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二年級忠孝感言怎樣寫
孝心無價著名女作家畢淑敏曾說過,她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父親早逝,弟妹還小,全家重擔都由母親一個人來挑,在這種情況下,他卻提出要念大學。於是,母親不得不去賣血。這樣的故事,我也不喜歡。這樣念大學,吸收的每一點知識無不浸透著母親的鮮血。即使苦孩所有科目都成績優秀,但有一科只能給他個不及格,那就是——孝心。 這個世界上,有些事物可以找個標准去度量,如我們用貨幣度量商品價值;而有些事物則是量不了的,比如孝心。孝心無價! 還記得那首《遊子吟》嗎?「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慈母對遊子的愛與關懷。而當我們沿著歷史長河尋覓時,兒女的孝心是否也能回報母親的厚愛呢?不乏其人!我國有著孝順父母的傳統美德。古時二十四孝的故事,現在讀來仍感動不已。為了父母,他們有的大雪天在結了冰的湖面上趴著,用身體的熱量把湖面融出一個洞,從中撈魚,以孝敬老人;有的母親喉中噎痰,他便充當「吸痰器」…… 聽過彭德懷的一個故事:一次,彭母生病,大小便失禁,弄臟了褲子,怕他看見,就藏在床下,結果硬是被他找出來,洗了。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彭德懷對母親的一片孝心真是千金難買呀!如果將他們的孝心用巨輪承載,那麼太平洋...
② 小學二年級作文300字:怎樣孝敬父母
以前的日子,我是一個任性,愛發脾氣的孩子,經常對自己的父母大發脾氣,大喊大叫,有一點不順心的事就和爸爸媽媽鬧矛盾,對他們橫眉冷對,胡亂頂撞,惹他們生氣。
現在的我,明白了,其實父母是生你養你的人,只有他們才懂得最愛你。母親的愛,就像天空中火紅的太陽,帶給我炙熱、溫暖的感覺;母親的愛,總在我困難迷惑的時候幫我打開心結,給予我向上的動力。母親那和風細雨般連綿不斷的愛意成為我學習和生活中堅強的後盾。
父親對我的愛,沒有因為距離而阻隔。每天晚上,即便工作到很晚,爸爸也會從遠方給我打來電話,叮囑我的學習,問候我的生活,告訴我做人的道理,探親在家的日子,爸爸會和我一起談理想,談未來,談過去自己如何奮斗。
母愛如水,母愛如佛,不管你的將來身在何方,媽媽的愛永遠伴隨著你的左右。父愛如山,父愛如燈,為我指點前進的方向,為我把舵。
當受到父母嚴厲批評時,我們不能恨他們,要知道,他們是為了我們更好的成長,為了讓我們發現並及時改正身上的錯誤和缺點。這個時候,千萬不能以為自己委屈,而去頂撞父母,要明白他們一直在為子女無私奉獻著愛。
如今的我,已經是十一歲的男孩,是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了,熟讀理解《弟子規》後,我知道了「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我明白了」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無聲」,懂得了該如何孝順父母。當父母誤解了我們,錯誤批評我們時,要走過去低聲勸諫,當父母盛怒之下,聽不進去我們的解釋時,要等父母平靜的時候再和顏悅色的把自己的話告訴他們,千萬不能大聲的訓斥父母,頂撞他們,那樣,就對父母造成了心靈傷害。
給父母捶一次背,揉揉肩膀,給父母洗一次腳,跟父母談談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用好的成績回報他們,就是我們對他們的孝敬,我們要爭取做最好的自己,用盡全力去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我也要更好的來努力學習,長大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當某一天樂在其中時,要想到是父母費盡千辛萬苦才把我撫養成人,我要做的就是用行動孝敬他們,用最真摯的愛去回報他們。
③ 小學二年級以「孝」、「禮」為主題的作文
有句古語說的好:百善孝為先,百善孝為先的作文.意思就是說,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占據首位.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那麼又有誰願意真心與之交往呢?在我們所學的《弟子規》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們做人必須要以孝敬父母為根本己任.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恭敬地聆聽父母的訓導等等.在古代,漢文帝劉恆就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其母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都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漢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人們譽為文景之治.由此可見,行孝道不僅是為人子的義務與責任,更是我們炎黃子孫作為報答父母之恩所世代相傳的美好品質.但是同學們,生活中的我們,又是否做到了以孝為先呢?