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善孝為先,不要等父母老了在去孝順。
古有雲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孝順父母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一直有許許多多孝敬父母的典範,讓人們津津樂道,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位居一切美德之首,是做人的根本。
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範,早在我國東漢末年便有「黃香孝親」這一歷史佳話。黃香生於一個貧苦家庭,到了夏天,十分悶熱,使人晚上難以入睡,於是黃香每到睡前就給他的父親扇涼,直至父親睡著。他強頂著困意為父親扇涼爽,不正是孝敬父母的體現嗎?不錯的,孝敬父母其實說易也易,主動做些自己能做的小事,不讓父母們煩心和過度操勞,不就是很好的「孝」嗎?古人用他們的行動指引了我們該如何孝敬父母。
父母二字對於我們都不陌生,更加熟悉和親切。我們從嬰兒的時候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我們父母花去了多少心血與汗水,經歷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幸苦的工作回到家後還要照顧我們。我們父母毫無怨言無悔的奉獻著,陪伴我們走過每個春夏秋冬。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如今是我們回報他們養育之恩的時候!
喜歡的可以點點關注
2. 古代的人在早上都要去給父母請安,晚上睡覺前還要去嗎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而禮文化也紮根在中國的文化之中,從古至今都未曾變過。
但是無論如何,生在禮儀之邦的國家,並且作為子女,也不管你有沒文化,禮和孝是做人的根本也應該必須做到。禮是中華文化的精粹之一,盡管現今不再像古代一樣的身體力行的踐行,但是我們應該把它傳承和發揚下去。
3.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為主題的議論文範文【5篇】
孝敬父母是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事情。平日里你們都有孝敬好自己的父母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有關我懂得了孝敬父母為主題的 議論文 範文 【5篇】,希望大家喜歡。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作文 【篇一】
從我們赤裸裸地來到世上,父母便多了一份牽掛。直到我們長大成人也總是放心不下。「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有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這首著名的歌曲告訴了我們時光易老,歲月易逝。所以,我們要孝敬父母,而且要趁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兒行千里母擔憂」。是啊,這就是天下父母心。無論兒女身在何處,都是他們心中的牽掛。他們怕兒女出門在外吃不飽、穿不暖、受委屈……所以,不要長大離開父母後才想起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要趁早。
我看到有很多人,由於工作忙,平時各過各的生活,偶爾抽空去看望一下父母。只有在得知父母得了絕症,病入膏肓時,他們悔恨不已,發現自己以前沒有好好孝敬父母。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在《母親》一書中寫道:「小時候,我想為父母做很多事……都以『以後』結束……其實,沒有以後。」
在我們灣里,很多年輕人都上「東北」做抹灰工去了,一年四季都在外面,很多人只是過年時才回家。有的人甚至過年也不回來,只是不定期地寄一些錢回來。他們的父母都有兩份「工作」:一份工作是種地,另一份工作是幫他們的子女帶孩子。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他們的孩子長大了,同時他們的父母也老了。他們意識到要孝敬父母時,有的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都要趁早,不是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生活得坦然,生活得舒心。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作文【篇二】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人以為孝敬父母要等到長大以後才可以,其實不然。我想,無論多大都可以孝敬父母,也不需要做多大的事,力所能及的 家務活 就行。比如說掃地、洗碗、洗衣服這些都能算作是孝敬父母的表現。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暑假裡我做家務的一些事吧。
一天早上我早早起來,下樓買了一些包子和一些油條,豆漿就免了,因為我家有一台豆漿機。我把泡好的豆子倒進豆漿機,加入一些水,走出了廚房,感覺好像忘了什麼,可又沒想起來。於是我徑直走到爸媽房間,喊了一聲:「爸爸媽媽,起來吃早飯了。」我再走進廚房一看,傻眼了:豆漿機按鍵還沒按呢!我說怎麼好像忘了什麼。我沮喪地按下按鍵,又失落地對爸媽說:」還沒好呢,我忘記按鍵了。」我爸大笑起來,說:「你也太粗心了吧!」我媽也笑了,說:「沒關系,等幾分鍾吧!辛苦你了」。
一次午飯後我洗完了碗,准備把地面拖一下。我先拿起手機放音樂《著魔》,邊聽邊拖地,可能是我「著魔」過頭了,一不小心頭撞到牆上,眼前金星直冒。那疼痛,真令人記憶猶新!總算完成了拖地,我一下子躺到了床上,腰酸背痛!
