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別讓父母帶孩子就是孝順

別讓父母帶孩子就是孝順

發布時間:2025-02-17 05:13:02

1. 孝順就是必須聽父母的話嗎

子女孝順父母,是不要給父母氣受,不要頂撞父母。而不是不分清紅皂白,處處版事事聽父權母的。父母的話要分辨是對還是錯,有利還是有弊。說得對又有利,子女就該順從採納;若有錯還有弊,就應該耐心說服父母,講清不順從不採納的理由。決不能得理不饒人,對父母大呼小叫,毫不尊重。

孝順父母,重在一個"孝"字。孝不只是順從,更重要的是"敬"。做子女的對父母生活上要無微不至的照顧,精神上更要體貼入微的關懷,讓父母晚年過得開心,過得幸福。

2. 父母安樂晚年,應不應該幫著子女帶孩子呢

「父母幫兒女帶娃可以,但年輕子女們要明白,別把父母當保姆使用,有關帶孩子,自己有空還是要自己帶,不要推給父母帶自己就撒手不管,自己有時間就各種瀟灑,不體貼老人辛苦,卻還苛求責備,這樣老人會寒心,彼此間也會發生矛盾。」(以上內容,來自一位兒媳的留言。)

「孩子們又要工作又要帶娃,一來沒經驗,二來工作也不輕松,做父母的適當幫忙帶孩子也是可以的,再者,以後婆媳關系處理好壞,可以說這個階段也是很重要的,自己作為過來人,也很清楚,作為女人最記仇的幾個階段就是懷孕時期、坐月子時期,以及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年。所以個人認為老人若身體條件允許,還是應該在這幾個階段多幫襯年輕人一些的。」(以上內容,來自一位婆婆的留言。)

②不幫子女帶孩子,子女也為此而心生怨恨的老人。

這樣的老人,雖說不用幫子女帶孩子,晚年日子自己在身體上沒那麼辛苦操勞,不過老人內心多半還是會有些顧慮。尤其是他們會擔心自己生病了不能自理或者身邊需要人照顧的時候,若子女不在身邊,那時候自己的日子多半就是會過得很難。所以這樣的老人能自理的時候,日子也是完全沒問題,可就怕有一天自己的身體若出了問題,所謂的晚年日子可能就會過得很糟糕了。

所以說老人幫不幫子女帶孩子,其實和自己的晚年日子過得幸福與否其實是沒什麼必然聯系的,至於誰的日子過得更愜意,也是要分情況看待的。畢竟有的老人幫子女帶孩子了,可日子依舊過得各種不順心。還有的老人沒有幫子女帶孩子,人家的日子卻依舊過得瀟灑自在。

3. 孩子是真孝順還是假孝順,看這4點就知道,別辛苦養出「白眼狼」

一到老年,許多人身體機能下降,體弱多病,這時才能真正看出孩子是否孝順。老人常感嘆:「老來難,老來難。」如果有真正孝順的子女,老人會晚年幸福,不會發出如此感嘆。有的老人在年輕時給孩子出錢出力,掏出了十分心,甚至幾個孩子還有所偏向,厚此薄彼,但到老了,年老體衰之時,往往寵愛的孩子不管自己,反倒是平時不怎麼照顧的孩子,擔起了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
1. 是否願意讓老人來家裡住
孩子需要用人的時候,願意讓老人在自己家裡住,主要是能給自己照顧下一代,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幫忙做飯等等,但孩子長大獨立後,老人通常會回自己家住了。如果雙方老人年老體弱,尤其有一方自理能力稍差時,想上孩子家來住,孩子不主動提出讓父母來住,因為在一起生活費用增加,生活不方便,甚至嫌棄老人的生活習慣,讓老人很無奈,感覺以前都白疼孩子了。
2. 有事是否捨得出錢
家裡家外有很多事,生活上免不了有很多雜七雜八的費用。當父母手頭的錢不夠時,孩子是否能大方地援助父母,解決危機。過年是否捨得給老人買禮物,平時是不是經常看到老人缺什麼記到心裡,有合適的就主動給老人買回來,老人嘴上說不用買,心裡卻樂滋滋的。
3. 是否只為了財產
有的孩子聽說家裡的房子快拆遷了,平時不怎麼看望父母,得知這個消息,趕緊回來看望父母,買這買那,還想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裡住。但後來聽說拆遷無望,孩子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讓老人很失望。有錢就照顧,沒錢就少看望,這可以說是唯利是圖的表現,不是真孝順。
4. 需要照顧的時候是否在身邊
老人身體得病的時候,是身體和心理十分脆弱的時候,這時最需要孩子的照顧和看望。孝順的孩子會守在身邊,盡心盡力照顧。如果孩子找各種理由推脫,工作忙走不開,看孩子沒有時間等等,不來照顧父母,讓父母心裡有苦說不出。
當然,也有的父母十分體諒孩子,自己能解決的就自己解決,不想麻煩孩子,孩子也是事業的黃金期,不能老耽誤工作。但作為孩子來說,應該抽出時間去看望照顧老人,多幫老人幹些家務活,讓老人放寬心,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孝順的孩子不會攀比自己的兄弟姐妹,做好自己的本分,贍養父母是自己的義務,不管父母是否照看孫子孫女,是否有錢,有錢沒錢都一樣孝順。老人往往到了年老體弱的時候,才真正看清哪個孩子孝順,因此平時對孩子不要太嬌慣,不然辛辛苦苦養出「白眼狼」;太寵溺的孩子,反而會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會考慮父母的需

