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孝敬父母的事例 古代的 現代的 國外的 要3例
1.【伯俞泣杖】漢朝的韓伯俞。是河南地方的人。生性非常孝順。他母親的家教很嚴厲。韓伯俞偶然有了小小的過失。他的母親就要用拐杖打他。韓伯俞總是跪下了。受了母親的打。一些兒也沒有怨言。有一天。他的母親又拿了拐杖打著兒子。韓伯俞忽然大哭起來。他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問他道。從前打你的時候。你老是和顏悅色地受了。沒有一次流著眼淚的。今天打你。為什麼哭了起來呢。韓伯俞說。從前兒子有了過失的事。母親打我的時候。是覺得很痛的。曉得母親的身體很康健。今天打我的時候。母親的力量。就不能使我覺得痛了。曉得母親的精力已衰。恐怕後來的日子不多。所以不覺得悲傷著哭起來了。
2.【朱泰虎殘】宋朝時候有個朱泰。服事母親非常孝順。家裡很窮。他就砍了柴賣了錢養著母親。常常走了幾十里路遠的地方。去買了好的吃食來供奉母親。有一天。朱泰起來得很早。在頭雞啼的時候。就走到山裡去。等到天亮了。就在山腳邊休息著。忽然來了一隻老虎。把朱泰用前腳攫取。竟銜著走了。這時候、朱泰嚇得神志也不清爽了。等到老虎走了一百多步路。他才漸漸地蘇醒了。就大著喉嚨說。老虎、你作惡把我吃了去。所恨的是我的母親從此沒有依靠了。他說完了這幾句話。卻也奇怪。老虎竟把他放在地上。走了去、也不回頭來看。好像有人趕著去一樣。朱泰這時候已經不能行走了。就匍匐著慢慢的回到了家裡。鄉村裡的人。因為他的孝順行為。很可以佩服。個個叫他朱虎殘。就是說他是老虎嘴裡剩下來的人。
3.印度有一位名叫凱拉什吉日·布拉馬赤里的印度教信徒,32歲的他為了實現自己和盲人母親共同的朝聖願望,不惜花費8年時間,帶著母親徒步走了3750英里(相當於6034公里),他們一路走一路參觀膜拜,許多人將他們稱為「聖徒」。據英國《泰晤士報》8月31日報道,布拉馬赤里表示,他的朝聖之旅還要進行9年,直到2013年前後才能告一段落。
布拉馬赤里的母親科薩克德維是一個虔誠的印度教教徒,她原本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在10年前的一場瘟疫中喪命。此後,她和布拉馬赤里在印度北部的一個小村落中相依為命,多年以來,科薩克德維始終希望自己能有機會走遍印度全國上下的古剎,然而由於她一出生就雙目失明,所以朝聖的心願就一直擱淺下來。布拉馬赤里成年以後,科薩克德維曾對他表示:「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曾到許多地方祈禱過,如今,我已經老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想觸摸各大神廟,讓我的心接受洗禮。」從此以後,孝順的布拉馬赤里下定了決心,要圓母親這個朝聖的夢想。
布拉馬赤里擬訂了一張路線圖,他打算從他們居住的皮帕亞村出發,一路步行到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市,再調頭北上,行至印度東北部的瓦臘納西市。他知道母親眼睛不方便,無法長途走路,於是他自己動手用樹枝編了兩個籮筐,再用扁擔把兩個筐挑起來,他的母親坐在一個筐中,禦寒衣物以及部分生活必需品則放到另一個框里。1996年,這對母子終於踏上了朝聖之旅。
