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九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其豐富的食俗文化不僅展現了節日的濃厚氛圍,還蘊含著深厚的寓意。在這一天,花糕、螃蟹、菊花酒、羊肉面、菊花糕以及石榴等美食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常客。
花糕,這一傳統美食從宋代流傳至今,不僅因其與「高」諧音而有了「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更與重陽節登高望遠的意義不謀而合。它象徵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也承載著對家人深深的祝福。
螃蟹,作為秋季的佳餚,以其鮮美的口感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在重陽節這一天,品嘗肥美的螃蟹不僅滿足了味蕾的享受,更增添了一份節日的歡樂。
菊花酒,則是重陽節不可或缺的傳統飲品。它藉助「九」與「酒」的諧音,成為了節日里人們舉杯共慶的佳釀。在九月初九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人們飲著由菊花釀造的酒液,感受著菊花的清香,品味著生活的甘甜。
羊肉面,則是北方人在重陽節時偏愛的美食。隨著秋季的到來,天氣逐漸轉涼,羊肉成為了進補的佳品。將羊肉與麵食相結合,既滿足了人們對美食的追求,也順應了季節的變化。
菊花糕,這一源自潮汕地區的傳統糕點,以其清香軟糯、入口即化的特點深受人們喜愛。在重陽節這一天食用菊花糕,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而石榴,則以其肉中帶籽的特質寓意著多子多福。在重陽節這一天品嘗石榴,不僅可以享受到它甜美的滋味,更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吉祥與祝福。此外,石榴還富含維生素C和多種微量元素,其營養價值遠高於蘋果等水果。
這些美食不僅豐富了重陽節的飲食文化,更讓人們在品嘗中感受到了節日的歡樂與溫馨。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讓我們一同品味這些傳統美食所帶來的幸福與安康吧!
2. 重陽節吃什麼東西
菊花酒,重陽佳節,中國民間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被視為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說法。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羊肉性溫,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功效,可治療虛勞羸瘦、腰膝酸軟、五勞七傷。在《本草綱目》中,羊肉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
秋風起,蟹黃肥,重陽節的吃食還有螃蟹。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肌肉纖維中含有10餘種游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
重陽節吃花糕的起因緣於重陽登高習俗。有山的地方可以爬山登高,而無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彌補和替代,因「糕」與「高」諧音,就出現了重陽節吃花糕的習俗。
現代研究發現,無花果中含有補骨脂素、佛柑內酯等活性成分及芳香物質苯甲醛,可抑制癌細胞生成,預防肝癌、胃癌的發生,延緩、抑制移植性肉瘤、自發性乳癌、淋巴肉瘤的發展或惡化,最終可致腫瘤壞死、退化。無花果還含有大量的糖類、脂類、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無機鹽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北京的小吃中有兩樣是專在重陽節時食用的,一為花糕,一個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製作而成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爛後搗成泥,並准備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餡,將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攤開為底層,接著鋪一層京糕片。
重陽節吃石榴也正當其時。石榴形狀如瘤,皮內有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食用。其口味大致有酸、甜兩種。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B族的含量居高,蛋白質、脂肪以及鈣等含量也不低,其中維生素的含量要比蘋果高出很多倍。
吃糍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糍耙分為軟甜、硬咸兩種。其做法是將洗凈的糯米下到開水鍋里,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里搗爛,揉搓成團即可。
在我國民間還有一種關於吃柿子的傳說。據《奇園奇所奇》中介紹: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城私訪,這一天正值重陽節。他已經一天未食,感到飢餓口渴。當行至剩柴村時,只見家家牆倒樹凋,均為兵火所燒。朱元璋暗自悲嘆,舉目環視,唯有東北隅有一樹柿子正熟,遂採摘食之。約食了10枚便飽腹,又惆悵久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