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言傳身教孝敬長輩

言傳身教孝敬長輩

發布時間:2025-02-24 02:02:09

⑴ 陸績孝敬長輩的故事

陸績,字「公紀」,三國時期吳國人。他的父親陸康孝順良善,曾被當地太守李肅舉薦為「孝廉」。後來李肅不幸客死異鄉,陸康知恩報恩,親自將他的靈柩送回穎川,禮數周備地為他操持了葬禮。

陸康做官以後,體恤百姓疾苦,辦了許多實事,深得當地百姓們的敬愛,後來成為廬江太守。陸康的言傳身教,給年幼的陸績以至深的影響。

時值東漢末年,陸康和後來成為三國時期著名將軍的袁術交情非常好。有一次,陸康帶著年僅六歲的兒子陸績,到居住在九江的袁術家裡作客。袁術非常高興,端出橘子熱情招待他們。

長輩們談話的時候,陸績就坐在一旁剝橘子吃。這橘子甘甜汁多,吃得陸績美美的。當他伸手再拿第二個的時候不由得想起:媽媽最愛吃的水果就是橘子了,可她還從來沒有嘗過這么好吃的橘子。想著想著,陸績的眼前就浮現出媽媽慈愛的笑容……於是,陸績忍住了自己再吃橘子的念頭,而是小心翼翼地拿了三個裝進懷里,心想把這些橘子帶給媽媽,她該多高興啊!

由於大人們談話都很投入,誰也沒有察覺到陸績的這個小動作。等到陸康父子准備告辭的時候,只見陸績兩臂夾緊,雙手抱在胸前,小心翼翼地從椅子上滑下來,隨同父親走到主人面前,鞠躬施告別禮。

不料當陸績雙手作揖,畢恭畢敬地彎下腰來躬身作禮的時候,三個黃燦燦的橘子突然從他胸口的衣襟里「咚咚咚」地掉了出來,滾落在地上。

袁術見此情景,禁不住開懷大笑,然後又故意板起臉孔說:「你來我家作客,怎麼還把橘子帶走啊?」陸績慌忙跪在地上說:「對不起,我媽媽最愛吃橘子,您家的橘子特別甜,我想帶幾個回去給媽媽。」

袁術聽了之後感到非常驚訝,隨即臉上又現出喜悅之色,內心不禁感嘆:這么小的孩子就能時時惦記母親的喜好,並盡力成全,實在難能可貴呀!陸績懷橘敬母的行為和他率真的天性,也使在場的人都深受感動,大家不禁交口稱贊。

當我們深入史書了解有關陸績的記載,就會發現陸績六歲就懂得體念親心的行為並非偶然,實為得力於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則外,他還研讀經史,無數古聖先賢的存心和德行,從小就在他心裡紮下了根。

可見,童蒙的教學比人生任何階段的學習都要重要,它是攸關人一生成就的基礎。「孝」為傳家之本,自幼教育子女時時處處為父母著想,奠定做人立身處世正確的基本態度。

隨著人們對聖賢教誨的逐漸疏遠,在當今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無論是穿衣吃飯,還是乘車購物,父母首先想到的都是孩子的需要,所做的都是對孩子習氣的縱容和喜好的滿足,這跟古時候父母對子女童蒙養正的做法恰恰相反。

父母愛子女若不遵循正確的原則,則是害了子女。當父母在子女面前做出「棄老寵幼」的舉動時,無疑是教給孩子本末倒置的人生態度,拉開了這個家庭「父不父、子不子」人生悲劇的序幕。

當我們習慣於隨著自己的私情,將過度的嬌寵妄施給孩子的時候,何不轉念帶領孩子將孝愛回報給生養我們的父母,以身作則為子孫樹立起為人子的行為典範?以知恩報恩的存心和行為潛移默化地熏陶子女,幫助他們奠定幸福美滿的做人基礎,這才是惠及子孫的真愛。

陸績

(187——219)三國時學者。字公紀,吳縣人。

自幼聰慧,孝敬長輩。6歲時,袁術讓他品嘗鮮桔。他將三隻鮮桔藏在懷中,臨行躬身告辭時,桔落在地上。袁術驚異,他坦然道:「欲歸遺母。」從此,「陸績懷桔」傳為佳話,並被列人元代郭居敬所編《二十四孝》。

