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的故事讀後感

孝順的故事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5-02-05 20:15:04

㈠ 二十四孝故事優秀讀後感

【篇一: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大家都說「百善孝為先」,這么多善舉當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樣盡孝心的嗎?這個暑假我讀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讓我給大家講個卧冰求鯉的故事吧: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因為小的時候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很不慈愛,還常常在王祥父親面前搬弄是非,父親漸漸對兒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王祥不計前嫌,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到鯉魚,正在他禱告的時候,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謹改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他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八鄉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僅有一顆純潔的孝心,我覺得他還有寬宏大度的品質,他的繼母居心不良對他心存厭惡,還借著父親百般刁難他,而王祥不管繼母怎樣,總是孝敬她,尊敬她,為了繼母的愛好歷經千辛萬苦。雖然故事的結尾沒有寫到繼母,但我想繼母一定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除了這個故事,二十四孝里還有忠孝雙全的沈雲英、打虎救父的楊香、棄官奉親的潘岳、賣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給我們帶來感動。

讀完二十四孝,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我突然覺得滿足。因為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一直在長輩的愛中成長。有什麼事都可以由家長代勞,我們有什麼需要他們總是盡量滿足,身體不舒服或受到打擊,前來關系的也是他們,指導學習,糾正錯誤的還是他們。長輩給予我們太多的愛,我們應該孝順他們,不用像古人那麼極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腳、或是使成績提高往往就是孝順長輩的最好方法。

讓我們懷著一顆孝心孝敬長輩吧!

【篇二: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文章講作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感受,揭示封建孝道虛偽殘酷。作品著重分析「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倫紀,誣蔑古人,教壞人」。作品當時反白話文、提倡復古傾向予以尖銳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本講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書,主目宣揚封建孝道。但其「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晉代有個叫郭巨,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家產分兩份,給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母極孝。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妻子商量:「兒子以再生,母親死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兒子抱出,挖坑埋。興好挖出壇金子,才免兒子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性,人貴」型首人本觀念。看似孝,其實殘忍。古有求神父母治病捨身,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念,今有父母治病獻五臟,極少有父母去殺人。節約糧食,就想自己親生兒子殺,則有違老母愛孫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有人這種孝舉,稱「愚孝。「

隨便翻《二十四孝圖》,這樣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冷酷無情;「孝感動天」、「

假期讀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這樣的一篇文章,雖然名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並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拚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於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並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卜晌數殘酷,以及了中國兒童可憐,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

【篇三: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二十四孝》這本書里的二十四個故事,每個都很精彩,每個都很感人。

像第十七個故事——《哭竹生筍》這個故事,它主要是講了晉朝的孟宗,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將他撫養成人。在母親的督促下,他終於有個成就。孟宗十分孝順。有一年,母親突然病倒了,難以咽下飯菜,只是很想喝竹筍煮的羹湯之類的東西。可當時是冬天,哪兒有新鮮的竹筍呢?孟宗跑到竹林里找啊找,可是找不著,他急得扶著竹子大哭。這時,奇跡發生了,他淚水飛灑處,都長出了新鮮的竹筍。孟宗很高興,挖了幾棵捧回家,精心做成羹湯,母親喝了湯,病也治癒了。

說是竹筍羹湯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倒不如說是孟宗的孝心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孟宗能力有限,自然會在如此矛盾的情況下手足無措。

但孝心還是感動了天地,使冬天長仙筍。無論這是真的故事還是神話,孟宗的孝心十分難得呀!

總之,《二十四孝》這本書幾乎每個故事都這么引人入勝,令人嘆為觀止。

【篇四:《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更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十四孝故事》通過二十四個故事描述了古人的孝行,代表了當時社會和儒家的孝道觀。在我們今天看來,許多故事是不可思議的,像戲綵娛親的老萊子,埋兒奉母的郭巨,在我們現代人的觀念中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埋了,這樣的父親值得學習嗎?這使我剛看《二十四孝故事》,就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但是,當我耐心把書本讀完後,竟為書中人物的孝心所感動。「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當前許多老人的新聲,誰又能像劉恆那樣親嘗湯葯,為母擔憂,像王裒那樣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帶地喂湯喂葯,像庾黔婁那樣為父嘗糞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感動於這些孝子的一片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學習孝經人物中的一片真誠孝心,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對於現在不知孝為何物的「小皇帝」,我們更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孝經中的故事,學會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篇五: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最近幾天,我讀了《二十四孝故事》,一個個都吸引著我,但我最喜歡「賣身葬父」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讀完讓我深有感觸。

