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孝敬父母的成語故事
孝敬父母的成語故事:卧埋知冰求鯉、黃香溫席、戲綵娛親、懷橘遺親、刻木事親、百里負米等。
1、卧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彎慧消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碧頌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百里負米
5、百里負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6、嚙指痛心
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嘗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望參不還,乃嚙其指。參忽心痛,負薪而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嚙指以悟汝爾。」
Ⅱ 關於孝故事有哪些成語故事
一、關於孝的成語故事50字數限制
羊羔跪乳:羊羔吃奶時會跪下,表示對母親的感激。
二、古代孝順的成語故事10個
1. 卧冰求鯉:漢文帝劉恆在母親生病時,親自卧於冰上,以求得鯉魚為母親治病。
2. 戲綵娛親:老萊子為逗父母開心,穿著五綵衣,手持撥浪鼓,像小孩子一樣戲耍。
3. 嚙指痛心:曾參在母親咬手指時,感到心痛,急忙回家探望母親。
4. 百里負米:子路在父母年老時,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供養父母。
5. 蘆衣順母:閔子騫在繼母虐待時,仍孝順父母,不與繼母計較。
6. 鹿乳奉親:郯子為治母親的眼疾,披鹿皮入深山,擠鹿乳奉養母親。
7. 戲綵娛親:老萊子為逗父母開心,穿著五綵衣,手持撥浪鼓,像小孩子一樣戲耍。
8. 賣身葬父:董永為葬父,賣身為奴,最終得到仙女幫助,得以與母團聚。
9. 刻木事親:丁蘭為紀念父母,刻木為像,事之如生。
10. 行佣供母:江革在戰亂中背母逃難,後以行佣供母。
三、與孝有關的成語故事
1. 風木之思: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養而生的思念之情。
2. 父慈子孝: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3. 為臣死忠,為子死孝:為臣的應不惜生命忠於帝王,為子的應不惜生命孝順父母。
4. 不孝之子:不孝順的子孫。
5. 伯俞泣杖:伯俞:古猜世凱代孝子名。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
6. 薄養厚葬:指子女在父母生前不盡心供養,父母死後卻大辦喪事,藉以炫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與孝心。
7. 割骨療親:股:大腿。舊指孝子割捨自己腿上的肉來治療父母的疾病。
8. 割股療親:股:大腿。舊指孝子割捨自己腿上的肉來治療父母的疾病。
9. 拽布拖麻:猶言披麻戴孝。
10. 忠孝兩全: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四、古代孝敬父母的經典成語故事
1. 湧泉躍鯉:姜詩為孝敬母親,家中的井裡忽然噴湧出泉水,每日還有兩條鯉魚躍出。
2. 乳姑不怠: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每天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
3. 哭竹生筍:孟宗因母親想吃竹筍,在竹林中哭泣,感動天地,竹筍叢生。
4. 棄官尋母:朱壽昌為尋找失散多年的生母,不惜辭官,最終與母親團聚。
5. 嘗糞憂心:庾黔婁為探知父親的病情,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憂慮。
五、關於孝的名人成語故事
1. 棄官尋母: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 拾葚異器: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六、孝心成語故事
古代孝心故事五則(一)
1. 黃香溫席:黃香9歲時,母親去世,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冬天為父親暖被,夏天為父親驅蚊。
2. 哭竹生筍:孟宗因母親想吃竹筍,在竹林中哭泣,感動天地,竹筍叢生。
3. 嘗糞憂心:庾黔婁為探知父親的病情,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憂慮。
4. 棄官尋母:朱壽昌為尋找失散多年的生母,不惜辭官,最終與母親團聚。
5. 滌親溺器: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七、二十四孝圖列舉文中出現的有關孝道的成語故事
二十四孝
1. 忠孝雙全:沈雲英,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沈至緒的獨生女兒,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
2. 望雲思親:狄仁傑,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
3. 上書救父:淳於意,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
4. 綵衣養親:楊乞,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5. 哭竹生筍: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
Ⅲ 古代孝敬父母的經典成語故事
一、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與其妻龐氏以孝順聞名。龐氏常為姜詩的母親取長江水,因其母親喜歡。姜詩誤以為龐氏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勤勞紡紗織布,托鄰居送回家孝敬婆婆。婆婆得知真相後,命姜詩召回龐氏。龐氏回家當日,家中泉水湧出,味道如長江,且有鯉魚躍出。自此,龐氏得以用這些供奉婆婆。
二、乳姑不怠
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其祖母唐夫人以乳汁喂養婆婆,數年如一日。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召集,要求子孫孝敬唐夫人。崔山南後為高官,果然孝敬祖母,如同唐夫人孝敬婆婆。
三、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其母病重,需鮮竹筍做湯。嚴冬無筍,孟宗在竹林哭泣,忽見地上生出數莖嫩筍,遂採回救母。其母飲湯後病癒,孟宗後官至司空。
四、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與生母劉氏失散。五十年來,他刺血寫《金剛經》,四方尋找生母。終在陝州找到生母和兩弟,母子團聚,返回家鄉。
五、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歸家得知父親病重,醫生言需嘗糞便知病情。黔婁嘗後發現甜味,憂慮不已,願以己身代父死。數日後父親去世,黔婁安葬父親,並守制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