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父母沒有了還怎麼去孝順

父母沒有了還怎麼去孝順

發布時間:2025-03-28 16:03:34

① 父母年老之後,孝敬他們的最好方式不是拿錢,而是做到以下幾點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的老去,我們總是疏忽,看不到他們變老的過程,卻總是在一瞬間,突然發現,他們真的老了,身軀不再挺拔,聲音不再洪亮,甚至像個小孩子,對我們變得很是依賴。

該如何像小時候,他們疼愛我一樣,去好好孝順他們呢?除了拿錢,或許,做到以下幾點,才是他們最願意看到的。

01

常回家看看,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作為一個普通的打工人,如果不努力「搬磚」,就無法撐起一個家,陪伴家人,就顯得格外奢侈。

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不少人在家裡安裝了監控,想家了,想父母了,就隔著手機屏幕,看看家裡,看看父母的身影。

只是,他們不知道,父母也會時常對著攝像頭,像個孩子一樣,一有什麼事,就要隔空跟孩子「念叨念叨」:家裡的花生豐收了,曬滿整個院子;鄰居來串門了,還帶了點自己種的小菜;爸爸釣到了一條大魚,興奮地捧著魚孩子們看......

只是,更多的時候,只有他們孤寂的身影,或是坐在屋檐下發呆,或是無聲無息地背著農具推開家門出去幹活,隔了很久,才慢慢地回家......

父母老了,幹活不再麻利了,說話也變得少了,就連愛嘮叨的媽媽,都沒什麼可嘮叨的了。

而這一切,不正是因為孩子不再跟前嗎?所謂天倫之樂,無非是兒孫滿堂,承歡膝下。

大概,所有的父母都一樣,只要一聽說孩子要回家,便喜上眉梢,早早就去買菜,開始准備一桌子豐盛的飯菜,還開始跟著網路視頻,學著做些新鮮的菜式,以迎合孩子們的口味,水果和零食,也不落下,好似過年一樣。

哪怕孩子們總是姍姍來遲,吃完飯又要往回趕,他們也心滿意足。

所以,有空就回家看看吧。就像那首歌里唱的: 「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有多大貢獻,一輩子只圖個平平安安。」

02

經營好自己的小家,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

以前不懂得為什麼「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只要女婿一來,不管貧窮還富有,一定要好酒好菜,盛情款待。

直到自己也做了母親,也生了女兒,才終於明白,自己捧在手心的寶貝女兒,以後就託付給這個陌生人了。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丈母娘成百上千倍對女婿好,就是卑微地提醒女婿:「你可要對我女兒好呀!」

古時候,公主出嫁,作為母後,再怎麼不舍,也會再三叮囑女兒,千萬不要回娘家。因為,一旦回來,就意味著被夫家休了,若是涉及到政治聯姻,更是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詩經》中所說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室宜家」,也正是人們對婚姻幸福的期許和祝願。希望出嫁的女兒,從此成為別人家的主人,經營好了自己的小家,便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

時光過去了幾千年,這個樸素的願望卻始終沒有改變。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在兒女成家之後,推出他們的生活,放手讓他們過自己的小日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們過得幸福,我們也就開心了。」

所以,在談婚論嫁時,一定要謹慎;而一旦進入婚姻,就一定要珍惜,那些動輒就分手的決定,傷害的不僅僅是兩個人,還有雙方父母的心。

03

學會理解父母,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

「故土難離。」是很多父母的心結。

好不容易在外站穩腳跟,把爸媽從鄉下老家接過來一起生活,本意是想讓他們享清福,沒想到卻成為了一種禁錮。

逛公園、跳廣場舞、進超市購物,這些便捷和愜意,並不是每一個老去的父母都能心領神會,無縫對接的。

老家的山山水水、鄉里鄉親、圩場集市,才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念想,才是能夠讓他們心神安寧的歸處。

所以,他們總想著要回老家去,即便拗不過兒女,也不會無所事事地待著:要麼繼續干起了小商販的行當,要麼見縫插針開荒種菜,要麼還去應聘保潔員或門衛。

似乎,只有做點什麼,才能讓他們覺得心安理得,才覺得不虧欠兒女。

有的人不理解,認為固執地要按照自己的老一套去生活,真是給自己「丟盡了臉」;也有人表示支持和理解,比如,一條視頻中展示的,兒子開著寶馬車幫母親拖著茄子辣椒去集市擺攤,或者定期開著寶馬,幫母親去賣廢品。

父母老了,掙不了什麼錢了。但勤勞已經刻入了他們的生命里,靠自己的勞動賺錢,賺多少無所謂,賺的是一份自信心,一份自我尊重和自我成全。

所以,理解他們種種「不可思議」的做法,順從他們的想法,放手讓他們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父母也才會感受到徹底的自由。

結語:其實,孝敬父母,並不需要我們特別做些什麼。

金錢,夠用就行;飯菜,粗茶淡飯就行;衣著,能夠禦寒就行;房屋,不必多麼豪華,能夠遮風擋雨就足夠。

父母最需要的,是我們最真心的關愛,有求必「應」,成為他們的主心骨和頂樑柱,讓他們不管在任何時候,一回頭,我們都在,這就足夠了。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路。

② 父母不在家我該怎麼孝順他們呀

父母不在家,恐怕能幫到父母的也只有做家務和准備下一頓餐了。在父母眼中,我們永遠是小孩子,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只要用心去做,便是他們嘴中的孝順他們。

