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我國文化要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更重視「孝」
為什麼我國文化要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更重視“孝”?中國文化比其他國家更加重視孝道,是因為受儒家文化和社會階級的影響。孝道文化講求要孝順,尊重父母,從中也體現了一種長幼有序的概念,而我國提倡的百善孝為先,也就充分體現了我們自古以來就對這一文化的重視。中國在古代有著幾千年封建君主專制的歷史,“君王為上,百姓為下”是當時社會的現狀,而孝道文化中體現的長幼有序的次序感對於維護階級的固化和君王的統治十分有用。因此,各朝的君王們很多都是倡導著要孝治天下,要求天下的百姓要孝敬天子;官臣們要孝敬軍王。孝道一直以來是我國的一種美德文化,其中的一些思想是有助於提升自身的修養的,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在一些朝代過度濫用儒家文化來保證統治就導致了一些對“孝”的曲解,從而發展出來了我們所說的“愚忠”、“愚孝”,這是我們現代社會應該舍棄的部分。
2. 中國人強調孝順,西方人則沒有孝順的觀念,那麼我們應該孝順父母嗎
應該。這說明西方人在倫理道德上面有缺陷,不應該成為我們中國人的榜樣,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我們當然要孝順父母,但是千萬不能愚孝。
3. 你覺得孝文化是中國獨有的文化嗎
「孝道」能給長輩帶來紅利,促使人口大量增長,無序增長,使得中國人口曲線多次印證馬爾薩斯理論。孝道有利於長輩的這種特點,使得這種風俗能夠一代一代傳遞下去,因為每一代人都有很強的補償心理,兒時青年被長輩壓迫,老了也要過一會做長輩的癮,壓迫一下晚輩。其根源是人性的自私心理,以及不敢出頭的從眾心理。孝道也和皇權統治密不可分,皇上自比父親,臣自比孩子。所以有「君父,臣子」的說法。從小就被培養應該對父親絕對順從,長大了做官了,自然也就知道應該如何對君主絕對順從。
4. 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那國外的人孝順么
外國人有孝順的也有不孝順的,這與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沒有太大關系。
西方社會主要講獨立自主,孩子成年後,父母一般不怎麼管,也不負責養育,父母老了後,主要生活來源是退休金,也即由國家贍養。
5. 中國人和外國人對於『孝順』的理解
孝順是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下的詞彙,只在中越韓新加坡等地被人們所認識,其他外國人專是無法理解的屬。
所謂「孝順」,首先在子女與長輩的關系定位上是不平等的,強調了輩份帶來的尊卑之別,即子女要順從長輩,但卻沒有明確指出長輩的義務;而西方一般把人與人的關系定位於平等關系,即使長輩與晚輩也是如此,所以根本不用類似「孝順」這樣的概念,而用「愛」,即彼此充滿帶著感情的巨大善意,是相互的而不是單向的,由此派生出關心、關懷、思念等等情感用詞。
孝順與西方的「愛」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導致的雖然內容有交集卻完全不同的概念,請注意把握。
我的個人觀點是,愛的概念遠比孝順更符合時代要求,在21世紀還強調孝順,是不折不扣的文化低劣愚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