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為婆婆打好水洗腳.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為奶奶洗腳,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晃晃搖搖地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給你洗腳.這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同時也令人深省.回首過去,我們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有的同學常常覺得父母對自己好是應該的,不以此為然.或是平日里往往不屑於與父母溝通,只在母親節、父親節這樣的日子裡送一束鮮花便草草了事,並不曾注重生活中的細小.忽略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能表現出我們是否真正有孝心的事.《弟子規》卻早已以入則孝告訴我們,孝敬父母應從小事,而非一時之念想,中學生作文《百善孝為先的作文》.文帝親嘗湯葯、丁蘭刻木事親、王祥卧冰求鯉.對比我們的先祖,又有幾個人能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汗顏呢?當今的我們,雖不必像郭巨為母埋兒,董永賣身葬父那樣事親,但至少也應不違父母意願,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並且,我們更應該以自身的努力來回報父母,讓他們分享我們的喜悅,為我們的成功感到自豪!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何謂孝呢?有人立刻會想到孝就是孝順.沒錯,其實就這么簡單,但說得簡單,真要是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就我個人而言,我一直認為我是個孝順的兒子,不亂花錢,不和朋友同學滿出去玩,不給他(她)們惹事添麻煩.在我眼中這已經很不錯了,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在學習上總是三心二意,不能專注,即使有時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卻也還是收效甚微.報應終於來了.檢驗三年高中學習成果的高考結束了.考分卻又是那麼讓我心碎.更嚴重的是傷了父母的心.雖然他們鎮定的安慰我,告訴我成功的路有很多,但他們心中的黑洞到底有多深我竟不知.也許唯有那不經意間隱約在鬢角的幾絲白發能夠證明.但我痛恨的是這幾絲白發竟沒有長在我的腦袋上,而去折磨已經逐漸變老的父母.無論你的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無論你的父母掙錢是多麼容易活困難,他們都會承擔著你不曾獲知的壓力與痛苦.如果你家很富有,請不要肆意揮霍,因為此時你需要向別人證明你不是一個只會靠老子活著的黃毛小子或丫頭;如果你家不富有,你更需要努力,為自己奮斗出一個好人生,以報答含辛茹苦的父母.母一輩子都在為兒女操心這句話真的一點也不假.從小教你說話走路,讓你念書學習,還要為你以後找工作的事操心費力.數不勝數.他們的一生真的很累!為我們而累!頭發為我們而白.哥哥姐姐們,弟弟妹妹們.三河一中的校友們,一定要好好努力,用成績證明一切.不光是給自己一個說法,更多的是要父母發自內心的替我們感到高興!為我們自豪!讓他們知道我們長大了.可憐天下父母心 誰憐天下父母心?應該是你我!如果你想成為誰中的一員,請將下面這句話作為留言: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會努力的!
④ 小學二年級孝心日記大全5篇
孝是中華傳統的美德,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孝有很多種表達方式,下面由我為您整理出的二年級孝心 日記 大全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孝心日記大全5篇
二年級孝心日記1
有句古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下一代的我們應該把這種美德傳承下去。
去年的 除夕 夜,讓我終身難忘。那天,我們一家去爺爺家吃一頓其樂融融的團圓飯。一踏進家門,一股誘人的菜香味撲鼻而來,我猜定是爺爺和奶奶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於是,我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果然,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美味佳餚,有魚、回鍋肉、牛犢、蝦……其中,有我非常喜歡吃的大雞腿。剛一落座,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雞腿進攻。誰知,爸爸以閃電般的速度夾起了一塊色澤誘人的大雞腿,望著心愛之物被老爸奪走,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憤憤不平地想:老爸,你比我還要饞!
