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九九重陽節黑板報圖片

九九重陽節黑板報圖片

發布時間:2025-02-16 19:41:34

重陽節黑板報內容是什麼

可以寫些關於老人的內容,重陽節有的地方又稱老人節,還有的地方定為長壽節。

例如:

1、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2、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相關詩句

1、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3、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4、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5、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6、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鄭谷《菊》

7、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8、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龍山飲》

❷ 重陽節黑板報顏色 有老師說那個花顏色太單調了求怎麼變 老人家外面是一個圓。請問圓用什麼顏色

白色,在黑板上夠突出,而且有一點孤寂老人的意境

❸ 九月九日重陽節黑板報資料

霜葉紅紅映晚霞,一朝濃綠一朝發,莫非青蟬掩其聲,勿將秋色比春華。金秋重陽至,可是你知道有關重陽節的黑板報該怎麼做嗎?下面我為你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九月九日重陽節黑板報圖片鑒賞
九月九日重陽節黑板報圖片1

九月九日重陽節黑板報圖片2

九月九日重陽節黑板報圖片3

九月九日重陽節黑板報相關資料1:重陽節古詩
1、《九月九日》

唐·崔善為

九日重陽節,三秋季月殘。

菊花催晚氣,萸房辟早寒。

霜濃鷹擊遠,霧重雁飛難。

誰憶龍山外,蕭條邊興闌。

2、《九日懷襄陽》

唐·孟浩然

去國似如昨,倏然經杪秋。

峴山不可見,風景令人愁。

誰采籬下菊,應閑池上樓。

宜城多美酒,歸與葛強游。

3、《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月九日重陽節黑板報相關資料2:重陽節經典詩句
1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2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3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4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____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5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____鄭谷《菊》

6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____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7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8 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____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9 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____序燈《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

10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____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11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____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12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____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3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____孟浩然《過故人庄》

14 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____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15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____張可久《滿庭芳·客中九日》

以上,是我為你整理的關於重陽節的黑板報的資料整合,希望你會喜歡!

這篇文章的還查:

❹ 重陽節黑板報

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下面是我整理的重陽節黑板報,歡迎閱讀。

重陽節黑板報(一)

重陽節黑板報(二)

重陽節黑板報(三)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推薦閱讀:

❺ 尊老愛老敬老的 資料 出黑板報要用

名人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尊老愛幼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1、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2、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3、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4、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諺語)

5、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尊老愛幼能體現出個人的品德

1、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2、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3、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4、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5、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尊老愛幼重在關愛

1、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3、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俗語)

4、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尊老愛幼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1、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2、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3、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5、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❻ 九九重陽節黑板報內容資料

重陽節的起源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閱讀全文

與九九重陽節黑板報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能讓老年人輕快使用遙控機 瀏覽:498
孝敬特徵 瀏覽:938
雙運養生是什麼 瀏覽:757
自己過長壽 瀏覽:676
600平養老院裝修預算 瀏覽:552
武漢社保每月幾號辦理退休手續費 瀏覽:980
和50歲女人水多 瀏覽:220
煲中葯養生壺和瓦煲有什麼不同 瀏覽:38
如何給老人選雪地靴 瀏覽:129
婚姻法新規定如何判斷父母出資 瀏覽:670
鄉鎮敬老院出院辦理手續範文 瀏覽:643
哪個城市的養老發展最好 瀏覽:176
年輕靠父母年老靠子女怎麼說 瀏覽:163
當父母如何教育女兒 瀏覽:732
個人養老金單位保險包括哪些 瀏覽:348
為什麼社保轉移只能轉移養老 瀏覽:761
陝西榆林2020年養老保險交多少 瀏覽:751
幼兒園新生入園父母送什麼禮物 瀏覽:147
免養老金 瀏覽:801
老人昏睡四天不吃不喝活多久 瀏覽: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