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孝順進四字成語
孝敬父母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恩逾慈母」「返哺之恩」「顧復之恩」「菽水承歡」「孝子賢孫」
關於「孝順」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愛老慈幼
[讀音] ài lǎo cí yòu
[釋義] 慈:慈愛。 愛護老人與兒童。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 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憐賤,愛老慈幼之恩,莫不悲號痛哭。」
2.祝哽祝噎
[讀音] zhù gěng zhù yē
[釋義] 祝:禱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 古代帝王敬老、養老的表示:請年老致仕者飲酒吃飯,設置專人禱祝他們不哽不噎。
[出處] 漢·賈山《至言》:「然而養三老於太學,親執醬而饋,執爵而酳,祝祝噎在前,祝哽在後
3.陟岵陟屺
[讀音] zhì hù zhì qǐ
[釋義]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無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出處] 《詩經·魏風·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關於孝順的四字詞語
寸草春暉,承歡膝下,孝子賢孫,烏鴉反哺,冬溫夏清等。
孝順的四字成語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出處:《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父嚴子孝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出處: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始見一鄉之人,父嚴子孝,長惠幼敬,見乎詞氣,發乎顏色。」
雞骨支床 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
老萊娛親 表示孝順父母。
出處:西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母慈子孝 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逆臣賊子 逆臣:叛亂之臣;賊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處:《晉書·王導傳》:「逆臣賊子,何世無之?豈意今者近出臣族!」唐·陳子昂《請措刑科》:逆臣賊子,頓伏嚴誅。」
逆子賊臣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處:《敦煌變文·降魔變文》:「唯有逆臣賊子,欲謀王之國政,懷邪抱佞,不謹風謠。」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 *** 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扇席溫枕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扇枕溫衾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扇枕溫席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漢·劉珍《東觀漢記·黃香傳》:「冬無被褲而親極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溫席。」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烏鳥私情 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鴞鳥生翼 舊傳鴞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負義。
孝悌力田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出處:《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
孝悌忠信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准。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統制顯靈救駕》:「凡遇人,只勸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孝子慈孫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處:《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孝子順孫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出處:《漢書·武帝紀》:「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
孝子賢孫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衣冠梟獍 相傳梟是吃母的惡鳥,獍是吃父的惡獸。舊時比喻不孝的人。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蘇楷為衣冠梟獍。」
移孝為忠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出處:語出《孝經·廣揚名》:「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
移孝作忠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出處:謝覺哉《不惑集·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塗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形容孝順的四個字成語
一 孝感動天
二 親嘗湯葯
三 嚙指痛心
四 百里負米
五 蘆衣順母
六 鹿乳奉親
七 戲綵娛親
八 賣身葬父
九 刻木事親
十 行佣供母
十一 懷橘遺親
十二 埋兒奉母
十三 扇枕溫衾
十四 拾葚異器
十五 湧泉躍鯉
十六 聞雷泣墓
十七 乳姑不怠
十八 卧冰求鯉
十九 恣蚊飽血
二十 扼虎救父
二十一 哭竹生筍
二十二 嘗糞憂心
二十三 棄官尋母
二十四 滌親溺器
有關孝順的四字成語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語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定版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權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形容孝順的四字成語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回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答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古人孝敬長輩的故事有哪些四字成語
1、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朝第5位皇帝,漢高祖劉邦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劉恆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㈡ 關於孝順的四字詞語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語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內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容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希望採納