4. 「對待老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就是孝順」。你認為對嗎

“對待老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就是孝順”我十分認同這句話,父母對於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甘願對孩子付出一切,如果能夠把這樣的愛放在老人身上肯定就是孝順。

我相信絕大多數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都是無私奉獻,希望把最好的一切給他們,並且不求任何的回報,他們能夠對孩子包容所有,但是很多時候對自己的父母卻不能做到這樣的態度。如果在照顧老人上面能夠做到對孩子的態度,那麼肯定這就是孝順,畢竟這樣可以給予老人足夠的關心和理解,並且事事都可以遷就他們,這樣可以讓老人過得足夠的愛。

人老之後離不開子女的陪伴和贍養,如果子女能夠把對自己孩子的那個態度放在老人身上,我相信所有的老人都會感到幸福,這也就是所謂最大的孝順。老人的要求並不高,如果子女能夠把自己放在心上,這樣都會讓他滿足,而不是覺得自己被子女遺棄。

5. 把自己的孩子交給父母帶,是不孝順的表現嗎

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並不是不孝順的表現。但是在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大家也可以給老人買一些禮物。因為帶孩子非常的辛苦,在這個時候老人可能也會覺得非常的累。所以大家也要學會理解老人的心情,到了節假日的時候,大家也可以把孩子接回來自己帶。

當大家有經濟條件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自己帶孩子。因為老人的教育方式跟年輕人是不一樣的,讓老人帶孩子可能也會給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所以大部分人也會選擇自己來帶孩子,只是在這個時候他們會更辛苦一點。所以一家人,一定要學會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這樣的話才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同時也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6. 撒貝南說:「不要隨便把父母接到身邊,那不是孝順。」你怎麼看

個人認為撒貝南說的很對。特別是農村的父母更是在城裡呆不慣,來說說身邊的一個例子。

男孩大學畢業後,在深圳混的風生水起,娶妻生子都沒用父母操心,事業家庭都穩定後,男孩准備把老家的父母接過來享享清福。父母都是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縣城去的次數都能數的過來。

所以父母是不想去的,奈何兒子兒媳三天兩頭一個電話,最後兒子親自回來接兩位老人。老兩口也只好簡單的收拾收拾,帶了些家裡的特產跟著兒子出發了。

到了深圳,兒子和兒媳特意請了幾天假,陪著老人東走走西看看。並告訴他們下樓怎麼去附近的公園,附近的超市等等。

幾天之後,兒子兒媳都要去上班了,小孫子有保姆帶著每天接送上學,老兩口卻不知道每天應該干點什麼了,屋裡的電器都不會用,就連家裡看的電視到了這竟然也弄不明白。尋思出去走走,可是馬路上車來車往的,過馬路兩個人都是顫顫巍巍。

隨後的幾天老太太就開始上火了,嘴裡起泡,吃不下東西,兒子兒媳急壞了,這時老頭說話了,「我們還是回老家吧,在這啥也幫不上忙,啥也不會弄,哪去不敢走,像鳥囚在了籠子里,回老家至少我們可以東家看看,西家走走,沒事干點活,這真是呆不住,你們要是真為了我們好,就送我們回去吧!」

兒子哭了,本想著兩位老人一輩子任勞任怨的幹活,供自己讀書,如今自己過的好了,卻不能在伺候在身邊,滿心的自責。可奈何生活就是這樣,分離是成長的一部分啊!