這個「賣身葬父」的主人公是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人,年紀幼小時母親早亡,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湖北),後來父親也死了,董永為把父親埋葬,吧自己賣給富農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與槐蔭下遇一女子,說她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個月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說自己是天上的仙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這《二十四孝故事》每一個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想:「我們應該學習《二十四孝故事》的主人公一樣孝敬父母和長輩,雖然不必像古人一樣,但我們也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報答他們,孝心能感動天地。

【篇六: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是關於二十四孝的簡單分析,從中有許多觀點都不太認同,於是特意查關於二十四孝的故事。今天便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因為只是針對她的文章異議所以只把不認同的地方寫出來,我把作者的原文發出來在括弧里的話便是我所想。

一、孝感動天。

有個孝子被後母等多次謀害,沒有被害死,兒子知道了,還是一樣孝順後母,於是感動了上天。這等於是鼓勵那樣惡劣的父母,不可取。(一個後母謀害孩子的.事似乎有很多,但這個兒子卻依然孝順後母怕是沒有太多人能做到,作者說這樣的行為是鼓勵惡劣的父母,我是贊同的,但是兒子的行為卻未必完全不可取,因為既然她成為了後母那就是父親的伴侶,我們該尊重她,對於一個後輩來說孝順長輩是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這做後母的也該善待孩子,我認為兒子孝順母親的舉動該提倡,而後母的錯我想兒子也不該縱容,在適當的時候反抗和勸說是有必要的。)

二、蘆衣順母。

後母虐待孩子,冬天讓孩子穿蘆絮衣服,被父親發現後,父親要休掉後母,孩子為後母求情。後母孩子父親三者採取的方法都是錯誤的,不可取。(我認為,後母錯在虐待孩子,而父親錯在沒有勸解和對後母進行忠告,而孩子沒有錯。理由和上一條一樣。)

三、鹿乳奉親。

有個人披著鹿皮混進鹿群里擠鹿奶回家供養母親。有獵人要射鹿,他跑出來勸阻他,以免他以後無法擠鹿奶供奉母親。這是對他人不合理的要求,不可取。(為什麼不可取呢?難道只因為對他人的要求不合理嗎?來看看,對獵人來說的確是不合理,但是對母親難道不行嗎,都說孩子要孝順父母,難道你能眼看這母親餓死而不敢去做嗎?再者說獵人什麼做我們都無法阻止,但做為子女最起碼要為了父母著想不是嗎?所以他是沒有錯的,我們不能阻止別人什麼做,但至少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為了母親他做到了,所以我認為可取!)

四、戲綵娛親。

有個七十歲的老人,穿上戲裝小小孩耍戲,討父母歡心。和父母開開玩笑,給父母多點快樂,無可非議,但這樣的方式不值得提倡。(對這句我有個疑問,作者是說穿戲裝學小孩不可提倡呢還是惹父母開心不可提倡呢,難道作者你知道那個時代的生活嗎?那時候不是和現代一樣,可以讓父母去旅遊,也沒有這么豐富的生活。這古人的意思主要說我們孝順父母,而不是非得學那個老人一樣,我認為作者在這方面未免就太死板了)

五、賣身葬父。

父親死了,將自己賣身為奴來安葬父親。這是對人格尊嚴的褻瀆,也反映了社會的殘酷。不可取。(敢問作者,如果你深處於那個社會該什麼做呢?在古代,人死後的禮節是很重要的,就是現在的火葬也是因為環境和土地原因,中國人向來就是注重葬禮,這也是對長輩的一種敬意。雖然我我不懂什麼是社會的殘酷,但是關於人格的褻瀆我就不太認同了,子女孝順父母難到是褻瀆?)