爸爸把夾到的雞腿,居然放到爺爺的碗里,並且親切地對爺爺說:「爸,你辛苦地把我們撫養大,兒子應當孝敬您,所以,今天第一塊的大雞腿應該您吃。」爺爺很是欣慰。這時的我,那可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爺爺看到我垂涎欲滴的饞相,哪裡捨得自己吃下這色澤誘人的大雞腿呢?於是就笑眯眯地對我說;「孫女,你學習十分辛苦,而又在長身體之時,我牙齒也嚼不動,來,給你吃吧!」說著,爺爺又把這塊美味的大雞腿夾到了我的碗里。
我暗暗竊喜,雞腿又如願以償地回到我的碗里,我欣喜若狂,這次可以美美地吃一頓了,正當我把色澤誘人的雞腿往嘴裡送時,我耳邊回盪著老師 教育 我們的話語。我覺得我不應該獨自吃下這塊雞腿,而且爸爸很孝敬爺爺,當然,我也要學爸爸那麼地敬老。然後,我把雞腿夾給了爸爸,對他說:「親愛的爸爸,您每天不辭辛苦地掙錢養家,這塊雞腿給您吃吧!」爸爸看見我這么懂事,眼睛裡充滿了無限欣慰,對我贊不絕口。爸爸又把我夾給他的雞腿夾給了爺爺,感慨地說:「您操勞了一輩子,真是苦了您了,這塊雞腿還是給您吃吧!」可爺爺又把這塊大雞腿夾到了我碗里……
小小的雞腿就這樣傳遞著,讓這個喜慶的除夕之夜又增添了幾許溫馨和歡樂。我想,只要人人心存孝心,我們這個社會一定會更加美好。
二年級孝心日記2
又到快樂的星期天,可媽媽卻難得有時間休息,因為一周下來家裡已有許多家務在那等著她,得空還要檢查我的作業。看著媽媽疲憊的身影,我決定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幫媽媽洗碗。
開始「開工」了,我打開水龍頭,清澈的水「嘩嘩」地流出來了。我先洗碗,把碗放水中泡了一會兒,就拿起抹布細心地擦,生怕沒洗干凈,我又把碗放在水流下反復地沖洗,里外都沖幾遍,特別是碗底殘留的污漬,我用抹布用力擦了擦。不一會兒,碗都洗干凈了。接下來我用同樣的 方法 將盤子洗得乾乾凈凈。
該洗電飯煲的內膽了,我先放半鍋水,右手拿起抹布放在水中快速轉動,使平靜的水面頓時變成了「漩渦」,形成了「引力」,使鍋子邊殘留的白粥浮到了水面,接著我又用抹布將鍋子的里外在水流下沖洗干凈,再用干抹布將鍋子上的水漬擦乾,放到電飯煲中。
最後要洗的是 炒菜 鍋子,因為有油,我拿起安利洗潔精對鍋子均勻地噴了噴,倒了點溫水,用抹布反復擦洗,將油漬沖干凈,用干抹布擦得亮堂堂的。
我把碗盤都歸置好,把灶台和水池都抹乾,把抹布晾好,不覺感覺有點累,心裡暗暗想:媽媽每天要做那麼多的家務真辛苦,我以後要多做家務,讓媽媽多點時間休息,以此來慢慢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
媽媽走過來看到我的「勞動成果」,撫摸著我的頭微笑著說:「我們的吳陳焯長大了,會幫媽媽做家務了,真是個好孩子!」
二年級孝心日記3
母親節 來臨,網路又沸騰了。人們曬出了各種各樣,准備已久的精美禮物。圖片、文字層出不窮,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漸漸的,原本是給予母親的感恩和敬意,無意中蒙上了一層「秀」的面紗,但孝順不等於作秀。
從幼兒園起,每個母親節,我都會送給媽媽一個小禮物,有時是一張 賀卡 ;有時是陶泥掛件;有時是 折紙 作品。記憶最猶新的是那一年,想到媽媽的生日和母親節離得很近,就相差一兩天,一個念頭從心底油然而生:送媽媽一個 蛋糕 ,在她生日那天,提前過一個母親節!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焦急地等待著,恨不得坐上時光穿梭機,立刻飛到媽媽生日那天。盼星星,盼月亮,終於,那神聖的一天到來了。那天晚上,媽媽恰巧不在家,我迫不及待地拉開抽屜,拿出了20元零花錢,拉著老爸,跑向了附近的裕達餅家。走進店門,冷櫃里琳琅滿目的蛋糕,看得我眼花繚亂,買哪一個呢?我來來回回地度了幾圈,目光被一個蛋糕吸引了:蛋糕不大,放在一個愛心形的陶瓷杯里,鋪著雪白的奶油,鮮紅的草莓旁插著兩根餅干棒,簡約而精緻,是媽媽喜歡的類型,就是這個!我付了錢,欣喜地跑回了家,等待著媽媽回家。
咔噠」,門開了,媽媽回來了。我連忙提起蛋糕,跑到門邊,遞到媽媽面前,激動地大喊:「媽媽, 母親節快樂!生日快樂!」「寶貝你記錯了,今天不是母親節。」媽媽笑開了花,臉也亮晶晶了。