隔天,兒子買了機票把老兩口送了回來。回到家裡的兩位老人喜笑顏開,嘴裡嘟囔著以後哪也不去了,就在家,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是啊,我們曾滿心歡喜的以為把父母接到身邊就是盡孝,可是我們可曾問過他們,他們是否會適應這樣的大都市,微信幾乎都用不慣的他們會適應城市裡的掃碼支付,坐車刷卡嗎?所以有時候我們以為的並不是父母以為的。如果真想盡孝,那就沒事常回家看看吧!

我是 芒薇閑談, 歡迎交流指導

我把父母接到身邊六年,父親去年秋天安詳地走了,給了我盡孝的機會和時間。

從上大學算起常年在外已經三十多年了,每年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在家待的時間更是用小時計算也少得可憐,理由總是忙!

2014年父親得了老年性腦萎縮後,走路不穩,說話不清,農村廁所、火爐、火炕、上下水、看病、購物等都不方便,母親的腿腳也不如從前。

以前一說起進城的事情,他們有很多不去的理由。城裡人多、路堵、樓高、噪音大、不認識鄰居,語言不通花銷大,也怕給兒女添麻煩等托詞。做了很多工作,2014年10月2日終於同意搬到城裡。他們住我原來的房子,一樓九十八平米,兩室兩廳一廚兩衛。和我家相距1700多米,步行約2500步,用時十五分鍾左右。

生活條件改善了,弟弟、妹妹、舅舅、姨姨等親戚都在城裡,也可以隨時過來照顧老人聊聊天。他們以前的顧慮都不是問題,帶來的好處和方便數不勝數,一家人其樂融融度過了六年。

自從他們來到城裡,我幾乎每天早上或者晚上抽時間步行過去看看,坐一坐,聊聊天,送點東西,重新找到有父母的感覺,無比幸福。

我好多年養成的飯後看電視、不活動的毛病改了。風雨無阻,遛彎兒散步看老人。一年後,我的脂肪肝從中度成了輕度,血糖降了,體重減了,精神飽滿了。順路買菜買早點,生活質量提高了,夫妻關系好了。當然愛人、兒子的理解和支持是我的後盾。我的生意也順了,以前出租房子有點收入,父母住了以後覺得明走暗來了。

最最重要的是我把父母接到身邊,子欲孝而親不待古話留給侄女的遺憾,在我這里提前得到了補償。

父親走了。進城雖不能讓他長生不老,但是在第一次昏迷時,從我接到母親電話,我通知120到把父親送入自治區醫院急診室才用了28分鍾,82歲壽終正寢,城裡醫療條件起了很大作用。

最後一年我每晚和他們作伴,家長里短,朝夕相處,和遠離父母的同學比感覺特別奢侈。六年相處時間不長,仔細想一想也不算短。作為兒子,在老人需要的時候搭了把手,終生無憾!

出發點是好的,若是真的接到身邊,往往事與願違,太多矛盾,生活作息,吃住習慣,太多的不合諧,不方便………無形中增添許多麻煩,建議有空閑多陪陪老人,而不是把他們接到身邊讓他住好,吃好,喝好就孝順了,陪伴才是最大的孝順!

這種狀況不能一概而論!孝順的兒女找到了孝順的媳婦和女婿!這樣的話!把父母接過來那是一種享受和幸福。反之就不一樣了!