4.法國孝子 希克力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名叫馬爾蒂夫的小鎮,這里氣候乾燥,河流稀少,發生過一起嚴重的化工廠毒氣泄漏事故。他的 母親就死於這次事故。更可怕的是,小鎮流行一種罕見的肺病,接連死去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至今也沒有查清病因。 1982年春天,希克力的父親不幸患上這種可怕的肺病,經常咳嗽,胸悶氣短。那年,希克力16歲,他不想失去父親。 一位醫生告訴希克力,病因也許是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太多。如果讓病人生活在空氣新鮮的森林裡,改善呼吸環境,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望著門前一片光禿禿的土地,希克力靈機一動:「為什麼不種一些樹呢?等到樹長大了,父親的病也許就會好起來。」 希克力買回樹苗,在自家門前的泥土上挖坑栽培。 鎮上很多人建議希克力放棄這個「愚蠢」的想法。學校的老師屢次找他談話,勸他不要異想天開。希克力依然我行我素,人們嘲笑他,稱他為怪人。 每天早晨起來,希克力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樹苗長高了多少。遇到天氣惡劣,希克力會在樹苗上搭起帳篷,保護樹苗免遭災害天氣的摧殘。 一年後,他栽下的一百多株樹苗,有43株成活。它們長得非常茁壯,枝頭泛著點點綠色,在這個難得看見綠色植物的小鎮上,顯得格外醒目、生機盎然。也就是在這一年,希克力高中畢業了。 他留在小鎮,當了一名卡車司機,有空的時候,他就護理那些樹苗。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希克力家的門前樹木成林。希克力經常攙扶著父親去林中散步,老人的臉上漸漸有了紅潤,咳嗽比以前少多了,體質大為增強。 1998年秋天,希克力遭受了兩次沉重打擊:妻子在一次車禍中不幸身亡;他的樹林發生嚴重的病蟲害,樹木成片枯死。可是,希克力沒有被擊倒,依然頑強的抗爭著。 這時,小鎮上的居民們目睹了希克力創造的奇跡:綠色的樹林,漸漸占據曾經的不毛之地,帶來新鮮的空氣,引來歌唱的小鳥。居民們紛紛投入到種樹行動中,小鎮的樹木越來越多,樹木的面積擴大到數百公頃,放眼望去,小鎮的四周形成了綠色的屏障。 2005年年初,醫學專家對希克力的父親再次診治,發現他不可思議的全愈了。醫生們無法給予合理的解釋。一個醫生的話或許能說明原因:「堅定不移的信念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有時,比任何先進的醫療手段更為有效!」 希克力的行動,感動了法國人民,他被評為「2004年法國最健康和最孝順的男人」。
5.國際在線9月14日報道 埃德·弗里茨勒和伊琳·弗里茨勒是美國科羅拉多州威德縣的一對老夫婦,他們結婚已經有63年。1955年,弗里茨勒夫婦在拉薩爾南部買下了一大塊玉米農場,如今這塊農場由他們的兒子經營著。
在過去9年中,埃德夫婦的兒子格蘭·弗里茨勒和兒媳帕姆每年秋天都要在這塊玉米田中炮製一個「迷宮」,這一玉米田迷宮總是會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為了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格蘭夫婦今年決定在玉米田中炮製出一個父母埃德和伊琳的肖像!
