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送給不孝敬公婆之媳婦的古詩

送給不孝敬公婆之媳婦的古詩

發布時間:2025-02-19 19:16:42

⑴ 關於不忠不孝的詩句

1. 形容不孝的句子

1、你不夠賢惠善良。我可以教你啊。你不夠勤快孝順。我可以教你啊。

2、一個不孝順的人,等到父母不在的時候,再怎麼哭也沒用。

3、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

4、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5、自己在家時,只顧玩不顧媽媽的感受,一個月沒回家,都沒主動跟媽媽說話,還對媽媽的詢問感到厭煩。

6、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么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7、我此一生,俯仰無愧於天地、君王及至百姓,然唯獨對不起的,便是我的親生母親。

8、在車上,好是出於良知,想起了在家對待媽媽的太度,發現自己太混蛋。

2. 表達對不孝的人的詩詞有哪些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清代:黃景仁《別老母》

白話文釋義:因為要去江梁謀生, 於是窗簾拉開, 依偎著年邁的母親告別, 看到白發的白媽媽不從眼淚中流下來, 眼淚也流下了干。在這暴雪的夜晚, 不能圍繞著母親孝順而覆蓋遙遠的香門霍夫, 不禁感嘆: 養子有什麼用?最好不要。

2、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元代:王冕《墨萱圖·其一》

白話文釋義:南風吹過地獄, 搖擺是為了誰吐露了香味?善良的母親靠在門口期待著孩子, 旅行的旅行者是那麼的苦啊!父母雙方的美聯儲每天都在疏遠, 孩子的信息不能每天傳遞。抬頭望著一片雲, 聽到彗星錯過的聲音讓人非常羞愧。

3、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清代 王中書 《勸孝歌》

白話文釋義:慈武也反過來餵了母親, 為了報告父母養育子女的恩寵, 當父母的老舊和虛弱的行動不便時, 小羊跪下來喂父母用牛奶。如果人們不孝順父母和親戚, 最好不要有草樹的心。

4、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唐代:白居易《慈烏夜啼》

白話文釋義:慈武失去了母親, 傷心的一直啞口無言。在早晚保衛老伍茲, 全年都拒絕飛走。每天半夜哭, 聽到人們不禁流下濕滑的裙子。慈武的哭聲似乎是在抱怨自己失敗的時候做的, 以喂養孝道的心。

其他種類的鳥沒有媽媽, 為什麼只有慈武你特別難過?一定是母親太深了, 你受不了了!以前有一個叫烏奇的人, 他的母親沒有葬禮就去世了。感嘆這種人, 他們的心真的比動物還大啊!

5、孝為百行首,詩書不勝錄。 富貴與貧賤,俱可追芳躅。若不盡孝道,何以分人畜。 ——清代王中書 《勸孝歌》

白話文釋義:"孝道" 是培養各行各業的書, 各種書籍都被記錄過, 數不勝數。一個人的財富和貧困, 可以在這里的 "孝道" 回到好與壞的根源。如果一個人不能做 "孝道", 就沒有好的道德修養, 人與動物怎麼能區分。

3. 關於「罵不孝子」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1. 最大的悲哀是父母跟著受委屈,女兒不孝。

2.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

3. 對於不忠不孝之人有什麼自尊可言?可笑!

4. 老人健康,兒女福;兒女不孝,蒼天報!

5. 沒有不忠不孝的佛,沒有不仁不義的神。

6.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

7. 不孝順的女兒,必然是難以駕馭的妻子。

8. 寵狗上灶,寵子不孝。

9. 生者父母,若才者不孝,智者冷心,歸結起來,便是"惡心"!

