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到了遠離故鄉的遊子登高望遠

重陽節到了遠離故鄉的遊子登高望遠

發布時間:2025-04-29 18:42:59

1. 重陽節登高望遠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朝代】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創作背景:

此詩原註:「時年十七。」這說明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的作品,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雲:「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辟熱氣而御初寒。」

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誰寫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來兄弟是唐朝詩人自王維寫的。

原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2)重陽節到了遠離故鄉的遊子登高望遠擴展閱讀: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3. 重陽節思念七律詩,遠離家鄉千里,思念家鄉親人,想要有孫子,

重陽節思念七律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譯: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該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3)重陽節到了遠離故鄉的遊子登高望遠擴展閱讀: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意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意思:獨自在異鄉做異鄉來的客子,每遇到佳節就加倍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們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時會想到少了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詩歌。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注釋

1、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本太原祁人,後遷居於蒲(今山西永濟),蒲州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2、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3、佳節:美好的節日。

4、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5、茱萸(zhū yú):即草決明,一名越椒,芳香植物。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賞析

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思念自己。全詩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這首王維少年時期創作的抒情小詩,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寫得非常樸素。但這首詩卻有著強烈的打動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對作客他鄉的人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的作品,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介紹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先世為太原祁(今屬山西)人,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中年後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參考文獻: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3、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4、陳伯海.唐詩匯評(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5. 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的意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的意思是: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創作背景:

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

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

賞析: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

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

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

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

須體貼。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到了遠離故鄉的遊子登高望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順的時候 瀏覽:297
老年大學獎項設置 瀏覽:456
去敬老院一般買什麼比較合適 瀏覽:241
敬老院勞動合同怎樣交養老 瀏覽:79
焦作市養老保險查詢個人賬戶 瀏覽:759
難入睡怎麼養生 瀏覽:640
公務員養老保險繳費多少錢 瀏覽:749
廣播局到敬老院獻愛心簡報 瀏覽:342
丹東市養老院哪個好 瀏覽:561
老年人總口渴喝什麼中葯 瀏覽:97
養生堂腰疼吃什麼葯 瀏覽:87
歙縣養老保險 瀏覽:567
天津退休工資計算器 瀏覽:64
香港人退休年齡 瀏覽:485
貴州老年大學網上報名學科分類 瀏覽:531
80歲老人可以辦理殘疾證嗎 瀏覽:817
有老年大學畢業聚會的詩嗎 瀏覽:835
農民失土養老保險政策 瀏覽:77
黑龍江滿60歲app認證 瀏覽:531
巴南區退休工資帳戶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