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孝順父母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可以怎樣寫
孝敬父母,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把我們撫養長大並教育了我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養育之恩兒女們永遠報答不盡。然而,如何孝敬生養我們的父母呢?等到兒女們事業有成,給父母買豪宅、買汽車才算孝敬嗎?不,不要等,孝敬父母就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這讓我想起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一個偏遠山村裡,有一個窮苦的三口之家,父親因病失去了勞動能力,天天離不開母親的照顧,家裡就靠兒子為別人放羊維持生存。兒子到了10歲還一個字不識,他想上學。母親決定拿出全家積蓄「供給」他,孩子臨走時跪著對父母發誓,他一定學成才,將來報答父母。於是,他走出了大山。他幾十年勤奮刻苦,時刻牢記要報答父母,憑驚人的毅力出色完成學業,並且在科研方面取得傑出成果。
當他自感有能力報答父母時,他的父母早因貧窮而雙雙去世。跪在父母的墳前,苦澀悔恨的淚湧出眼眶……他全懂了,但太晚了。
後來,有記者采訪他時,問他對當初的選擇是否後悔。「我十分後悔。」他說。「為什麼?您如果當初不上學,今天您可能還在放羊呢!」記者問。「因為我沒有做到人最基本的事——孝敬父母,後來的一切都是以犧牲父母為代價的。」
這位科學家把孝敬父母推遲到他事業有成之後,結果怎樣呢?多麼可惜呀!顯然,他不是不想孝敬父母,而總是感覺機會沒有成熟。正是這種等待,給他帶來了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讓我們從中吸取教訓,孝敬父母不是一個多麼遠大的目標,萬萬不要只在心裡盤算將來如何盡孝,而眼前可以為父母做的事卻不做,將來不一定有機會啊!人世間沒有後悔葯,為了不讓悲劇重演,我們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從點滴做起,孝敬父母。
「香九齡,能溫席。」九歲的小黃香就能用自己的體溫為父親暖被窩,這並不是為父母做了一件多麼大的事,卻被人們傳頌至今。這就是孝敬父母,只要我們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盡孝。
想想看,我們身邊是不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呢?在家裡多幫父母做家務,多陪父母談心,讓父母在家裡多放鬆一些;在學校努力學習,把好成績帶給父母,讓他們看到自己為孩子付出心血的回報。這些難道不都是孝敬嗎?這些很難做到嗎?這些難道現在不就可以去做嗎?
朋友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從點滴做起吧!孝敬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貳』 父母的愛 生活中的小故事
你是小學生么???? 人可以忘記成功,可以忘記失敗,可以忘記喜悅,可以忘記痛苦,可以忘記憂愁煩惱,可以忘記年節生日``````,但決不可以忘記恩情。養育是恩情,奉獻是恩情,付出是恩情,關心是恩情,照顧是恩情,幫助是恩情``````,恩情以多種形式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類才得以生息,萬物才得以繁衍。沒有恩情就沒有愛,就象歌中所唱那樣[死神也望而卻步]。我相信:只要人人心中有愛,只要人人都有感恩的心,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恩情
天氣變冷了,輪椅的鋼圈開始冰手了,就連洗尿布的水也變得刺骨般冰手。但是每天我依然沿著熟悉的馬路,轉動輪椅走上一個小時來到郵局門口。縣城小,收藏的人不多,所以我每天盡可能多待一會兒,晚走一些,盼望能有人買我一枚像章或一個古幣。往回走時,西陽還在樓頂,放好東西,洗完尿布,收拾完一切,上床休息時,已經是該開燈的時侯了。雖然辛苦,但是我很自豪,因為我能用自己賺的錢為母親過一個快樂的生日。
母親的生日又快到了,象往年一樣,我早早地就把為母親過生日買菜的錢准備好,單放到一邊。哪怕一個月賣不出一枚像章,一個古幣,我都不會動這里的一分錢。母親是一個普普通通在平常不過的農村女人。如今年歲大了,頭發白了,背駝了,眼化了,一隻眼睛以經看不見東西了。胳膊和腿都伸不直了,就連手都有些不聽使喚了。可是母親每天仍然邁著蹣跚的腳步,屋裡屋外忙個不停。望著她佝僂的背影,往事不知不覺便浮現在眼前,就象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