六、聞雷泣墓。

有個人的母親生前很怕雷,去世後,每當聽打雷,兒子就去母親的墓前哭泣,並安慰母親收,不要害怕,你的兒子在這里。這一套純粹是欺世盜名,因為母親是聽不到的,所以他是作秀給眾人看,以表孝順。(先不說故事的真假,當一個人離去後,留下來的人總是會思念,那個人因為母親生前怕雷,所以一到打雷的時候就去母親墓前難道還不是親情?為什麼要去想這個人是作秀呢?就再者說,古人為什麼要把它列入二十四孝中?是為了後人學校他們對長輩的孝順,而不是其他,所以我認為作者想歪了)

在看了二十四孝故事後,能發現很多其實都是古人為了說明孝而假編的故事,就如泉勇躍魚、卧冰求鯉、哭竹生筍。想來古人為了後輩們學會孝順到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啊,或許其實是為了讓當時的人學里頭的思想?成為某種類似於宗教般的教徒?嘿嘿,對此就不再探討了。

㈡ 孝敬父母讀後感

[孝敬父母讀後感]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孝敬父母讀後感.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少年時的陳毅很孝敬父母,常幫媽媽做事,從來不惹父母生氣.後來陳毅投身革命,由於工作很繁忙,長期在外,很少有機會能回家探望母親,總感到未盡做兒子的責任.一次,陳毅從國外訪問歸來,途徑家鄉,順道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他母親得知兒子馬上要回來了,就忙叫人把那條尿濕的褲子塞到床下,不願讓兒子知道,以免使兒子的尊嚴受到影響.後來,陳毅發現了那條尿濕的褲子,執意要幫母親去洗.當我讀到:母親堅決不讓,可陳毅卻說不管我當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兒子,您都是我的母親.您就把褲子拿出來,讓那個我替您洗吧!這句話時,我不禁想起平時的自己.別說要我幫父母洗衣服了,我就連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媽媽洗,想起來,可真是慚愧啊!讀完全文,我對陳毅孝敬父母的精神品質肅然起敬.《三字經》里曾提到過:孝於親,所當執.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這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多辛苦啊!我們這些後代子孫難道就不應該好好回報他們嗎?!黃香從小就懂得孝道,夏天炎熱時,用扇子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嚴寒時,以身為父親溫暖被子.大家想想,一個只有九歲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何況我們這些少先隊員呢?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做他們的榜樣啊!可我們,一個個,都是嬌貴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爸爸媽媽含我們在嘴裡怕化了,捧我們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們都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多不好啊!爸爸媽媽煮了白米飯,而我們卻偏要吃膨化食品;看到了別人有了漂亮的東西,我們就吵著要買,爸爸媽媽拗不過我們,只好依著我們;家裡的活用不著我們親自動手,爸爸媽媽自己會乾的;房間里亂七八糟的,爸爸媽媽也會幫我們收拾干凈;每逢周末,吵著讓家長帶我們上公園玩,絲毫不顧他們的感受,家長只好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我們,我們簡直成了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小霸王了!我們怎麼能跟陳毅比呢?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讀後感《孝敬父母讀後感》.陳毅爺爺那麼關心、體貼、孝順父母,而我們呢,又要這個又要那個,從來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有時候,我們心情一不好還跟爸爸媽媽吵架、頂嘴,真是不應該啊!我們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後在家再也不跟父母發脾氣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自己做,幫爸爸媽媽減輕負擔,再也不勞煩他們,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好好報答他們,是嗎?從現在起,我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和關心長輩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做他們的得意小幫手,好嗎?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次閱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少年時的陳毅很孝敬父母,常常幫媽媽做事,從來不惹父母生氣.後來陳毅投身革命,由於工作繁忙,長期在外,很少能回家探望父母,總感到未盡到兒子的責任.一次陳毅從國外訪問歸來,途徑家鄉,順道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他母親得知兒子要回來時,忙叫人把那條尿濕的褲子塞到床下,不想讓陳毅知道.陳毅發現後,執意要去洗褲子.當我讀到不管當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兒子,您就把褲子拿出來,讓我來替您洗吧.這句話時,我不禁想起來平時的我.莫說幫父母洗衣服了,就連自己的衣服都要媽媽洗,想起來真慚愧.讀玩全文,我對陳毅孝敬父母的品質肅然起敬.我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女兒,是他們的掌上明珠,所以我在家裡經常撒嬌.媽媽煮了米飯,我卻要吃點心;看見別人穿漂亮的衣服,就要爸爸媽媽買,他們奈何我不得,只好給我買;家裡的活兒用不著我動手,自己的房間亂七八糟,都是媽媽幫我收拾干凈的;每逢星期六、日,我總吵著爸爸媽媽帶我出去玩,簡直是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小公主.我的心受到極大的震動.陳毅爺爺那麼關心、體貼父母,而我呢?卻要這、要那,從不體貼、關心一下父母,現在想起來真後悔.我決定以後再也不撒嬌了,再也不做小公主了.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重和關心長輩的、懂事的孩子,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孝敬父母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㈢ 孝敬父母故事讀後感

