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的母親:我為你們姐妹倆而活,但你們一個個都不孝順我
一、「老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順、孝順,你們就應該順著我」,這是我媽經常說的一句話。
「難道你錯了,我們也要順著你嗎?」我和我妹反駁到。
「我哪裡有錯?我活著就是為了你們,我覺得我對誰都好,我小時候聽父母話,幫家裡幹活,嫁人後也不停的幹活,一生都是為你們而活。都是你們不講良心」,我媽嗓門越說越大,就像我爸在世時說的,我媽這個人,她不吵架就說不倒話。
小時候,父母總吵架,哪怕說他們每天吵架也不為過。
每當他們激烈爭吵後,我媽就哭著對我和我妹說:「要不是有了你們,我早就離開了這個家。」
那時候的我,一度內心有些愧疚,覺得是我拖累了我媽。
我媽總是希望通過改變我爸,我和我妹,來改變她的情緒。
二、後來通過學習我才明白,我媽那時候沒有自我,她無法控制、無法接納她自己的負面情緒,所以她一切向外求: 她用不給我爸以及我們做飯菜的方式,逼著我爸和我們求著她,她需要別人的語言來肯定她自己。
「記住,自己覺得好不是好,要別人說你好,你才好」,從小,我媽就這么教育我和我妹。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讓我和我妹也一度失去自我,總在乎外界的評價。
我媽因為自己價值感低,她也把她自己錯誤的認知教給我和我妹,從小要我們按她說的來。
她覺得我們家窮,只能穿她看中的便宜衣服,她絕不會給我們買一件我們喜歡的稍微貴點的衣服。
而我們,也無力反抗,每次都按她安排的來。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她,主要是那個時候家裡條件差,但無論如何,過年買件我們喜歡的衣服錢總是有的吧!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我媽覺得她選的衣服便宜又好看,她根本不懂得尊重我們的想法。
三、我媽沒有穩定的自我價值感,她會因為外界無意識的反應瞎想,從而否則自己、抨擊別人。
「你表弟瞧不起我,她遞西瓜最後一個遞給我」,表弟結婚那天,我媽聊天時這么說道。
頓時我就愣住了。
原來,舅舅家的獨子結婚,幾個姑媽都興奮的去觀禮,表弟也很開心,切了西瓜一丫一丫遞給幾個姑媽。
我媽當時就在表弟旁邊,可表弟偏偏從遠處開始遞,最後一片才遞給我媽。
「明明我坐的位置離他最近,為何他最後一丫才遞給我?」,我媽堅信是表弟瞧不起她,認為她在幾個姑媽中最窮。
「不是這樣的,當時那麼多人,表弟是無意識的,是你自我價值感低,自己給自己的投射」,我這么跟我媽解釋道。
可我媽壓根是不信的,她只相信自己的感覺。
四、我爸三年前因病去世了,我把我媽接到我家散散心。我知道我媽自我價值感低,已經很小心的陪著她,給她買衣服、買鞋子,帶她外出旅行,我覺得我爸已經不在了,就剩下我媽,無論如何,也得讓她過得愉快一點。
我媽在我家的前幾天還好,彼此小心翼翼的,直到有一個周末的早晨起床,我見我媽在洗菜,於是想過去跟她聊聊天。
我拿起她切了還沒洗的菜,打開水龍頭,就很認真的洗起來。
「你就是嫌我手臟」,我媽突然說道。
「您怎麼這么奇怪,我什麼時候說了您手臟」,我真的是詫異到極點。
「平時你都不洗菜的,為何今天要洗,不是嫌我手臟那是什麼?」,我媽說得像真的,我那刻覺得她有病。
我氣得把一盆菜都扔到了地上。
我爸活著的時候,我媽把很多負面情緒都發泄在了我爸身上,那時,我們沒住在一起,矛盾沒有這么明顯,很多問題都隱藏了,或者說被我爸承受了。
我爸去世後,我和我妹帶我媽去旅行多次,我們想趁她能走動,多看看這個世界,可她,總是在旅途中莫名其妙的就生氣了,我們也總說著說著就吵起來。
五、「媽跟我以前一模一樣,她沒有自我,她到處靠,又靠不到,我們都走不進她心裡,她沒有價值,希望別人求著她,但她的做法又讓別人排斥,別人怎麼可能求著她」,我妹這么說道。
是的,我也感覺到了。
我媽跟我妹妹以前一模一樣,她不向內求,只向外求。或許我以前也是這樣,卻不自知。
我和我妹這幾年都在學習心理學,稍微有了一點成長。
我們懂得了,我媽是從小沒有穩定的自我價值感,她需要從別人的語言和行動來得到肯定。
比如,她從小教我們的,別人說你好,你才好,否則你再好,別人說你不好,你就是不好。
直到現在,她還是這個觀點。
她覺得她為了我和我妹而活,我和我妹就應該對她的負面情緒負責,應該無條件的「孝」、「順」著她,可惜我和我妹通過學習後,都變得有點自我,我們也做不到。
所以,我媽就覺得我們不孝順。
六、我跟我媽說:「一個好人,首先要照顧好自己的感受,說話、做事都應該有邊界感,父母要尊重子女的感受,子女也要尊重父母的感受,而不是說誰一定要順著誰」。
從小在這種環境生活,造就了我和我妹也膽小、自我價值感低。
通過學習,我們已經不會太受外界評價的影響,但是我們仍然局限於自我概念之中。
我們相信,我們本身是有價值的,我們的價值不需要通過別人的贊美得到提升。
但是,我們的自我也是固化的,我們不敢突破自己,不敢成長自己,不敢在人群中發言,不敢也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這些都是從小帶來的思維固化。
七、我和我妹正在努力學習、改變自己。
我知道,等我們練習好了,也就能理解包容自己母親了吧!