格蘭夫婦首先讓專業迷宮設計師利用父母的照片,在計算機屏幕上設計出虛擬的迷宮圖形,計算機圖形將顯示哪些地方的玉米要被除掉,才能組成這個肖像迷宮。最後,格蘭夫婦在玉米還只有幾英寸高的時候,就通過除草劑殺死了那些為形成肖像而必須被除掉的玉米。等玉米漸漸長高時,格蘭父母的肖像終於在玉米田中清晰地顯露了出來。
9月10日,格蘭夫婦邀請父親埃德、母親伊琳登上一架直升機上天兜風,欣賞一下今年的玉米田迷宮。母親伊琳本來以為兒子採用了她去年建議的一個設計方案,可當他們飛到空中,看到玉米田中浮現出來的夫婦倆的巨大肖像(見圖)時,他們徹底被驚得目瞪口呆,好長時間都說不出話來。
『貳』 文言文關於孝順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7.意,面帶歡笑。
出自《勸報親恩篇》。 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賢集》。 10.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1.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4.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5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出自《勸報親恩篇》。 16.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出自(明)《增廣賢文》。 2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香九齡,能溫席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
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
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
想到這里,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
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
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
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
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
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古人二十四孝
作者:zbdl 發表於:2003-06-30 20:02:50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K
《二十四孝》講的都是孝道的故事,你選擇吧,有的是糟粕。
例如郭巨埋兒,這樣的不可信,也不能行教育之用。 一、孝感動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頑母囂。弟象傲。
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
有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堯聞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系詩頌之。 詩曰對對耕春象。
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
孝感動天下。 二、親嘗湯葯西漢文帝劉恆 西漢文帝。
名恆。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後。
帝奉養無擔母嘗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湯葯非親嘗弗進。
仁孝聞於天下。系詩頌之。
詩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載玻湯葯必先嘗。 三、嚙指心痛周朝曾參 周。
曾參。字子輿。
事母至孝。參曾採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無措參不還。
乃嚙其指。參忽心痛。
負薪以歸。跪問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嚙指以悟汝耳。後人系詩頌之。
詩曰母指方纏嚙。兒心痛不禁。
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單衣順母周朝閔子騫 周。閔損。
字子騫。早喪母。
父娶後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閔損。
衣以蘆花。一日。
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後母。
損曰。母在一子單。
母去三子寒。後母聞之。
卒悔改。系詩頌之。
詩曰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
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五、負米養親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
家貧。嘗食黍薯之食。
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
南遊於楚。從車百乘。
積粟萬鍾。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嘆曰。
雖欲食黍薯之食。為親負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詩為頌。
詩曰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
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六、賣身葬父漢朝董永 漢董永家貧。父死。
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
途遇一婦。求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織布三百疋。
始得歸。婦織一月而成。
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
有詩為頌。 詩曰葬父貸孔兄。
仙姬陌上逢。織布償債主。
孝感動蒼穹。七、鹿乳奉親周朝郯子 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雙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親。
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詩為頌。
詩曰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八、行佣供母後漢江革 後漢江革。少失父。
獨與母居。遭亂。
負母逃難。數遇賊。
或欲劫之去。革輒泣告有母在。
賊不忍殺。轉客下邳。
貧窮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畢給。
有詩為頌。 詩曰負母逃危難。
窮途賊犯頻。告知方獲免。
佣力以供親。 九、懷橘遺親後漢陸績 後漢陸績。
字公紀。年六歲。
至九江見袁術。術出橘待之。
績懷橘二枚。及跪拜辭墮地。
術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
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
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
有詩為頌。 詩曰孝悌皆天性。
人間六歲兒。袖中懷橘實。
遺母報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
祖母唐夫人。每日櫛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數年而康。一日玻長幼咸集。
乃宣言曰。無以報新婦恩。
願子孫婦。如婦之孝敬足矣。
有詩為頌。 詩曰孝敬崔家婦。
乳姑晨盥梳。此恩無以報。
願得子孫如。 十一、恣蚊飽血晉朝吳猛 晉。
吳猛。年八歲。
事親至孝。家貧。
榻無帷帳。每夏夜。
蚊多潛膚。恣取膏。
雖多不驅之。恐其去以而噬親也。
愛親之心至矣。有詩為頌。
詩曰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
恣取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十二、卧冰求鯉晉朝王祥 晉。王祥母喪。