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孝敬父母故事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孝敬父母故事讀後感篇一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不計其數。陳毅孝敬父母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又一次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

陳毅是個元帥,平時很忙。一次,他抽空去看望癱瘓在床的母親。母親大小便不能自理,在陳毅進家門前,母親把尿褲扔掉了床下。陳毅進家門後,問母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只能把事實真相說了出來。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陳毅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有公務在身,卻不忘自己的母親。百忙抽空給母親洗尿褲。從這件小事,我看出來陳毅是個孝子。

我想起了我的事,在家裡,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更別說照顧父母了。從此以後我希望做個孝順父母,懂得照顧父母的好孩子。

同學們,我發誓要做個對父母恭敬、孝順的人。那你能做到嗎?

孝敬父母故事讀後感篇二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

文章主要講了少年時的陳毅很孝敬父母,常幫媽媽做事,從來不惹父母生氣。後來陳毅投身革命,由於工作很繁忙,長期在外,很少有機會能回家探望母親,總感到未盡做兒子的責任。一次,陳毅從國外訪問歸來,途徑家鄉,順道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他母親得知兒子要回來了,就忙叫人把那條尿濕的褲子塞到床下,不願讓兒子知道。陳毅發現了,執意要去洗褲子。當我讀到“不管當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兒子。您就把褲子拿出來,讓我來替您洗吧!”這句話時,我不禁想起平時的我,別說要我幫父母洗衣服了,我就連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媽媽洗,想起來,可真是慚愧啊!

讀完全文,我對陳毅孝敬父母的品質肅然起敬。《三字經》里曾提到過:“孝於親,所當執。”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這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多辛苦啊!我們這些後代子孫難道就不應該好好回報他們嗎?!黃香從小就懂得“孝道”,夏天炎熱時,用扇子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嚴寒時,以身為父親溫暖被子。大家想想,一個只有就九歲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何況我們這些少先隊員呢?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做他們的榜樣啊!可我們,一個個,都是嬌貴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爸爸媽媽含我們在嘴裡怕化了,捧我們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們都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多不好啊!爸爸媽媽煮了白米飯,我們卻偏要吃零食;看到了別人有了漂亮的東西,我們就吵著要買,爸爸媽媽拗不過我們,只好依著我們;家裡的活用不著我們親自動手,爸爸媽媽們自己會乾的;房間里亂七八糟的,爸爸媽媽也會幫我們收拾干凈;每逢周末,吵著讓家長帶我們上公園玩,絲毫不顧他們的感受,家長只好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我們,我們簡直成了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小霸王”了!我們怎麼能跟陳毅比呢?

我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陳毅爺爺那麼關心、體貼、孝順父母,而我們呢,又要這個又要那個,從來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有時候,我們心情一不好還跟爸爸媽媽吵架、頂嘴,真是不應該啊!我們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後在家再也不跟父母發脾氣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自己做,幫爸爸媽媽減輕負擔,再也不勞煩他們,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好好報答他們,是嗎?從現在起,我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和關心長輩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做他們的“得意小幫手”,好嗎?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拓展閱讀:張九精孝敬父母的故事