為了不讓我們餓死,母親曾要過飯。當時我和姐姐都還小,母親就背一個抱一個。有一次經過一戶人家時,一條大狗向我門兇狠地撲過來,母親為了保護我和姐姐,至今左肋上還留有一個半尺長的傷疤。過年時為了能讓我們每人穿上一件新衣服,母親曾肩披一辮蒜,站到街上去賣。從日出站到日落,雖然一辮蒜換回了幾尺布,但是母親的嘴早以急出了水泡。為了這個家,母親打過柴,撿過莊稼,拾過剩菜,挖過凍土豆``````。現在說起來這些往事,只不過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的事,但對一個年輕的母親來說,當時所做的一切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我更忘不了我出車禍時,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照料。那年冬天很冷,母親每晚要起來為我翻身,下導尿管,燒暖屋子在活動腿。每次活動完腿,母親都會累得順臉淌汗。顧不上喘口氣,母親擦把臉忙又去燒水,然後灌在葡萄糖瓶子里,為我暖腳。由於夜裡起來次數多,母親所性就穿著衣服睡覺。說是睡覺,不如說是打個盹更准確。整整一個多月,母親從來沒有脫下衣服睡個安穩覺。當時我的手還不能動,吃飯時,母親就一勺一勺地喂我。等我吃飽了,她在拿起碗筷時,飯菜都已經涼了。鄰居和親友送來一些水果等好吃的,母親從來捨不得動一口,全都留給我。有時侯我排不下便,母親就不嫌臟地一塊一塊往外摳。有時侯壞肚子,把被褥又弄得 一踏糊塗,母親就又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去洗。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母親從來不抱怨一句,並經常鼓勵我要堅強。
門前是一個菜園,母親就更加勞累了,除了照料我,每天還要侍弄這塊菜園。春種時天氣乾旱,翻起的地塊全是大坷垃,母親就挑水澆地。一桶水澆下去,唰的一聲便滲沒了。澆透炕大的一塊地方,要十多桶水。母親身材矮小,扁擔鉤要繞兩圈,才能讓水桶離開地面。一擔水落在母親的肩上是那麼不協調,背壓彎得象扣著的鍋底。走起路來搖搖晃晃,水不時從桶里溢了出來,落在腿上和腳面上。一鎬一鎬地備好壟,下好種,等種完這塊菜園,先種的已經發芽破土了。每日鋤草又是緊接著的功課,在去菜園鋤草前,母親都要先曬上一大盆水,中午為我擦澡。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勞,當第一個西紅柿熟了的時侯,母親樂顛地摘了下來遞到我面前。望著母親乾裂的嘴唇,我怎麼也吃不下。母親裝怒到:[你要是不吃我可生氣了]。接過這個紅艷艷亮晶晶,還掛著水珠的西紅柿,我悄悄轉過身,伴著淚水咽了下去。就這樣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我慢慢變胖了。凡來我家的人都誇我干凈,他們卻不知母親在背後所做的一切。
如今我出來賺錢,但我時刻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忘記偉大而無私奉獻的母愛。我更深深地知到:我這只風箏不管飄向哪裡,背後都有一根結實的絲線,那就是母親長長的牽掛。親人的愛,社會的愛,好心人的愛,朋友的愛``````,這些愛匯成強大的力量,讓我堅強,不斷推動我沿著新的人生軌道向前。
我會轉動輪椅堅定地走下去,走下去,直到滿天紅朝霞。
感恩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盪,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題記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學會感恩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人生之路總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到底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有人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有人說是給予別人幫助……而我認為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最燦爛的陽光應該屬於知恩圖報,感謝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感恩,更是一種情操.