10. 他很孝順,只孝下,不孝上。

4. 描寫「不孝」的古詩詞有哪些

1、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養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②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③,四不孝也;好勇斗很④,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選自春秋戰國 孟子《孟子·離婁下》釋義:孟子說:「通常認為不孝的情況有五種:四肢懶惰,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一種;酗酒聚賭,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二種;貪吝錢財,只顧老婆孩子,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三種;放縱#色享樂,使父母感到羞辱,這是第四種;逞勇好鬥,連累父母,這是第五種。」2、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選自清代 王中書 《勸孝歌》釋義:人不孝敬父母親人不如沒有心的草和樹木。3、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選自《十三經註疏》釋義: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4、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選自《紅樓夢》釋義:從古至今 認真的養育孩子,然後痴心不改的父母多了 但是看不到幾個能夠認真的孝順老人的。

5、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選自清代 王中書 《勸孝歌》釋義:打爹罵娘是忤逆不孝,三世因果報應昭然不需。

6、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選自唐代 韓愈《祭十二郎文》釋義:我對上不孝,對下不慈,既不能與你相互照顧著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塊死去。

7、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選自兩漢 司馬遷《太史公自序》釋義:做父親的不像父親,就是沒有倫理道德;做兒子的不像兒子,就是不孝敬父母。

8、嬰聞之,臣專其君,謂之不忠;子專其父,謂之不孝。——選自未知 佚名《晏子答梁丘據》釋義: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臣子(的心思)專門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兒子(的心思)專門用在他的父親身上,叫做不孝。

9、靡有不孝,自求伊祜。——選自先秦 佚名《魯頌·泮水》釋義:同時也沒有不孝不敬之失,理所當然要得到福祿禎祥。

10、世之不孝子孫,其於猿子下矣!——選自未知 佚名《猿子》釋義:世上的不孝順的子孫,連猿猴也不如哩。

5. 形容「不孝」的語句有哪些

1.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

2.老人健康,兒女福;兒女不孝,蒼天報!

3.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也。

——顏之推

4.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5.寵狗上灶,寵子不孝。

6.不孝順的女兒,必然是難以駕馭的妻子。

7.沒有不忠不孝的佛,沒有不仁不義的神。

8.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

——《勸孝歌》

孝,漢字。《孝經·開宗明義》篇中講:「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漢字構成,上為老、下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親,並能順其意。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孝」字。「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友愛兄弟及關愛幼者的倫理行為,體現出感恩、回報和禮敬。推及一切皆加禮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為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基礎。在中國傳統道德規范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漢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倫的基礎上,一切的教育隨之擴展開來,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基本信息

《孝經》和《二十四孝》

《孝經》和《二十四孝》是傳統孝文化的重要著作,前者為理論闡述,後者是實踐例證。《孝經》內容是「孔子為曾子陳孝道也」,孔子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孝道。孝一直被認為是孔子仁學的基礎,儒家思想重視家庭倫理,其中「孝」又佔了極重的分量,所謂「百善孝為先」。孔子倡導「仁、義、禮、智、信」,但又說孝悌是仁之本。儒家思想中,家族倫理可以自然擴展為社會倫理,「孝」向上延伸為大臣對君主的「忠」。「悌」是兄弟之間的關系,橫向延伸成朋友間的「義」。儒家倡導在家族中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中「慈」可以向下延伸為君主對大臣的「仁」。只要家族中的傳統得以保持,社會倫理也就自然得以維系。《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的,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環境、不同角度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事跡生動感人,使人讀後留下深刻印象。

6. 關於「罵不孝子」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逆子賊臣,鴞鳥生翼,衣冠梟獍,弒父殺兄,六親不認!爾枉為人子,何者若焉乎!豎子不足與謀!嗚呼,汝不孝也,胡不去死?娶了媳婦忘了娘。

我過極重視孝道。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文獻資料殷商甲骨卜辭之中已有「孝」字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說文解字》解釋篆體孝字雲:「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孝字寫的就是老人與子女的關系。《詩經》中有這么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7. 現在人稱的不忠不孝指的是那些

儒家提倡孝,特別是漢代獨尊儒術,以孝治天下,每一個皇帝去世以後,在謚號前都加一個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

儒家也提倡忠,孔子講:"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後代流行於世的一對口號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為不孝。