我調皮地一笑,糾正道:「我知道呀,今天是你的生日,所以就順便提前過一個母親節。」媽媽聽了,抱住我快樂地笑了,我也高興地笑了,心中溢滿了甜甜的味道。
20元的小蛋糕,並不是價值不菲的高檔禮品,但在媽媽眼裡卻彌足珍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禮物不在於價值與數量,千里送鵝毛,禮物看似輕賤,一文不值,但從千里之外而來,重的是情深義重。當禮物的動機變了,鑽石也不如那根鵝毛珍貴。真正的愛是心底的一泓清泉,它深藏在我們心靈的深處,它很普通,很尋常。只要有一顆孝順的心,每天都是母親節。
二年級孝心日記4
這個世界上,誰沒有沐浴過父母的愛?誰沒有體會過父母的關懷?我也擁有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著我,關心著我的爸爸、媽媽。我生病時,父母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我;下雨時,父母把僅有的一把傘給了我,自己卻淋了個濕透……我想:「我作為女兒,我要為父母做點什麼?」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夜,爸爸因為外出工作不在家,媽媽卻病倒了。我讓她去醫院,可是媽媽不願意,她說:「沒事的,只是有點發熱,吃點葯再睡一會兒就好了。」看著媽媽的眉頭緊鎖著,在床上輾轉反側,天氣雖冷可媽媽的臉卻紅彤彤的。看著媽媽難過的模樣,而我一點忙也幫不上,心裡忍不住想:「要是自己夠細心,把媽媽照顧奶奶生病時的本領學會,現在也不至於一點忙也幫不上。」說也奇怪,心裡這樣想著,腦子里卻浮現出好多媽媽照顧奶奶生病時的情景,我一陣高興。忙去弄濕毛巾蓋在媽媽額頭上幫忙降溫,再去把窗戶都打開,拿來薄毯子換掉蓋在媽媽身上的厚被子,我不時幫媽媽換額頭上的冷毛巾。看著媽媽緊皺的眉頭慢慢地舒展開了,入睡了。我在心裡輕輕地對媽媽說:「媽媽,您種在女兒心裡‘孝’的種子已經發芽,女兒一定會讓它結出累累碩果的!」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比起父母對我的付出,我所做的真是太少了。就像古詩中說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年級孝心日記5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應具有的美德。今天,我們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大會」,他們在艱難中怒放的一顆顆孝心,令我們敬佩,其中有一個人,令我印象最深刻。
她十六歲。十六歲,本是人生中的花樣年華,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爛漫,可十六歲的她,用堅強一詞來概括可能更為准確。她叫梁維月,家住甘肅環縣。在她五歲的時候,媽媽不堪清貧,離家出走。弟弟又因為青黴素中毒成了聾啞 兒童 。三年之後,災難又降臨到年僅八歲的小維月的頭上,她的爸爸在一次意外中成了高位截癱。這給小維月的打擊很大。我們八歲時還在父母懷里撒嬌,而小維月的八歲卻是災難的開始。厄運並沒有打倒她,她開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生活。她每天給爸爸按摩,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癱瘓八年的爸爸沒有肌肉萎縮,更沒有生過一次褥瘡。梁維月還要喂爸爸吃飯,爸爸常常是一吃就吐,再吃再吐,一頓飯要喂上幾個小時,等爸爸吃完了再自己吃。梁維月並沒有抱怨生活,她只是常常做這一些夢:她夢到自己的爸爸站起來了;夢到弟弟和其他的孩子一樣,能聽見,會說話了;她更常常夢到自己的家越來越好了。是啊!誰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無憂無慮,可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坎坎坷坷,但我們相信,生活里,陽光一定會照進來,照亮每一個在逆境中行走的人,照亮每一顆勇敢的心!