兩年前,我得了一場大病,父母背著我東奔西跑,到處求醫,從他們焦急的神態中,從他們悉心的呵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母對我發自內心的愛。一天,爸爸用自行車馱我去醫院,我坐車後發現爸爸騎得很慢.幾個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讓他身心疲憊。我無意中發現了爸爸頭上的一些白發。啊,爸爸變了,變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歲月的滄桑,看到了生活的艱辛,更看到了爸爸為我操勞的痕跡。啊,爸爸沒變,大山般的父愛沒變。我依然感受著他的溫暖,他的愛。
那是我住院期間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後趕來給我送飯,可是我想吃餃子。他二話不說,放下手裡提來的家裡做好的飯菜,迎著凜冽的大風,冒著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又出去為我買餃子。天黑了,風更猛了,雪更大了.這時,雪人似的爸爸一邊走還一邊說:「餓壞了吧!」看著爸爸慈祥的面容,摸著爸爸凍得通紅的雙手,我感動得流淚了。「爸爸,爸爸……」我在心裡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卻彷彿陽光,溫暖我病痛的軀體;又似暖流,融進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關愛,撐起了我戰勝病魔的信念,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我康復出院.
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對我的愛,對我的呵護和關懷。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我常常這樣問自己。哪怕是為他們垂垂肩,洗洗碗,給他們唱段曲兒,陪他們逛逛街,散散步,我也會感到心裡的安慰。學會感恩,學會報答,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我用心學習,不讓他們為我的操心;我搶著洗碗揀菜,讓他們能多休息一會兒;我經常哼哼小曲,讓家庭充滿歡聲笑語……我盡我所能給父母留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驕傲,
我愛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們都愛自己的父母.讓我們一起對父母說一聲:「我們愛您!」讓我們一起行動,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長,幸福快樂就時刻陪伴在你我身邊.
『叄』 用兩件事寫孝敬父母的作文六百字
1,孝順父母二三事: 自我們懂事以來,我們一直在學會懂得。例如:懂得感恩、懂得幫助別人、懂得尊敬師長……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過,我卻遲遲才學會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從小到大,我總是聽到爺爺奶奶對我說:「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個孝順的乖孩子!」爺爺奶奶這么說,街坊鄰居也這么說,連老師們也都這樣的教導我們。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為什麼我要孝順他們呢,父母用得著讓我們去孝順嗎?可是,直到這么一天,我才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孝順生我養我的父母了!
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五年級,作業天天多的是滿天飛,真是怎麼做也做不完。一天,老是仍是布置了大量的作業,我以做完勞動就立即快馬加鞭的趕回了家,開始奮筆疾書的坐了起來,媽媽慢慢的把飯菜拿進來,小心翼翼的放在書桌上,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關切的詢問我:「孩子,慢點做,先把飯吃了吧,等會兒給你泡杯茶,別心急,媽等著、陪著你。」我聽了這番話,頓時一股酸勁兒湧上我的心頭,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著飯。「十點了」「十點了」鬧鍾又叫了起來,我還在為三道題傷腦筋,這時,我已很困了。媽媽說:「你先去睡吧,我來幫你想把!」我直點頭倒在床上一忽兒睡著了。兩點整,我無意中醒了過來,看見書房的大燈還開著,心想:媽媽不會……想到這,我沖了進去。只見媽媽靜靜地卧在書桌上,身上不時地打著冷顫,我二話沒說,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媽媽的身上,媽媽被驚醒了,說:「你怎麼又起來了,我算出來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媽媽,一直強忍在心中的眼淚終於不禁嘩嘩的流了下來,我抽泣著說:「媽媽,你為了我,明天還要上班,你只是幫我想題,卻讓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著了,我……?」我一時間突然說不出話來了,媽媽卻笑著安慰我說;「我是你的媽媽嘛,當然要好好愛你、呵護你啦,傻孩子!」我此時終於擠出一句話:「媽媽,我以後一定要永遠孝敬您!」我們就這樣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沒有鬆手!