雖然做家務很累,也發生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但我的心情卻格外高興。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真開心!
古語說得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同學們,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把這種美德繼承下去。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能做的並不多,就讓我們從做家務開始孝敬我們的父母吧!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作文【篇三】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是父母站出來幫助我們解決。在我們最傷心的時候,是父母在安慰我們。在我們做事情失敗時,是我們的父母拍了拍我們的肩膀,告訴我們要振作起來。是我們的父母辛辛苦苦的把我們養大,他們希望我們長大後,有所成就。所以我們不應該讓我們的父母感到失望,我們應該要懂得孝敬父母。
我從小就想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孝敬我的父母。每每想到這些,我都很想勵志報答我的父母。
記得有一次,我的母親生了一場大病,而我並不知道,媽媽她瞞著我,不讓我知道。我已開始也趕到不太對勁,可媽媽不準讓我過問,我也沒怎麼在意。媽媽依然像往常一樣,早早的為我做好早飯,倒好水,我吃完早飯後,媽媽又送我去上學。在路上,媽媽的前額越來越熱,這是我才發現媽媽她發高燒了。我趕緊從媽媽的包里拿出電話,打電話給我的爸爸,叫我的爸爸趕緊帶我媽媽去看醫生。
過了一小會,我爸爸從工地上趕回來,扶著我的媽媽去看醫生。我望著那漸漸遠去的身影,隱隱有熱淚從我的眼眶裡流了出來。我帶著著急的心情去學校上課。
到了傍晚,我放學回到家中,看見媽媽躺在床上,我趕緊問到怎麼回事。原來媽媽發了高燒,如果不及時送到醫院治療,後果將不堪設想。聽到這一個噩耗,我單獨坐在床邊發呆了許久,媽媽看見我這慌張的臉色,連忙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安慰我說:「傻孩子,媽媽沒事,別擔心,你只要好好學習,媽媽就知足了。」我立即哭了下來,邊哭邊說:「媽媽,您怎麼可以這么說呢,保重身體要緊呀。下次可千萬別瞞著我,我會很害怕的。」媽媽也笑了笑。
事發過後,我心裡越發強烈的在想:媽媽這次是為了我才生病的,而她依然像往常一樣照顧我,我一定不能讓媽媽感到失望,等我長大後一定要好好報答我的父母親。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我懂得了孝敬父母,我有這么愛我的父母,我感到驕傲!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作文【篇四】
《三字經》中有這么兩句話:「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紈。」這裡面孝順父母的黃香值得我們學習。
想一想,我們之所以能生存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是因為父母。父母給予了我們寶貴的生命。他們含辛茹苦的把我們哺養長大,即使吃了再多的苦,也沒有一點兒怨言。也許有些人會不屑地說:「是父母甘願把我們生下來得,所以他們對我們無微不至是理所應當的。」不要把父母對我們的好當成應該的,因為當你這么想時,你就不夠資格在父母的愛的包圍下了。
很多的孩子都會有那麼點不夠資格。比如不懂得關心一下父母的心情。當父母精心為你准備了一份生日禮物,並期待能給自己的小寶貝帶來驚喜和快樂時,你卻因為禮物不夠令你滿意而怨氣沖天。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如果兒女以不滿的口氣抱怨禮物不好,是不是難過得想掉眼淚?我們的父母當時肯定也是這種心情。
其實孝敬父母,讓父母快樂一點,是件很簡單的事。我們只需要在他們累的時候搬張椅子給他們坐坐;只需要在他們渴的時候為他們倒上一杯溫水;只需要在他們因為工作身心疲憊的時候為他們捶捶背,講個小笑話。如此簡單而又能讓父母感到欣慰的事,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現在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 留學 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贊美與欽佩。
孝敬父母,學會感恩,你一樣可以做的到,是嗎?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作文【篇五】
我們能活在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為父母用「愛」的陽光照耀著我們的心田,用「愛」的 雨水 滋潤著我們的心田,用「愛」的春風撫摸著我們的心田……經過父母精心地照料,我們才能茁壯成長。
世界上最無私、最關愛的眼光是屬於天下父母的,縱然我們長大成人,在父母眼裡仍然是孩子;縱然我們遠行千里,也走不出父母的目光。
自從讀過邢濤叔叔寫的《感恩父母》後,真正得體會到父母為了我們,可以耗盡他們的心力,耗盡他們的財力與物力,默默地為我們付出,他們也從不需子女回報。