今人稱此口號為愚忠愚孝。人們以為孔子孟子都是提倡這種愚忠愚孝的。

其實不然。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孟子·離婁下》)君臣關系是對等的關系。雖然說"君為臣綱",但並不是絕對服從的關系。

儒家有的說"君不正臣投別國",有的說無道之君,要誅之,或者換掉。關於孝的問題,孔子也不是主張愚孝。

在《韓詩外傳》有這么一個故事:孔子的學生曾參是著名的孝子。一天,曾參有了過失――鋤草時,誤傷了苗,他的父親曾皙就拿著棍子打他。

曾參沒有逃走,站著挨打,結果被打休克了,過一會兒才漸漸蘇醒過來。曾參剛醒過來,就問父親:"您受傷了沒有?"魯國人都贊揚曾參是個孝子。

孔子知道了這件事以後告訴守門的弟子:"曾參來,不要讓他進門!"曾參自以為沒有做錯什麼事,就讓別人問孔子是什麼原因。孔子說:"你難道沒有聽說過舜的事嗎?舜作兒子時,父親用小棒打他,他就站著不動;父親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

父親要找他幹活時,他總在父親身邊;父親想殺他時,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他。現在曾參在父親盛怒的時候,也不逃走,任父親用大棒打,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

使王者的人民被殺害,難道還不是罪過嗎?" 在父親失去理智的時候,拿著大棒亂打,如果打死、打傷或者打成殘廢,他冷靜後會感到十分懊悔。這會給父親的心靈上留下沉重的陰影,永遠無法擺脫。

這是"不逃"給父親造成的精神創傷。真正的孝子要逃避父親的盛怒,避免給父親造成精神傷害。

不管當時魯國人怎麼誇獎曾參,孔子還是嚴肅地對待此事,以便給後人留下正確的意見。很顯然,上述父叫子死的說法,孔子是不同意的。

不該死的,就不能輕易地死去,即使有父命。 戰國後期的大儒荀子認為:"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荀子·子道》)當魯哀公問孔子:"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孔子沒有回答,出來告訴他的學生子貢說:"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同上)子從父,怎麼能說是孝子呢?臣從君,怎麼能說是貞臣呢?要看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從命,才可以說是孝、是貞(忠)。

可見,聽話、盲從的,孔子不認為就是忠孝的臣子。

⑵ 古今贊美媳婦孝順的詩句

1、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先秦·佚名《詩經·衛風·氓》

釋義:婚後多年守婦道,繁重家務不辭勞。

2、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先秦·佚名《詩經·衛風·氓》

釋義:起早睡晚不嫌苦,忙裡忙外的一早上。

3、碩人敖敖,說於農郊。——先秦·佚名《碩人》

釋義:好個高挑的女郎,車歇郊野農田旁。

4、孝也,順則為孝,吾妻蓋也。——先秦·佚名《洛》

釋義:孝順,就是順著老人家,我妻子就做的很好。

5、榮曜秋菊,卿卿牤婦。——魏晉·曹植《洛神賦》

釋義:容光煥發如秋日下的菊花,我親愛的夫人一直為家裡操勞。

6、用她一顆金子般的誠心,愛心,耐心,孝心,無微不至悉心照料公婆譜寫了一曲敬老,愛老,孝老之歌。營造了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


對孩子也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使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到尊老,敬老,孝老的傳統教育;同時也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送給不孝敬公婆之媳婦的古詩擴展閱讀:

媳婦不孝順婆婆的詩句:

1、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

——《勸孝歌》釋義:不孝子孫,枉為人子。

2、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選自清代 王中書 《勸孝歌》釋義:人不孝敬父母親人不如沒有心的草和樹木。

3、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選自《十三經註疏》釋義: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4、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選自《紅樓夢》釋義:從古至今 認真的養育孩子,然後痴心不改的父母多了 但是看不到幾個能夠認真的孝順老人的。