孝不分大小,不分遠近。孝向我們表達的是真、善、美,只要我們心中裝滿孝,這個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相關 文章 :
1. 小學二年級優秀日記五篇
2. 二年級優秀觀察日記5篇
3. 我是家務小能手日記5篇
4. 關於孝心的小學日記450字
5. 小學二年級日記200字五篇
⑤ 百善孝為先作文二年級
[百善孝為先的作文]
有句古語說的好:百善孝為先,百善孝為先的作文.意思就是說,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占據首位.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那麼又有誰願意真心與之交往呢?在我們所學的《弟子規》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們做人必須要以孝敬父母為根本己任.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恭敬地聆聽父母的訓導等等.在古代,漢文帝劉恆就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其母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都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漢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人們譽為文景之治.由此可見,行孝道不僅是為人子的義務與責任,更是我們炎黃子孫作為報答父母之恩所世代相傳的美好品質.但是同學們,生活中的我們,又是否做到了以孝為先呢?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為婆婆打好水洗腳.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為奶奶洗腳,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晃晃搖搖地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給你洗腳.這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同時也令人深省.回首過去,我們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有的同學常常覺得父母對自己好是應該的,不以此為然.或是平日里往往不屑於與父母溝通,只在母親節、父親節這樣的日子裡送一束鮮花便草草了事,並不曾注重生活中的細小.忽略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能表現出我們是否真正有孝心的事.《弟子規》卻早已以入則孝告訴我們,孝敬父母應從小事,而非一時之念想,中學生作文《百善孝為先的作文》.文帝親嘗湯葯、丁蘭刻木事親、王祥卧冰求鯉.對比我們的先祖,又有幾個人能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汗顏呢?當今的我們,雖不必像郭巨為母埋兒,董永賣身葬父那樣事親,但至少也應不違父母意願,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並且,我們更應該以自身的努力來回報父母,讓他們分享我們的喜悅,為我們的成功感到自豪!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何謂孝呢?有人立刻會想到孝就是孝順.沒錯,其實就這么簡單,但說得簡單,真要是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就我個人而言,我一直認為我是個孝順的兒子,不亂花錢,不和朋友同學滿出去玩,不給他(她)們惹事添麻煩.在我眼中這已經很不錯了,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在學習上總是三心二意,不能專注,即使有時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卻也還是收效甚微.報應終於來了.檢驗三年高中學習成果的高考結束了.考分卻又是那麼讓我心碎.更嚴重的是傷了父母的心.雖然他們鎮定的安慰我,告訴我成功的路有很多,但他們心中的黑洞到底有多深我竟不知.也許唯有那不經意間隱約在鬢角的幾絲白發能夠證明.但我痛恨的是這幾絲白發竟沒有長在我的腦袋上,而去折磨已經逐漸變老的父母.無論你的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無論你的父母掙錢是多麼容易活困難,他們都會承擔著你不曾獲知的壓力與痛苦.如果你家很富有,請不要肆意揮霍,因為此時你需要向別人證明你不是一個只會靠老子活著的黃毛小子或丫頭;如果你家不富有,你更需要努力,為自己奮斗出一個好人生,以報答含辛茹苦的父母.母一輩子都在為兒女操心這句話真的一點也不假.從小教你說話走路,讓你念書學習,還要為你以後找工作的事操心費力.數不勝數.他們的一生真的很累!為我們而累!頭發為我們而白.哥哥姐姐們,弟弟妹妹們.三河一中的校友們,一定要好好努力,用成績證明一切.不光是給自己一個說法,更多的是要父母發自內心的替我們感到高興!為我們自豪!讓他們知道我們長大了.可憐天下父母心 誰憐天下父母心?應該是你我!如果你想成為誰中的一員,請將下面這句話作為留言: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會努力的!
