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陽佩戴茱萸的含義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茱萸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重陽佩戴茱萸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寓意。
1. 避邪驅瘟:古人認為茱萸具有驅邪、避瘟的作用。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會將茱萸插在發髻、佩戴在胸前或腰間,以祈求驅除邪氣、瘟疫,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
2. 祈求長壽:重陽節又被稱為“長壽節”,茱萸果實成串,寓意著長壽。佩戴茱萸,表達了人們對長壽、長久的祈願。
3. 懷念親友:古人有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習俗。此時,遠離家鄉的人們會登高遙望故鄉,佩戴茱萸以寄寓對親友的思念之情。
4. 感恩敬老:重陽節還是尊老、敬老的節日。茱萸鮮艷的色彩和芳香的氣味,寓意著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總之,重陽佩戴茱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習俗,承載著人們對健康、長壽、親情和友情的美好嚮往。
B. 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這是因為茱萸有什麼功能
人們喜歡在重陽節這一天佩戴茱萸,是因為茱萸具有驅蟲、避風邪的作用。茱萸是一種廣泛分布於中國的植物,很早之前便為國人所知。且古人在知曉了茱萸具有除濕祛蟲,避風邪的功能之後還形成了插茱萸的習俗,古時候的重陽節因為非常盛行插茱萸而又被稱為“茱萸節”。佩帶茱萸之所以會成為重陽節的代表習俗之一,另一個原因還在於重陽節前後正好是茱萸成熟的時間。
早在漢朝時期,便已有古人會在身上佩帶茱萸。後來發展至晉代,這一做法日漸普及。時至唐朝,佩帶茱萸已演變為十分常見的風俗。在重陽節到來之際,人們或直接將茱萸佩帶在手臂上,或將其插在發間。此外,古人也會將茱萸磨成粉,製成香袋,然後再佩戴在身上。有些時候,古人也會將茱萸拿來制酒,然後再通過飲用茱萸酒來強身健體。
進入宋元時期之後,在重陽節佩帶茱萸的風俗漸漸不再流行。因為隨著時間的發展,相比起驅邪消災,人們開始逐漸重視起長生、延壽。因著希望的轉變,古人開始變得更為注重與“長壽之花”菊花有關的風俗,譬如說賞菊、飲菊花酒。
C.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上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的原因
1、避難消災。人們認為農歷九月初九是凶日,有多災多難的含有在裡面,茱萸被人們稱為「辟邪翁」,有很吉祥的意思在裡面,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重陽節時,人們採摘茱萸的枝條,連帶著果實用布縫成香囊,隨身攜帶,用來避除邪惡之氣。
2、思念親人。古人喜歡在重陽節和朋友一起出去登高、賞茱萸,重陽節有思親的含義在裡面,因此重陽節插茱萸還有思念親人的意思。尤其在唐代,白居易、杜甫、寒山等幾十位詩人均有吟唱重陽登高及插茱萸表達思念的詩。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