初中三年級時,張九精的母親在一次火車事故中不幸遇難,使他對生活的苦難有了真正的理解。受此打擊,一開始,張九精的成績直線下降。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又慢慢地緩過勁來,堅定了信心,考取了海南師范大學。大一下學期,那是他父親糖尿病病發最嚴重的時候。打電話時,他父親在電話那頭什麼也聽不見,無論張九精怎麼大聲地喊。在和父親的電話聯系中,張九精強烈地感覺到: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身體上,父親的情況都非常糟糕,張九精心疼地落淚了。從那時起,張九精就在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力改善生活條件,得到經濟上的支撐,把父親接過來一起過,讓他生活得好一些。

從大一開始,張九精就踏上艱辛的勤工儉學之路,先後做過電器促銷、床上用品促銷、文具促銷和建築防水工程、家教等勤工儉學工作,靠勤勞改變生活處境,以早一點把父親接到身邊照料。2003年8月,拿到暑假做家教掙來的2000元後,張九精說服了患病的父親,並把他接到海南,

一到海南,等父親休息兩天後,張九精放棄了所有家教的時間,叫上幾個最要好的朋友,陪父親到海邊散心、游泳,細心照顧。

㈣ 初中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二十四孝》顧名思義,二十四個孝順長輩的故事。下面是初中二十四孝圖讀後感,歡迎參閱。

初中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地無憂無慮的學生來說,早已陌生了。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叫《二十四孝》的書,讓我知道了古人是如何盡孝的,也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要孝敬長輩。

在書里的那二十四個故事中,讓我感受最為深刻的是:卧冰求鯉。東漢末期,晉人王祥,他父親娶了個後母朱氏。後母不喜歡王祥,偏愛親生兒子,經常讓他乾重活,吃粗飯。有一次,王祥為了給母親用鯉魚治病來到湖邊,自己脫下衣服用體溫來融化冰塊之後,抓住了兩條鯉魚,回家給母親燉魚湯喝。當父母知道這魚怎麼得來時,感動落淚。

看完時,我的心好像被什麼抓住了一樣,感到心痛,被王祥那孝敬之心所感動。雖然後母對王祥非常冷酷,但他始終忘不了自己是家中的頂樑柱,要孝敬父母,照顧弟弟,這種責任感令所有人為之感動。現在我想到王祥自己的身體被凍得通紅,還裝做若無其事時的樣子時,心中為這個大孝子感到由衷的贊賞。母親受了十月懷胎之苦,有些為了生下孩子,自己離開了世界,那麼偉大的他們,我們息能對他們不敬?這令我想到了我和媽媽,在平常,我和她有不少小誤會,有時,我說話的語氣有點過了,媽媽的臉色一下子變了,理也不理我下,她的樣子讓我又恨又怕,以為自己只不過就說了幾句話而已,有必要生氣嗎?真小氣!但我不知道的是,這在我看來是個小小的一句話,已經傷了她的心。我讀完《二十四孝》時,我才發現,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

我不會對父母不敬,做一個孝順的孩子,認真學習古人怎樣孝順長輩的。那正是因為:「百善孝為先」。

初中二十四孝圖讀後感2

在假期里我閱讀了《二十四孝》這本書,書里的每個故事都讓我潸然淚下。讀完後,我對「孝」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十四孝》顧名思義,二十四個孝順長輩的故事。其中,有孝感動天的五帝之一舜;不辭辛勞百里負米的仲由;全然不顧生命危險鹿乳奉親的郯子;不畏嚴寒卧冰求鯉的王祥……

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求鯉卧冰的王祥,這樣寒冷的天氣,他究竟是怎麼抵禦嚴寒的呢?那就是愛!