⑥ 收集二年級下冊24課了孝敬父母的名言
1、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維吉爾
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4、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對聯集錦》
5、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6、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7、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10、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11、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12、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13、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14、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15、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16、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17、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9、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王永彬
20、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1、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2、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23、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24、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⑦ 二年級關於孝心的詩句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裡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12、《步虛》【唐】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13、《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唐】孟浩然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裡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別老母
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譯文: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
3、慈烏夜啼
唐白居易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譯文: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竟不奔喪。哀嘆這類的人,他們的心真是禽獸不如啊!
4、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
譯文:此時餘姚家裡的廳堂上燈火通明兄第們都來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獨自一人在遙遠的地方。
5、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
宋·文天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
譯文:做兒子的能死節於孝,做臣子的能死節於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子欲養而親不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不孝習氣的養成,大約有以下幾種:
一曰驕寵:當父母的對兒女過分溺愛、嬌慣,常常順著他的性子,讓他佔便宜,任他閑散遊玩。若是偶然違背了他的意願,就不能忍受。當著別人的面,兒女說話就是有差錯,父母也不忍斥責他們,而子女卻敢頂撞他們的父母。如此漸漸養成了驕縱的習氣。對別人他們不敢冒犯,而在父母跟前就肆無忌憚了。久而久之,也就真的以為父母年老遲鈍,對他的無禮感覺不出來了。
二曰習慣:子女言語粗率、隨便慣了,就敢對父母發生沖撞;平時行動作為怠慢、不講究禮節慣了,就敢放肆。父母總是把好吃的東西讓給孩子,自己吃粗劣的,這樣習慣了,兒女就不再想到要把好的食品奉養父母了;父母常常抱著病體辛勤勞作,這樣習慣了,兒女也就不再關心他們的痛癢了。
三曰樂縱:見同輩好友,精神振奮,不勝意氣;面對雙親則冷淡乏味。進妻室是千般風趣媚態,見高堂而神情呆板令人窒息。甚至明目張膽地把父兄當成庸俗之人,同他們面對面都不樂意,哪裡會有孝親敬兄的心念由衷而發呢?
四曰忘恩、記怨:受恩時間越久,越容易忘記;積怨越久怨氣越重,人情如此。所以受了人家一次飯則感激不盡,若是吃久了,就會生起好吃不好吃的意見;頭一次布施,受者感恩不盡,若經常接濟,就會生起布施多或少的不滿;人開始剛一見面都很熱情,日子久了,就會生起猜疑嫌棄之心。何況與父母兄弟,從生下來就常在一起,所以就把父兄親我愛我當作平常的事,何況還有打擾我,而被我趕走的事呢!把父母的教誨開導看作是難以忍受的瑣碎嘮叨,甚至還有稱贊我而被我厭煩的事呢!把父母的勞苦,對自己的保護以及家計的經營,都認為是極平常的事,何況還有強行叫我做,而我根本不願做,事情被耽誤而父母發怒的事呢!眼前的種種養育大恩,尚且全然不在乎,沒有感覺,怎麼可能還會想到十月懷胎生養的苦難、襁褓哺乳的辛勞,以及幼小體弱,病痛災殃而使父母驚魂失魄的痛苦呀!