「爸爸」、「媽媽」是對父母最親切的稱呼。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心血,很多精力。我們要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學會感恩父母,也為他們做出一點貢獻。
感恩父母,一個應該履行的承諾,一份應該肩負的責任,一條亘古不變的真理,一條永不言棄的道路,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
感恩父母,並不是嘴上說就行了,還要有行動:每當爸爸媽媽上班回家,為他們端上一杯水,拿上一雙拖鞋,這也是對父母的感恩。每當媽媽在作家務時,多幫媽媽做些家務,分擔一些勞累,這也是對父母的感恩。每當爸爸幹完了一天的工作,腰酸背痛,為爸爸柔柔肩膀,捶捶背,這也是對父母的感恩。
感恩是不求回報的,感恩是心甘情願,感恩是大方給予的,父母們就做到了這點。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寸草春暉,感念親情,是人類崇高的品德,那如春風般的母愛,那如高山般堅實的父愛,伴隨我們一身一世,怎能忘懷?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為主題的議論文範文【5篇】相關 文章 :
★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作文
★ 以孝敬父母為話題的作文6篇
★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作文500字
★ 關於學會孝敬父母作文六年級5篇
★ 孝敬父母的作文範文4篇
★ 孝敬父母的議論文
★ 關於學會孝敬父母作文五年級5篇
★ 關於孝順父母的議論文優秀範文
★ 有關孝敬父母的議論文600字
★ 孝敬父母的優秀作文4篇
4. 孝敬父母的拜功什麼時間禮為合適
孝敬父母的話,我覺得越早越好,因為子欲養而親不待,等到你想要孝敬的時候,可能父母早就已經不在了。
5. 孝敬父母要做的45件事
孝敬父母要做的45件事?《孝敬父母要做的45件事》這本書,是暑假時我表弟臨走前送給我的。當我結果它的時候心裡很不爽,你這不是說我不孝敬父母嗎?可當我看到他那真誠的眼神我還是把書接下了,還耐心的看完了。
他走後的當天晚上我就拿起了這本書,打開了扉頁,一字一句的看了下去。。。。。。。
隨著書翻過的頁次越來越厚,我的感觸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自責。
靜下心來,試著用自己行為對比這孝敬父母要做的45件事,我又做到了哪一點呢?母親節想到過要送給媽媽一束花,問候一句「您辛苦了」了嗎?生日時可想到了媽媽生我時的痛苦,謝謝媽媽給我生命了嗎?對父母說過「我愛你們」了嗎?。。。。。。。所有的這些我幾乎都沒做到!不但如此,我還變本加利的做著讓爸爸媽媽傷心的事:學習不專心,不主動,非得爸媽催著才會去做,好象是在為父母學習;很少主動幫媽媽做家務,而被媽媽叫著做家務時,還拖拖拉拉,口裡說著怨恨媽媽的話;當爸爸媽媽看到我的不良習慣提醒我改正時,我還無理辯三分的胡絞蠻纏,惹得媽媽大發雷庭。。。。。。。。
看著這本書,腦子里忽然浮現了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蘋果樹和一個小男孩》:一個小男孩在幼年時經常跟家旁的一棵蘋果樹玩,他在樹上摘蘋果吃,在樹枝上玩耍,隨著時間快速飛過,小男孩也長大了,樹很久沒有見到小男孩了,樹很傷心。
有一天樹見到了小男孩,樹說「:到我的樹枝上玩吧!」,小男孩說:「我現在缺錢你能給我一些錢嗎?」樹說:「我沒錢但你可以把我的蘋果摘走和把樹枝砍去賣錢」,男孩匆匆爬上樹把蘋果摘了,把樹枝砍掉,樹很疼痛,但卻很開心。
樹又很久沒有見到男孩了,它又傷心了。這一天樹見到了長大的男孩,樹又說「:再到我的樹幹上玩吧!男孩說:「我想漂洋過海,你有船嗎?」
樹說:「我沒船,但你可以把我的樹干砍去做成船隻」,男孩砍掉了樹干做成了船,這時的樹已經不能稱之為樹,只能稱之為樹墩了,可它仍就心甘情願,開心無比。
這棵樹讓我聯想到了父母,父母就象這棵樹一樣,他們會盡一切努力地滿足你的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而做子女的有幾個能替父母著想,兒時只顧向父母索取,長大後只顧著自己的工作、家庭,又有幾個能感受到父母的孤獨而常陪老人聊天?常回家看看呢?
想到這兒,再看看自己平常的行為,真為自己的不孝感到羞愧,心裡對爸爸媽媽生出了無限的愧疚。爸爸媽媽,原諒你們這個糊塗任性的兒子吧!媽媽,我最最應該向你道歉!你給了我生命,而我卻不愛惜你給的這個生命,總挑食,在飯桌上,你往我碗里夾菜時,我卻把碗躲到一邊,常常惹得你一肚子的氣。
你們能做到孝敬父母嗎?一句古話說得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光匆匆,父母已是滿頭白鬢,孝敬要乘早,不要等到將來後悔莫及!
6. 孝敬母親的經典文言文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困中;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7.意,面帶歡笑。
出自《勸報親恩篇》。 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賢集》。 10.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仿差出自《三國志·魏書》。