作為子女,我們一定要孝敬我們的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了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孝敬他們,做一個孝子呢?
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孝敬父母的真諦!
『肆』 關於魯迅感恩的故事100字
『壹』 魯迅的朝花夕拾的感激事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魯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連串的時間,連串的記憶,真想內將魯迅容爺爺的記憶當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詞語簡潔柔和,正是魯迅爺爺的平易近人的體現。書中的抨擊,諷刺,嘲笑,正是魯迅爺爺對當時社會的反感與不滿,表現了一個想讓讓民族進步,想讓社會安定,為孩子著想的魯迅爺爺。
『貳』 魯迅感恩名言名句大全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
工作時不為錢分心,錢反而會來得更快。——魯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魯迅
自由固賀碰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魯迅
守信的人是最快樂的,誠實是最天真的。——魯迅
婚姻中最折磨人的,並非沖突,而是厭倦。——魯迅
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魯迅
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隨寒塘。——魯迅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魯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魯迅
教育植根於愛。——魯迅
知識不是力量,智慧才是。——魯迅
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魯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魯迅
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
無論如何,流言總不能嚇啞我的。——魯迅
一定要有自信的勇氣,才會有工作的勇氣。——魯迅
青年應當天真爛漫。——魯迅
必須和實際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魯迅
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魯迅
造化常為庸人設計。——魯迅
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魯迅
謙以待人,虛以接物。——魯迅
自殺是卑怯的行為。——魯迅
凡事以理想為因,實行為果。——魯迅
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
『叄』 感恩的名人事例
1、孫中山患肝癌不忘感恩
有一天,孫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療。當時,孫中山已是大總統、大元帥了,對醫務人員仍很尊重,講話很謙遜。平時,無論是早晨或是晚間,每當接到護士送來的葯品,他總是微笑著說聲:「謝謝您。」敬誠之意溢於言辭。
1925年,孫中山患肝癌,彌留之際,當一位護理人員為他搬掉炕桌時,他安詳地望著她,慈祥地說:「謝謝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過後您應該好好休息休息,這陣子您太辛苦了。」聽了這番話,在場的人都泣不成聲。
2、子路負米
仲由是周朝春秋時候魯國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從小家境貧寒,非常節儉。經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系,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
家裡沒有米,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他必須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買到米,再背著米趕回家裡,奉養雙親。百里之外是非常遠的路程,也許現在有春亮人也可以做到一次,兩次。可是一年四季經常如此,就極其不易。然而仲由卻甘之如飴。為了能讓父母吃到米,不論寒風烈日,都不辭辛勞地跑到百里之外買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扒拍寬雪地,天氣非常寒冷,仲由頂著鵝毛大雪,踏著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腳被凍僵了。抱著米袋的雙手實在凍得不行,便停下來,放在嘴邊暖暖,然後繼續趕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浹背,仲由都不停下來歇息一會,只為了能早點回家給父母做可口的飯菜;遇到大雨時,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寧願淋濕自己也不讓大雨淋到米袋;刮風就更不在話下。
如此的艱辛,持之以恆,實在是不容易。
後來仲由的父母雙雙過世,他南下到了楚國。楚王聘他當官,給他很優厚的待遇。一出門就有上百輛的馬車跟隨,每年給的俸祿非常多。所吃的飯菜很豐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斷。過著富足的生活。
但他並沒有因為物質條件好而感到歡喜,反而時常的感嘆。因為他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他是多麼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過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經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負米百里之外奉養雙親,都永遠不可能了。
3、華羅庚成名不忘師恩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成名之後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立刻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
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台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4、魯迅尊敬老師
魯迅對啟蒙老師壽鏡吾一向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看望壽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東渡日本留學的8年間,他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匯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狀況。一次,他奉母命從日本回紹興辦婚事,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時間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先生。