五曰私財:錢財到了我的手,就是我的了;若是在父母手上,又說應該把這些錢財給我才對。自己的錢財充足,就把父母親忘掉了,若無錢財,就用希圖的目光盯著父母的錢,要是得不到手,就怨恨他們。如果父母親自己不能養活自己,要靠我來承擔,那就更加厭棄老人。甚至只有一個獨生兒子的,也因錢財而父子對立。那些兄弟多的,小的推給大的,大的又推給小的,互相推脫,將父母棄之不顧。應當想一想,我的這個身體是從哪裡來的?我的錢財又是誰給的?我赤條條一文不帶來到人世,而能夠從嬰孩不缺吃穿地長到今日,是誰所為呀!
六曰戀妻子:有了美味和錢財,就想取悅妻室、寵愛兒女,有良辰美景和歡樂的機會,就擁妻抱子前往。如此,承歡父母膝下,使其歡喜的念頭也就漸漸淡薄了。為什麼不想想,我愛我的兒女,而我又是誰的兒子?我是父母的親生子,而我不顧及他們,那麼今後我又如何能依靠我的兒子呢?夫妻和睦,固然是一家的樂事,但當我呱呱待哺、大小便溺不能分時,妻能照顧到我嗎?當父母把兒拉扯成人,又給他娶了媳婦,自然是不勝歡喜。但為什麼兒子有了妻親近,反而使父母失去了兒子呢?
七曰爭妒:上天對大地萬物沒有私心要偏護什麼,而萬物或受栽培或遭失敗,那是萬物自己的事。父母對於子女也沒有私心和偏愛,或順從父母或忤逆父母,也都是子女各人的作為不一樣。如果孝順的兒女得到父母的愛多,違逆的兒女得到的愛少,這也是天下的公道事嘛!兒女失愛於父母,應當悔恨自己的過失,要平心靜氣深刻反省失愛原由。即使在大節方面沒有差錯,而自己的言語氣度、聲音臉色等方面,一定有大不妥之處。只要能對父母生起恭敬心、孝順心,日子久了自然和順。如果見兄或弟得到父母的喜愛,就怒目而視、記恨不平,若是父母知道了,豈不更加嗔怒?因此那些桀驁不馴、怨恨父母之人,最後不墮落為大不孝的忤逆之子的能有幾個呀!
以上幾種不孝惡習,作為人子的,應當時時警惕,事事檢點,念念克治。不要因為父母的慈愛之心,而自己原諒自己;不要因為世道的炎涼,覺得我比別人還好。
班班林間鳩寄內
宋 歐陽修
迨天之未雨,與汝勿相失。
春原洗新霽,綠葉暗朝日。
鳴聲相呼和,應答如吹律。
深棲柔桑暖,下啄高田實。
人皆笑汝拙,無巢以家室。
易安由寡求,吾羨拙之佚。
吾雖有室家,出處曾不一。
荊蠻昔竄逐,奔走若鞭抶。
山川瘴霧深,江海波濤{左風右日}。
跬步子所同,淪棄甘共沒。
投身去人眼,已廢誰復嫉。
山花與野草,我醉子鳴瑟。
但知貧賤安,不覺歲月忽。
還朝今幾年,官祿沾兒侄。
身榮責愈重,器小憂常溢。
今年來鎮陽,留滯見春物。
北潭新漲淥,魚鳥相聱耴。
我意不在春,所憂空自咄。
一官誠易了,報國何時畢。
高堂母老矣,衰發不滿櫛。
昨日寄書言,新陽發舊疾。
葯食子雖勤,豈若我在膝。
又雲子亦病,蓬首不加髴。
書來本慰我,使我煩憂郁。
思家春夢亂,妄意佔凶吉。
卻思夷陵囚,其樂何可述。
前年辭諫署,朝議不加乞。
孤忠一許國,家事豈復恤。
橫身當眾怒,見者旁可栗。
近日讀除書,朝廷更輔弼。
君恩優大臣,進退禮有秩。
小人妄希旨,論議爭操筆。
又聞說朋黨,次第推甲乙。
而我豈敢逃,不若先自劾。
上賴天子聖,必未加斧鑕。
一身但得貶,群口息啾唧。
公朝賢彥眾,避路當揣質。
苟能因謫去,引分思藏密。
還爾禽鳥性,樊籠免驚怵。
子意其謂何,吾謀今已必。
子能甘藜藿,我易解簪紱。
嵩峰三十六,蒼翠爭聳出。
安得攜子去,耕桑老蓬蓽。
梁州對雨懷麹二秀才,便呈麹大判官時疾
唐 岑參
江上雲氣黑,(左山右旱)山昨夜雷。
水惡平明飛,雨從嶓冢來。
蒙蒙隨風過,蕭颯鳴庭槐。
隔簾濕衣巾,當暑涼幽齋。
麹生住相近,言語阻且乖。
卧疾不見人,午時門始開。
終日看本草,葯苗滿前階。
兄弟早有名,甲科皆秀才。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萊。
昨嘆攜手遲,未盡平生懷。
愛君有佳句,一日吟幾回。
靈芝篇 樂府詩集
靈芝生玉地,朱草被洛濱。
榮華相晃耀,光采曄若神。
古時有虞舜,父母頑且嚚。
盡孝於田壟,烝烝不違仁。
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娛親。
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
丁蘭少失母,自傷早孤煢。
刻木當嚴親,朝夕致三牲。
暴子見陵侮,犯罪以亡刑。
丈人為泣血,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
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
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
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
歲月不安居,嗚呼我皇考。
生我既已晚,棄我何其早。
蓼莪誰所興,念之令人老。
退詠南風詩,灑淚滿褘抱。
亂曰:
聖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
萬國咸禮讓,百姓家肅虔。
庠序不失儀,孝悌處中田。
戶有曾閔子,比屋皆仁賢。
髫齔無夭齒,黃發盡其年。
陛下三萬歲,慈母亦復然。
1、《送母回鄉》——唐代李商隱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母親對自己養育之恩都無法報答,那人生還有什麼可追求的嗎?
2、《遊子吟》——唐代孟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3、《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4、《憶母》——宋代倪瑞
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
譯文:自己常暗地裡因思念自己的母親而流淚,但只恐怕母親思念自己的淚水會流得更多呀。
5、《十五》——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譯文:把母親帶到揚州後,就安家於臨時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每當月圓之夜,聽到杜鵑啼叫,雖然南北遠隔,但是仍然深深的牽掛彼此。
1.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弟子規》
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2.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孝經》
孝是天經地義的。
3.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勸報親恩篇》
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