11.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4.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5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出自《勸報親恩篇》。 16.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出自(明)《增廣賢文》。 2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香九齡,能溫席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
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
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汪大山不能好好地睡覺。
想到這里,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
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
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
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
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
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古人二十四孝
/f?kz=116046003這里有你要的。
陳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葯,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猥以微賤,當待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以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卒保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古人雲:讀《出師表》不哭者,謂之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謂之不孝。
精銳老師為您解答: 1.孝感動天 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
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
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
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戲綵娛親 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
又嘗取水上堂,詐跌卧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老萊子,(東周)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
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舞學嬌痴,春風動綵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3. 鹿乳奉親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時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
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4.百里負米 周仲由,字子路。
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
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勞。 5.嚙指痛心 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
參嘗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望參不還,乃嚙其指。
參忽心痛,負薪而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嚙指以悟汝爾。」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母指才方嚙,兒心痛不禁。
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6.蘆衣順母 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
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損,衣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鎮。
父查知故,欲出後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母聞,悔改。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
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
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
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
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 7.親嘗湯葯 前漢文帝,名恆,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後,帝奉養無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葯非口親嘗弗進。
仁孝聞天下。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
高後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
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
你好,為你提供一篇《感恩論》文言文,供你參考:
感恩論
《增廣昔時賢文》有言曰:羊有跪乳之思,鴉有反哺之義。此乃中人當心懷感恩,恩報昔時所受之恩也。誠如斯言,人生在世,你往我來,倘非寬民相助,於窮困之日解襄以趨,相濡以沫,則安能越山跨坎,濟滄渡海乎?故既受恩之生不可寡,則受恩於人亦字不遺舊情,耿念在心,思來日倍極之是也!然情有情分,恩有恩別,以余為,人生天地問必想之恩有四:感恩父母美育之恩,感老師教育之恩,感同友關愛之恩,感社稷優政之恩。
首曰父母美育之恩。中劃蒙童讀物《勸報親恩篇》末詩曰: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
父子厚是骨肉親,爹娘不敬敬何人。
美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
是哉!茲言道盡天下親情之無私,亦勸誡世子當以孝道回報,以真心關懷之也。父母者以余見,世至尊。何也?試問君,汝父母曦未盈而去,暮既至不歸;千路奔波,萬里勞碌,淬心瀝血,櫛風沐雨、莫於何者?甭慮,皆為其子費女安於學業,豐衣足食,不愁來日衣不裹體,食不足腹也!然天下父母索兒女之報者何人?怨勞怨倦者何人?父母猶桑蠶,星月耕耘不輟,為圓莫願,唾沫濕亮鋤楔棘,及心枯血竭,絲盡方止。問蒼茫大地,茲心誰者堪媲?故為人兒女,倘忤逆不知孝敬骨肉之親,則誠猶言罪逆天矣!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衷衷父母,生我夠勞!鹿乳奉親剡子思,卧冰求鯉王袢孝。蒼生兮,父母之恩,能不報乎?諸君唯心懷感恩,發奮圖強,學有所成,茲方慰父母之心也!
次曰老師教育之恩。常言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此乃傳人繼師之道而不忘師之恩赦也。師為園丁,子為蓓蕾;師既摩頂放踵真心育賢才,汝當韋編三絕全意求淵知,方為尊師,之道,感師之恩。教師之本分,然其但教汝等書乎?非也!於學校,師既為師,師又為父,師又為母,師又為汝等前涉指標導航之前輩。故為師非常務之《聖經》孝為百行之首申之孝敬父母,以懸梁刺股鑿壁偷光襄螢映雪勵之奮發圖強,以雷鋒、張思德、焦裕祿教之為人民服務。師可謂盡其心焉矣!倘學生猶不尊師道,則其末來不良不莠,甚乎行不法而擒,跟蹌入獄,亦不能罪師之過也。身為學生,試使尊師重教,心懷感恩,堅拼不懈,則其造詣,容有底止;雖則窮寒,然終被褐胚王,亦無憾矣。
故吾曰:千山萬水有窮時,只有師恩無盡處。
再曰同友之恩。孔夫子曰: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羅曼?羅蘭則言:擁良友,生命方盡顯其值。斯托貝猶言:財富非朋友,而朋友真財富。莘莘學子,起卧行坐於校園,進出學習莫乎同友之間。倘於學校之內無一好友,則將焉生活、學習也?既為好友,則當至幫至助,你我關心,疑難相與析,歡樂共與之。失敗之時,同友一言勉勸重振雄心;寂寞之時,同友一語搭訕心扉淌朗。故同友之恩,亦堪深厚,汝當搶恩勿念,受惠莫忘,方為君子之行也。
故曰:投之以桃當報之以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末曰社稷優政之恩。古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是茲,國乃家之本也。設若無國,家將焉存,人將焉生?故倘渚君學有成,技有所湛,則於社會之中當不忘社稷之優政,時刻恩報方是哉!譬如華羅庚、錢學森、鄧稼辛於世享有盛譽之數學家、科學家,其雖曾留學國外。待遇優厚,然思國之人才緊缺,其遂舍棄一切!諸君倘誠及茲,則梁王公之謂少年中國指日可待矣!
社稷之興,望在紅日;紅日破曉,其道大光。故無論何時何地,俱當心繫社稷,心懷感恩,心思貢獻方為豪傑。
感恩者,心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