魯迅在日本還拜章太炎先生為師學文字學。章太炎先生逝世後,他連續撰文兩篇紀念。
5、居里夫人尊敬老師
1903年,居里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鐳。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從而,她享有盛譽,博得了人們的敬仰。可她對她過去的老師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語老師最大的願望是重遊她的出生地——法國北部的第厄普。但是,她付不起由波蘭到法國的一大筆旅費,回鄉的期望總是那麼渺茫。居里夫人當時正好住在法國,她十分理解老師的情緒,不但代付了老師的全部旅費,還邀請老師到家裡做客。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使老師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裡一樣。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她的周圍。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台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著她走上了主席台。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
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情景所感動,熱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熱淚。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當她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之後,仍舊沒有忘記以前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
『肆』 第一人稱的感恩故事80字以下
朋友
曾經有兩個人在沙漠中行走`他們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吵了一架`其中一個人打了另個人一巴掌`那個人很傷心很傷心`於是他就在沙里寫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寫完後`他們繼續行走`
他們來到一塊沼澤地里`那個人不小心睬到沼澤裡面`另一個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後那個人得救了`他很高興很高興`於是拿了一塊石頭`在上面寫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頭霧水`奇怪得問:「為什麼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寫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卻把它刻在石頭上呢?`那個人笑了笑`回答道:「當別人對我有誤會`或者有什麼對我不好的事`就應該把它記在最容易遺忘`最容易消失不見的地方`由風負責把它抹掉`而當朋友有恩與我`或者對我很好的話`就應該把它記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盡管風吹雨打也忘不了~」
卧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
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子路負米孝雙親
同學們,你們聽過《子路負米孝雙親》的故事嗎?
子路對父母十分孝順。年輕時,家裡很窮,子路常去富貴人家幹活。時常以糠菜,雜糧充飢。有一次,子路聽說陬邑有大米出售。他為了父母有大米吃。他就去給寺廟修路,每天背石塊上山。拿到工錢後,買回大米給父母吃。而自己仍然以糠菜,雜糧充飢。
後來,子路拜孔子為師。但他要求每隔一個月就要回家一次。孔子問為什麼。他說:「父母愛吃大米,所以我常要到陬邑背米。」孔子告訴學生:「子路是一名大孝子。」同學問子路:「你背米回家有100里,你不累嗎?」子路說:「雙親年邁。做兒子的要表達自己的孝心,最辛苦也不怕。只要父母開心就好了。」
後來,他父母去世了。楚國請子路做官。後來他擁有榮華富貴。但還是想起為父母負米的事。感嘆不已,就寫了一首歌。講他不能與他父母同席。人壽終有數,不孝後悔莫及。
《子路負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在年輕時要好好孝順父母,否則父母去世後,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我們要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操心,多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魯迅敬母
魯迅的母親是一位飽受痛苦的女性。31歲時,她惟一的愛女端姑病死,37歲時,丈夫又一病不起,到她39歲時,丈夫亡故。從此,她陷入悲哀與困苦之中。社會的黑暗,家境的敗落,使魯迅飽嘗了世態的炎涼。處在長子的地位,又使魯迅從少年起就分擔了母親的重擔。魯迅曾對人說:「阿娘是苦過來的!」因此,他一生對母親都極為恭順、孝敬。
魯迅工作以後,首先在生活上給母親以關心和照顧,盡量使母親過得舒適、安樂一些。他在北京與母親同住期間,雖然工作忙、時間緊,但為了不讓母親感到寂寞,每天晚飯後都要到母親房間里與她聊天。平時,魯迅在出門之前,總要先到母親屋裡轉一轉,說聲:「阿娘我出去哉!」回來後,也一定去母親處說聲:「阿娘,我回來哉!」還時常帶回些母親喜歡吃的小食品。
魯迅不但讓母親飲食可口,而且也盡量讓母親住得舒服。經濟上並不寬裕的他,向別人借錢,在西三條胡同買了一所住宅。後來他對許廣平說:「至於西三條的房子,是買來安慰母親的,紹興的老房子賣了,買了八道灣的房子。她一向是住慣了自己的房子,如果突然租房子住,她會很不舒服的。」
母親有時身體不適,魯迅總是親自陪著到醫院診治,親自掛號、取葯。後來,他因工作需要離京南下,每月還按時給母親百元生活費,從不短缺。
除物質生活外,魯迅在精神生活上對母親也體貼入微、關心備至。《西廂記》、《鏡花緣》等優秀綉像小說,多半是根據母親的愛好買來的,用以滿足老人對文化生活的需要。
魯迅的好朋友許壽裳曾經說過:「魯迅的偉大,不但在其創作上可以見到,就是對待其母親起居飲食,瑣屑言行之中,也可以見到他偉大的典範。」
『伍』 名人故事100字
*** 的讀書故事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 *** 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一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 *** 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一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陸』 感恩的名人名言魯迅
1、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2、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諺語