首先,我要從做家務開始,先將陽台擦拭乾凈,然後再把家裡該換洗的衣物,床單,被套進行大整理的清洗,然後接下來就是擦拭家裡所有的傢具和門框 凡是容易惹灰的地方都要將皮伏其擦拭兩至三遍,最近爆火的一款"爆炸鹽"特別神奇,將白變黃色衣服漂白,將舊傢具變得煥然一新。不管是廚房,還是衛生間,各個卧室,客廳都要將其擦凈,這就花費了我兩個小時的時間。

接下來我燃老攜要乾的是掃地,將地上的灰塵,甚至是犄角旮旯的地方都要清掃干凈,吸塵器是個特別方便的工具,解決了我不少的困難。

最後是拖地,含燃這個就更簡單了。如果家中有院落的,免不了來自大自然的光臨,這是要特殊照顧的。

做完這些,父母回到家中看到全新的局面,回來一句"孩子長大了,就是不一樣",一句簡單的話語,道出了由年輕人邁向成年人的成長,用心做出的事自然是不同的。

③ 父母老了,子女要怎樣孝順他們呢做到哪些點

我們終將是父母的子女,同時又將成為許多子女的父母。因此,我們既要學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子女,又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成為了一名稱職的父母,但是在如何做好子女方面卻顯得比較的蒼白,這是為什麼?因為現在的快節奏的生活,使得很多人忘記了自己該怎樣去孝順父母。其實,要做好真正的孝子,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那麼該怎麼做呢?這3句良言,大家需謹記,不妨一起學一下。

1.多陪伴,勝過衣食無憂


如果說自己跟父母也交流了,那麼還需要做好傾聽者的角色。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但是請不要忘記傾聽別人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尊重,更是一種關愛。父母老了,有時候話也比較多,可能也比較喜歡嘮叨,作為子女這個時候不要覺得麻煩,多傾聽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孝順。

④ 異地想要孝順父母,除了給他們錢還能做什麼

異地想孝順父母,除了給錢,能做的事,還是有很多的。正所謂,子欲孝而父不在,樹欲靜而風不止。現在迫於生活的壓力,很多孩子都是和父母分隔兩地的,不能因為距離,就感覺什麼也做了,例如多打打電話,了解清楚父母的身體狀況,如果有問題,就早發現早治療,現在網路這么發達,你想給他們買什麼實際性的東西,都可以通過網購實現呀!



其實站在父母的角度,他們對我們沒有什麼要求,更加不在乎你給的那些錢了,只是希望孩子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只要我們有那份孝心就足夠了。

⑤ 父母之中,如果有一個人先走了,孝順的兒女會做好哪三件事

父母之中,如果有一個人先走了,孝順的兒女會做好哪三件事?

一:重視父母要想獨居生活的意向

一旦踏入了老年人,老人會更側重於清靜的晚年生活,她們會越來越不喜歡打攪,期待一些麻煩事不必隨便煩他。當她身旁沒有了老伴兒,他只會感覺與兒女住在一起都是拘束,沒法使他安度晚年。

這個時候,她們提出了要想獨自一人定居的信息內容,做為兒女的你,請盡快理性地重視父母的意向,最好是要想方法盡可能達到父母的意向。千萬不要使他感覺,你與它們同住在同一個屋檐下,是一個拘束。這不是囚牢,我們沒有任何借口去束縛老人精神上和行為里的隨意。

⑥ 王寶強母親去世了,我們該如何孝敬父母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道路,作為孩子的我們真的孝順了嗎? 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不孝順他就不配作為一個人,孝為中華傳統美德,孝為中華兒女的品質。 “老”“子”指孝,“老”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兩個字的融合就像子與父的關系,切不斷。 父母生了我們,盡了全力養育了我們,使我們能夠在他們的關愛下生活下去。 我們應該對父母,尊敬他們,照顧他們,盡最大努力和我們一起享受愛的陽光。

對於專注於事業的很多人來說,事業固然重要,但為了事業是否有把自己的親人放在一邊的價值呢? 你的事業成功了,一個人坐在高台上的時候,很遺憾,有沒有人陪你鑒賞呢? 所以還是趁著有家人的時候,珍惜現在的時間吧!

閱讀全文

與父母沒有了還怎麼去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檢我的血怎麼是黑色 瀏覽:220
長壽站到上下九 瀏覽:585
有養老院手續動遷怎麼賠償 瀏覽:545
50歲男人右小腹痛 瀏覽:119
60歲以上老人一孩補貼 瀏覽:114
動車票老年人有優惠嗎 瀏覽:320
法院異地怎麼劃扣養老金 瀏覽:875
養老金扣稅嗎 瀏覽:710
徐聞什麼時候徵兵體檢 瀏覽:443
五十歲人怎麼樣養生 瀏覽:925
養生館營業執照需要哪些證書 瀏覽:611
老年人的發卡有哪些 瀏覽:28
老年痴呆症吃安理申有用嗎 瀏覽:17
老人腦干梗塞發燒了怎麼辦 瀏覽:73
28歲小夥子如何養生 瀏覽:149
招遠女幹部60歲退休 瀏覽:980
黨建引領社區重陽節 瀏覽:492
有關重陽節感恩的徵文 瀏覽:43
93年算老人家嗎 瀏覽:655
小孩子總是嘆氣父母應該怎麼做 瀏覽: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