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陽節手抄報怎麼畫上面還寫著古詩
使一張手抄報在有限的空間內,既容納一定的知識內容,版面設計又精彩又美觀是很難的。對編者來說,組稿、編輯、排版、插圖、書寫,這是一個全神貫注、腦手並用的創造過程,是他的文化修養、生活情趣、精神風貌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這對一個學生來說,無疑是發展個性才能的廣闊天地。
辦手抄報,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編排設計
手抄報的編排設計,總的要求是: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
版面劃分
先把版面劃分成兩塊,每塊中還可以再分成片。劃分文章塊面時,要有橫有豎,有大有小,有變化和有對稱的美,也可繪畫圖案進行劃分。報頭要放在顯著位置,最好是在左上或右上位置。
塊面編排
如不符合原先的劃分,就要將版面塊面安排作必要的調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轉版的形式等,並用字型大小、顏色、花邊與鄰近的文章塊面相區別。
裝飾設計
除報頭按內容設計、繪制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按文章主次確定每篇文章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顏色及橫、豎排位置。文章內容以橫排為主,行距大於字距,篇與篇之間適應用些題花、插圖、花邊及尾花等穿插其中,起裝飾、活潑片面的作用。
裝飾美化
主要是用色彩、繪圖等藝術手段,彌補文字的單調,給人以生動形象、優美和諧的美感和啟迪。內容包括報頭、題花、插圖、花邊、尾花和色彩運用等。
1.報頭
它是手抄報的標志,由圖案或畫面和刊名組成。文字上由報頭名稱、日期等組成。
2.題花
是對文章標題或開關的裝飾,常見的有底紋,帶有提示性的圖畫或圖案。
3.插圖
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畫一個能說明一個情節的畫面,這種形式與文章內容緊密聯系;還可以採用與文章內容毫無聯系的圖案,如花鳥、山水等,這是純粹為了美化而作的。
4.花邊
一般不宜太多、太大、太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花邊可以美化版面,可以隔開文章,便於閱讀。
5.尾花
是裝飾在文章後面的圖畫或圖案。如一篇文章抄完後,還剩有空白,可以畫一朵花,既可充實版面,又可以增加美感。
② 重陽節花菊酒怎麼做
重陽菊花酒
每年重陽節,爺爺都會帶有儀式感地做一件事:泡製菊花酒。
爺爺是退休教師。每年重陽節他都帶有儀式感地做一件事:泡製菊花酒。
爺爺喜歡遛彎,去處多是拆遷區,常常是空手而去,滿載而歸,有時搬不動了,還叫我開車去幫著搬運。爺爺帶回來的盡是別人遺棄的盆盆罐罐和菊花。爺爺愛菊,很快,這些「老弱病殘」的菊花在爺爺的精心調理下重又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到秋天,爺爺的小院便成了菊的世界,黃菊花開得張揚,白菊花開得繁茂,桃紅色的菊花開得內斂……重陽節還沒到,爺爺就開始採摘、晾曬菊花,他要准備好泡菊花酒的材料。每年爺爺都要用當年自家產的菊花泡上兩瓶酒。爺爺泡菊花酒會選擇上檔次的白酒泡,菊花則會選擇多種干菊花混合在一起,放進白酒里,封好口的同時,會在瓶子上貼個標簽,署上年月日。
重陽節那天,爺爺穿著打太極拳的一身白裝,手裡提著布袋子,我知道他又給我們送菊花酒來了。有時他還會把唐代才子王勃的《九日》詩改寫了朗誦給我聽:「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張(『張』原詩為『陶』,編者注)家。」爺爺送來的菊花酒是五年前泡製的,只有父母喝,很嗆,我受不了。爺爺說孫子聞聞就可以了,保准祛病保平安,健健康康成長的。
我覺得和爺爺過重陽節很有意義,一些認知、感悟和感恩使我終生受益,刻骨銘心
③ 涼州詞二首·其一原文_翻譯及賞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代·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涼州詞二首·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詩人以飽蘸 *** 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
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餚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鏇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慣用的音節,採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里的「催字」,有人說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後來更有用低沉、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佣說詩》)之所以說「作悲傷語讀便淺」,是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麼,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並不是什麼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徵的「理由」。「醉卧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展現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