4.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5.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離婁上》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6.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7.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8. 首孝弟,次謹信。——《弟子規》
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
9.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大學》
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
10.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1、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維吉爾
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4、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對聯集錦》
5、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6、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7、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10、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11、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12、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13、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14、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15、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16、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17、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9、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王永彬
20、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1、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2、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23、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24、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⑧ 小學語文二年級要寫孝敬長輩的短文怎麼寫
孝敬父母爸爸媽媽是把生命給我們的人,他們用世上最無私的愛養育我們,使我們長大成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孝順和尊敬我們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賜予我們生命。我們從呱呱落地到成長為今天的學生,爸爸媽媽犧牲了多少的時間和心血,花費了多少的精力和財力。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恩情深厚而無私,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起碼的道德。孝敬父母是從點點滴滴做起的,並不是轟轟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畢淑敏曾言「孝心無價」。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好字。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價的。――畢淑敏《孝心無價》既然父母對兒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兒女的又有什麼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僅沒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兒女的對父母的孝敬無論好到什麼程度都不為過。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者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從古到今,沒有哪個朝代不重視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倫理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系的第一台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凡是精忠報國、事業有成的人,都和聽從父母善言、尊敬奉養父母、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是分不開的。凡是不敬師長、不講信用、不思進取、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無惡不作、干盡天理不容、危害社會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敗家子、逆子;尤其是對父母忘恩負義的人更是不孝之子。在古代,帝王選用良才時,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們認為: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麼會對我君王盡忠呢?此說十分有理。因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實在可靠。可見,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所以,中國古代是以孝道作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盡孝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