孫權任其為奏曹椽,敢直諫。後任鬱林(廣西貴縣東)太守加偏將軍,為官清廉。期滿還鄉時,舟輕無裝,難以越海,不得不載石以助航行。返歸故里,巨石置於家門口,人稱「鬱林石」、「廉石」,現存蘇州文廟內。

陸績博學多識,精通天文、歷數。宋代范成大稱他「雖主軍事,不廢著述。」曾作《渾天圖》,注《周易》,釋《太玄經注》、《周易日月變例》等。死時年僅32歲。其墓在今蘇州閶門泰伯廟西(一說在陽山)。

⑵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內容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內容如下:

1、要記住父母的生日,有條件的話,回家和老人團聚,為他過個簡單的生日;沒猛宴攜條件的話,打個電話送去祝福,或者郵寄一件生日禮物。

2、有事沒事,都要經常給父母打個電話,嘮嘮家常,聊聊生活、工作。兒女打過來的電話,父母永遠不會嫌多,只怕你不打。

3、只要有閑暇的時間,可以不去旅遊,但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4、過年回家後,不要忙著應酬,到處亂跑,多留點時間陪陪父母,他們才是最最需要你的人。

5、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做兒女的,要珍惜身體,注意健康,不要讓父母擔心憂慮。

3、使得自己更加有擔當:

有了孝敬父母之心,便是有了感恩之心、有了擔當之心,便是把自己從狹隘的小世界解脫出來,先由父母、再向更多貴人,乃至向社會、向自然萬物,進行感恩和回饋,讓自己擁有更大的心量。

⑶ 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多重要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千萬不要去溺愛孩子,當孩子犯下錯誤之後,父母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教導孩子,幫助孩子在錯誤中改正自己,並且認識到在今後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年齡小,做了錯事之後不需要去教育孩子,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的教育是從小開始的,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的年齡小就不需要去教育,當孩子長大以後父母再想要教育的話那麼就為時已晚了,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老師,一定要去及時的引導孩子走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

⑷ 嚴傳身教是指父母親對孩子要嚴格要求用語言教育子女孝敬老人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引導子女做到孝敬老人為

應該是「言傳身教」,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用言行影響、教導別人。這應該包括教導如何說話,辦事,做人等各方面,不光是單指孝敬老人一件事。

⑸ 關於言傳身教的孝敬詩句

1.五到十句關於仁孝的名言,詩句

君子能仁於人,不能使人仁於我;能義於人,不能使人義於我. ———— 《魯連子》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司馬遷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游

父母惟其疾之憂.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游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子曰

2.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有關名言詩句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唐)

意思是: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出自:《遊子吟》

2、孝子的奉養,是要使他們從心裡感到愉悅和快樂,不違背他們的意志。——戴聖(西漢)

意思是: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知並物,孝子之身終,終身也者,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

出處:《禮記·內則》。

3、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白居易(唐)

意思是: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什麼時候能再相見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沒有世俗之事的時候吧。

出處:《遠師》

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戴聖(西漢)

出處:《禮記》

意思是: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出處:《論語·里仁篇》

意思是:父母的年紀,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的高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3.關於孝的詩句

這個有點多啊……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父搭液母在世時,要以禮侍奉;死了,要以禮安葬,並且按禮儀祭祀。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關心父母的病痛是講求孝道之關鍵。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就是要求子女經常在父母面前盡些孝心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蔽耐,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

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4.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白話文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唐代:孟郊《遊子吟》

白話文釋義: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話文釋義: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白話文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出自秦漢《孝經·聖治章第九》

白話文釋義: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

5.關於孝敬的詩句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6.有關百善孝為先的古詩

(一)《踏莎行》·天地人為貴

太空無極,星辰無數,

唯地球有人生出.

宇宙創造出神奇,

人類變成造物主.

幸福無邊,聰明無度,

做人當彼此愛護.

讓和諧遠離戰爭,

盼每個家庭和睦.

(二)《沁園春》·天下至道在和諧

民用和睦,上下無怨,至德要道.

讀老子孔子,經書典籍,治世名言,敬業

忠孝.修身養性,立身行道,志在謀國家

富饒.須牢記,要愛人敬人,奉親養老.

和諧需要平等,臨事只為家國計較.

法古今完人,滿而不溢,為下不爭,居上

不驕.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治理好家庭

細胞.再重提,和諧治家國,首當行孝.

(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十月懷胎媽媽苦,一朝落草爹爹笑.