㈢ 有關孝道的成語
1、移孝為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2、綵衣娛親: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3、孝悌力田: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4、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5、子孝父慈: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6、母慈子孝: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7、移孝作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8、老萊娛親:表示孝順父母。
9、孝子順孫: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10、烏鳥私情: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11、孝思不匱: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12、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13、孝子慈孫: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14、王祥卧冰: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15、孝悌忠信: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此指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標准。
16、慈烏返哺:慈:奉養。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亦作「慈烏反哺」。
17、烏鳥之情:古時傳說,烏鴉有反哺之情。因以比喻奉養長輩的孝心。
18、入孝出悌: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19、伯俞泣杖: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
20、薄養厚葬:指子女在父母生前不盡心供養,父母死後卻大辦喪事,藉以炫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與孝心。
㈣ 形容孝順的成語
形容孝順的成語有很多,以下是幾個常見的成語:
孝悌忠信、慈孝雙全、孝子順孫、孝感動天。
孝悌忠信是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並且忠誠守信。這個成語傳達了傳統文化中對道德行為的重視,其中「孝」是首要的部分。
慈孝雙全意味著既慈愛又孝順。這個成語強調了父母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以及個人在盡孝道時所展現出的仁慈與愛心。
孝子順孫用來稱贊那些對長輩非常孝順,行為舉止非常順從的子女。這個成語體現了對長輩的尊重和照顧,以及對家族傳統的遵循和傳承。
孝感動天則是指孝心非常深厚,足以感動天地。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盡孝行為極其出色,甚至能夠感動周圍人或者整個社會的孝順行為。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順被視為一種重要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孝順父母不僅是對家庭的責任,更是對社會的貢獻。因此,人們經常用這些成語來稱贊那些表現出孝順行為的人,並以此為榜樣,傳承和弘揚孝道精神。這些成語也提醒人們要時刻關注家庭關系,尊重長輩,傳承家族傳統,維護家庭和諧。
㈤ 關於孝順的四字成語
孝順的四字成語
1. 忠孝兩全
忠孝兩全是指一個人既忠誠於自己的國家、事業,又能孝順父母,盡到為人子女的責任。這個成語體現了古代社會對於一個人的完美期待,既要忠誠於國家,又要孝順父母,二者並重。
在古代中國,忠誠與孝道被視為人們行為的兩大基石。忠,是對國家的忠誠和奉獻;孝,是對父母的尊敬和供養。一個人若能同時做到這兩點,就被認為是典範。這一成語至今仍然被用來稱贊那些既事業有成,又盡孝道的人。
2. 慈孝奉親
慈孝奉親是指子女對父母極為孝順,充滿慈愛和恭敬之心。這一成語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孝敬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愛和尊重。
在現代社會,雖然物質條件日益豐富,但很多人依然注重家庭親情。孝順不僅僅是供養父母,更在於關心他們的精神需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陪伴和照顧。慈孝奉親正是對這種行為的贊揚。
3. 孝感動天
孝感動天意味著一個人的孝心非常深厚,能夠感動天地。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非常孝順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是表面的供養和尊敬,更是發自內心的對父母的真摯感情。
這個成語來源於古代傳說,講的是一些極為孝順的人,他們的行為之感人,甚至能夠感動天地,使得神明為之動容。雖然現代社會的科技進步讓人們不再相信神話傳說,但這個成語依然被用來形容極為孝順的行為。
4.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最基本、最樸素的孝道表現。它涵蓋了供養、尊敬、關愛等方方面面,是每個人對生育、養育自己的父母應盡的基本義務和道德責任。這一成語簡單直接,體現了孝道的核心價值。在現代社會,盡管生活節奏加快,但孝敬父母依然是每個人應該堅持的倫理道德之一。
㈥ 形容孝順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形容孝順的四字成語:愛老慈幼、寸草春暉、恩逾慈母、祝哽祝噎、顧復之恩、甘馨之費、陟岵陟屺、恩重如山、藉草枕塊、顯親揚名。
1、愛老慈幼
【拼音】:ài lǎo cí yòu
【解釋】:慈:慈愛。 愛護老人與兒童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憐賤,愛老慈幼之恩,莫不悲號痛哭。」
2、寸草春暉
【拼音】:cùn cǎo chūn huī
【解釋】: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出自】:唐·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恩逾慈母
【拼音】:ēn yú cí mǔ
【解釋】:逾:超過。 比慈愛的母親給予的恩情還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自】:唐·韓愈《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陛下恩逾慈母。」
4、祝哽祝噎
【拼音】:zhù gěng zhù yē
【解釋】:祝:禱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 古代帝王敬老、養老的表示:請年老致仕者飲酒吃飯,設置專人禱祝他們不哽不噎。
【出自】:漢·賈山《至言》:「然而養三老於太學,親執醬而饋,執爵而酳,祝噎在前,祝哽在後。」
5、顧復之恩
【拼音】:gù fù zhī ēn
【解釋】:顧:回頭看;復:反復。比喻父母養育的恩德。
【出自】:《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