5、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

——選自清代 王中書 《勸孝歌》釋義:打爹罵娘是忤逆不孝,三世因果報應昭然不需。

6、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

——選自唐代 韓愈《祭十二郎文》釋義:我對上不孝,對下不慈,既不能與你相互照顧著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塊死去。

⑶ 諷刺那些不孝子的詩句

1. 關於不孝子詩句
關於不孝子詩句 1.諷刺不孝子的詩句有哪些 諷刺那些不孝子的句子
1、「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釋義: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

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

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3、「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

《勸孝歌》節選

清末:徐熙

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勞,愚怠憂碌碌。

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

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

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

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

釋義:辛苦勤勞的工作,孩子已經十五六歲。

孩子聰明擔心他勞累,孩子愚鈍擔心他將來。

有好的行為要表揚他,有過失要批評教育他。

兒子長大外出沒有回來,靠在門前不分晝夜的等待。

兒子外出千里之遠,心中的思念也跟隨千里。

孝順是應該的,不孝順連禽獸都不如。

4、《勸孝歌》節選

作者:徐熙孝

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畜。慈鳥尚反哺,羔羊猶跪足。

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孝竹體寒暑,慈枝顧本末。

釋義:一個人如果不能盡到「孝道」,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怎麼能把人和畜牲區別開來。

慈烏尚且還反過來餵食母親,小羊為了報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時,小羊跪下來用乳汁喂養父母。人如果不孝順自己的父母親人,還不如沒有心的草和樹木。

5、「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猶虧豈是人。」

《安溪勸農詩·勸孝養》

宋代:陳宓

父母辛勤養汝身,直須五鼎奉雙親。

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猶虧豈是人。

釋義:父母辛勤勞動來養育你,應該盡全力侍奉父母。

有田地卻不勤勞耕作,那愧對於做為一個人。
2.形容兒子不孝的詩句有哪些
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清代 王中書 《勸孝歌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滕文公下》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 清代文人 王中書 《勸孝歌》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 清代文人 王中書 《勸孝歌》

樑上有雙燕。 翩翩雄與雌。 銜坭兩椽間。 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 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 黃口飽難期。

咀爪雖欲弊。 心力不知疲。 須臾千往來。 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 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 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 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裹。 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 爾當反自思。 思爾為雛日。 高飛背母時。

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直被認為封建思想的桎梏,進而有人說儒家滅人性,孟子沒人情,雲雲.因為他們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理解為「沒有傳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為主題的封建時代,這句話就有了無上的魔力.為了不斷後,無論世家還是貧民,都無所不用其極.隨之產生的便有過繼等一系列特殊的社會現象.
3.關於不孝順父母的詩句有哪些
1.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出處】《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2.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譯文】拋棄父母那時父母多麼掛念,今天你們應有體驗!

【出處】《燕詩示劉叟》——唐代·白居易

3.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譯文】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出處】《蓼莪》——先秦·佚名

4.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譯文】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後繼人是最大的不孝。

【出處】《孟子離婁上》

5.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譯文】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竟不奔喪。

【出處】《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6.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譯文】沒有親爹何所靠?沒有親媽何所恃?出門行走心含悲,入門茫然不知止。

【出處】《蓼莪》——先秦·佚名

7.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譯文】老燕啊,切莫悲嘆,你們應當回想從前:

【出處】《燕詩示劉叟》——唐代·白居易

8.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出處】《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9.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譯文】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測!