3、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詩經》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5、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增廣賢文》
6、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日本諺語
7、一飯之恩,當永世不忘。——佚名
8、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俗語
9、知恩圖報,善莫大焉。——諺語
10、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11、借得大江千斛水,研為翰墨頌師恩。——佚名
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13、一父養十子,十子養一父。——俗語
14、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佚名
15、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前蘇聯諺語
16、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佚名
17、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關漢卿
18、可憐天下父母心。——慈禧
19、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羅貫中
20、哀哀父母,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佚名
21、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李商隱
22、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魯迅
2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戰國策》
24、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華羅庚
25、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娘恩。——日本諺語
26、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弟子規》
27、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洛克
28、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尼采
29、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盧梭
30、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莫泊桑
31、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羅素
32、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33、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象!她們的心始終一樣,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34、感謝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惡習中最不好的。——英國諺語
35、養兒方知娘艱辛,養女方知謝娘恩。——日本諺語
36、忘恩比之說謊、虛榮、飾舌、酗酒或其他存在於脆弱的人心中的惡德還要厲害。——英國諺語
37、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臘諺語
38、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品行中最不好的。——英國諺語
39、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卑鄙的一部分。——雨果
40、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41、慈善的行為比金錢 熱愛生命的名人名言 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盧梭
42、做人就像蠟燭一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以溫暖。——肖楚女
43、不管一個人取得多麼值得驕傲的成績,都應該飲水思源,應該記住是自己的老師為他們的成長播下了最初的種子。——居里夫人
4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孟子
45、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中國諺語
46、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王符
47、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48、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華羅庚
49、每一種恩惠都有一枚倒鉤,它將鉤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裡就得到那裡。——堂恩
50、忘恩比之說謊、虛榮、饒舌、酗酒或其它存在於脆弱的人心中的惡德還要厲害。——英國諺語
『柒』 懂得感恩的名人事例
1、魯迅一生剛正不阿,他從來都是心口如一,從不違心地屈從別人,唯有在家庭中他對母親妥協過。魯迅二十多歲時,母親做主給他定了親,並於1906年夏把他從日本召回來,逼他結婚。
魯迅對這樁包辦婚姻雖極為不滿,但又不願刺痛母親屢遭創傷的心,只好屈從了。魯迅曾說:「當時正處在革命時代,以為自己死無定期,母親願意有個人陪伴,也就隨她了。」
魯迅工作以後,首先在生活上給母親以關心和照顧,盡量使母親過得舒適、安樂一些。他在北京與母親同住期間,雖然工作忙,時間緊,但為了不讓母親感到寂寞,每天晚飯後都要到房間與她聊天。
平時,魯迅在出門之前,總要先到母親屋裡說聲:「阿娘,我出去哉!」回來後,也一定去母親處說聲:「阿娘,我回來哉!」還時常帶回些母親喜歡吃的小食品。
『捌』 魯迅感謝老師的文章
1.日本藤野老師《藤野先生》
2.守鏡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3.章太炎《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只有這些哦!只寫過這三個老師!
『玖』 魯迅先生關於感恩的名言
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
『拾』 魯迅感人的故事
魯迅的成功,有一復個重要的秘訣,制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