繼母朱氏。不慈。
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欲食鮮魚。
時天寒地凍。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有詩為頌。 詩曰繼母人間有。
王祥天下無。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為母埋兒漢朝郭巨 漢。
郭巨家貧。有子三歲。
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
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黃金一釜。上雲官不得齲民不得奪。
有詩為頌。 詩曰郭巨思供親。
埋兒為母存。黃金天所賜。
光彩照寒門。 十四、搤虎救父晉朝楊香 晉。
楊香年十四。常隨父豐往田間獲粟。
父為虎曳去。時楊香手無寸鐵。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
搤持虎頸。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於害。有詩為頌。
詩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饞口中。
十五、棄官尋母宋朝朱壽昌 宋。朱壽昌七歲。
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
復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
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訣。
謂不尋見母。誓不復還。
後行次同州得之。時母年已七十有餘。
有詩為頌。 詩曰七歲離生母。
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後。
喜氣動皇天。 十六、嘗糞憂心南齊庚黔婁 南齊。
庚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
忽心驚流汗。及棄官歸。
時父疾始二日。醫曰。
欲知愈劇。但嘗糞。
苦則佳。黔婁嘗之。
甜。心甚憂之。
至夕。稽顙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詩為頌。
詩曰到縣未旬日。樁庭遘疾深。
願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十七、戲綵娛親周朝老萊子 周。老萊子至性孝。
奉養二親。備極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稱老。
常著五彩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
又常取水上堂。詐跌卧地。
作嬰兒啼以娛親。有詩為頌。
詩曰戲舞學驕痴。春風動綵衣。
雙親開口笑。喜氣滿庭幃。
十八、拾桑供母漢朝蔡順 漢。蔡順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亂。
歲荒不給拾桑。以異。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夏問孝。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注釋】 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歲,一說小33歲。
後一說較為可信。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
因此,許多人認為《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所著述。 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范。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鮮:音xiǎn,少的意思。《論語》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
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古代漢語的句法有一條規律,否定句的賓語若為代詞,一般置於動詞之前。
務本:務,專心、致力於。本,根本。
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
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准則。
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原文】2、子曰:「弟子入則孝①、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②.」《論語•學而篇》【注釋】 ① 弟子:此指年紀幼小的人.②文:指古代文獻.【翻譯】孔子說:「弟子們無論在家還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愛兄長,言行謹慎而誠信,廣泛地關愛民眾,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那麼就可以用來讀書學習文獻知識了.」【解讀】 「入」「出」互文見義,意即不論是「出」,還是「入」,都要講究「孝」「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三句緊隨,一氣呵成,魚貫而下,語勢自然.孝、悌、謹、信、愛、仁,孔子從六個方面告誡弟子.以「孝悌」為根本,「謹」「信」「愛」為行為規范,以「仁」為核心,以「仁」為奮斗目標.學習應是廣義的,不僅僅限於學習書本知識,首先是學做人,其次才是「學文」.孔子教育學生,要求做人在前、讀書在後;進德在前,修業在後.這段話表現了孔子為「學」的基本思想.姴秱憗啶弒 2014-10-02。
東漢陸績,字公紀。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卧冰求鯉
原文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譯文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原文】:吳郡陳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鐺②底焦飯,陳作郡主簿③,恆④裝一囊,每煮食,輒⑤佇錄⑥焦飯,歸以遺⑦母。後值⑧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陳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展⑨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⑩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⑾山澤,皆⑿多飢死,陳獨以焦飯得活。
【注釋】。①好::喜歡、愛好。②鐺:鐵鍋。③主簿:掌管文書機要、主辦事務的官吏。④恆:經常、常常。⑤輒:就。⑥佇錄:貯藏。⑦遺:贈送。⑧值:時值。⑨未展:來不及。⑩於:在。⑾走:跑。⑿皆:都。
【譯文】:吳郡人陳某,在家裡非常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巴,陳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時候,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逢煮飯,就把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家,就帶給母親。後來正值孫恩賊兵侵入吳郡,內史袁山松馬上要出兵征討。這時陳主簿已經積攢到幾斗鍋巴,來不及回家,便帶著(鍋巴)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袁山松打敗了,軍隊潰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沒有吃的,多數人餓死了,唯獨陳主薄靠鍋巴活了下來。
1、胡秉言《懿德》畢生勞作善為榮淑惠賢明俊秀清雅敏懿德鄰里敬寬恩睿孝有謙恭思念父母思憶椿萱淚雨漣念合容貌在跟前親情無法能割捨人去樓空寂寞添信義人倫初涉步堂庭禮信恭德悌孝明社會結交仁義記椿萱燕繞樂融融承孝春至又清明攜親祭祖靈磕頭焚紙課禮孝在傳承2、《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3、《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4、《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5、《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