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適合小學生朗誦的孝道詩歌
適合小學生朗誦的孝道詩歌: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
為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培好祥。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兒照樣還。
自古賢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
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福祿皆因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觀。
孝子貧窮終能好,不孝雖富難平安。
諸事不順因不孝,回心復孝天理還。
孝貴心誠無它妙,孝字不分女共男。
男兒盡孝須和悅,婦女盡孝多耐煩。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男兒。
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和睦兄弟就為孝,這孝叫做順氣丸。
和睦娌妯就是孝,這孝家中大小歡。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女的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為先。
孝字傳家孝是寶,孝字門高孝路寬。
能孝何在貧和富,量力盡心孝不難。
富孝鼎烹能致孝,貧孝菽水可承歡。
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心不容一時寬。
趕緊孝來孝孝孝,親由我孝壽由天。
親在當孝不知孝,孝歿知孝孝難全。配搏
生前盡孝親心悅,死後盡孝子心酸。
孝經孝文把孝勸,孝父孝母孝祖先。
為人能把祖先孝,這孝能使子孫賢。
賢孝子孫錢難買,這孝買來不用錢。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孝字齊家家能好,孝字治國國能安。
天下兒孫盡學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戒淫戒賭都是孝,孝子成才親心歡。
戒殺放生都是孝,能襪戚積親壽孝通天。
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積親福孝非凡。
真心為善是真孝,萬善都在孝里邊。
孝子行孝吉福護,為人不孝禍無邊。
孝子在世聲價重,孝子去世萬古傳。
Ⅱ 關於孝親敬老的詩歌
1、無父無君,是禽獸也。一一孟子
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一一《呂氏春秋》3、孝子不識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一一莊子
4、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一一莊子
5、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一一荀子
6、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7、父母者,人之本也。一一司馬遷
8、事親以敬,美過三性。一一墊虞
9、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一一武則天
10、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一一《禮記》
11、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一一《禮記》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一一《論語》
13、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
之憂。」ーー《論語・為政》
14、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一一孔子
15、長幼有序。一一孟子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一一孟子
1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一一孟子1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一一孟子1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一一孟子
20、事,孰為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一一孟子
21、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一一孟子
2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一一孟子
2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一孟郊24、內睦者,家道昌。一一林逋
2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一一蘇轍
供參考。
Ⅲ 關於孝親敬長的詩詞
關於孝親敬長的詩詞如下:
(1)《孝經·弟子規》。這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詩歌作品,它始於:「父母呼應,患難當赴;朋友不識,禮義不渝。」這首詩詞主張尊重父母、孝敬長輩,同時也體現出精神上和情感上對朋友的敬重。
(2)《岳陽樓記》。這是唐朝文學家歐陽修所著的典型散文之一,其中「家有老母,妻子無兒,坐而待斃者,誰肯為之不顧篡改前程,持家度日」的話語,充分體現了對孝的重視。這樣做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肯定和支持。
從家庭意義上看,「孝」體現為對父母絕對權威的順從;從社會意義上看,「孝」即對統治者的敬畏和基於敬畏的絕對服從。表面上看社會小單元的家庭以「孝順」、「孝敬」為指導思想是有利於社會穩定的。
孝(拼音:xiào)是漢語常用字,此字最早見於商代,其古字形像一個孩子攙扶老人,本義為盡心盡力地奉養父母,引申轉指晚輩在尊長去世後要在一定時期內遵守的禮俗,又引申指孝服。
早期金文的「孝」,是一個小孩兒(「子」)在老人的手下攙扶著老人走路的形狀,用扶侍老人來表達「孝」的原意。孝字從戰國楚簡開始就有了隸書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