【出處】《蓼莪》——先秦·佚名

10.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

【譯文】不要用不孝的罪,來枉費吃掉人間的無骨。

【出處】《勸孝歌》——清朝·王中書
4.提供幾句說別人是不孝子的詩句
樑上有雙燕。 翩翩雄與雌。 銜坭兩椽間。 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 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 黃口飽難期。

咀爪雖欲弊。 心力不知疲。 須臾千往來。 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 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 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 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裹。 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 爾當反自思。 思爾為雛日。 高飛背母時。

當年父母念。 今日爾應知。

此歌讀之有味。百回不厭。世之不孝者。當猛醒焉。

老人飢餓自嘆

我也曾經養我兒 我兒今又養孫兒

我兒餓我由他餓 莫教孫兒餓我兒

此詩讀之。初覺甚趣。細味之。其情甚苦。世之為子者。必須生養及時。

母使老親啼飢號寒。諸多怨嘆。方得為孝。俗語雲。必在生前濟咽喉。

莫到死後祭山頭。是的論也。
5.關於「罵不孝子」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逆子賊臣,鴞鳥生翼,衣冠梟獍,弒父殺兄,六親不認!爾枉為人子,何者若焉乎!豎子不足與謀!嗚呼,汝不孝也,胡不去死?娶了媳婦忘了娘。

我過極重視孝道。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文獻資料殷商甲骨卜辭之中已有「孝」字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說文解字》解釋篆體孝字雲:「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孝字寫的就是老人與子女的關系。《詩經》中有這么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6.描寫父母愛子女不孝的詩句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專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屬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7.古今贊美媳婦孝順的詩句
移風易俗·三篇胡秉言胡秉言移風易俗·幸福篇結婚生子喜事添人之最美盡歡顏樂中莫讓煩惱擾禍端大都因金錢倡導文明辦喜事量力而行莫比攀人人都要有涵養尚德崇禮婚從簡不要彩禮不大辦省錢去把事業干夫妻齊心利金斷同心同德氣若蘭孝敬父母精養子睦鄰至誠處和善家庭和諧互尊重其樂融融享百年移風易俗--孝敬篇人生百年老最難盡孝應當在生年二十四孝皆明理莫等風止孝已晚身體發膚受父母立身行道孝在前百善之首當為孝孝順之子必明賢心存仁孝鄰敬佩紫燕繞梁樂椿萱孝不在嘴在行動親力親為動感天身正為范明子孫上行下效能承傳孝能繁衍福祿壽效能旺家子孫綿移風易俗--百年人生百年終歸安倡導文明喪葬簡不請鼓手不燒紙不用棺木不大辦少擺酒席少收禮鞠躬祭祀更庄嚴節儉養德除陋習人文關懷勝金錢緬懷故人要文明鮮花告慰先人眠抵制封建與迷信移風易俗新風展。
8.不孝順的古詩
《勸孝歌》 清代 王中書

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

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

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

渴飲母之血,飢食母之肉。

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

惟恐生產時,身為鬼眷屬。

一旦兒見面,母命喜再續。

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

母卧濕簟席,兒眠干被褥。

兒睡正安穩,母不敢伸縮。

兒穢不嫌臭,兒病身甘贖。

兒要能步履,舉止慮顛狀。

哺乳經三年,汗血耗千斛。

兒要能飲食,省口姿所欲。

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勞,愚怠憂碌碌。

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

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

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

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

《別老母》 清代 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閱讀全文

與送給不孝敬公婆之媳婦的古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家的娛樂 瀏覽:539
寄養老人要注意什麼 瀏覽:378
重陽節是每年農歷的 瀏覽:650
老人生病了很脆弱怎麼安慰 瀏覽:270
粉筆體檢不過需要提交什麼證明 瀏覽:565
80歲老太太褲子外套 瀏覽:864
老年活動中心l連雲港 瀏覽:195
什麼鈣利於老年人 瀏覽:361
沒有做孕前體檢怎麼辦 瀏覽:717
農村養老交多少錢2018 瀏覽:224
關於孝敬的作文300 瀏覽:325
成都養老金2014 瀏覽:981
交納的養老保險怎麼辦 瀏覽:69
70歲老年人血壓150 瀏覽:990
離婚的父母如何生活 瀏覽:938
白天容易打瞌睡患老年痴呆症 瀏覽:943
孝順黃馬褂 瀏覽:698
呂中的父母活了多少歲 瀏覽:364
中醫養生與保健專業的怎麼樣 瀏覽:100
精神刺激致老年痴呆嗎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