撒貝南說得非常有道理。我今年53歲了,過幾年就退休了,如果要強迫我跟著自己的孩子一起過,我絕對不願意;我的老家在農村,父母也絕對不願意跟著我到城裡過,他們在農村才幸福,我常回家看看他們就感覺很滿意了。

我在我們這個小縣城,我有我自己的生活圈子,如果退休以後跟著自己的孩子在新一線城市成都,我絕對不願意。

退休以後,我每天和原來的同事一起聊天喝茶,久不久出去 旅遊 ,這才是我生活方式,到一個新的地方,沒有朋友,明天孩子上班去了,我沒有朋友,就悶在100平方米的屋子裡,真會悶出病來的。

與兒女們豬在一起,由於代溝,許多事情看不慣,時間長了,必然產生矛盾。

我53歲了,回老家的時候,媽媽總要「教育」我,在工作上要這樣要那樣,我只能夠笑一笑,其實她的說教仍然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

尤其是現代的年輕人,總是覺得自己工作重,讓父母幫著帶他們的孩子,這是沒有什麼道理的。

結語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世界」,有他們自己的生活、 娛樂 方式,幾十年習慣的地方,過得很滋潤。就讓老年人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吧!常回家看看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了!

我贊成撒貝南的觀點。大部分人年齡越大越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

以我父母為例。我媽家在鄉村,家裡有個大院子。父母在院子里種了幾棵果樹,一小片蔬菜,養了幾只雞,一條看門狗。每天的生活就是侍弄蔬菜,喂喂雞狗,去老鄰居家串串門,聊聊天,打個牌,或是去小廣場跳跳舞,偶爾我們回家聚個餐,日子過得無比愜意。

我姐姐家在外地,有時會接父母去她家住一段時間,最多兩周,我媽就得回來。姐姐白天上班,一天不在家,晚上還得輔導孩子學習,沒有時間陪伴他們。鄰居也不認識,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另外,姐姐家在南方,東西也吃不慣,外面人說話也聽不懂。我媽說在她家住,簡直是遭罪,還是自己家好。

這個情況和撒貝南說的類似,父母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過得並不舒心。所謂「葉落歸根」,年齡越大,越喜歡呆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孩子如果能夠做到常回家看看,那就算孝順了。

網上曾經熱議過一個話題,父母要不要跟孩子住在一起。結論是「一碗湯」的距離最好,具體就是父母在家做好飯菜,送到子女家還沒有涼,這樣的距離最好。子女想看父母隨時可以,父母需要子女,他們很快就能來到身邊,如此最好。

當然,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有的父母子女願意住在一起,並且生活的很幸福,那也是好事一樁。孝順孝順,要孝先順,您同意我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討論!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人的性格千差萬別。有的父母適應能力強,特別願意跟著兒女生活,兒女走在哪裡就想跟到哪裡,他們覺得這樣是最幸福的。你如果不讓他們跟著,他們會很失落也很痛苦。

有的父母則不然,他們有自己的小天地和熟悉的生活環境,在那裡過得自由自在。讓他到一個陌生城市,不熟悉的環境很難適應,和兒女天天生活在一起難免有些矛盾,心情煩躁不開心。如果是這樣的話,應徵求他們的意見,來歡迎走歡送,來去自由隨心所欲不能強迫,這樣就是孝順父母。

無論父母在不在身邊,只要讓父母高興就是最大的孝順。盡孝要趁早,決不能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才後悔。

撒貝南受過高等教育但沒學會做人,他不理解他父母內心想要什麼,一隻動物有了小孩都會天天和小孩在一起,一會不見孩子都會噢噢叫個不停甚至不吃也不喝,動物如此更不要說人,孩子大了要出去闖世界父母是沒辦法的,其實父母內心一天也不想離開孩子,只有孩子到老年以後才會有體會,每一次給父母通電話最後掛斷的都是孩子,可想父母的心情,家庭條件差出外打工沒法和父母在一起,要是條件好一定和父母在一起,有句俗言要兒要女是防老,除非撒貝南和他父母關系不好,撒貝南才有這樣的體會才會這樣說。

不要被明星的個人觀點混淆視聽,對於撒貝南來講是有道理,因為他是公眾人物,在北京有足夠的條件,讓父母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他的工作太忙,看似把父母接到了身邊,實際上還是跟父母咫尺天涯,沒時間陪伴,反倒讓父母離開了熟悉的環境,比以前更加孤單,站在他的角度上來看,也許有對的一面,但也不是全對。