七言絕句《涼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作者王翰,字子羽,唐時並州晉陽人。對於此詩,《唐詩三百首》編者「蘅塘退士」孫洙的批語是:「作曠達語,倍覺悲痛。」孫洙不愧知音之士,八個字批語,准確道出了此詩意蘊。
這首詩不僅意蘊深遠,邊塞風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音樂高度發達的李唐王朝,不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且詩中有樂,樂中有詩。
如果熟悉唐朝音樂,就會明白,「欲飲琵琶馬上催」,是指「琵琶」、「馬上」兩種不同樂調。詩中「馬上」,是「馬上樂」之略。所謂「馬上樂」,是「鼓角橫吹」的軍樂。追溯歷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樂的「鼓角橫吹」始於漢代。史稱:「張騫入西域,傳其法於西京,唯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為武樂。」
這種「鼓角橫吹」的「武樂」(即軍樂),在殿庭之上,稱作「橫吹」;於軍旅行中,則稱「騎吹」。後世因「騎吹」是在馬上演奏,亦稱「馬上樂」。如西晉傅玄《琵琶賦序》即有「作馬上之樂」的說法。《舊唐書·音樂志》也說:「北狄樂,其可知者鮮卑、吐谷渾、部落稽三國,皆馬上樂也。鼓吹本軍旅之音,馬上奏之。故自漢以來,北狄樂總歸鼓吹署。」
魏晉隋唐,「馬上樂」已成為融會北狄、西域音樂而形成之「鼓角橫吹」軍樂的專有名詞。
明白了「馬上」二字典故,我們可以知曉:《涼州曲》中描寫的樂調,除了用「琵琶」一類樂器演奏的馬下俗樂以外,還有「馬上」軍樂,二者形成強烈對比。所謂「欲飲琵琶馬上催」是說:邊塞將士正欲欣賞琵琶一類樂器奏出的悠揚樂調,以就痛飲,突然遠處傳來金鼓鉦鉦、號角齊鳴的馬上軍樂,這馬上軍樂,使他們又回到即將出征的現實之中。
《涼州曲》不僅是「詩中有樂」的佳作,而且是「樂中有詩」的絕唱。詩中樂調的強烈對比,自有一番深意。如於音樂不甚了了,很難領會其中滋味。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把《涼州曲》這首意蘊深邃的古詩,譯為如下白話:
王翰
王翰,唐代邊塞詩人。字子羽,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詩人。王翰這樣一個有才氣的詩人,其集不傳。其詩載於《全唐詩》的,僅有14首。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定王翰生卒年為公元687至726年,並未提出確切的材料依據。► 42篇詩文
漢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臨曙色開。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唐代 : 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臨曙色開。嫦娥
唐代 :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④ 中國各個節日的英語單詞!急求~
元旦(1月1日): Year's Day
春節(農歷一月一日):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節(農歷一月十五日):the Lantern Festival
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植樹節(3月12日):Arbor Day
郵政節(3月20日):Postal Day
世界氣象節(3月23日):World Meteorology Day
清明節(4月5日):ChingMing Festival;Tomb-sweeping Festival
國際勞動節(5月1日):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中國青年節(5月4日):Chinese Youth Day
護士節(5月12日):Nurses'Festiv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國際兒童節(6月1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Day
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7月1日):the Party's Birthday
建軍節(8月1日):the Army's Day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Mid-autumn(Moon) Festival
教師節(9月10日):Teachers'Day
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Double-ninth Day
國慶節(10月1日):National Day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日):New Year's Eve
(4)重陽節編者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會」的法律體制,是構成區域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神話、傳說、天文、地理、術數、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