這些孝順長輩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盡全力實現長輩的願望,那我想問,長輩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有人說會是享受兒女的一次洗腳過程;有人說會是一次與老伴一起刻骨銘心的旅行;還有人說會是看著一台嶄新的電視機……而我會說是你與家人永久的陪伴。

剛才,我看了一部簡短的動畫片。一位花甲老奶奶每天朝思暮想,從旭日東升到夕陽西下,只為在有生之年與兒女重逢。瑰麗的太陽冉冉升起,彩霞像縷縷金絲浮游中天。在那熠熠生輝的陽光下,她彷彿看見兒女們帶著孩子回歸家鄉的景象。老奶奶剛要上前迎接,兒女們消失得無影無蹤。明鏡般的月亮懸掛在天空,把銀色的光輝譜寫的大地上。繁星點點,老奶奶望洋興嘆:「忙吧!我等你們。」浩如瀚海的星空中,突然跳出一顆星星,來到老奶奶身旁,「你還好嗎?」老奶奶凝視著它,「這不是老伴嗎?」老奶奶自言自語,看著這熟悉的面孔,老奶奶感覺有了依靠,開始對它傾訴衷腸。一份份牽掛化成一滴滴淚水,濕潤了奶奶的眼眶,滴進了她的胸膛。那天,老奶奶扛不住了,在人間仍留著對兒女的期盼。

如今,社會人才逐漸增多,被公司調到其他城市、國家工作、深造也是家常便飯。與此同時,中國還正在面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因此空巢老人的數量也是數不勝數。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們,你們有沒有想過?錢沒了可以再掙,而父母沒了是不能償還的。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遠在他鄉的兒女們,乘新年來臨之際,回家看看家人,盡一份孝吧!

初中二十四孝圖讀後感3

中國人通常說:「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的,它是做人的根本。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故事——《二十四孝》,更加了解了這句古話的深刻含義。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還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主要故事有《百里負米》《卧冰求鯉》《湧泉躍鯉》等,我最記憶猶新的就是《湧泉躍鯉》了,我給大家講講吧。

姜詩夫婦知道婆婆喜喝長江水,愛吃魚。但長江離他們家有六七里路遠,一次因風大,妻子龐氏接水許久不回,姜詩懷疑她怠慢婆婆,便把她逐出家門,龐氏沒有走遠,她在鄰居家晝夜辛勤織布,把掙到的錢託人送給婆婆,後來婆婆知道後,便把龐氏接回來,上天感動,涌進了一口長江水,每天都有兩條鯉魚躍出,夫妻兩人再也不用去江邊了。

這個盡孝故事看完後,我非常感動,因為姜詩和龐氏兩人每天都要來回走十三四里遠,可是他們都沒有怨言。龐氏就算被逐出家門也會吃苦掙錢孝敬婆婆。我也很自責,別人想盡辦法孝順自己的家人,現在的我卻還不知道該怎樣孝順家人。自從看完這個故事後,我就知道了不應該在家裡發脾氣,讓家人失望,應該為家人著想,懂得孝心。有一天放學回家,我看見一個老人幫孫子背著一個書包,說:「快回去做作業!」那個孩子不理睬,在旁邊放鞭炮,老人皺著眉,嘆了口氣。看到這,我覺得那個孩子即使很想玩,也要先把學習搞定,他也不能不理老人,讓老人失望。如果你能帶給家人快樂,讓他們生活幸福,也相當於是盡了自己的孝心。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也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則。一個人如果不孝順,他更不會熱愛自然,熱愛祖國,也成就不了什麼大事業。所以,只要你懂得孝,就會有回報。

初中二十四孝圖讀後感4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捨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卧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惡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

閱讀全文

與孝順的故事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社保轉移到外地辦理退休 瀏覽:803
養老機構院長培訓 瀏覽:923
江西12月的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238
老年痴呆為什麼愛撕紙 瀏覽:277
婦科體檢hpv怎麼檢查 瀏覽:982
10月21日60歲開封菊花 瀏覽:125
養生雷區是什麼 瀏覽:222
敬老院安全排查表 瀏覽:175
60歲的女人風韻猶存 瀏覽:83
養生壺玻璃內膽怎麼用 瀏覽:627
養老培訓心得體會簡短怎麼寫 瀏覽:258
老人家舌面帶紫 瀏覽:523
重慶長壽牌照是渝 瀏覽:401
單位買的養老保險 瀏覽:938
60年5月出生哪年退休金 瀏覽:518
穿刺老人家 瀏覽:330
一歲半寶寶貧血症狀70 瀏覽:161
體檢報告出現結節是什麼 瀏覽:792
多頭長壽花奇型怎麼辦 瀏覽:593
農村戶口個人交社保多大年齡退休 瀏覽:541