提兒尿尿吹口哨,逗兒笑笑裝怪調.

舉上肩頭騎馬馬,躲到樹後藏貓貓.

食時挑揀盤中菜,行時擔心路上跤.

百般呵護荷捧珠,千方調教鳥啼巢.

垂髫總角逢人誇,弱冠而立涉世焦.

曾學孟母擇鄰居,亦請良師入戶教.

名利場中防眼紅,潛規則里怕身飄.

父盼成龍天上飛,母望養老身邊繞.

爹愛家譜添獨孫,媽憂兒子雜二毛.

爹媽古稀得新樂,孫子襁褓有牢靠.

桑榆晚景發蒼蒼,早起晚睡彈舊調.

(四)《沁園春》·孝乃天之經,地之義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理當行孝.

學武穆精忠,重華大孝,羔羊跪乳,靈狐

返巢.基因遺遞,惟妙惟肖,天道認姊妹

同胞.循天理,傳孝悌禮樂,中華之寶.

看登月奔小康,顯文明古國之標高.

談敬業奮發,仁慈博愛,舍己為人,功在

孝道.不肅而成,不嚴而治,息訟於言傳

身教.睜眼看,現代文明,功在本朝.

(五)《踏莎行》·祭祀先祖,傳承孝道

祭如神在,言敬心哀.

攜兒孫登堂同拜.

飲水思源不忘本,

民族始方興未艾.

孝無終始,善行不怠.

世上無物可不愛.

由此及彼推而廣.

看盛世姍姍到來.

(六)祝福孝子

好人有好報,大德必大孝.

心存天下人,腹納四海潮.

揀苦難於身,送溫馨於老.

常為而不有,每言思合道.

其潔比玉潤,其心同光耀.

傳大孝之風,養精忠之苗.

和諧之精靈,太平之依靠.

為人民服務,替好人祈禱.

(七)夢

似傍晚,

似雲月淡淡,

夢魂向老家飛往.

站在門前,

滿眼洞壁頹牆,

茅草翻揚.

夜靜靜,

兄弟姊妹不見,

老屋微光.

似乎媽媽在為我煮飯,

似乎媽媽在為我補衣裳,

似乎媽媽睡在我身旁.

媽媽呀!

雙鬢如霜,

為何不將兒呼喚?

為何凝神將我打量?

一眨眼,

媽媽突然不見

我聲嘶力竭地喊,

醒來正睡在妻子身旁.

路燈照進紗窗,

天籟聲回盪,

我的兒女也工作在遠方.

我的苦,

媽媽點點滴滴曾嘗,

我的福,

媽媽一絲一毫未享.

難忘媽媽一生的辛酸,

我一生的遺憾,

我一生的憂傷.

眼前親友次第過,

看食盡鳥投林,

看後浪催前浪.

人生夢一場,

行孝要及時趕上,

父慈子孝要世代相傳.

7.關於孝敬的詩句有哪些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8.描寫言傳身教,立德於行的話

修身立德,言傳身教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並最終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而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是高素質教師隊伍的第一要素,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活到老,學到老」的真正含義。

俗話說:「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知識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如何做人」。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德育方式,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他們對老師有特別的信任和崇拜感。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他們的影響極大。因此,教師的道德修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顯得極其重要。要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教師必須做到以身作則,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學生,要求學生做的,教師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自己首先不做。如果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不端正,不能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盡管他經綸滿腹,其教育效果卻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我們老師「不做警察,而要做學生的良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要時刻牢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深刻的影響學生的成長,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魅力,令學生所敬佩。教師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的成長。

⑹ 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

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怎樣從小教育孩子孝敬長輩?」我是這么看的:一、言傳身教。身教比言傳更重要!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能直掛在口頭上,用嘴巴說。其實孩子更多的是看大人的行動,要教孩子孝敬長輩,做家長的自己先要孝敬長輩,孩子才會有樣學樣。二、怎麼教,遇到熟人主動熱情打招呼。比如路上遇到熟人,是家長的長輩,家長帶頭熱情打招呼張阿姨,王叔叔,然後再告訴孩子這是張奶奶,王爺爺。

⑺ 如何弘揚優秀家風

我出生在一個人口多的大家庭。在父母的教導下,我們兄妹三人尊敬長輩、孝敬老人,是村裡人見人誇的好孩子。我成家後,有了一個女兒,就和先生巧用「三招」,將「百善孝為先」的家風傳承下去。