真的希望母親以後不要再說:我活著就是為了你們姐妹,所以你們必須順著我。
希望母親能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照顧好自己的感受,餘生為自己而活,為自己的喜怒哀樂負責。
Ⅱ 與父母交談情緒一激動 父母就覺得你不孝順 是自己作的太沖動 還是父母確實也偏激呢
父母就是這樣,他們寵著你,覺得你要是稍微反抗一下,就認為你不孝順,不回愛他們了。
我要是和我答媽喊或者埋怨的話,我媽就會委屈的哭了。雖然無奈,但事後還是後悔說了狠話!
再說了,你老情緒激動幹啥?和父母說話就像和朋友一樣自然就行,讓父母也覺得你對他們像朋友並且尊重,愛護。當然你也可以忽略自己的小秘密。
父母其實也像是被寵愛的孩子,你逐漸長大了,角色就要對換了!他們覺得你大了,留不住你的愛了,所有會有這種偏激的反應!
我現在在家就像小貓一樣,他們讓幹啥幹啥,好吃的,好玩的,我都消費,寵的他們整體樂呵呵的!!
當你要情緒爆發的時候,你首先要提醒自己,在你面前的是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對你最好,最愛你的人,你就消氣一半了!~~~
沒聽說一句話嘛:家不是講理的地方!除了媳婦,自己的父母也這樣!~~
Ⅲ 現在爸爸媽媽覺得我以後一定會是個不孝的兒子,我該怎麼辦
親,首先要告訴你的是你的爸爸媽媽都愛你,他們有這你沒有的生活壓力,其次要告訴你的是,人無完人,他們是長輩,他們有他們那一代的生活方式,你說的或許都對,但要分人,如果他們是你的手下,那無所謂,但他們是你的親人,生你養你的爸媽,你對他們吼,對他們叫,嫌他們墨跡,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所謂的希望他們變好,不過是為了讓他們變成符合你心意的爸媽罷了,我要告訴你的是,那不是你愛他們的表現,那隻是你自私的表現!學會尊重你的父母,多為他們分擔壓力,學會逗她們開心,這才是愛他們,而不是所謂的不斷挑出他們的毛病你換位思考下,在公司你被老闆罵了,回家抱怨兩句,就被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罵了,這是什麼感受!所以我送你一句話:學會尊重父母,學會換位思考。。。。
Ⅳ 受不孝女氣,造成心情郁悶母親怎麼辦
理解:她是你女兒,她的成長及她的性格是你平常教育的結果,作為母親你也有責任,這點你要承認。
心情郁悶的滋味,我懂,但要採取積極的措施,為了她也是為了你自己。
方法如下:
1以後她要是再向你發脾氣或爭吵,
(1)說而不爭,爭而不吵,吵而不傷,對事不對人千萬別真生氣,你們的目的是磨合,而不是分個誰輸誰贏。根本沒有誰贏誰輸,贏了也就等於輸了。
(2)對方在氣頭上,可以避而遠之,(再爭也不會有建設性的 發展,只會將問題擴大化)
(3)將爭吵扼殺在搖籃里,在感覺她要生氣之前,以玩笑 幽默的方式轉移或化解。(這點需要平時的修煉,不是一下子能做到的)
2女兒畢竟是你女兒,作為母親,也要不斷反思,自己有什麼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該哄的時候要哄,該嚴厲的時候要嚴厲。該做表率的時候要以身做則。
(2)平時要多關心她,常常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這樣想,
(3)以後在做任何決定時,要保證在一個原則范圍之內,那就是「孩子沒有錯,一切只是溝通問題」
(我也是一名父親,希望能幫到你)
Ⅳ 為什麼媽媽老說我不孝順
一般自己覺著很孝順父母,父母還覺手遲純著不孝順的話,可能是父母年齡大了,有點畢咐老糊塗,無論孩子怎麼做,父母就是挑剔就覺著不孝順她們,自己旦數的父母說什麼也不要在乎,盡自己的孝心就行了,做到問心無魁,好好孝順父母,畢竟是父母不容易辛苦苦苦把你拉扯大
Ⅵ 母親就認錢,怎麼孝敬也不行,越恭敬脾氣越大,煩惱越大
你母親年齡大了也可能也到了更年期,
所以說脾氣就會比較多也比較大,
你多包容一點,多理解,
孝順她一點,平常多去看看她,
給她溫暖就好。
Ⅶ 母親總覺得我不孝順我要怎麼和她溝通
第一感覺你應該是個男生,
因為大凡男孩子都缺乏與家長的溝通,
但你能這樣問已經表示你很有心了,
與母親溝通其實並不難,
你母親之所以說你不孝有可能是因為她感到孤獨,
我不知你母親的年齡,
一個人年齡越大,她越希望孩子能多來年望她,
哪怕只是陪她說說話,不為別的,
哪怕回家只是呆在母親身邊聽她嘮叨,
她都會很開心,因為她見到了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