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當代社會,如何盡孝道,結合儒家思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晨則省,昏則定。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在,不遠行!我們孝敬父母,比須從物質和心理上兩方面孝敬!既要保證父母的物質生活水平。又要對父母敬愛有加!平時不要給父母造成心理上的不愉快,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擔心操勞!父母說的對不對,我們都要虛心聽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Ⅱ 百善孝為先父母感言
1、孝心是太陽,給人溫暖;孝心是大山,給人依靠;孝心是水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2、孝心是捶不完的背,孝心是一句真摯的話,孝心是一杯喝不盡的茶。
3、中國之道以孝為先,為君子者必懂孝,雖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可父母含辛茹苦的將你養大,孝順他們是我們的基本品德,今生能成為一家人是前世修來的,珍惜此刻,珍惜眼前人。
4、在所有的人性品德當中,孝心是第一位,因為如果沒有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沒有我們的此刻,所以說我們要擁有孝心,擁有孝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5、孝順是什麼?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
6、孝心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孝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
7、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能夠從容盡孝。
8、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Ⅲ 3、 對於「孝」你是怎樣理解的當下的你怎樣做才是「孝」怎樣避免「愚孝」(
對於「孝」的理解:盡心盡力地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孝敬父母。言行符合父母的心意,時時處處令老人高興,才是真正的孝道。
做法:不管再忙也要抽時間陪陪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對年老的父母多一些耐心。
避免「愚孝」:對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見,不能認為父母說的都是對的,不能一味地聽從父母的一切安排;孝道不能僅僅表現在形式上,要了解父母內心的想法。
(3)對孝敬父母的看法擴展閱讀
愚孝的事例:同出於《二十四孝圖》
春秋時,楚國有位隱士,名叫老萊子。這個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討父母的歡心。
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子特地養了幾只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裡非常高興。
老萊子其實也不小了,也年過70。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
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於是,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
一天,他為父母取漿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者嬰兒啼哭的聲音,並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著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
這個成語形容子女想盡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暢,卻讓人覺得荒唐,不可理喻。
Ⅳ 子女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一、尊重父母的意見
子女應尊重父母的意見,即使有時他們的看法可能與子女不同。除非父母的建議違反原則,子女應盡量遵從。對於父母正確的建議,子女應採納;即使不正確,也應耐心傾聽,避免當面爭執。
二、關心父母的穿著
子女應時常關注父母的穿著,確保他們穿著舒適、合身。換季時,應及時為父母增添衣物;出差時,不妨為父母選購一些衣物,讓他們感到溫暖和關懷。
三、為父母准備美食
子女應考慮父母的飲食需求,為他們准備易於咀嚼和消化的食物。應選擇健康、無污染的食材,注意食物的均衡營養,避免過熱或過冷的食物,以免刺激腸胃。
四、陪伴父母旅行
在父母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子女應定期陪伴父母出遊,讓他們享受愉快的時光。旅行可以增進父母的心情,對健康有益。
五、慶祝父母的特殊日子
子女應記得父母的生日和其他重要日子,並為這些特殊日子准備慶祝活動,給父母一種儀式感。這能讓父母感受到快樂和被關愛。
六、關心父母的日常狀況
子女應定期查看父母的日常用品,如葯物、拐杖或輪椅等,確保一切正常使用。每天上下班前後,應到父母的房間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
七、與父母交流
子女應經常與父母交流,陪伴他們,讓他們感到家庭的溫暖和快樂。與父母聊天不僅能鍛煉他們的思維,還能減輕他們的孤獨感。
八、定期健康檢查
子女應確保父母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便及早發現並處理健康問題。忽視老年人的常見病症狀可能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九、照顧生病的父母
當父母生病時,子女應提供細心的照料和陪伴。在父母病榻前盡孝是對他們最大的關懷。
十、維護家庭和諧
子女應努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避免讓父母擔心或感到不安。家庭成員間的和睦是給予父母最好的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