大家都是普通人,從各方面講,都不可能與撒貝南劃等號,這就註定了普通人與公眾人物或其它特殊群體,在對待「不要隨便把父母接到身邊,那不是孝順。」這個觀點的理解不同,就拿我來說說吧。

我今年61歲,姑娘在深圳安家15年了,兩口都是合資企業高管,有很不錯的收入,2017年,姑娘在離她家僅半小時車程的惠州,給雙方老人各買了一套二居室,希望我和親家都搬到離她不遠的地方生活,這幾年除了冬天,我們兩口子偶爾會過去小住一兩個月,其它時間很少過去,從這一點上來講,我有認同撒貝南這句話的一面,以下,我來談談對這個觀點的另外幾種看法。

一、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生活,要看父母處在哪個年齡段

以撒貝南現在狀況,他的觀點是對的,只是把父母接到身邊的時間關口沒把握好,撒貝南今年45歲,正常情況下,他父母應該50年後,和我的年齡相差10歲左右,那麼,就兩代人的年齡關系,我們來分析一下。

1、無論是公眾人物撒貝南,還是我們普通人老百姓,30到50歲這個年齡階段,是人生的高光時段,這個年齡段的人承受著人生當中最巨大的壓力,沒錯,我們形容生活的艱難,往往都用「上有老,下有小」來概括,這20年當中,孩子要上學、要結婚,供房供車,贍養父母,還要為自己的晚年養老打基礎,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拿出自己100%的精力,去拼搏去創造。

說句天地良心的話,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工作與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子女身上,人的精力和愛是有限的,顧了這頭,那頭自然就輕了,所以,這個年齡階段的子女,一般都會把對父母的愛,往子女上傾斜,而忽視父母的存在。

2、我在以往的文章里不止一次提到,60到70歲左右的老年人,是人生旅程中最幸福快樂的末班車,老一輩人已凋零不再,子女早就成家立業各自安好,正是享受晚年生活的黃金10年,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下工作生活幾十年了,身邊有無數的親朋友好友,這時候你把父母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無論從飲食習慣,氣候條件和人文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失去了過往交集的朋友,醫療醫保也不方便,關鍵是很多70歲以內的老年人,身體和精神層面還充滿了活力。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孩子們在深圳買了房讓我們過去住,物質條件比我們老家還要好一些,頭幾天的新鮮勁過了後,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逛,總顯得六神無主,一點歸屬感都沒有,想想家裡的閨蜜和同事們,在一起跳廣場舞,打麻將就歸心似箭,所以孩子們在這個年齡階段把父母接到身邊,對於他們是成就了孝心,但父母心裡或許並不領這份情。

我們家對門的鄰居也是如此,他才55歲就被兒子接到上海生活,剛開始歡天喜地地把家裡的房子也買了,開著兒子給他買的寶馬X6,把上海周邊的每個景點都玩了個夠,還是不到一年就厭倦了這樣的日子,在上海剛過完一個春節就打道回府了。

二、什麼時候把老人接到身邊才是孝順呢?

用撒貝南的話來講:「不要隨便把父母接到身邊,那不是孝順。」這句話的確有硬傷,他出發點是好的,但忽略了老人的年齡(我不知道他父母多大),或是父母的身體狀態,為人父母應該都有這樣的情結,那就是,為了兒女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直到身體漸漸衰老,也不願意連累子女,所以,當兒女們自己為了事業都忙不過來的時候,正是父母身體條件尚好,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的年齡,這個階段是不需要兒女們精心照料的年齡。

相反,兩代人長時間在一個空間里生活,時間久了,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雖然撒貝南所說的不孝順有點誇張,但有可能真的違背了父母意願,反而降低了父母的生活品質,到頭來得不償失。

我認為:當兒女接近退休的年齡,自己的子女已長大成人,工作和生意都能放手的時候。父母的身體狀態日落西山,自理能力一天比一天差了,此時,才是把從母接到身邊最適當的時機,那才是真正的孝順。

寫在最後:

我所在的小區住著一位姓張的老人,現在70多歲吧,老人早年是本地京劇團的演員,他女兒是北京演視圈著名的製片人,代表作有,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潛伏、等大家熟知的電視劇,女兒十多年前,就有心把父母接到北京去養老,那時候她父母身體還蠻健壯,身邊有一大堆情趣相投的票友,就委婉地推辭了女兒的孝心,女兒不忘慈烏反哺,給父母在老家添置了一套近300多平的房子,前後院子里種滿了鮮花和果樹,老兩口自己種種菜,養養花草,來了興趣就招票友們吊吊嗓子,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與神仙般快樂自在,但凡有空,女兒一家就帶著外孫回來,讓父母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鄰居們問張老爺子:「幹嘛不去北京的姑娘家享福啊?」

老爺子說:「我和她媽都不想挪地方,姑娘說了,等我們老得不想動,要麼把我們接過去,要麼她就退休回來陪咱們」。

好了,最後還是回到題主的問題,我是這樣看待的:

無論如何,把從母接到自己的身邊,起始初心是大孝,但每家老人的年齡不同, 健康 狀況不同,自己的工作條件也不同,最好還是先徵求父母的願意,把握好什麼時候該接老人到身邊,什麼時候不該把父母接到身邊。我覺得張老爺子的女兒就做得很好,這份孝順值得分享給我的朋友們。

我不贊同撒貝南所說的這句話。兒女是父母一生的牽掛,從丫丫學語開始到大學畢業,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孩子。孩子參加工作後,父母又要操心孩子的婚事,但父母最想做的就是和孩子呆在一起,一家人其樂融融是何等的幸福。

我參加工作的第2年就把父母接到了城裡和我們住在一起,到現在快20年了。父母並沒有覺得寂寞和孤獨,我們也並未因此感到有負擔,最重要的一點,我的老婆對公公婆婆都很好,生活在一起這么長的時間幾乎沒有發生過大的矛盾。有什麼意見分歧,說透了就行了。我很感謝妻子的為人處事,也很感謝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真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馬有垂韁之義,犬有投水之德,人為萬物之靈,莫連XX不如?

現在有的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寧願請保姆都不願把父母接在身邊。無論在大城市還是在小城市發展,他們都不願意把父母接來一起住,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現在生活節奏加快,每天忙裡忙外,沒有多少時間陪父母,父母到新的城市舉目無親,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親朋好友,父母同樣會感到寂寞和孤獨。而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絕大多數父母願意和孩子住在一起,父母的想法很簡單,可以為孩子分擔一點家務,還可以為子女照顧小孩,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樂無窮。而實際上這樣的大家庭是很少的,主要是兒子媳婦或女兒女婿的臉難看、門難進導致的。他們覺得父母可能影響了他們的二人世界,有些人把老人當成累贅、廢物,其實,老人也是寶。

父母老了,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兒女的陪伴和問候。有的子女以工作忙為由,一年都不給父母打電話,更別提把父母接到子女身邊了。我老家的鄰居,家裡有三個大學生,這三個兒子都從事技術活,生活得還不錯,但他們的父母還在老家干農活,並不是因為父母對農村有特殊情懷不願意進城生活,而是兒子覺得父母可能會連累自己,不願意把他們接在身邊。

每次回老家,看著這兩個老年人怪可憐的,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很嚮往和兒女在一起生活,可哪個兒子願意接納他們呢? 可能就是受這種思想的影響,至於是不是孝順,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

閱讀全文

與別讓父母帶孩子就是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老年痴獃人口數量 瀏覽:557
老年痴呆找媽 瀏覽:416
番禺社保辦退休需要什麼相片 瀏覽:10
如何跟老人家告別 瀏覽:496
異地怎麼執行養老金 瀏覽:644
等到失去了才懂的去孝敬長輩 瀏覽:211
建立一個養老院 瀏覽:316
孝順三事 瀏覽:743
什麼花的花語是孝敬 瀏覽:888
老年人高血壓能不能輸液治療 瀏覽:53
鄭州三支一扶體檢是什麼時候 瀏覽:896
養老保險費繳費濟寧 瀏覽:271
養老保險中途可以退嗎 瀏覽:656
入職體檢四項是指什麼 瀏覽:964
養生壺怎麼煮好物 瀏覽:144
去鄭州哪個公立醫院體檢比較便宜 瀏覽:907
腦干受累是不是老年痴呆 瀏覽:277
60歲如何貸款買房 瀏覽:83
南寧如何授權父母使用醫保卡 瀏覽:377
老年人的站椅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