第一招:言傳身教。女兒出生後,公公、婆婆樂得合不攏嘴,成天寵著她。我和先生擔心女兒被慣壞,在女兒的教育上,和公公、婆婆「約法三章」:寵愛有度,孝字當先。公公、婆婆接受了我們的育兒方法,並積極配合我們一起教導女兒。

幹家務時,我和先生對公婆說得最多的話是:「爸媽,你們趕緊歇歇,這些活兒留給我們干!」公婆休息時,先生會幫他們捶背揉肩;飯桌上,我和先生經常往他們碗里夾喜歡吃的菜;婆婆的胳膊受過傷,晚上洗腳時,我會幫她端一盆熱水……年幼的女兒耳濡目染,就模仿我們的行為:婆婆吃葯時,女兒遞上葯片;公公腿疼貼膏葯時,女兒就握著小拳頭幫忙。

第二招:常講典故。女兒從小就很喜歡聽故事。我的家鄉江蘇省東台市,有「董永和七仙女」的美麗傳說,我們給女兒講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她聽了以後,擦著眼淚說:「我把豬豬儲蓄罐的錢給了董永,他就有錢安葬他爸爸了!」女兒讀《三字經》時,我們給她講「香九齡,能溫席」的孝心故事。帶女兒外出旅遊時,我們也不忘帶她去參觀有孝心傳說的景點。

記得我35歲生日那天,收到了女兒送給我的第一件生日禮物,是她畫的一幅《安睡圖》,上面畫著一位母親,坐在搖籃邊,為熟睡的女兒輕搖紙扇。女兒說:「去年,你們帶我去敦煌莫高窟遊玩,在《父母恩重經變》壁畫前,我看著壁畫,聽著導游的講解:『一位母親推著四輪童車,嬰兒安卧車中,兩條安全帶攔過車身,以防止嬰兒不慎爬出車外。』我就想,到媽媽生日那天,我就送媽媽一幅自己畫的畫,感謝親愛的媽媽!」

第三招:親歷社會化「行孝」。在我們這個大家庭,節假日帶孩子走親戚串門是常有的事。小長假,我會帶上女兒,去我的姨媽家小住幾天。姨媽住在農村,她的婆婆因病癱瘓在床。姨媽有5個上初、高中的孫輩,放學後,他們會爭著照看癱卧在床上的老人。女兒很快便融入其中,和他們一起照看姨媽的婆婆,削水果給她吃,圍攏著聽她講故事。女兒告訴我:「老婆婆誇哥哥姐姐們很孝順。小琪姐姐還用她參加數學競賽得到的獎金,給老婆婆買了隨身聽。」

女兒長大後,她會在寒暑假期間去各個親戚家玩。在親戚家,女兒給患有帕金森綜合征的二舅奶奶喂飯;與表哥表姐們一起去田裡幫大姨婆澆灌莊稼;跟表哥表姐們學做飯;一起去福利院幫老人們打掃衛生。

這「三招」,是我們教育孩子、傳承孝道的法寶。不久前,我家榮獲石家莊市有關部門頒發的「孝親敬老」榮譽證書,女兒當即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以後,給奶奶剪趾甲的任務由我承包了!」

閱讀全文

與言傳身教孝敬長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藍尊爵多少錢 瀏覽:341
西華縣教師資格證體檢費多少 瀏覽:949
競選敬老院院長發言稿 瀏覽:930
養老金申報錯誤怎麼辦 瀏覽:745
長壽北到銅梁多少錢 瀏覽:847
父母選的專業如今什麼都不會 瀏覽:955
領適養生怎麼樣 瀏覽:197
公司養老保險是什麼檔次 瀏覽:92
養生年卡會員是什麼意思 瀏覽:456
男人體檢是陽性怎麼回事 瀏覽:407
敬老院玩老太太小說 瀏覽:373
你和老人家在一起嗎 瀏覽:601
腦垂體檢查有哪些 瀏覽:587
有獨生子孫女證父母可以領多少 瀏覽:390
老年人不自覺咬牙吃什麼鈣 瀏覽:667
學校敬老院屬於什麼部門 瀏覽:229
聊城市夕佳園老年公寓 瀏覽:134
巴馬適合老年人過冬嗎 瀏覽:803
學做中醫養生的事關鍵在於什麼 瀏覽:635
安陽治療老年痴呆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