運一點都沒有轉,完全照單行事,你不是凡夫,誰是凡夫?他向老和尚請教,那命運能改嗎?老和尚告訴他,命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造的你怎麼會自己不能改?當然能改。說明你這二十年也沒作善,也沒有作惡,所以就那麼准。作惡就減分,行善就加分,每天都有加減乘除,了凡先生每天都不動的,不作惡也不行善。雲谷禪師就告訴他,他明白了,到底是個讀書人,聰明人。
雲谷教他斷惡修善,你的命運會改,你的壽命會延長,進士、舉人你可以得到。他相信了,回家就發了個願,做三千樁善事,他每次行善記下來,三千樁善事。這個願一發到第二年參加考試就變化,第二年考試,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公家給他的米也增加,就真的應驗了,所以更努力,一生到最後全家行善積德。沒有兒子,他求兒子,就真的生了一個兒子,兒子好像給他生了六個孫子,在晚年的時候兒孫滿堂。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就是延壽二十一年。本來官運最高是個小小的知縣,結果他做的是一個很大的縣,寶坻知縣。寶坻是直接歸皇上管的,就好像一個特別市、好像一個特區首長一樣,那麼高的地位。命里頭沒有進士,沒有舉人,舉人考中了,進士也考中,證明命運是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創造命運,不是一成不變。
佛家承認有命運,但不是定命,為什麼?你每天行善它就加分,你作惡就減分,天天有加減,做大善就乘,做大惡就除,加減乘除天天不一樣。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不幹?你干准有好處。雲谷禪師給他一本「功過格」,那就是個標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惡要斷,善要修。功過格就是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裡面說了一百九十多樁事情,都是講善惡的標准。他就依照這個修,每天反省,惡我有沒有做?做了趕快改,善有沒有修?每天認真干這樁事情,幹了一輩子,效果非常卓著。臨終的時候告訴他兒子,他沒有求長壽,壽命是自然延長的,延長二十一年。所以寫了家庭四訓(四篇文章)留給他兒子,那是他們家的傳家之寶,世世代代都要記住,都要好好學。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個家庭世世代代興旺。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應當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